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名组合的句法限制及表达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劲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沈家煊(1997)从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出发,指出性质形容词作谓语和状态形容词作定语是有标记的。文章从意义制约和表达功能的角度,考察了形容词与名词组合时的具体表现,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若是定中式,状态形容词受到的语义限制更多,... 沈家煊(1997)从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出发,指出性质形容词作谓语和状态形容词作定语是有标记的。文章从意义制约和表达功能的角度,考察了形容词与名词组合时的具体表现,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若是定中式,状态形容词受到的语义限制更多,且该结构在表达功能上得到凸现;若为主谓式,则性质形容词受到的语义限制更多,该结构在表达功能上也被凸现。反之则反。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定中式 主谓式 句法限制 表达功能
下载PDF
浅析汉语和韩国语表“瞬时”关系时间连接标记的句法位置和句法限制
2
作者 李艳华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瞬时”关系指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即后一事件紧接着前一事件进行、发生或完成。汉语和韩国语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瞬时”关系时,汉语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而韩国语主要依靠语法手段,而韩国语的语法标记是强制性手段。旨在为汉... “瞬时”关系指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即后一事件紧接着前一事件进行、发生或完成。汉语和韩国语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瞬时”关系时,汉语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而韩国语主要依靠语法手段,而韩国语的语法标记是强制性手段。旨在为汉韩、韩汉双语教学及翻译实践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该研究考察汉语和韩国语表示“瞬时”关系时间连接标记的句法位置和句法限制,即探讨主语的位置及主语一致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关系时间连接标记 汉语和韩国语 句法位置 句法限制
下载PDF
维汉句内语码转换句法限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湘洪 廖泽余 张彩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86-94,共9页
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维吾尔人真实的日常会话语料,探究了维汉句内语码转换过程中的主体语——维吾尔语对嵌入语——汉语的句法限制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语对嵌入的汉语在嵌入成分、嵌入位置和形态上都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此结果进... 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维吾尔人真实的日常会话语料,探究了维汉句内语码转换过程中的主体语——维吾尔语对嵌入语——汉语的句法限制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语对嵌入的汉语在嵌入成分、嵌入位置和形态上都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此结果进一步印证了Myers-Scotton的"主体语言框架模式"理论的合理性。该研究对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研究有一定理论和实证价值,同时也可为新疆地区的语言政策制定和双语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汉句内语码转换 句法限制
下载PDF
“的”在小句中的时态表达及其限制条件研究
4
作者 李杰 王湘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0-84,共15页
“的”字的句法语义研究历来是语法学界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短语层面“的”字功能的探讨,本文将探讨“的”在小句中的时态功能及其限制条件。句法测试显示,“的”既可理解为词汇短语的内部成分,亦可作小句的内部成分进行识解... “的”字的句法语义研究历来是语法学界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短语层面“的”字功能的探讨,本文将探讨“的”在小句中的时态功能及其限制条件。句法测试显示,“的”既可理解为词汇短语的内部成分,亦可作小句的内部成分进行识解。“的”在小句内起表达过去的时态功能,可用“的_(S)”标识。“的_(S)”的时态功能受到句法、语义和韵律的限制:“的_(S)”必须在小句层面起作用,“的_(S)”前的动词必须表达有终事件,并且“的_(S)”与主动词之间不能有完整音步的阻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 句法限制 语义限制 韵律限制
下载PDF
介词短语语义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岳中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介词短语语义的研究在黎锦熙1924年的《新著国语文法》中已初露端倪,此后一直延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一些语言学理论的引入,介词短语的语义研究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却滞留于类型的划分与形式的描写。因此,当下面临着对各种... 介词短语语义的研究在黎锦熙1924年的《新著国语文法》中已初露端倪,此后一直延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一些语言学理论的引入,介词短语的语义研究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却滞留于类型的划分与形式的描写。因此,当下面临着对各种题元角色之介词短语的本质特征及其句法制约机制进行研究的挑战,这对深化介词短语研究、促进汉语的社会应用,都极富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短语 语义研究 语义特征 构句机制 社会应用
下载PDF
