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被引量:83
1
作者 邵龙义 肖正辉 +3 位作者 何志平 刘永福 尚潞君 张鹏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其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其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和煤层气储层聚集控制因素分析。太原组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厚度44.90-193.48 m,含多层可采煤层,厚度0-16.89 m,平均 7.19 m。在太原组沉积期,研究区北部发育下三角洲平原相,煤层相对较厚,中部和南部为潟湖相,煤层相对较薄,东南部主要为滨外碳酸盐陆棚相,在晋城一带为障壁砂坝相分布区,煤层亦较厚;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石灰岩仅在局部地区见到,该组厚18.60-213.25 m,含可采煤层1-2层,厚度0-10.0 m, 平均4.20 m。在山西组沉积期,北部以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为主,中部和南部以分流间湾相为主,东南部则以河口砂坝相为主,厚煤带都位于中部和南部的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总之,太原组富煤地带多与砂岩富集带相吻合,位于北部下三角洲平原和南部障壁砂坝地区,而山西组厚煤带大都位于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山西组 含煤岩系 三角洲 障壁-漏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2
2
作者 席胜利 李文厚 +1 位作者 刘新社 郭英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太原组是在北隆南倾的古地形背景下形成的以浅水三角洲为主的充填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河流进入海水后,由于河水与海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密度差异、侧向扩散较少,其三角洲前缘沿着海底继续向前快速推进,使水下分流河...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太原组是在北隆南倾的古地形背景下形成的以浅水三角洲为主的充填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河流进入海水后,由于河水与海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密度差异、侧向扩散较少,其三角洲前缘沿着海底继续向前快速推进,使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较远。研究区地形坡度平缓、水体浅,三角洲平原向前推进并进一步降低了地形坡度,从而减弱了携带沉积物的流体的动能,使得大部分沉积物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中沉积下来。同时因水体浅,河口坝、席状砂等前缘沉积物常遭受进积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冲刷和侵蚀而难以保存。研究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极为发育,前三角洲相对不发育,三角洲前缘也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常对下伏沉积物强烈冲刷,切割先期的沉积物乃至包括海相沉积物在内的深水沉积物。在三角洲废弃期,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常被潮汐作用改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带状分布,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地区 太原组 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太原组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全红 李可永 +4 位作者 张道锋 金栓联 郭艳琴 庞军刚 袁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1-429,共9页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平面上分带性和纵向上退积结构较清楚,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明显,而水道化的牵引流成因沉积特征明显。以高能辫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而且,这些水道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高能水道砂体因受物源、古地貌及潮汐等影响,往往被潮汐改造而形成障壁砂坝,也是有利储集体。它们之间因沉积特征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但都以高能化水道形成的厚石英砂带为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本溪组 太原组 扇三角洲 有利储集相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兰朝利 张君峰 +3 位作者 陶维祥 张永忠 杨明慧 王金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3-54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太原组地层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化、砂体宽度以及沉积相对储层控制作用。太原组地层发育了碎屑岩型、灰岩型和互层型3种组合。地层颜色、粒度、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相、测井相、含有物以及沉积序列特征反映其为潮控三角洲与低能碳酸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微相,三角洲前缘远砂坝、分流间湾微相,以及碳酸盐灰坪、灰泥坪微相。太原组下部(太二段)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但宽度较窄(7.1~131.9 m),上部太一段为三角洲前缘与碳酸盐潮坪沉积,反映其经历了一个沉积水体总体逐渐加深的海侵过程和/或碎屑供应逐渐减少的沉积过程,而太一段碎屑岩与灰岩的互层沉积则反映了太原组晚期沉积水体的振荡性加深→变浅和/或陆源碎屑供应的周期性缺乏。储层主要发育在太二段高能量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中、粗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演化 潮控三角洲 低能碳酸盐台地 太原组 神木气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碎屑岩中自生伊利石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思静 孙伟 +2 位作者 黄培培 佟宏鹏 刘丽红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骨架颗粒中几乎没有碎屑长石,残余的微量长石(在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0.4%,低于X射线衍射检测限)主要为钾长石,同时具有较低的自生高岭石含量(1.02%)、很低的自生石英含量和同期火山物质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生伊...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骨架颗粒中几乎没有碎屑长石,残余的微量长石(在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0.4%,低于X射线衍射检测限)主要为钾长石,同时具有较低的自生高岭石含量(1.02%)、很低的自生石英含量和同期火山物质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生伊利石含量(1.22%),这表明太原组的自生伊利石主要是在相对高温的深埋藏封闭条件下,通过钾长石溶解反应:钾长石+H++H2O→高岭石+硅质+K+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高岭石+K+→伊利石+H++H2O或其加和反应:钾长石+高岭石→硅质+伊利石+H2O形成,后者通过消耗钾离子而克服钾长石溶解的动力学屏障,是前者的重要驱动反应,并向流体输出氢离子,因此对次生孔隙的形成、尤其是在相对深埋藏的成岩过程中与钾长石溶解有关的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碎屑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次生孔隙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太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9
