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罗山方言“把+O+V+它”式处置式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东
罗明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4-87,共4页
河南罗山方言中"把+O+V+它"式处置式结构中的"它",在形式上、位置上、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以及词类分布上都比较复杂,论文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描写,以期为这类处置式的探讨提供某些新的材料。
关键词
中原官话
罗山方言
“
它
”
处置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孝感方言中带句尾成分“它”的主观意愿句
被引量:
3
2
作者
殷何辉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51-59,共9页
孝感方言中带有句尾成分"它"的主观意愿句涉及以下四种句式:表示处置的"把"字句;兼语句和"把"字句套合而成的结构;兼语句;一般主谓句。文章通过对比孝感方言中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句尾无"它"的...
孝感方言中带有句尾成分"它"的主观意愿句涉及以下四种句式:表示处置的"把"字句;兼语句和"把"字句套合而成的结构;兼语句;一般主谓句。文章通过对比孝感方言中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句尾无"它"的形式,分析了这种结构的句法限制和语义表达功能,认为孝感方言中句尾有"它"的这种结构在语义上都是表示祈使或命令的主观意愿,而相应的句尾无"它"的结构则用来陈述事实。文章还从方言共性的角度,讨论了"它"的性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它"是由第三人称单数代词虚化而来的语气助词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尾成分
“
它
”
主观意愿
代词
虚化
语气助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简帛中“它”“也”及从“它”、从“也”之字研究
3
作者
刘艳娟
张再兴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98-110,共13页
秦汉简帛中“它”“也”使用频率较高,从“它”、从“也”之字也比较多,共31个。由于“它”“也”字形相混,一些字从“它”还是从“也”学者们意见不一。我们比较分析了秦汉简帛中“它”“也”以及从“它”或从“也”的一些字的字形演...
秦汉简帛中“它”“也”使用频率较高,从“它”、从“也”之字也比较多,共31个。由于“它”“也”字形相混,一些字从“它”还是从“也”学者们意见不一。我们比较分析了秦汉简帛中“它”“也”以及从“它”或从“也”的一些字的字形演变与用法,发现秦至西汉中期未见从“也”之字,“它”“也”字形相混大约始于西汉中期以后,随着二字相混,原本从“它"之字开始出现从“也”的变体,这种现象一致持续到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此外,后世字书中常见的构件“■”大多是“它”或“也”的另一种楷写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帛
构件
它
也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
被引量:
3
4
作者
郭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前人的论述为基础,文章对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说明和论证。认为,旁指代词 "它"由名词"它"演变而至。演变上起远古,下迄周代前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名词"它"表示...
以前人的论述为基础,文章对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说明和论证。认为,旁指代词 "它"由名词"它"演变而至。演变上起远古,下迄周代前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名词"它"表示原始性问询内容阶段、 表示原始性问候内容阶段、表示旁指性对象阶段、演变至旁指代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词
名词
远古
文章
过程
阶段
论证
周代
经历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山话的“NP_1+让+NP_2+VP+它”句式
5
作者
胡海琼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英山话的“NP1+让+NP2+VP+它”这个特殊句式表达的是对未然性事件的使然性处理,强调某种结果的实现,传达一种不满、责备的意味。这个句式中的“它”既可以复指NP1,也可以复指NP2;“它”既是一个语义成分,又是一个语法成分:作为语义成分...
