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学视域下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朝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0-91,共2页
"一带一路"战略给商务外语人才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商务外语人才的成才和培养需以人才学理论为指导。我国商务外语人才的成长既要遵循五个成长规律,又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校... "一带一路"战略给商务外语人才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商务外语人才的成才和培养需以人才学理论为指导。我国商务外语人才的成长既要遵循五个成长规律,又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适当调整。并在人才开发理论指导下,通过多课程协同教学、系统化教学、实践教学的创新,实现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学 商务外语 人才培养 人才开发
下载PDF
大学书院制下人才培养与学生科创竞赛融合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钊 甘珍夕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9期154-157,163,共5页
大学书院制为我国的本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该文探索大学书院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科创竞赛融合方法,根据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时间线,提出涵盖大学本科四年的立体式、全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通过学生培养实践案例介绍,... 大学书院制为我国的本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该文探索大学书院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科创竞赛融合方法,根据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时间线,提出涵盖大学本科四年的立体式、全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通过学生培养实践案例介绍,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研究为大学书院制下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科创实践,提供方法基础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制 人才培养 学业规划 科创竞赛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试论《镜花缘》题材内容的三个特点及其意义——兼及仅以《镜花缘》为“才学小说”的偏颇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贵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胡适论《镜花缘》题材内容特点实有三个方面:一女权,二俗弊,三才艺。鲁迅虽有承胡适之论,但总体归《镜花缘》为"才学小说",而致偏颇。《镜花缘》是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在世界女权主义文学和女权史上都应该"占一个很... 胡适论《镜花缘》题材内容特点实有三个方面:一女权,二俗弊,三才艺。鲁迅虽有承胡适之论,但总体归《镜花缘》为"才学小说",而致偏颇。《镜花缘》是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在世界女权主义文学和女权史上都应该"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其以"才学"为小说,既是时风使然,又是小说穷则思变的结果,而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实亦别开生面,又新颖之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女权 俗弊 才学
下载PDF
从《镜花缘》四个战阵看李汝珍的才学释放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亦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文章以《镜花缘》第九十六回至第一百回中四个战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李汝珍在四个战阵内所释放出的才学,其中蕴含儒家、道家、酒、典故等传统文化。
关键词 李汝珍 才学 战阵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学习模式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肖迎红 沈健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2期38-41,共4页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该文将TBL(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相结合,意在探索新型教学评价模式。新模式引入基于WordPress搭建的课程在线管理系统,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载体,促进...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该文将TBL(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相结合,意在探索新型教学评价模式。新模式引入基于WordPress搭建的课程在线管理系统,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载体,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该模式侧重于对学生个体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来源的评价考核,最终实现学生全过程学习状态及多元化能力的综合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TBL 过程性考核 混合式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学习模式
下载PDF
