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豚毒素与吗啡联合应用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英 库宝善 +2 位作者 胡刚 耿兴超 齐世荃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61-364,368,共5页
目的 :研究微量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的协同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辐射热刺激法 ,分别测定单独应用TTX ,吗啡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及吗啡 +纳洛酮 ,TTX +吗啡 +纳洛酮的甩尾潜伏期 ,采用概率... 目的 :研究微量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的协同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辐射热刺激法 ,分别测定单独应用TTX ,吗啡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及吗啡 +纳洛酮 ,TTX +吗啡 +纳洛酮的甩尾潜伏期 ,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甩尾镇痛的ED50 和ID50 。结果 :加用微量 (LD50 的 1/ 2 5和 1/ 5 0 )TTX后 ,使吗啡镇痛ED50 ,从 0 41mg·kg- 1 分别下降到 0 0 7mg·kg- 1 、0 2 1mg·kg- 1 ;ID50 从 0 33mg·kg- 1 下降到 0 0 8mg·kg- 1 、0 15mg·kg- 1 ;应用 0 0 3mg·kg- 1 纳洛酮后使单独应用 3mg·kg- 1 吗啡的甩尾镇痛抑制率从 6 4 49%下降为 2 2 49% ,而此时 3mg·kg- 1 吗啡和 0 79μg·kg- 1 TTX联合应用的镇痛抑制率仍达到 70 0 1% ,甩尾潜伏期超过基础痛阈的 2倍。结论 :TTX与吗啡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效应。提示吗啡的镇痛作用并非完全由阿片受体介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吗啡 纳洛酮 甩尾潜伏期 ED50 ID50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分别兴奋大鼠内侧和外侧缰核引起痛阈的不同改变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华 王绍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缰核(Hb)与痛觉调制有关,但不同实验室的结果并不一致,本实验目的在于澄清其中原因,实验在戊巴比妥钠浅麻和清醒的大鼠上进行,应用玻璃微电极微量注射L-谷氨酸(L-Glu)到内侧缰核(MHb)和外侧缰核(LHb),利用... 缰核(Hb)与痛觉调制有关,但不同实验室的结果并不一致,本实验目的在于澄清其中原因,实验在戊巴比妥钠浅麻和清醒的大鼠上进行,应用玻璃微电极微量注射L-谷氨酸(L-Glu)到内侧缰核(MHb)和外侧缰核(LHb),利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痛阈改变,实验结果发现,兴奋MHb时痛阈增高,而LHb兴奋时痛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核 痛阈 边缘系统
下载PDF
热敏灸对失眠大鼠行为学以及甩尾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肖爱娇 康明非 +1 位作者 胡丽 秦培忠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48-2550,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失眠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甩尾反应潜伏期的影响,了解热敏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失眠大鼠模型,用Ethovision X...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失眠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甩尾反应潜伏期的影响,了解热敏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失眠大鼠模型,用Ethovision XT视频跟踪系统录制大鼠活动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力;用鼠尾光照测痛仪测量甩尾反应潜伏期。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昼夜节律消失;逃避潜伏期延长;甩尾反应潜伏期延长。与模型组比较,热敏灸组大鼠昼夜活动节律基本恢复正常;逃避潜伏期缩短;甩尾反应潜伏期缩短。结论热敏灸具有改善睡眠的效果;甩尾潜伏期可随着病情的好转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热敏灸 体温 学习记忆 甩尾反应潜伏期
下载PDF
热敏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甩尾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肖爱娇 康明非 +1 位作者 陈日新 谭生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8-230,共3页
目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热敏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甩尾潜伏期的影响,以了解热敏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2 h后进... 目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热敏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甩尾潜伏期的影响,以了解热敏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2 h后进行再灌注,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TTC染色检查脑组织梗死情况;用鼠尾光照测痛仪测定大鼠的甩尾潜伏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缩小;甩尾潜伏期缩短。结论热敏灸具有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甩尾潜伏期可随着病情的好转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甩尾潜伏期
下载PDF
双腧穴针刺对SD大鼠热水甩尾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谈建新 孟凡迅 +5 位作者 季进锋 林社裕 黄凯 常爽 吕雪娇 崔阳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65-68,共4页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阈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针刺镇痛 甩尾测痛 痛阈模型
下载PDF
天元克痛方和盐酸曲马多单次给药对大鼠辐射热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翼 张晓晓 +4 位作者 杜树山 刘振权 潘程 唐雅婷 王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天元克痛方与盐酸曲马多单次给药后,对大鼠辐射热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盐酸曲马多和天元克痛方,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结果:单次给药后,盐酸曲马多组的痛阈值与空白组... 目的:探讨天元克痛方与盐酸曲马多单次给药后,对大鼠辐射热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盐酸曲马多和天元克痛方,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结果:单次给药后,盐酸曲马多组的痛阈值与空白组相比,在60、90、120min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相比,天元克痛方各组基本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曲马多组在单次给药后60min~120min能使辐射热模型大鼠的痛阈延长(与空白组相比,P<0.05或P<0.01);天元克痛方各组虽有痛阈延长现象,但对辐射热引起的短暂锐痛无明显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元克痛方 盐酸曲马多 辐射热甩尾法 镇痛