6
作者 蒙晓灵 张宏波 +3 位作者 冯强汉 张保国 王彩丽 王准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二段煤系地层是太原组气藏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条件优越;山西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能力强,同时具有物性封闭和烃浓度封闭双重封盖能力,具备良好的储盖条件;受物源和沉积作用双重控制,太原组储集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物性总体呈现低孔、低-特低渗特征,但由于石英砂岩储层的发育,局部仍存在富集高产层段。储集岩物性是影响该区太原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平面上追踪石英砂岩储层展布是今后降低钻井风险、确保气井高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集岩 储盖组合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7
7
作者 南珺祥 柳娜 +3 位作者 王邢颖 解古巍 尹鹏 杨艳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国内外鲜见公开报道将铝土岩作为天然气储层进行研究。近年来,勘探实践证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含气性好,部分探井已产出高产工业气流,因此亟需加强铝土岩储层基础地质研究。应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恒压压... 国内外鲜见公开报道将铝土岩作为天然气储层进行研究。近年来,勘探实践证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含气性好,部分探井已产出高产工业气流,因此亟需加强铝土岩储层基础地质研究。应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恒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技术对研究区铝土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铝土岩(矿)沉积特征与华北地区在成因上一致,均为内源机械—化学沉积型铝土岩,层理构造发育,其结构可分为砂砾屑结构、豆—鲕状结构、晶粒(粉晶)结构等。铝土岩自下到上可分为5段,其中:A段(铁质铝土岩段)含有丰富的黄铁矿;B段(铝土质泥岩段)黏土矿物含量较高;C段(铝土岩段)硬水铝石含量可达90%以上;D段(含硅铝土岩段)粉晶自生硅质岩发育;E段(炭质泥岩和煤岩段)富含有机质。储集层段主要分布于C段中上部,即多孔铝土岩段。储层孔隙的形成主要经历3个阶段:准同生期是孔隙形成的主要时期,腐殖酸与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形成溶孔;埋藏成岩期也是孔隙形成的较为重要时期,此时晶体结构疏松、呈层状分布的一水软铝石转化为结构紧密、呈板柱状分布的硬水铝石,形成晶间孔,约占可见孔的10%以上;成岩期炭质泥岩及煤层成熟排出的有机酸使溶孔及晶间溶孔扩大,形成扩大的溶蚀孔及晶间溶孔,对储集条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区铝土岩储集性能良好,平均孔隙度为14.67%、平均渗透率为5.57×10^(-3)μm^(2),是天然气良好的储集层。铝土岩脆性指数在90%以上,具有高杨氏模量(36.4 GPa)、高泊松比(0.35)特征,适于储层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太原组 铝土岩储层 形成机理
原文传递
河南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27
8
作者 胡斌 周方 宋慧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发育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以及海湾—潟湖、潮坪—沼泽和障壁岛(砂质滩、坝)相碎屑岩和煤层,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遗迹化石,已识别出的有10个遗迹属11个遗迹种,包括Zoophycos brianeus,Zoophycos villae,Teic... 河南省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发育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以及海湾—潟湖、潮坪—沼泽和障壁岛(砂质滩、坝)相碎屑岩和煤层,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遗迹化石,已识别出的有10个遗迹属11个遗迹种,包括Zoophycos brianeus,Zoophycos villae,Teichichnus rectus,Nereites isp.,Chondrites isp.,Rhizocorallium isp.,Thalassinoides suevicus,Ophiomorpha nodosa,Gordia marina,Taenidium satanassi和Planolites isp.等。这些遗迹化石多为全浮痕保存,少数为半浮痕表迹保存,其丰度较高。根据遗迹化石的组成与产状特征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识别出3种遗迹化石组合:(1)Zoophycos-Nereites遗迹组合,出现在水体相对较深、浪基面之下且沉积底层内氧气贫乏的远岸浅海沉积环境;(2)Zoophycos-Taenidium遗迹组合,产生于水体相对较浅的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沉积环境;(3)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发育于海岸带潮坪或海湾、潟湖沉积环境,遗迹化石往往保存在泥质灰岩或钙质粉砂岩和薄层细砂岩中。基于遗迹化石组合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焦作地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的沉积环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浅海沉积环境 太原组 下二叠统 焦作地区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唐跃刚 程爱国 +6 位作者 王海生 王绍清 张正喜 解锡超 张庆辉 王聪 贾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5,共6页
在收集山西省煤田大量煤质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该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的等级图或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6种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原组的煤中灰分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而煤中硫分则南高北低,分带明显;山... 在收集山西省煤田大量煤质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该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的等级图或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6种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原组的煤中灰分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而煤中硫分则南高北低,分带明显;山西组从北往南灰分产由高到低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而煤中硫分多为低硫煤。煤中挥发分总体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煤的黏结指数亦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其中霍西煤田中部均为高值中心,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变高,煤类由烟煤向无烟煤变化的趋势。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大于27 MJ/kg,且大部分区域属于特高热值煤,结果为评价和充分合理利用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山西组 煤质特征 山西省煤炭
