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彭岚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4,共3页
辨析并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探讨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在保护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系 保护
下载PDF
湖北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志国 黄莉敏 +2 位作者 熊晚珍 王树婷 钟学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95-199,共5页
介绍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与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从世界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等方面,分析湖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该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介绍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与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从世界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等方面,分析湖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该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对策,并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工农业文化遗产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名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志国 黄莉敏 +2 位作者 熊晚珍 王树婷 钟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625-3627,3642,共4页
分析了湖北省名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并提出了8点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茶叶 地理标志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省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熊英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3-38,共6页
目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均存在分歧,而合理界定其内涵和范围,对于中国将来制定相关立法具有积极意义。以国际公约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被定义为各族人... 目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均存在分歧,而合理界定其内涵和范围,对于中国将来制定相关立法具有积极意义。以国际公约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被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等具有社会进步性的活态文化遗产。其范围包括:(1)民间文学艺术;(2)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3)文化空间;(4)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力求进一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下载PDF
重庆武陵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志国 黄莉敏 +2 位作者 熊晚珍 王树婷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966-16969,共4页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重庆武陵山片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对策,是改变武陵山片区贫穷面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建议:①加强申报传统名优特产...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重庆武陵山片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对策,是改变武陵山片区贫穷面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建议:①加强申报传统名优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②尽快建立各种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③鼓励使用各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④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⑤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⑥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⑦加强地理标志特产的农村扶贫开发。完成这7个方面的改进工作,重庆武陵山片区的面貌将换新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特产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农村扶贫开发 武陵山片区 重庆市
下载PDF
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田敏 孙志国 +1 位作者 刘之杨 定光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为我国独有、较古老的茶类。本文介绍了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加强国家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品牌...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为我国独有、较古老的茶类。本文介绍了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加强国家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品牌类文化遗产、申报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5点促进黄茶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黄茶 地理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品牌类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自我表征的载体与符号——以滇越铁路遗产物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兴帜 洪树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现代遗产运动中出现大规模的遗产制造,根源在于忽视了文化遗产与遗产主体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剥离了遗产主体对遗产物的自我归属与情感依附。以"物"(things)就是"物"(object)而非"人"的态度来处理文化... 现代遗产运动中出现大规模的遗产制造,根源在于忽视了文化遗产与遗产主体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剥离了遗产主体对遗产物的自我归属与情感依附。以"物"(things)就是"物"(object)而非"人"的态度来处理文化遗产,从而出现遗产主体的受挫感。以文化遗产是遗产主体记忆的载体、自我存在与延续的方式为论述起点,分析作为文化遗产的"事物"如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转化为"自我"的构成,从而实现了作为客体的"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互化,使得"物"成为人们自我存在与延续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物质文化遗产 符号 滇越铁路
下载PDF
对咸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志国 黄莉敏 +3 位作者 定光平 何岳球 王树婷 熊晚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79-181,共3页
通过调研,分析了咸宁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了其发展对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点建议:(1)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2)加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3)重点建设通城县麦市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通过调研,分析了咸宁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讨了其发展对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点建议:(1)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2)加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3)重点建设通城县麦市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建立通城药姑山瑶族汉族生态博物馆;(5)加强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6)发展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7)开发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资源;(8)联合岳阳、九江,"小三角"携手保护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宁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共在与认同: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性及其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小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5,共10页
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是人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者,还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客观凝结。在传播学领域,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物质空间给人类带来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由物质文化遗产建构起来的实体空间与意义空间... 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是人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者,还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客观凝结。在传播学领域,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物质空间给人类带来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由物质文化遗产建构起来的实体空间与意义空间。本文以传播学视角,分析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与再媒介属性,以及在“共在”空间对其蕴含的文化意象和价值的“认同”功能。作为媒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工具,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交往、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再现。期待未来通过深入研究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厘清中华文明亘古不断的原因和规律,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发展 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 传播学
下载PDF
“本真性”何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当用词”
10
作者 刘晓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5,共15页