下载PDF
手针针刺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明 鲁赛帅 +6 位作者 孟凡迅 黄凯 常爽 陶松 石诚 杜文俊 汪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52-3153,共2页
目的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 目的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利用统计学STATA 10.0处理分析数据。结果①针刺5 min,针刺前痛阈值(6.12±0.26)针刺后痛阈值(7.95±0.27);针刺10 min,针刺前痛阈值(5.31±0.51)针刺后痛阈值(9.27±0.44);针刺15 min,针刺前痛阈值(5.44±0.24)针刺后痛阈值(10.57±0.45);针刺20 min,针刺前痛阈值(5.29±0.22)针刺后痛阈值(10.34±0.34);针刺25 min,针刺前痛阈值(4.55±0.32)针刺后痛阈值(9.87±1.01);经配对t检验比较,均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1)。②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0 min后痛阈值(9.27±0.44)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5 min后痛阈值(10.57±0.45)配对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P<0.05)。③针刺15min后痛阈值(10.57±0.45)与针刺20 min后痛阈值(10.34±0.34)以及针刺25min后痛阈值(10.8±0.89)分别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658 3;P=0.686 2)。结论手针平补平泻针刺大鼠"后三里"腧穴15 min、即可达到较佳的调节大鼠痛阈的针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里 针刺 甩尾测痛 痛阈
下载PDF
侧脑室微量注射左旋精氨酸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为清 张道启 +3 位作者 张艳霞 孙立军 刘文彦 白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6-8,共3页
实验采用辐射热作为伤害性刺激,以浅麻状态大鼠甩尾潜伏期为痛阈指标,观察了侧脑室微量注入不同浓度的左旋精氨酸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左旋精氨酸从1.25mmol/L(8μl)至100mmol/L均使大鼠甩尾潜伏期有... 实验采用辐射热作为伤害性刺激,以浅麻状态大鼠甩尾潜伏期为痛阈指标,观察了侧脑室微量注入不同浓度的左旋精氨酸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左旋精氨酸从1.25mmol/L(8μl)至100mmol/L均使大鼠甩尾潜伏期有显著意义的降低;在20mmol/L时7分钟降低达到高峰(26.84%);100mmol/L时提前至2分钟(23.09%)。以上结果提示,左旋精氨酸在高位中枢对伤害性刺激有易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一氧化氮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精氨酸 一氧化氮 用尾潜伏期 大鼠
下载PDF
电刺激终纹床核群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道启 韩先芹 +4 位作者 王曙光 闫瑞臻 白波 黄其鄂 陈婉梅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本实验用辐射热作为伤害性刺激,以浅麻状态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观察了电刺激终纹床核群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终纹床核群使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这种作用可被PAG内微量注入γ-氨基丁酸所阻断。提... 本实验用辐射热作为伤害性刺激,以浅麻状态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观察了电刺激终纹床核群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终纹床核群使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这种作用可被PAG内微量注入γ-氨基丁酸所阻断。提示终纹床核群参与了痛觉调制,其下行抑制通路主要是经过PAG中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纹床核群 痛觉调制 甩尾反射 PAG 大鼠
下载PDF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via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10
作者 Aijiao Xiaoa Yisheng Xiaoa +2 位作者 Xin OuYang Lin He Mingren Chen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edicine Science》 2018年第3期67-79,共13页
Ischemic stroke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a common cause of long-term disability or even death. Suspended moxibustion, an indirect form of moxibustion, is when moxibustion is placed superficially over the skin wi... Ischemic stroke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a common cause of long-term disability or even death. Suspended moxibustion, an indirect form of moxibustion, is when moxibustion is placed superficially over the skin without being in contact with it. Some researchers have used this method to treat stroke patients, but strong evidence of its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is lacking. However,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suspended moxibustion has recently been impro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at-sensitive suspended moxibustion.