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嵌入动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8年第2期29-35,共7页
维汉混合动词结构是由维吾尔语原语构动词规则中延续而来的。汉语动词通过间接嵌入和轻动词策略这两种方式嵌入主体语,其中轻动词策略占比远高于间接嵌入策略,所有的嵌入动词都可以跟轻动词结合,而间接嵌入策略对所涉及的汉语动词有自己... 维汉混合动词结构是由维吾尔语原语构动词规则中延续而来的。汉语动词通过间接嵌入和轻动词策略这两种方式嵌入主体语,其中轻动词策略占比远高于间接嵌入策略,所有的嵌入动词都可以跟轻动词结合,而间接嵌入策略对所涉及的汉语动词有自己的"偏好选择"。从客体语言嵌入的汉语动词在句法上为了能够得到主体语功能层面的接纳和制约,以静词身份与主体语功能框架指派的动词化语缀-l A-或轻动词qil-/bol-结合,使自己调整为与功能类能够匹配的状态,否则类型上迥异的汉语动词会被主体语排斥,不兼容。单音节汉语动词的嵌入规则比较特殊。它与轻动词结合前必需顺应汉语的节律特点与韵律形式凑合体Le结合变成双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 汉语嵌入动词 维汉混合动词 轻动词 句法制约
下载PDF
论事量短语前置格式的类型与限制
7
作者 李湘 《厦大中文学报》 2014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本文主要探讨事量短语前置于谓语动词的语法结构。在重新梳理事量短语与VP语义关系的基础上,对语言使用中存在的各种事量短语前置格式进行了范围厘定和类型归并,并尝试从整体构式意义、VP事件结构以及量词选择限制等方面出发,给出每一... 本文主要探讨事量短语前置于谓语动词的语法结构。在重新梳理事量短语与VP语义关系的基础上,对语言使用中存在的各种事量短语前置格式进行了范围厘定和类型归并,并尝试从整体构式意义、VP事件结构以及量词选择限制等方面出发,给出每一类前置格式的构成条件及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量词 事量短语 事件结构 句法限制
原文传递
苍南吴语的两个“在”义动词
8
作者 姜淑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5,共7页
苍南吴语并存多个来源不同的"在"义动词,其中最常用的是"宿■"和"囥■",分别通过语义蕴含和语义泛化等不同的机制,从"住宿"和"藏物"义演变而来。共时层面上,它们的句法分布严格对立... 苍南吴语并存多个来源不同的"在"义动词,其中最常用的是"宿■"和"囥■",分别通过语义蕴含和语义泛化等不同的机制,从"住宿"和"藏物"义演变而来。共时层面上,它们的句法分布严格对立,前者携带高生命主语,后者携带低生命度主语。两者均已语法化为介词,前者在动词前介引活动场所,后者在动词后介引终点处所,但均表现出较弱的介词性;"宿""囥"均可与远指代词组合,前者可用作进行体标记,后者为持续体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南吴语 “在”义动词 句法限制 语义演变 语法化
原文传递
“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入句考察
9
作者 李绍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3-47,共5页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对句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信息结构十分丰富,包括蕴含和预设的信息、焦点和话题等。
关键词 “名1 +(的)+名2” 定中结构 句法制约 信息结构
下载PDF
英汉照应语反身代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那洪伟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本文在对比英汉照应语反身代词异同的基础上,运用约束理论和参数理论,对比了英汉两种反身代词的约束限制,从而证明了语言中的反身代词存在着句法结构上的限制。
关键词 反身代词 约束限制 句法限制
原文传递
安徽寿县方言进行体标记“来”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11
作者 陶强强 张蒙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安徽寿县方言的“来”字是进行体标记之一。研究基于句法-语义界面探究“来”与不同类型动词的句法组合问题。“来”与状态动词、成就动词以及单次动词均存在明显的组合限制。[+持续]特征是动词行为类型能否与寿县方言的进行体标记“来... 安徽寿县方言的“来”字是进行体标记之一。研究基于句法-语义界面探究“来”与不同类型动词的句法组合问题。“来”与状态动词、成就动词以及单次动词均存在明显的组合限制。[+持续]特征是动词行为类型能否与寿县方言的进行体标记“来”组配的关键所在。文章也进一步表明,研究句法-语义界面问题不应该忽视动词行为类型与语法体,这是对句法现象进行解释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县方言 进行体 动词行为类型 句法限制
下载PDF
从意愿强度到亲涉表达:“宁愿、宁可、只好”的异同研究
12
作者 岳世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本文对意愿类副词“宁愿、宁可、只好”进行比较研究,借助亲涉范畴讨论它们在句法表现上的异同,同时说明意愿强度对亲涉编码的影响作用。我们先探讨了这组意愿类副词在意愿强度上的差异,得到“宁愿>宁可只好”的意愿强度等级序列;进... 本文对意愿类副词“宁愿、宁可、只好”进行比较研究,借助亲涉范畴讨论它们在句法表现上的异同,同时说明意愿强度对亲涉编码的影响作用。我们先探讨了这组意愿类副词在意愿强度上的差异,得到“宁愿>宁可只好”的意愿强度等级序列;进而考察了强意愿副词“宁愿”和弱意愿副词“只好”的不对称句法分布,发现二者在人称、句类的分布上以及与估知类标记词的共现上都存在差异,由此说明了它们在亲涉编码上的不同,即前者可以编码亲涉意义,而后者则不能编码亲涉意义。我们还继续对比了强意愿副词“宁愿、宁可”的句法分布差异,揭示了不同意愿强度所带来的亲涉程度差异。总之,结合亲涉范畴,我们可以对这几个副词的句法分布异同做出统一的解释,还可以进一步说明汉语中意愿性与亲涉性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愿类副词 意愿强度 亲涉范畴 句法分布限制
下载PDF
英汉中动构式句法语义限制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丽华 邓云华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8,48,共7页
本文从认知和构式语法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的中动构式句法特征和限制,研究了英汉中动构式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制约——影响性和物性结构,探讨了英汉语中动构式特别是中动词的相关差异。此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习得和使用英汉中动构式。
关键词 英汉中动构式 句法语义限制 影响性 物性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