下载PDF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in the Qinshui Bas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4
10
作者 Long-Yi Shao Zhi-Yu Yang +5 位作者 Xiao-Xu Shang Zheng-Hui Xiao Shuai Wang Wen-Long Zhang Ming-Quan Zheng Jing Lu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387-413,共27页
The Qinshui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Shan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coalbed methane(CB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recent exploration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other unconventional types... The Qinshui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Shan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coalbed methane(CB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recent exploration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other unconventional types of gas such as shale gas and tight sandstone gas. The reservoirs for these unconventional types of gas in this basin are mainly the coals, mudstones, and sandstones of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the reservoir thickness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alaeogeograph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sedimen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data from outcrop and borehole sections, and basin-wide palaeogeographical maps of each formation were r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ours of a variety of lithological parameters. The palaeogeographic units include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e fluvial channel, flood basin(lake), upper delta plain, lower delta plain, delta front, lagoon, tidal flat, barrier bar, and carbonate platform.The Benxi and Taiyuan Formation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limestones, bauxitic mudstones,siltstones, silty mudstones, sandstones, and economically exploitable coal seams, which were formed in delta, tidal flat, lagoon, and carbonate platform environments. The Shanxi Formation consists of sandstones, siltstones, mudstones, and coal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formatio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Qinshui Basin was occupied mainly by an upper delta plain environment, while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were mainly occupied by a lower delta plain environment and the southeastern part by a delta front environment. Thick coal zones occur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where the ma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as a lower delta plain. The thick coal zones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evidently occur in the sandstone-rich belts, located mainly in the lower delta plain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basin and the barrier bar environment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 In contrast, the thick coal zones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ex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GEOGRAPHY Shanxi Province Qinshui Basin Shanxi formation taiyuan formation coal measure coalbed methane PERMIAN CARBONIFEROUS
原文传递
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善博 唐书恒 +2 位作者 万毅 李忠诚 张松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8-454,共7页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15号煤储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含水特征及水动力条件,从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矿井下的煤层水与煤层顶板灰岩水、地表水共51个水样进行氢氧同位素及主要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排采15...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15号煤储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含水特征及水动力条件,从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矿井下的煤层水与煤层顶板灰岩水、地表水共51个水样进行氢氧同位素及主要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是煤层水和煤层顶板灰岩水的混合水。