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动趋势——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例 被引量:43
1
作者 周亮 张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49-1763,共15页
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院755名院士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流动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求... 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院755名院士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流动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求学、就业与工作地变更三种空间流动规律。结果表明:①院士出生地或籍贯集聚分布在经济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学历取得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与江苏等985、211高校聚集省区;初次工作地点在不同时代表现各异;最终工作地呈现向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聚集的特征。②求学(出生地-大学)流动由东部多个省份向北京、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近距离流动。毕业首次就业流动空间聚集程度小,且流向随院士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变化。③46.23%的院士有工作地变更流动趋势。变更一次的院士其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向东指向性和空间聚集性;变更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院士,除最后一次流动外无明显空间指向性。④流动指数分析表明,北京与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区既是强流入中心也是强流出中心,双向流动量大;而西藏、海南、澳门、内蒙古及广西等省份流动指数为0,属于附属型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人才 创新驱动 空间分布 人才流动 聚集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跨国流动中机构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靳军宝 曲建升 +2 位作者 吴新年 郑玉荣 白光祖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82,共7页
[研究目的]高被引科学家作为拥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科技精英人才,对其流动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管理者制定人才计划、吸引和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方法]采用科学家履历信息、文献表征信息等多源数据构建高被引科学... [研究目的]高被引科学家作为拥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科技精英人才,对其流动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管理者制定人才计划、吸引和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方法]采用科学家履历信息、文献表征信息等多源数据构建高被引科学家迁移特征数据集,重点从机构变化视角对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迁移流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迁移流动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论]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跨国流动中以2次机构迁移频次为主,迁移流动频次最高的科学家有6次跨国机构迁移经历;净流入排名前5位的机构依次为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从跨国流动时间间隔来看,我国高被引科学家刚到一个机构后4年内发生迁移流动的可能性最高。从跨国流动影响因素来看,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跨国流动受到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科技水平、政策规划、政治文化及个体因素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被引 高被引科学家 跨国流动 驱动机制 人才流动特征 机构特征
下载PDF
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特征分析——以中科院重点支持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贾玲玲 刘筱敏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20年第5期459-469,共11页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目标。为了解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特征,本文以167位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流动现状、机构角度、地域角...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目标。为了解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特征,本文以167位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流动现状、机构角度、地域角度、职务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存在以下特点:流动属于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流动,但存在机构、地域聚集特征;在职时长有缩短化趋势,流动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华北华东等地区同区域流动特征明显,东北西北等地区人才单向跨区域流动特征明显;同省份机构存在密切流动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高层次科技人才 流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