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过率在肾功能不同分期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马迎春 左力 +3 位作者 张春丽 王梅 王荣福 王海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动态显像 肾功能不 测定 适用性 二乙三胺五乙酸 临床评价 tgfr 肾脏功能 功能水平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_1及其Ⅰ、Ⅱ型受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史占忠 王庆余 +5 位作者 张朋彬 杨朝霞 张曦 常城 彭贤贵 曹正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804-806,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 (TGFR1,TGFR2 )对白血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 β1及TGFR1,TGFR2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情况 ,并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 β1水平...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 (TGFR1,TGFR2 )对白血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 β1及TGFR1,TGFR2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情况 ,并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 β1水平。结果 白血病细胞TGF 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初诊患者的TGFR1及TGFR2 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急性非淋巴白血病 (ANLLL)和急性淋巴白血病 (ALL)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经治疗达完全缓解 (CR)后 ,这 2型受体的表达水平上升至接近正常 ,病情复发时则又降低。结论 TGF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清 骨髓 TGF-Β tgfr tgfr2
下载PDF
单血浆法与双血浆法^(99)Tc^m-DTPA血浆清除率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玉红 左力 +4 位作者 王梅 马迎春 张春丽 王荣福 王海燕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比较体表面积标准化单血浆法与双血浆法99Tcm-DTPA血浆清除率(sGFR和tGFR)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可靠性。方法入选患者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50.3±4.9)岁。分别用单血浆法和双血浆法测定CKD患者... 目的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比较体表面积标准化单血浆法与双血浆法99Tcm-DTPA血浆清除率(sGFR和tGFR)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可靠性。方法入选患者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50.3±4.9)岁。分别用单血浆法和双血浆法测定CKD患者99Tcm-DTPA血浆清除率,在CKD不同分期比较sGFR和tGFR的相关性和偏离程度,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当tGFR≥30ml·min(?)·(1.73m2)-1时,sGFR与tGFR的平均绝对偏差百分数显著小于tGFR<30ml·min(?)1·(1.73m2)(?)1时(P<0.001),相关系数大于后一组;可建立直线回归方程:tGFR=-3.552+1.147×sGFR(r=0.973,P<0.001)。结论当tGFR<30ml·min-1·(1.73m2)-1时,sGFR显著偏离tGFR;当tGFR≥30ml·min-1·(1.73m2)-1时,sGFR与tGFR显著相关,可用sGFR估计t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试验 DTPA ^99TC^M-DTPA 血浆清除率 浆法 直线回归方程 tgfr 平均年龄
下载PDF
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术后对肾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圣 邓新喜 +6 位作者 卢依刚 李勋钢 万滨 张卓 杨洋 陶韬 曾加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38-1440,1445,共4页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术后对肾功能的改善。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腺瘤,且皮质醇分泌增多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术后对肾功能的改善。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腺瘤,且皮质醇分泌增多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肾功能指标,其中包括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tGFR、尿比重、尿蛋白、尿糖。结果一共纳入48例病例,男13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08±10.06)岁(范围36-72岁),肿瘤大小平均约(3.03±0.98)cm(范围1.0-4.3cm),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4.87±5.96)kg/m2,肿瘤左右侧占比为32:16,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30例,36例。术后随访1个月及6个月肾功能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2个月肾功能指标中发现肌酐(92.54±15.96;86.46±12.76)、tGFR(81.03±12.08;86.87±11.72)、尿蛋白(18/49;9/40)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有效治疗皮质醇增多症,且术后对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腺瘤 皮质醇增多症 肾功能 肌酐 tgfr 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
下载PDF
肥胖对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术后肾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新喜 李勋钢 +1 位作者 万滨 张文圣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893-1896,共4页
目的观察肥胖对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20年06月被确诊为单侧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且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统计临床基... 目的观察肥胖对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20年06月被确诊为单侧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且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统计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身体质量指数(BMI)、临床体征、合并的基础疾病等。观察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中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tGFR)、尿蛋白,并根据患者术后肾功能有无好转分组,寻找可能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一共纳入55例病例,男性1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6.62±9.47岁(范围36~72岁),BMI平均为26.07±3.38 kg/m^(2),肿瘤左右侧占比为35:20。术后12个月较术前肌酐(90.44±21.47;95.15±22.82)及tGFR(89.17±11.17;84.06±10.24)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BMI、尿糖和向心性肥胖与术后肾功能恢复差有关,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BMI与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差有相关性,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有效治疗皮质醇增多症,且术后对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肥胖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肾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腺瘤 皮质醇增多症 肥胖 肾功能 tgfr
下载PDF
