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敏慧 陈剑梅 钱先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系统性硬化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皮痹"范畴,但往往累及肺脏,演变为"肺痹""肺痿"等病。以玄府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玄府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相关性,认为玄府致病主要病机可归纳为气失宣通、津失布散、血行瘀阻、... 系统性硬化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皮痹"范畴,但往往累及肺脏,演变为"肺痹""肺痿"等病。以玄府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玄府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相关性,认为玄府致病主要病机可归纳为气失宣通、津失布散、血行瘀阻、神失所用四类。从开玄府角度论治系统性硬化症可分为用药以辛为主的直接开通玄府法,用药以通为主的间接开通玄府法,以此分析玄府及开通玄府法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玄府 气失宣通 津失布散 血行瘀阻 神失所用
原文传递
基于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细胞增殖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韩立 吕芹 +3 位作者 郭克磊 卞华 臧文华 张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明确该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收集SSc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人Th17分选试剂盒分选Th17细胞,同时制...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明确该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收集SSc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人Th17分选试剂盒分选Th17细胞,同时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荧光染料CFSE标记Th1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含药血清对Th17细胞中JAK2、STAT3/p-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含药血清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P<0.01);阳性对照组对Th1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介于含药血清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之间(P<0.01,P<0.05);各含药血清组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JAK2和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p-STAT3的表达(P<0.05,P<0.01);阳性对照组抑制JAK2和STAT3/p-STAT3表达的作用强于各含药血清组(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浊通络方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TH17 系统性硬化病 机制 免疫调控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楠 王振亮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系统性硬化症的病理改变以"皮-络-脏"损伤为主,病因病机为营卫失调、寒凝瘀阻,临床症状以"寒""胀""硬"为基本特点。"寒"乃卫气温煦功能减退所致;"胀"乃营卫失调、痰凝血... 系统性硬化症的病理改变以"皮-络-脏"损伤为主,病因病机为营卫失调、寒凝瘀阻,临床症状以"寒""胀""硬"为基本特点。"寒"乃卫气温煦功能减退所致;"胀"乃营卫失调、痰凝血涩所致;"硬"则与营卫失调、日久致瘀有关。在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中,"温""补""通"应当贯穿始终,调和营卫当为治疗大法。临证时可以桂枝汤类方为基础化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皮-络-脏”损伤 营气 卫气 营卫失调 桂枝汤
下载PDF
针灸治疗硬皮病的临床方案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会军 刘维 +1 位作者 吴沅皞 张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1日针灸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文献,筛选出疗效确切的临床研究及病案报道26篇。发现针灸治疗硬皮病的疗法和临床方案内容丰富并颇具特色,主要有毫针刺法、电针、蜂...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1日针灸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文献,筛选出疗效确切的临床研究及病案报道26篇。发现针灸治疗硬皮病的疗法和临床方案内容丰富并颇具特色,主要有毫针刺法、电针、蜂针、火针、艾灸、天灸以及针灸结合拔罐、热敷、穴位注射等不同针灸疗法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案。认为针灸结合不同疗法,可优势互补,起到协同效应,疗效肯定且中医特色优势突出,但需要对临床方案进一步科学性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硬化病 针刺 灸法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4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鹏 卞华 +3 位作者 韩立 陈日新 山书玲 张霄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I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IIINP)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I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IIINP)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S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甲氨喋呤、强的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自拟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BAFF、PIIINP、Ig G和Ig M水平,采用中文版SF-36评价生存质量,同时观察皮肤积分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FF、Ig G、Ig M和PIII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c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亦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FF水平与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PⅢN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组在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维度分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能够降低SSc患者血清BAFF水平,减少PⅢNP含量,进而降低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温阳化浊通络方 B细胞激活因子 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型分布及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淑瑶 王馨玉 +1 位作者 何家颖 关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型分布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录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SSc患者,根...