15号煤储层和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之间存在较强的水力联系,煤层在排水过程中接受灰岩水的大量补给。煤层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封闭性较差,水在灰岩裂隙中径流速度较快。煤层顶板灰岩水表现出^(18)O漂移的特点,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既表现出^(18)O漂移特点,也表现出D漂移特点,而排采3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则主要表现出D漂移特点。煤层气并排出水的δD和δ^(18)O值都与矿化度TDS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水 氢氧同位素 太原组 沁水盆地南部 漂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姚泾利 石小虎 +5 位作者 杨伟伟 张雷 解丽琴 安文宏 王慧玲 张仁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3-1597,共15页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开辟了盆地找气新领域。为系统探究铝土岩这一新的储层类型,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扫描电镜—能谱、高压压汞、低温氮气...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开辟了盆地找气新领域。为系统探究铝土岩这一新的储层类型,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扫描电镜—能谱、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详细研究了铝土岩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而阐述了盆地铝土岩系储层的主控因素和勘探意义。结果表明:(1)岩性垂向上具有三段式的结构特征,上部和下部以铝土质泥岩为主,中部以铝土岩为主,溶蚀孔隙发育,是铝土岩系主要储层发育段;(2)太原组铝土岩系矿物组成以铝质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及绿泥石,矿物晶体细小,以隐晶、微晶及隐晶质团块为主;(3)铝土岩储集空间主要是颗粒内溶孔、基质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隙及微裂隙等,孔径主要介于20~200μm;储层主流喉道孔径介于150 nm~4μm,孔隙结构较好,退汞效率高,整体上以亚微米—微米级孔喉为主;储层物性孔隙度平均为10.6%,渗透率平均为4.04×10^(-3)μm^(2),大于0.3×10^(-3)μm^(2)以上的占到36%,储集条件较好;(4)沉积环境和古地貌控制了铝土岩储层的分布,潜坑和阶地型微古地貌富集铝土岩,是主要的勘探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可为华北等地区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岩系 铝土岩 太原组 陇东地区 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宁古3井太原组含铝岩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孟卫工 李晓光 +4 位作者 吴炳伟 宫振超 董德胜 刘媛媛 咸秀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7,共9页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缘的宁古3井在二叠系太原组含铝岩系天然气勘探中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新的气藏类型,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含铝岩系不能形成有效储层的传统地质认识。为进一步评价含铝岩系勘探潜力,寻求规模资源发现,开展了含...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缘的宁古3井在二叠系太原组含铝岩系天然气勘探中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新的气藏类型,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含铝岩系不能形成有效储层的传统地质认识。为进一步评价含铝岩系勘探潜力,寻求规模资源发现,开展了含铝岩系储集性、含气性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宁古3井太原组含铝岩系成藏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含铝岩系由铝土岩、铝土质泥岩、砂岩、凝灰岩薄互层构成,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双重控制,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其与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互层共生或直接接触,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受印支期—燕山期构造活动影响,断层—裂缝发育,有效改善储层输导油气能力,“源、储、缝”耦合关系是成藏的关键。宁古3井的成功勘探,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展示了含铝岩系具备规模储量发现的潜力及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含铝岩系 孔隙—裂缝型储层 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 新领域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单衍胜 张金川 +2 位作者 李晓光 王龙 葛明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从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泥页岩发育的沉积背景、地球化学条件、储集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分析页岩气聚集的基础条件,采用多信息叠合法对该区太原组页岩气富集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太原组地层发育潮坪、沼泽及泻湖相,富有机质暗色泥... 从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泥页岩发育的沉积背景、地球化学条件、储集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分析页岩气聚集的基础条件,采用多信息叠合法对该区太原组页岩气富集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太原组地层发育潮坪、沼泽及泻湖相,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碳质泥页岩,单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连续性好,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3.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的混合型,生烃潜力较大,热演化程度高,处于大量生气的阶段;泥页岩脆性较好,孔隙和裂缝发育,含气性好,具备页岩气聚集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储集物性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富集及后期储层改造.根据页岩气富集的多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王家南部地区页岩气聚集条件和储集性能较优越,是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 上古生界 太原组 页岩气 脆性矿物 泥页岩含气性 聚集条件
下载PDF
华北西缘太原组火山事件沉积的发现及太原组地层对比 被引量:20
15
作者 彭格林 钟蓉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8-118,T001,共12页
作者主要依据镜下岩矿特征,辅以岩石的野外产状与分布特点,并参考REE配分模式特征,首次发现华北西缘太原组存在3个火山事件层。根据火山事件沉积并结合最大海侵事件层对华北西缘太原组进行了区域对比.