金三莪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及其Ⅰ、Ⅱ型受体mRNA与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仕玲 龚作炯 张全荣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6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金三莪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金三莪治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RT -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GFRⅠ与TGFRⅡmRNA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 ,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 目的 :观察中药金三莪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金三莪治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RT -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GFRⅠ与TGFRⅡmRNA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 ,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RT -PCR显示经该中药组方治疗 ,大鼠肝内TGFβ1、TGFRⅠ与TGFRⅡmRNA(P <0 .0 5 ,P<0 .0 1) ,以及Smad3表达明显降低 ;而Smad7的表达增加。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 ,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 :金三莪组方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其机理与抑制肝内TGFβ1 、TGFRⅠ与TGFRⅡmRNA及Smad3表达 ,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三莪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r tgfr Samd3 SMAD7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TGFR Ⅱ,Smad3,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2 位作者 阮鹏 向龙奎 张志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大鼠. 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D,E组为培哚普利治疗组.B,C,D和E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8 wk诱导肝纤...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大鼠. 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D,E组为培哚普利治疗组.B,C,D和E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8 wk诱导肝纤维化;D,E组大鼠分别于4,8 wk予以培哚普利灌胃治疗.A,B,D组大鼠于8 wk处死,C,E 组大鼠于12 wk处死.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与TGFRⅡ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HE染色及电镜检测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RT-PCR显示经培哚普利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P<0.05或P<0.01), 以及Smad3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Smad3 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质, 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质表达.大鼠肝组织TGFβ1与TGFR ⅡmRNA,Smad3与Smad7在D组与E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上述物质在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治疗后,大鼠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善. 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 及Smad3表达,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肝纤维化 大鼠 TGFΒ tgfr SMAD3 SMAD7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与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1 位作者 黄砚青 阮鹏 《华中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5-176,182,F004,共4页
目的 观察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6只大鼠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D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 ,C、E组为缬沙坦治疗组。B、C、D和E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 8W诱导肝纤维化 ,C、E组大... 目的 观察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6只大鼠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D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 ,C、E组为缬沙坦治疗组。B、C、D和E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 8W诱导肝纤维化 ,C、E组大鼠分别于第 1、4W予以缬沙坦灌胃治疗。A、B、C组大鼠于第 8W处死 ,D、E组大鼠于第 12W处死。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治疗组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以及Smad3表达明显降低 ,而Smad7的表达增加 ,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 ,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大鼠肝组织TGFβ1与TGFRⅡmRNA、Smad3与Smad7在C组与E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B组与D组TGFβ1与TGFRⅡmRNA、Smad3与Smad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缬沙坦减轻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机制与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及Smad3表达 ,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肝纤维化 大鼠 TGF-Β1 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 mRNA表达 SMAD3 SMAD7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及其Ⅱ型受体mRNA与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2 位作者 黄砚青 阮鹏 张志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3-405,i001,共4页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 4组 :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治疗组于造模第 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 4组 :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治疗组于造模第 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T 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Ⅱ型受体 (TGFRⅡmRNA)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 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 ,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 β1与TGFRⅡmRNA、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 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 ,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 ,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小叶均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 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其机理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 β1、与TGFRⅡmRNA及Smad3表达 ,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缬沙坦 肝纤维化 大鼠 TGF-β1 Ⅱ型受体mRNA SMAD3 SMAD7 受体阻滞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