“本真性”或“真实性”是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概念。《世界遗产公约》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和应用,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国际文书对“本真性”的理解和应用,则经历了从强调到模糊,最终被认为在非物... “本真性”或“真实性”是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概念。《世界遗产公约》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和应用,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国际文书对“本真性”的理解和应用,则经历了从强调到模糊,最终被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是一个“问题和障碍”的过程。这一转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作密切相关。在教科文组织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后,随着多样性文化及其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概念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和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性特征也获得广泛认同。由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概念隐含着固定和静止的含义,它被认为不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过程。考察这一过程,对于准确把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以及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整体视野下的过程性保护”与“法律框架内的结果性保护”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价值
原文传递
游走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6-43,共8页
在现代化进程迅速的中国社会,遗产无论从文化、政治亦或经济方面讨论都具有重要性。在对文化遗产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集中在应用层面,特别是对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一悖论的探讨,而对遗产的来源和特征等基本属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 在现代化进程迅速的中国社会,遗产无论从文化、政治亦或经济方面讨论都具有重要性。在对文化遗产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集中在应用层面,特别是对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一悖论的探讨,而对遗产的来源和特征等基本属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征等基本属性来看两者的相通性和差异性,通过回顾从提出"物质文化遗产"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这一历史转变,重新审视当代的遗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传承人
下载PDF
文化遗产法学: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确立的基本法律依据和准则;二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 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确立的基本法律依据和准则;二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全方位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这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出台已指日可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宇 龚茂富 朱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对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实践与特征、困境以及路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研究指出,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提供关于武术新的知识和观念,推动武...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对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实践与特征、困境以及路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研究指出,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提供关于武术新的知识和观念,推动武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的交融,以及有助于理解武术历史的生成,因而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清末以降,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笼统泛化保护、政府主导的全国挖整保护、博物馆为主的专业化保护三个阶段。同时,呈现出保护范围逐渐完善、保护方法逐渐科学化与多样化,并形成了政府、社会、学者、大众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特征。研究认为,当前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仍不健全、保护资金匮乏、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保护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相关研究滞后。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突破这些保护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保护范围 保护方法
下载PDF
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晓丹 赖明治 +3 位作者 卢燕 吕新强 凌聪聪 黄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35,152,共5页
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为例,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建模中,探索适合对岩画、雕刻、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三维建模数字化档案归档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初始地形影... 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为例,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建模中,探索适合对岩画、雕刻、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三维建模数字化档案归档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初始地形影像数据建立初始地形模型,以初始地形模型为基础规划精细化航线,开展贴近、高分辨率摄影测量,建立的精细化三维模型分辨率高、纹理清晰、人物信息还原准确,可为自然文物保护等涉及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的相关领域提供精细化三维建模技术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摄影测量 精细化航线规划 三维建模 无人机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非遗与物遗的对话——记上海市绍兴路9号大楼保护利用工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宁 付涌 +1 位作者 张皆正 陈民生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108,共5页
记录了上海昆剧团所处的上海市绍兴路9号的装饰艺术风格大楼的保护利用过程,梳理了这栋建筑的历史沿革,指出其现状问题,提出总体设计策略,并从风貌保护、功能优化、流线梳理、以及重点保护部位的价值把握和特色再现等多个层面,探索建筑... 记录了上海昆剧团所处的上海市绍兴路9号的装饰艺术风格大楼的保护利用过程,梳理了这栋建筑的历史沿革,指出其现状问题,提出总体设计策略,并从风貌保护、功能优化、流线梳理、以及重点保护部位的价值把握和特色再现等多个层面,探索建筑遗产的年代价值与技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年代价值
原文传递
地缘环境与黔北仡佬族文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黔北仡佬族所居住的环境,是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边缘的时空中形成了仡佬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在于对神的景仰与对生活的关注紧密相连;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中,特征的丢失与身份的强化并进。
关键词 地缘环境 黔北仡佬族 有形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
下载PDF
解读切萨雷·布兰迪《修复理论》内外的若干关键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地 钟燕 《建筑师》 2019年第4期76-85,共10页
从博物馆中的可移动文物到不可移动的各种建筑遗产,在广泛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界,人们都难以避开切萨雷·布兰迪的影响,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受认同的一种保护文化和修复体系。本文旨在解读反映在他最核心的保护和... 从博物馆中的可移动文物到不可移动的各种建筑遗产,在广泛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界,人们都难以避开切萨雷·布兰迪的影响,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受认同的一种保护文化和修复体系。本文旨在解读反映在他最核心的保护和修复著作《修复理论》内外的若干关键词,包括评论性修复的含义,艺术作品之于他的意义以及由此派生的三种修复理念,《修复理论》反映出的彻底的现代主义,用以规范修复的普世性自然法,以及他的《修复理论》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评论性修复 艺术作品 自然法
下载PDF
西安物质文化遗产景区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良 董菁 代道军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西安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例对游客的满意度进行研究.在确定影响游客满意度的31个指标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得到了游客打分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Cronbach’sα系数;以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平均值... 以西安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例对游客的满意度进行研究.在确定影响游客满意度的31个指标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得到了游客打分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Cronbach’sα系数;以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平均值作为矩阵原点,建立了IPA矩阵,得到各象限代表的意义及列入不同象限的各项指标.根据分析结果可知,要提高景区的游客满意度,需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新产品,加强旅游产品的组合性及提高员工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物质文化遗产 景区 游客 秦始皇陵兵马俑 IPA分析法
原文传递
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玲 孙志国 +2 位作者 熊晚珍 黄莉敏 王树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95-200,共6页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武陵山片区 湖南
下载PDF
从失落的传统街区看南昌万寿宫文化传承危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向阳 胡文丽 李斐 《山西建筑》 2009年第33期7-8,共2页
介绍了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的由来和传统街区的变迁,分析了南昌万寿宫传统街区的形成及现状,提出了南昌万寿宫传统街区的保护建议,以加大对万寿宫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从而向世人展示千年古城历久弥新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传统街区 传统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