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型分布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录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SSc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是否≥37 mmHg,将患者分为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组(SSc-PH组)34例和系统性硬化症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组(SSc-nPH组)3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分析SSc-PH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药的用药规律。【结果】(1)SSc-PH患者常伴有心脏受累,尤其是心脏瓣膜病变、肺动脉内径的增宽及右房面积的增大;更容易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及抗Ro-52抗体阳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Ro-52抗体阳性及右房面积增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SSc-PH。(3)SSc-PH患者辨证为虚证为主,以肺脾气虚证(44.12%)及脾肾阳虚证(29.41%)多见;SSc-nPH患者以实证为主,以寒湿痹阻证(36.36%)多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除甘草外,中药用药频次最多的单药为桂枝,用药频次最多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结论】抗Ro-52阳性、右房面积增大是SSc-PH的危险因素;SSc-PH中药用药以益气健脾为法,兼以活血祛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中医证型 中药用药规律 益气健脾
原文传递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皮肤组织Notch1、Hes1及Hey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宇涵 卢军 何承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03-360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经刺山柑总生物碱治疗后,其Notch通路中Notch1蛋白及靶因子Hes1、Hey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SSc 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BALB/c小鼠注射博来霉素造SSc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刺山柑总生物碱及阳性药青... 目的:通过观察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经刺山柑总生物碱治疗后,其Notch通路中Notch1蛋白及靶因子Hes1、Hey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SSc 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BALB/c小鼠注射博来霉素造SSc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刺山柑总生物碱及阳性药青霉胺干预。取皮肤组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胶原蛋白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otch1蛋白表达,q-RT PCR检测Hes1和HeyL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中、高剂量组刺使SSc小鼠皮肤组织胶原蛋白沉积范围显著减少,各剂量刺山柑总生物碱均可显著降低Notch1蛋白表达(P<0.01),刺山柑总生物碱中、高剂量组Hes1 mRNA及刺山柑总生物碱高剂量组HeyL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可改善SSc小鼠皮肤组织胶原沉积,降低Notch1、Hes1和HeyL表达,对SSc小鼠过表达的Notch通路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刺山柑总生物碱 NOTCH1 HES1 HeyL
原文传递
不同工艺提取的丹归活血制剂对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严悦梅 杨荞榕 +4 位作者 梁健 杨春欣 沈雄 秦万章 王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观察3种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的中药新药丹归活血制剂对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4只BALB/c小鼠(雌性,6周龄),背部皮肤每日皮下注射博来霉素0.1 mL,连续28天构建硬皮病模型。随机分为8组:... 目的观察3种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的中药新药丹归活血制剂对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4只BALB/c小鼠(雌性,6周龄),背部皮肤每日皮下注射博来霉素0.1 mL,连续28天构建硬皮病模型。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高、低剂量的工艺1(AH和AL)、2(BH和BL)、3(CH和CL)组和三七通舒胶囊阳性对照(D)组及模型(E)组,按每10 g体质量0.1 mL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2周;另设正常对照(F)组(n=8)。末次给药后,取皮肤和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真皮厚度测量、羟脯氨酸检测。结果给药干预12周后,皮肤和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皮肤组织:AH组(0.17±0.24)、AL组(0.38±0.33)和CL组(0.75±0.25)的皮肤炎症较E组(1.33±0.47)均明显减轻(P=0.001、0.004和0.039);AL组[(188.59±16.46)μm]和AH组[(199.98±18.02)μm]的皮肤厚度较E组[(235.68±13.30)μm]均明显减少(P<0.001和P=0.006);AL组[(3024.68±654.15)μg/g]、BH组[(2948.35±1101.89)μg/g]和CL组[(2992.37±560.21)μg/g]的皮肤胶原蛋白含量较E组[(4453.26±1099.18)μg/g]均明显下降(P=0.034、0.046和0.030)。肺组织:仅有AH组(0.42±0.34)的肺部组织炎症较E组(1.33±0.47)减轻(P=0.006);BH组[(212.86±61.24)μg/g]、CH组[(229.05±86.33)μg/g]和CL组[(284.23±46.23)μg/g]的肺部组织胶原蛋白含量较E组[(349.22±49.65)μg/g]均明显下降(P=0.002、0.016和0.044)。D组皮肤和肺组织虽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工艺提取的丹归活血制剂能不同程度改善硬皮病模型小鼠的皮肤和肺部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变,其中以工艺1(水煎酒沉法)疗效最佳,高剂量组中肺改善略好,低剂量组中皮肤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归活血制剂 硬皮病 病理 羟脯氨酸检测 小鼠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并间质性肺疾病与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国铨 郭峰 +2 位作者 王敏 叶凤 郑颜萍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并间质性肺疾病(ILD)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40例SS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并采用高分辨率C...