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moxibustion for 35 min provided a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than moxibustion for 15 min, and moxibustion by 35 min with tail temperature increase had a better outcome than that without, however,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is not clear. In this study, we treated the stroke rats with moxibustion by 35min and divided them into non-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NHSM) group and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HSM)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ce in the tail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n we compared the effect and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s between NHSM and HSM. We found that HS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ail-flick latency, increas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decreased infarct volume, reduced inflammatory cells,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ICAM-1 and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NF-κB p65 and p-IKKα/β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ur experimental findings revealed that HSM exerted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from MCAO-induced injury by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pended MOXIBUSTI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ail temperature tail-flick latency INFARCT volume Inflammatory cells CD11b ICAM-1 NF-κB p65 p-IKKα/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he opioid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in the mechanisms of the analgesic action of melatonin
11
作者 Li Shu - hui Li Xiao - hui +1 位作者 Hu De - yao Wang Zheng - guo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4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基因表达 止痛剂 褪黑激素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口服抗痛粉的镇痛作用研究
12
作者 王丽华 卢雪红 +3 位作者 马颖哲 罗萍 唐玉环 王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4-805,共2页
目的证明口服抗痛粉是否有强镇痛效应。方法口服抗痛粉,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结果口服30、60、120mg/kg三种剂量的抗痛粉产生明显的剂量镇痛效应关系。60、120mg/kg抗痛粉的镇痛效应与2mg/kg吗啡的镇痛效应近似。结论口服抗痛... 目的证明口服抗痛粉是否有强镇痛效应。方法口服抗痛粉,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结果口服30、60、120mg/kg三种剂量的抗痛粉产生明显的剂量镇痛效应关系。60、120mg/kg抗痛粉的镇痛效应与2mg/kg吗啡的镇痛效应近似。结论口服抗痛粉可以和外周吗啡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60、120mg/kg浓度的抗痛粉所产生的强镇痛效应在90min内几乎与吗啡2mg/kg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痛粉 辐射热甩尾法 吗啡
下载PDF
大鼠伤害性感受阈在日夜周期不同时点的变化
13
作者 任全 景亮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伤害性感受阈在不同天数及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15只SD大鼠,雌7只,雄8只,在恒定的环境温度下,连续7 d分别在每天的9:00、15:00和20:00采用热辐射刺激大鼠双足底、鼠尾根、鼠尾近侧3分点和鼠尾远侧3分点共5个不同的刺激... 目的:研究大鼠伤害性感受阈在不同天数及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15只SD大鼠,雌7只,雄8只,在恒定的环境温度下,连续7 d分别在每天的9:00、15:00和20:00采用热辐射刺激大鼠双足底、鼠尾根、鼠尾近侧3分点和鼠尾远侧3分点共5个不同的刺激点,测定每个刺激点对刺激反应的潜伏期。结果:连续7 d中不同天数所测得的潜伏期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天中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潜伏期在9:00和20:00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15:00测得的潜伏期则分别显著长于9:00和20:00所测得的潜伏期值(均P<0.05)。结论:热辐射法测量大鼠的伤害性感受阈不受测试天数的影响,但大鼠伤害性感受阈下午要高于早晨和晚上,提示分析测试大鼠伤害性感受阈时要避免因此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感受阚 甩尾潜伏期 热辐射法 大鼠
下载PDF
伏核微量注射异丁司特对吗啡成瘾大鼠甩尾痛阈的影响
14
作者 徐秋菊 张广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微量注入异丁司特对吗啡成瘾大鼠甩尾痛阈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及吗啡成瘾大鼠伏核经玻璃微电极注入异丁司特(5 μg/2 μL)或生理盐水(2 μL)后,以甩尾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注药前后的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微量注入异丁司特对吗啡成瘾大鼠甩尾痛阈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及吗啡成瘾大鼠伏核经玻璃微电极注入异丁司特(5 μg/2 μL)或生理盐水(2 μL)后,以甩尾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注药前后的镇痛作用。结果正常大鼠及吗啡成瘾大鼠伏核内注入5 μg的异丁司特后,与注药前相比,其TFL延长,并且吗啡成瘾大鼠TFL延长较正常大鼠更为显著;Wistar正常大鼠及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注入2 μL生理盐水后,TFL无显著变化。结论大鼠及吗啡成瘾大鼠伏核内微量注入异丁司特后,可使其产生镇痛作用,并且吗啡成瘾大鼠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异丁司特 吗啡成瘾 甩尾潜伏期
下载PDF
大鼠脊髓不同类型阿片受体在介导下丘脑弓状核刺激镇痛中的作用
15
作者 毛利民 韩济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84,共4页
在轻度麻醉大鼠,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H)大大延长了辐射热甩尾潜伏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对大鼠基础痛阈及ARH刺激引起的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ithδ阿片受体阻断剂ICI 174864和不可逆的“阿片受体阻断剂β-... 在轻度麻醉大鼠,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H)大大延长了辐射热甩尾潜伏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对大鼠基础痛阈及ARH刺激引起的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ithδ阿片受体阻断剂ICI 174864和不可逆的“阿片受体阻断剂β-FNA对基础痛阈仍无影响,但剂量依赖性地减弱了ARH刺激镇痛。结果提示,脊髓内的δ和μ受体参与了ARH对脊髓伤害性反射的下行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肽 疼痛 止痛 弓状核 受体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希江 曹菲 +9 位作者 陈莎莎 罗婷 肖兴鹏 杨少兵 王萍 田学愎 许爱军 高峰 杨辉 田玉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大鼠腰椎水平反复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为大鼠鞘内多次给药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和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丙泊酚(50mg/kg)...