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来异龙湖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响应水体富营养化的协同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平 陈光杰 +11 位作者 孔令阳 黄林培 王旭 杨关绍 索旗 李静 王露 韩桥花 周起 郭雯 李蕊 张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89-5502,共14页
湖泊碳埋藏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陆地碳汇通量与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湖泊碳埋藏评估主要基于有机碳的埋藏模式,缺乏对无机碳埋藏以及有机碳-无机碳协同变化过程的系统评估.本文通过对云南岩溶区异龙湖开展沉积物岩芯样品... 湖泊碳埋藏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陆地碳汇通量与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湖泊碳埋藏评估主要基于有机碳的埋藏模式,缺乏对无机碳埋藏以及有机碳-无机碳协同变化过程的系统评估.本文通过对云南岩溶区异龙湖开展沉积物岩芯样品的多指标分析和湖盆3个点位的记录对比,结合210Pb、137Cs年代学序列,识别了1900年以来异龙湖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通量的变化历史和空间特征,并甄别了二者协同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流域开发导致的营养盐长期输入(如沉积物氮和磷的持续富集)显著提高了异龙湖的内源初级生产力,表现为1900~2020年间沉积物藻类色素含量持续增加,蓝藻叶黄素浓度由~7.02μg/g显著增加到~38.99μg/g.同期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埋藏通量均出现持续的上升趋势,且两者的同步变化特征显著(r=0.98~0.99,P<0.001).回归分析表明,藻类生物量是碳埋藏通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子(R^(2)=0.33~0.91,P<0.001),指示了藻类光合作用以及“生物碳泵”效应对碳埋藏过程的驱动作用.在流域地表物质输入强度总体下降(如磁化率信号和沉积物C:N比值的减小)的背景下,藻类生物量和内源有机碳的持续上升导致了有机质矿化过程中自生碳酸盐的转化作用明显增加(如无机碳δ13C信号的持续下降),进而促进了有机碳与无机碳埋藏通量的协同增长.上述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促进形成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通量同步增加的长期模式,加强了异龙湖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过程的耦合作用.因此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持续的背景下,对岩溶地区湖泊碳埋藏模式的科学评估需要关注无机碳埋藏过程及其对陆地碳汇通量的动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碳埋藏 无机碳 协同变化 异龙湖
下载PDF
几种物理因素对北海派琴虫体外培养方法优化的影响
2
作者 王兆瑞 杨小彤 +1 位作者 孙敬锋 王江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5,共9页
为缩短传统体外培养派琴虫的生长周期(20 d),以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为培养对象,探讨了温度、盐度、震荡条件这3种物理因素单独或协同变化下对北海派琴虫的生活史和培养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北海派琴虫经过休眠孢子阶... 为缩短传统体外培养派琴虫的生长周期(20 d),以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为培养对象,探讨了温度、盐度、震荡条件这3种物理因素单独或协同变化下对北海派琴虫的生活史和培养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北海派琴虫经过休眠孢子阶段之后,出现一个前游动孢子囊阶段,该阶段以出芽增殖的方式繁殖,繁殖速度十分迅速,但细胞体积较小。体外培养过程中,单一的温度、盐度条件变化对北海派琴虫的培养速率无显著影响,当只添加震荡条件时,北海派琴虫12 d即完成增殖,扩增时间明显缩短、培养速率明显提高。当多个培养条件协同变化下,即温度由35℃降至28℃、盐度35降至25时,北海派琴虫8 d即能完成一个增殖循环,与传统培养方法所需的20 d培养周期相比,大大缩减了培养时间,提高了培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 前游动孢子囊 盐度 温度 震荡 协同变化
下载PDF
绍兴水网平原水耕人为土的发育与发生学性状的协同变化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明奎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8期60-66,共7页
为了解水网平原水耕人为土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选择浙江省绍兴平原作为研究区,调查与采样分析了水网平原区不同类别水耕人为土诊断层、诊断特性等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发生学性状之间的关联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结果... 为了解水网平原水耕人为土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选择浙江省绍兴平原作为研究区,调查与采样分析了水网平原区不同类别水耕人为土诊断层、诊断特性等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发生学性状之间的关联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检出的水耕人为土类型主要属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以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的分布最为集中。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在水网平原区内多呈复区分布。研究区内土壤众多发生学性状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异,其中以氧化还原层结构面上斑纹、灰色胶膜数量和氧化铁活化度及耕作层的彩度变异较大,而水耕表层厚度、犁底层与耕层容重比、表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在水耕人为土演变过程中主要发生学性状存在协同变化的特性,并主要受冬季地下水位和粘粒含量的影响。由潜育水耕人为土向简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的演化是研究区土壤演化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发生 诊断层 诊断特征 协同变化
下载PDF
自然科学与哲学协同流变的历史轨迹(上)
4
作者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如何认定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联亲,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该文以自然科学史与哲学史的相关材料为佐证,力足全面展示和论证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血缘关系,以强化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认为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理论... 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如何认定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联亲,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该文以自然科学史与哲学史的相关材料为佐证,力足全面展示和论证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血缘关系,以强化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认为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理论前导,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哲学自身的本性差异,故对自然科学具有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也对自然科学具有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哲学 协同流变 历史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