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并间质性肺疾病(ILD)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40例SS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并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对SSc患者进行ILD分级。根据SSc患者是否合并ILD分为SSc-ILD组和SSc-Non-ILD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SSc患者ILD分级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对SSc-ILD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SSc-ILD组和SSc-Non-ILD组患者的CD8^(+)[(33.64±7.28)vs(29.56±6.52)]水平比较,SSc-ILD组明显高于SSc-Non-ILD组,CD3^(+)[(66.73±11.32)vs(70.51±10.84)]、CD4^(+)/CD8^(+)[(1.13±0.25)vs(1.58±0.35)]水平比较,SSc-ILD组明显低于SSc-Non-I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c患者ILD分级与CD3^(+)、CD4^(+)/CD8^(+)呈负相关(r=-0.755、-0.659,P<0.05),与CD8^(+)呈正相关性(r=0.84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3^(+)、CD8^(+)、CD4^(+)/CD8^(+)水平对SSc-IL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97、0.66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7.65、32.70、1.29,敏感度分别为79.2%、83.8%、75.0%,特异度分别为68.4%、71.1%、73.7%。结论SS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与其并发ILD密切相关,外周血CD3^(+)、CD8^(+)、CD4^(+)/CD8^(+)水平改变对SSc-ILD病情评估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疾病 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症小鼠模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一琳 夏强 +2 位作者 刘韧 王燕 吴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1-918,共8页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慢性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广泛的血管病变及皮肤和内脏的纤维化为特征,但其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证实,Wnt通路参与了SSc纤维化,但其在血管病变中的病理作用尚未见报道...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慢性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广泛的血管病变及皮肤和内脏的纤维化为特征,但其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证实,Wnt通路参与了SSc纤维化,但其在血管病变中的病理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采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SSc小鼠模型,探讨Wnt通路在SSc皮肤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BS 100μL/d)、模型组(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1 mg/mL博来霉素BLM 100μL/d)和治疗组(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 mg/mL BLM 100μL/d,同时腹腔注射Wnt及β-catenin的抑制剂iCRT35 mg/kg·d),于造模第28 d处死小鼠。小鼠皮肤取材后,通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到经BLM诱导的模型组小鼠背真皮、表皮厚度较对照组皮肤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模型组的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明显减少,脂肪层厚度变薄并被纤维组织包绕,模型组皮肤胶原沉积较对照组增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组织学层面鉴定α-SMA表达情况,发现模型组及治疗组α-SMA在皮肤组织中均高表达,α-SMA阳性表达在血管周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及IL-17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及IL-17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提取皮肤微血管片段,通过q-PCR检测到模型组及治疗组小鼠皮肤微血管中β-联蛋白的mRNA基因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皮肤微血管Wnt5A、β-联蛋白、α-SMA、col1A1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发现纤维化相关蛋白质α-SMA及col1A1在模型组表达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下降(P<0.05),Wnt通路相关蛋白质β-联蛋白及Wnt5A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升高,较之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BLM能成功诱导小鼠系统性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纤维化 微血管损伤 博来霉素
下载PDF
食管高分辨测压与钡餐造影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凤 郭峰 +4 位作者 许闽广 王华南 王敏 郑颜萍 李国铨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761-2764,共4页