关键词 火山事件沉积 太原组 华北西缘 地层对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冯文立 黄思静 +2 位作者 黄培培 邹明亮 吴萌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89-93,115,共6页
根据岩心与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及岩石矿物学、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 根据岩心与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及岩石矿物学、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极少的成岩裂隙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大。储层的储集性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沉积作用分析表明潮坪潮道砂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演化,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原始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硅质胶结与自生伊利石进一步降低了孔隙度与渗透率,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持续到了晚成岩A期,早期胶结增强了岩石抗压实能力,晚期胶结充填则损害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付锁堂 石小虎 南珺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7,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是该区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恒压压汞以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恒速压汞技术,对该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储集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以粗...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是该区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恒压压汞以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恒速压汞技术,对该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储集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以粗粒、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次。由于成岩作用强烈,残余原生粒间孔基本全部丧失。由于煤系地层提供的大量有机酸以及丰富的可溶性组分,太原组形成了以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类型,下石盒子组则主要以高岭石晶间微孔为主。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储集层孔隙结构差别巨大,太原组储集层孔径大、孔喉比大,而下石盒子组储集层孔径小,孔喉比接近于1:1,属于较差的孔喉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下石盒子组 溶孔 恒速压汞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帅 陈尚斌 +2 位作者 司庆红 韩宇富 张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152-153,共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和潮坪-潟湖环境,沉积厚度为30~70 m,自东向西变薄;泥页岩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为4.06%,成熟度为0.90%~2.40%,处于中等—过成熟阶段;储层孔隙以微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超过45%,具较好的页岩气源岩和储层条件;页岩气藏主要为深埋热作用与岩浆热作用叠加的热成因型气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生烃高峰期。采用体积法估算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924 3×10^(12)m^3;初步优选出临县—兴县和石楼—隰县—大宁—蒲县等2个勘探有利区,有利区页岩气资源潜力约为0.92×10^(12)m^3,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成藏特征 资源潜力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太原组桥头砂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鹏 高计县 +2 位作者 郭俊超 周煜哲 胡晓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太原组桥头砂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在层序格架中的位置,决定了储层类型和圈闭范围的评价。结合地震、测井、露头和岩心资料,通过层序界面和海泛面的识别,将太原组划分为1个完整的长期旋回(LSC1)和4个完整的中期旋回...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太原组桥头砂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在层序格架中的位置,决定了储层类型和圈闭范围的评价。结合地震、测井、露头和岩心资料,通过层序界面和海泛面的识别,将太原组划分为1个完整的长期旋回(LSC1)和4个完整的中期旋回(MSC1,MSC2,MSC3,MSC4)。其中桥头砂岩位于MSC1下降半旋回中,以粗粒和中-粗粒的石英砂岩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典型双向水流特征;岩心见典型潮汐水流沉积构造,发育羽状、块状、粒序和复合层理等;剖面上砂体呈透镜状,平面上呈平行岸线条带状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桥头砂岩为潮汐水道及障壁砂坝沉积,属海相成因优质储层。该砂体呈北东-南西平行岸线方向分布,气井钻遇砂体均见高产气流。圈闭范围受砂体边界控制,呈现岩性圈闭的特征。太原组桥头砂岩层序划分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临兴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桥头砂岩 层序地层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致密灰岩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付金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榆探*H在太原组灰岩完钻喜获日产超50万m^(3)的高产工业气流,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700余口探井在太原组灰岩见到明显的含气显示,展示了盆地太原组灰岩良好的潜力,对于重新认识盆地太原组灰岩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 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榆探*H在太原组灰岩完钻喜获日产超50万m^(3)的高产工业气流,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700余口探井在太原组灰岩见到明显的含气显示,展示了盆地太原组灰岩良好的潜力,对于重新认识盆地太原组灰岩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大的地质意义。对该区烃源岩特征、沉积环境、储集特征及成藏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表明:(1)太原组灰岩为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发育生屑滩、生物丘有利沉积相带,沉积大面积分布的生屑粉晶灰岩、藻黏结灰岩,经准同生期短暂的大气淡水淋滤后,可形成有利储层;(2)太原组灰岩发育多类型储集空间,溶孔、亚微米级及纳米级晶间微孔、微裂缝等叠置组合发育,构成立体网络储集空间,平面上,横山—靖边—志丹生屑粉晶灰岩储层发育,厚4~10 m,佳县—子洲—清涧地区藻黏结灰岩储层发育,厚2~6 m;(3)发育“三明治”成藏模式,灰岩储层夹在主力煤系烃源岩之间,生成的天然气通过断裂、裂缝进入灰岩储层聚集,形成岩性气藏,横山—靖边地区的生屑滩和子洲—清涧的生物丘是太原组灰岩有利勘探区,面积约为1.5万km 2,有望形成天然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灰岩 生物碎屑粉晶灰岩 藻黏结灰岩 成藏模式 源内致密灰岩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