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大鼠腰椎水平反复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为大鼠鞘内多次给药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和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丙泊酚(50mg/kg)麻醉大鼠后,用50μl微量进样器于腰5~6间隙行经皮腰椎穿刺,以大鼠后肢出现颤动或鼠尾侧向摆动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实验中测定大鼠热甩尾潜伏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变化。结果: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及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大鼠热甩尾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较正常对照组亦无统计学改变(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法安全有效,可用于需多次鞘内给药,并在给药后立刻检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丙泊酚 热甩尾潜伏期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脊髓水平5一羟色胺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瑞 杨俊曾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本实验利用大鼠甩尾测痛结合脊髓蛛网膜下腔注药的方法,观察了脊髓水平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对5一羟色胺(5—HT)4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60nmol的5—HT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 本实验利用大鼠甩尾测痛结合脊髓蛛网膜下腔注药的方法,观察了脊髓水平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对5一羟色胺(5—HT)4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60nmol的5—HT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可为同一途径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所完全阻断;(2)同一剂量的纳络酮也能阻断鞘内注射60nmol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3)单独使用120nmol纳络酮对痛阈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在脊髓水平5—HL的镇痛作用是通过OLS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纳络酮 血清素 阿片样物质
下载PDF
化学试剂合理化存贮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旺明 张春艳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4年第3期57-58,52,共3页
化学试剂合理化存贮管理的探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刘旺明,张春艳存贮问题是卫生服务系统经常遇到的,且是解决供需之间矛盾的关键问题。由于诸多原因,两者之间经常可能出现一些差距,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过于求,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化学试剂合理化存贮管理的探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刘旺明,张春艳存贮问题是卫生服务系统经常遇到的,且是解决供需之间矛盾的关键问题。由于诸多原因,两者之间经常可能出现一些差距,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过于求,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医学科研部门的化学试剂(以下简称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试剂 药品 管理 储藏
下载PDF
糖痹康对ob/ob小鼠感觉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李二平 董世芬 +1 位作者 秦灵灵 孙建宁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小鼠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8~9周龄的ob/ob小鼠随机分为5组,另选取12只同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甲钴胺、糖痹康及溶媒8周。监测体... 目的:探讨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小鼠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8~9周龄的ob/ob小鼠随机分为5组,另选取12只同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甲钴胺、糖痹康及溶媒8周。监测体质量、50%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with—drawthreshold,MwT)、甩尾反射潜伏期(tail-flicklatency,TF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模型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01),50%MWT显著下降(P〈O.05),TFL显著延长(P〈0.05),SCV显著减慢(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体质量未见显著差异;给药4周时,糖痹康高剂量组50%MWT明显上升(P〈0.05),糖痹康高、低剂量组及甲钴胺组TFL显著缩短(P〈0.05);给药8周时,糖痹康高、中剂量组及甲钴胺组50%MWT明显上升(P〈0.05),糖痹康高、低剂量组及甲钴胺组TFL显著缩短(P〈0.05),糖痹康中剂量组及甲钴胺组SCV显著上升(P〈0.05)。结论:ob/ob品系小鼠模型适合于药物对DPN疗效的评价,糖痹康能改善DPN小鼠的感觉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 50%机械缩足阈值(MWT) 甩尾反射潜伏期(TFL) 感觉神 经传导速度(SCV)
下载PDF
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20
作者 宋晓亮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72-374,共3页
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药理学教研室(046000)宋晓亮药物是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药物确实给许许多多患者带来过恩惠,特别是三十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出现和四十年代抗生素的问世,使许多感染... 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药理学教研室(046000)宋晓亮药物是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药物确实给许许多多患者带来过恩惠,特别是三十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出现和四十年代抗生素的问世,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但令人苦恼的是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作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