目的评价食管高分辨测压与钡餐造影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食管运动障碍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并采用2013 ACR/EULAR分类标准诊断的28例SSc... 目的评价食管高分辨测压与钡餐造影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食管运动障碍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并采用2013 ACR/EULAR分类标准诊断的28例SSc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在消化科就诊,有食管相关症状的15例非SSc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短时间内先后进行食管钡餐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查。以2013ACR/EULAR分类标准为诊断SSc金标准,利用ROC曲线以及线性加权weighted kappa系数比较食管高分辨测压与钡餐造影诊断SSc的一致性。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参数的差异。通过Spearman双变量线性相关检验探讨病例组患者食管运动障碍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高分辨测压与食管钡餐诊断方法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Sc食管受累,测压法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93.33%,钡餐法敏感性71.00%,特异性为53.33%;食管高分辨测压诊断方法与金标准诊断结果较一致,weighted kappa系数为0.20(P<0.05),钡餐法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不一致,weighted kappa系数为0.18(P>0.05);病例组患者的食管下扩约肌长度、食管收缩前沿速度以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分别为(2.50±0.72)cm、(1.96±0.44)cm/s、(1067.21±43.83)mmHg·s·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0.29)cm、(3.81±0.36)cm/s、(1680.93±45.66)mmHg·s·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中,食管运动障碍与抗拓扑异构酶抗体(抗Scl-70)阳性及年龄有线性相关(r=0.577、0.465,P<0.05),与发病年限、性别、抗核抗体(ANA)等临床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高分辨率测压与食管钡餐均可用于SSc患者消化道受累的诊断与评估,但测压法优于钡餐法,临床可依据所依托医院的技术特点开展相应检查;食管下扩约肌长度可用于SSc食管受累的诊断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钡餐 食管下扩约肌长度 食管收缩前沿速度 诊断一致性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通络方抑制FOXP3甲基化促进Treg增殖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克磊 李颖利 +4 位作者 吕芹 韩立 李凯 陈丽平 卞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61-4665,共5页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FOXP3甲基化的影响,探讨其调控Treg细胞增殖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SSc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试剂盒分选Treg细胞,同时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含药...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FOXP3甲基化的影响,探讨其调控Treg细胞增殖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SSc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试剂盒分选Treg细胞,同时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含药血清处理Treg细胞后,分别采用CCK-8检测Treg细胞增殖,qRTPCR检测FOXP3和IL-1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OXP3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FOXP3基因启动子区和TSDR区甲基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温阳化浊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显著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P<0.05,P<0.01),促进IL-10 mRNA和FOXP3蛋白表达(P<0.05,P<0.01);温阳化浊通络方高剂量组显著促进FOXP3 mRNA表达(P<0.01),抑制FOXP3 TSDR区甲基化水平(P<0.05);温阳化浊通络方中、高剂量组显著增加IL-10水平(P<0.05,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OXP3甲基化、促进FOX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温阳化浊通络方 FOXP3甲基化 TREG细胞 增殖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温阳化浊通络方调控DNA甲基转移酶对硬皮病患者Treg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克磊 李颖利 +4 位作者 卞博 韩立 李凯 张红 卞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WYHZTLF)对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硬皮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WYHZTLF)对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硬皮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Wistar雌性大鼠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收集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分选Treg细胞,用含药血清处理后,通过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reg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FOXP3蛋白表达,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均可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中、高剂量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P<0.05,P<0.01);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均可促进FOXP3蛋白表达(P<0.01);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明显抑制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表达(P<0.05);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显著抑制DNMT1蛋白表达水平(P<0.05),低、中、高剂量组显著抑制DNMT3A和DNMT3B蛋白表达(P<0.01,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促进硬皮病患者Treg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从而促进FOX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温阳化浊通络方 DNA甲基化转移酶 FOXP3 TREG细胞
原文传递
MicroRNAs在系统性硬化症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王红权 梅振华 詹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86-1293,共8页