南朝士人群体“幼属文”现象的流行与文论中“才主学辅”观念的确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俪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南朝士族子弟间兴起的"幼属文"之风,源于汉末以后"以名取士"的社会风气。晋宋之后,文章成为士人攫取名声,积累入仕资源的手段。在惧怕年命不永、以早达为高的社会风气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出仕时间普遍提前,"... 南朝士族子弟间兴起的"幼属文"之风,源于汉末以后"以名取士"的社会风气。晋宋之后,文章成为士人攫取名声,积累入仕资源的手段。在惧怕年命不永、以早达为高的社会风气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出仕时间普遍提前,"幼属文"现象也逐渐向低幼化发展,学习属文甚至提到了学习《五经》和史传之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社会中大量出现以"幼属文"成名的早熟作者,社会舆论也更倾向于用"天才"解释文才的来源。这些舆论深刻影响了刘勰、钟嵘等齐梁间主要文学评论家,使他们在论及文学才能时更倾向于使用"才主学辅"的解释结构,将天才视为结撰文章的主要能力。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此后中国文论中对天才的崇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属文 早仕 文才 才学关系
下载PDF
论苏门四学士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7
作者 石志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受苏轼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苏门四学士都有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以议论为词”的创作观上。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以诗为词 以文字为词 以才学为词 以议论为词
下载PDF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郁家安 黄梅蓉 《上海造船》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激烈的世界船舶市场的竞争中,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高技术含量产品建造的要求,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优化队伍技术等级结构,实行严格考核等措施,初步建立起适应公...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激烈的世界船舶市场的竞争中,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高技术含量产品建造的要求,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优化队伍技术等级结构,实行严格考核等措施,初步建立起适应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船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 培训机制
下载PDF
试论南朝赋才学化倾向的成因
9
作者 钟其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q...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叠加在一起,使六朝赋的才学化特征比汉赋突出;"人的觉醒"促使六朝士人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情,促使赋家在赋的创作中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超人(包括前人)一等的才学,故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比魏晋赋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赋 才学化倾向 原因 人的觉醒 赋兼才学
下载PDF
以才属文与露才扬己——论《红楼梦》与《镜花缘》的炫才差异
10
作者 倪博洋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7-42,共6页
《红楼梦》与《镜花缘》都在文中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但效果却不相同。比较来看,《红楼梦》所炫之才主要是作者的文学才华,富于文学趣味,与小说相得益彰。《镜花缘》所炫多学人之才,内容艰深,破坏了小说意境。《红楼梦》的炫才精于剪裁,... 《红楼梦》与《镜花缘》都在文中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但效果却不相同。比较来看,《红楼梦》所炫之才主要是作者的文学才华,富于文学趣味,与小说相得益彰。《镜花缘》所炫多学人之才,内容艰深,破坏了小说意境。《红楼梦》的炫才精于剪裁,富于波澜,能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镜花缘》的炫才堆砌芜杂,独立于文本之外。《红楼梦》炫才的目的是完善小说,《镜花缘》则以小说为展示才华的载体。两者的比较既可为单独分析两部小说提供条件,又可为研究清代才学小说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镜花缘》 才学小说 炫才
下载PDF
清代才学小说价值审视——以屠绅《蟫史》为例
11
作者 安忆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对清代才学小说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以屠绅《蟫史》为代表的才学小说在小说中融入大量才学因素,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增加了小说的知识容量。才学小说家们在小说中塑造了鲜明的"第二自我"形象,展现了士人的文化心... 对清代才学小说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以屠绅《蟫史》为代表的才学小说在小说中融入大量才学因素,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增加了小说的知识容量。才学小说家们在小说中塑造了鲜明的"第二自我"形象,展现了士人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大量的才学因素使小说的"故事"与"学问"倒置,出现情节琐碎且设置随意,人物数量众多且性格模糊的局限。小说中大量才学因素的呈现是对以小说蕴才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乾嘉时期由"尊德性"到"道问学"风尚的转变,同时也反映出作家所秉持的传统目录学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绅 蟫史 才学小说
下载PDF
浅论苏轼“以才学为诗”
12
作者 张国荣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16,共7页
宋代诗人喜欢"以才学为诗"。苏轼尤甚。苏轼之所以喜好"以才学为诗",自有其不便言说的独特的创伤初衷,这就是:(1)要抒胸中"忧愁不平气",(2)作家(诗人)与学者兼于一身特殊身份所使然,(3)强烈开宗立派意识... 宋代诗人喜欢"以才学为诗"。苏轼尤甚。苏轼之所以喜好"以才学为诗",自有其不便言说的独特的创伤初衷,这就是:(1)要抒胸中"忧愁不平气",(2)作家(诗人)与学者兼于一身特殊身份所使然,(3)强烈开宗立派意识所驱使。由此形成了苏轼独特的文本类型,即:(1)用典使事型,(2)多次韵型,(3)艺术鉴赏型,(4)因物寓理型。同时,苏轼在"以才学为诗"的实际操作中,自有其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特征:一是经史百家学问穿插互用;二是以才学寓托诗人心志和寻求精神之"适";三是凭才学拓展诗歌题材。此外,苏轼"以才学为诗"具有极其重要的创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以才学为诗” 创作初衷 文本类型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