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才女作家“拟男”戏创作特征探析
1
作者 唐钟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征,探析女性作家寄托于曲中的隐秘心迹,借此窥探明清才女创作的戏曲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才 “拟男”戏 才女文化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佳人纨扇图式的风尚
2
作者 黄友清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4,共7页
仕女纨扇历来是诗人和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佳人纨扇图式已成为古典绘画的审美范式,尤以明代画家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为代表。佳人纨扇图式破除了传统才子佳人的婚配模式,其演化脉络清晰地反映了明清时期才女文化的流行和男性审美观、... 仕女纨扇历来是诗人和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佳人纨扇图式已成为古典绘画的审美范式,尤以明代画家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为代表。佳人纨扇图式破除了传统才子佳人的婚配模式,其演化脉络清晰地反映了明清时期才女文化的流行和男性审美观、择偶观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唐寅 《秋风纨扇图》 佳人 纨扇 审美变迁 才女文化
下载PDF
明清徽州女子教育述论
3
作者 戴元枝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明清时期徽州文化教育昌盛,女子教育也受到重视。徽州女子教育以“宜室宜家”为宗旨,以幼承庭训与私塾教育为形式,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伦理道德教育与诗文经史教育两方面。这种不带有科举考试功利目的并体现出鲜明审美性的女子教育对徽... 明清时期徽州文化教育昌盛,女子教育也受到重视。徽州女子教育以“宜室宜家”为宗旨,以幼承庭训与私塾教育为形式,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伦理道德教育与诗文经史教育两方面。这种不带有科举考试功利目的并体现出鲜明审美性的女子教育对徽州才媛文化和启蒙教育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女子教育 才媛文化 启蒙教育
下载PDF
明清江南才女文化与《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展 邬学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才女文化 《红楼梦》女性形象
下载PDF
清代才女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以王照园、李晚芳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清秀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39,共5页
清代女性文化有很大发展,才女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同时在学术上也有所建树。才女的出现不仅与具体的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还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以儒学著称的山东有王照园的《列女传补注》,而注重教化的广东则有李晚芳的《女学言行纂... 清代女性文化有很大发展,才女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同时在学术上也有所建树。才女的出现不仅与具体的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还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以儒学著称的山东有王照园的《列女传补注》,而注重教化的广东则有李晚芳的《女学言行纂》。因而只有注意到才女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才能进一步推进女性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女文化 地域性 王照园 李晚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