微RNA(microRNAs,miRNAs)是在基因编码中起负性调控作用的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是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基因表达必不可少的转录后调控物。miRNAs占人类基因组的1%~2%,通过与各自的mRNA结合并抑制其翻译,调节大于50... 微RNA(microRNAs,miRNAs)是在基因编码中起负性调控作用的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是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基因表达必不可少的转录后调控物。miRNAs占人类基因组的1%~2%,通过与各自的mRNA结合并抑制其翻译,调节大于50%的人类基因及60%的哺乳动物蛋白质编码基因。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发病机制由复杂的miRNAs网络调控。这些miRNAs位于与SSc纤维化相关的基因组区域,通过参与调节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如TGF-β、Wnt/β-catenin、TLR-4、IL和PDGF-β等,在SSc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还与细胞信号转导、基质修复与重塑、成纤维细胞凋亡、胶原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等相关。充分了解miRNAs在SSc纤维化中的重要性,有助于为SSc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记,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综述了miRNAs在SSc纤维化过程中参与调节的这些复杂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SSc诊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以及寻求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系统性硬化症 细胞信号通路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松叶 王聪敏 +1 位作者 陈卫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96-298,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stem cells,MSCs)是一种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最近,研究发现MSCs具有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和抗纤维化的能力,从而使以MSCs为基础的干细胞应用逐渐从再生医学领域转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脂肪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stem cells,MSCs)是一种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最近,研究发现MSCs具有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和抗纤维化的能力,从而使以MSCs为基础的干细胞应用逐渐从再生医学领域转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MSCs。该文回顾当前MSCs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临床应用ASCs治疗SSc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硬化症 系统性
下载PDF
COVID-19与SSc-ILD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周彦 江竞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利用Beta-Poisson模型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捕捉核糖核酸测序(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数据的双峰特征.通过引入Beta-Poisson模型,即用Beta分布替换Gamma-Poisson分布的Gamma分布,构建新的混合分布刻画RNA-Seq数据中双峰特征.分析肺上皮细胞数据集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SSc-ILD疾病的转录组,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和SSc-ILD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为患有新冠肺炎感染的SSc-ILD疾病找到共同的途径和药物靶点.结果表明,COVID-19和SSc-ILD有50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应答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并且富集在细胞对病毒防御反应和干扰素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基于PPI网络检测出hub基因,预测STAT1、ISG15、IRF7、MX1、EIF2AK2、DDX58、OAS1、OAS2、IFIT1和IFIT3是涉及两种疾病的病理表型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又鉴别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与常见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COVID-19和SSc-ILD两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疗分子调控机制,可为治疗两种疾病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多元统计 差异表达基因 新冠病毒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Beta-Poisson模型 富集分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I(hnRNP I)抗原表位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王国锋 于孟学 +2 位作者 薛静 李薇 曹金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异质性核糖核蛋白I(hnRNPI)的抗原表位多肽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临床意义,初步建立简便快捷的ELISA检测方法,为系统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新的临床指标。方法根据已知的hnRNPI蛋白氨基酸序列,应用不同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图谱... 目的探讨异质性核糖核蛋白I(hnRNPI)的抗原表位多肽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临床意义,初步建立简便快捷的ELISA检测方法,为系统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新的临床指标。方法根据已知的hnRNPI蛋白氨基酸序列,应用不同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图谱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表位分析,经比对筛选后,化学合成hnRNPI短肽序列2个,分别命名为hnRNPI-1(I-1)及hnRNPI-2(I-2),作为抗原,对321例包括硬皮病在内的多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相应抗体进行ELISA检测。结果抗hnRNPI-1及抗hnRNPI-2多肽抗体在SSc组中阳性率为43.4%及47.8%,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P﹤0.05),在SSc中敏感性分别为43.4%及47.8%,特异性分别为88.6%及87.6%,二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与SSc患者病程相关外,该二抗体与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器官受累、血沉、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抗体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1及I-2分别是位于hnRNPI蛋白表面的抗原表位之一,具有抗原性,其抗体对SSc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在病程早期具有更高的阳性率,有助于SS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I 系统性硬化症 抗原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