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段冶
韩楠
孙才志
李迪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13-2422,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9AJY0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20M670789)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No.JYTMS20231064)。
-
文摘
剖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成因是引导区域协同共治的前提,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1-2021年环渤海地区43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探究其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最高值为0.43,尚未进入高质量协调发展阶段,超过80%的城市处于降碳滞后型失调阶段。②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以天津市为主核心的“局部集聚”和“全局关联”并存特征,个体中心性差异突出,网络结构稳定性亟待提升。③各板块内部成员相对较为稳定,板块间存在更为显著的溢出效应。④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合理化、能源利用、经济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发挥促进作用,而通风系数的差异起抑制作用。研究显示,环渤海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程度较低,建议通过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实施社团差异化的减排措施、拓展区域合作等路径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空间关联网络
驱动因素
二次指派程序
夜间灯光数据
环渤海地区
-
Keywords
synergistic effect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mitigation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s
driving factors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nighttime lighting data
Bohai Rim region
-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