英山话的“NP1+让+NP2+VP+它”这个特殊句式表达的是对未然性事件的使然性处理,强调某种结果的实现,传达一种不满、责备的意味。这个句式中的“它”既可以复指NP1,也可以复指NP2;“它”既是一个语义成分,又是一个语法成分:作为语义成分,“它”帮助表示使役义,没有复指的这个“它”则表示非使役义;作为语法成分,“它”有成句功能,不能替换,不能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山话
“NPi+让+NP2+VP+
它
”句式
结构形式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罗山方言“把+O+V+它”式处置式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东
罗明月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4-87,共4页
基金
河南省社科项目:河南罗山方言与中原文化(2006BYY004)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成果
文摘
河南罗山方言中"把+O+V+它"式处置式结构中的"它",在形式上、位置上、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以及词类分布上都比较复杂,论文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描写,以期为这类处置式的探讨提供某些新的材料。
关键词
中原官话
罗山方言
“
它
”
处置式
Keywords
Zhongyuan Guanhua
the Luoshan
Dialect
ta
(
它
)
分类号
H07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孝感方言中带句尾成分“它”的主观意愿句
被引量:
3
2
作者
殷何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51-59,共9页
文摘
孝感方言中带有句尾成分"它"的主观意愿句涉及以下四种句式:表示处置的"把"字句;兼语句和"把"字句套合而成的结构;兼语句;一般主谓句。文章通过对比孝感方言中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句尾无"它"的形式,分析了这种结构的句法限制和语义表达功能,认为孝感方言中句尾有"它"的这种结构在语义上都是表示祈使或命令的主观意愿,而相应的句尾无"它"的结构则用来陈述事实。文章还从方言共性的角度,讨论了"它"的性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它"是由第三人称单数代词虚化而来的语气助词的假设。
关键词
句尾成分
“
它
”
主观意愿
代词
虚化
语气助词
Keywords
sentence-final particle
'
ta
(
它
)'
subjective will
grammaticalization
modal particle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简帛中“它”“也”及从“它”、从“也”之字研究
3
作者
刘艳娟
张再兴
机构
温州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基金
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习惯》(批准号:2018BYY007)阶段性成果。
文摘
秦汉简帛中“它”“也”使用频率较高,从“它”、从“也”之字也比较多,共31个。由于“它”“也”字形相混,一些字从“它”还是从“也”学者们意见不一。我们比较分析了秦汉简帛中“它”“也”以及从“它”或从“也”的一些字的字形演变与用法,发现秦至西汉中期未见从“也”之字,“它”“也”字形相混大约始于西汉中期以后,随着二字相混,原本从“它"之字开始出现从“也”的变体,这种现象一致持续到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此外,后世字书中常见的构件“■”大多是“它”或“也”的另一种楷写形式。
关键词
秦汉简帛
构件
它
也
■
Keywords
the silk and bamboo slips in Qin-Han dynasty
ta
(
它
)
ye(也)
characters composed of
ta
(
它
)
characters composed of ye(也)
yi(■)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
被引量:
3
4
作者
郭攀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4,共7页
文摘
以前人的论述为基础,文章对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说明和论证。认为,旁指代词 "它"由名词"它"演变而至。演变上起远古,下迄周代前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名词"它"表示原始性问询内容阶段、 表示原始性问候内容阶段、表示旁指性对象阶段、演变至旁指代词阶段。
关键词
指代词
名词
远古
文章
过程
阶段
论证
周代
经历
演变
Keywords
ta
(
它
) referring to an object
ta
(
它
) referring to a person
third -person
分类号
H319.4 [语言文字—英语]
H17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山话的“NP_1+让+NP_2+VP+它”句式
5
作者
胡海琼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文摘
英山话的“NP1+让+NP2+VP+它”这个特殊句式表达的是对未然性事件的使然性处理,强调某种结果的实现,传达一种不满、责备的意味。这个句式中的“它”既可以复指NP1,也可以复指NP2;“它”既是一个语义成分,又是一个语法成分:作为语义成分,“它”帮助表示使役义,没有复指的这个“它”则表示非使役义;作为语法成分,“它”有成句功能,不能替换,不能省略。
关键词
英山话
“NPi+让+NP2+VP+
它
”句式
结构形式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Keywords
YingShan dialect
The "NP1 + rang(让) + NP2 + VP +
ta
(
它
)" structure ;The usage and source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罗山方言“把+O+V+它”式处置式
王东
罗明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孝感方言中带句尾成分“它”的主观意愿句
殷何辉
《汉语学报》
CSSCI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秦汉简帛中“它”“也”及从“它”、从“也”之字研究
刘艳娟
张再兴
《中国文字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
郭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英山话的“NP_1+让+NP_2+VP+它”句式
胡海琼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