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孙艳玲 李联社 武向阳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92名冠心病(CHD)患者、103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HD-Hp)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一般情况、现...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92名冠心病(CHD)患者、103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HD-Hp)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一般情况、现病史、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并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Excel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做描述性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对比评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s)来表述,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CHD-Hp组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对比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冠脉病变特点:CHD-Hp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最多见的为多支血管发生病变,CHD组患者最多见的为单支血管发生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Hp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以4级所占比例最多,CHD组患者的狭窄程度则以2、3级所占比例最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特点:CHD-Hp组与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型的联系最为紧密,CHD组患者则是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证型联系最为紧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研究数据分析表明,CHD-Hp组患者中医证型单一者、证型夹杂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CHD组对比,二者均比冠心病组患者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证型夹杂的CHD-Hp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则更加凶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D-Hp组的冠脉病变情况以多支血管病变以及4级狭窄程度最为多见;CHD-Hp组的Gensini评分亦明显高于CHD组患者。2)CHD-Hp组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型的联系最为紧密,CHD组患者则是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联系最为紧密。3)CHD-Hp组中医证型单一者、兼加者冠脉病变程度都较CHD组严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冠脉病变狭窄程度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下载PDF
2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晓庆 朱任良 罗秋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331-2335,共5页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体质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索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判定其体质及证型,研究体质与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AR患者...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体质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索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判定其体质及证型,研究体质与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AR患者其体质类型分布以特禀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为多;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以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及肺经伏热证为多。部分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气虚质与肺气虚寒证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肾阳不足证密切相关;阴虚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痰湿质与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密切相关;湿热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特禀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气郁质、血瘀质与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研究二者相关性为AR的预防、诊治和预后调护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鼽 横断面研究 中医体质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相关性研究 特禀质 脾气虚弱证 肺脾气虚证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证候分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符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其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中频数分析与交叉表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68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的证素及证候分...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其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中频数分析与交叉表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68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的证素及证候分型。【结果】268例病例提取的12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痰频率最高(25.7%),其次为气虚(24.0%)、热(22.2%)、瘀(15.8%)、阴虚(11.3%)等;病位证素以肺频率最高(53.0%),其次为脾(31.0%)、肾(15.0%)等。组合形式以四证素组合(17.2%)及五证素组合(47.8%)相对较多。268例病例中,原临床辨证分型有23种,其中气阴两虚、痰热瘀阻(24.3%),气阴两虚、痰热阻肺(11.9%),气虚痰热瘀阻(10.8%),肺脾肾虚、痰热瘀阻(9.7%),肺脾两虚、痰热壅肺(8.6%)等5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30例(占11.2%),单纯虚证共2例(占0.7%),虚实夹杂所占比例最大,共236例(占88.1%)。【结论】支气管扩张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本,以痰、热、瘀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夹杂,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证素 证候分型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598例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傅萍 楼毅云 +6 位作者 刘晓荣 姜萍 王素霞 赵宏利 马娴 张科群 何嘉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各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肾虚为主者占50.6%。②各证型间妊娠继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热型妊娠继续率最高(94.0%)。结论: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辨证分型以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为主,其中又以具肾虚症状者为多,提示"肾主生殖"在胎漏、胎动不安中的本质地位。②血热型在证型分布及妊娠继续率上均占优势,故血热伤胎亦为胎漏、胎动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肾虚 血热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蓉 焦丽静 许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95-97,共3页
综述近十年的文献,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体能状况、治疗方法等方面梳理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期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与中医证型及症状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崔宁 李跃华 +4 位作者 孙锦锦 许大剑 汪振杰 杨慧敏 陈小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5-HT)水平及与其相应的中医证型、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抑郁症患者210例,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组5-HT的差异及中医证型、症状与5-HT的关系。结果 210例抑郁症患者...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5-HT)水平及与其相应的中医证型、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抑郁症患者210例,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组5-HT的差异及中医证型、症状与5-HT的关系。结果 210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5-HT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5-HT低下者各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功能低下的抑郁症患者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分布情况与5-HT功能不低下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HT功能对抑郁症发病以及中医证型、症状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5-羟色胺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症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冯小艳 魏明 +1 位作者 邵明义 段飞 《河南中医》 2017年第8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研究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以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中医症状、... 目的:研究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以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相关信息,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0~60(47.77±13.04)岁;诱发因素主要是饮食;个人嗜好以吸烟、饮酒为主;病程多发于1 a以上为主;多为复发;多发于餐后。(2)经聚类分析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肝热脾虚证、中虚气逆证、肝胃不和证4证,人数分布及比例依次为:65例、39.2%;39例、23.5%;33例、19.8%;29例、17.5%。(3)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得出:中医症状频数大于10次的症状有26项。烧心,反酸为其主要症状,病变部位涉及脏腑肝胆、脾胃、心、肾。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肝胃郁热证人数最多,其次为肝热脾虚证,再者为中虚气逆证,最后为肝胃不和证。症状以实热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黎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8期73-75,79,共4页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的信息,根据证型及证素判别标准,采用统计学方法挖掘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结果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心血瘀阻证...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的信息,根据证型及证素判别标准,采用统计学方法挖掘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结果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比例分别为31.13%、17.13%,占主导地位,阴寒凝滞证及心肾阴虚证较少,证素分析结果同样支撑了此结果。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证型及证素分布特征,有利于构建本地区冠心病中医临床路径和标准化治疗方案,可提升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冠心病 证型 证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晓静 赵瑜 +1 位作者 冯琴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率及证型构成比;对数据库中采用同一NAFLD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标准,异质性较小的文献数据运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10篇文献进行中医证候频率及证型构成比的分析。其中NAFLD中医证型频率>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及痰湿内阻证;证型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统一NAFLD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后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痰湿内阻证合并构成比为28%,95%CI为0.26~0.30、肝郁脾虚证合并构成比为25%,95%CI为0.23~0.28、湿热蕴结证合并构成比为20%,95%CI为0.18~0.22和肝郁气滞证合并构成比为15%,95%CI为0.13~0.16。结论:结合文献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是NAFLD主要的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证候 证型分布 数据挖掘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藏医证型分类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仁青东主 斗周才让 +4 位作者 尕藏多吉 多杰措 周加太 华青措 张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1-843,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胃癌前的状态之一。该病在藏医中归属于"普如病""胃剑突培根症""胃铁锈症""胃火衰症"等范畴。目前,藏医学把CAG分类为隆培根性(寒性)普如病和...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胃癌前的状态之一。该病在藏医中归属于"普如病""胃剑突培根症""胃铁锈症""胃火衰症"等范畴。目前,藏医学把CAG分类为隆培根性(寒性)普如病和赤巴性(热性)普如病两种证型。但在全国藏医范围内对该病证型的分类尚存在异议,认为仅有的两种证型分类无法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CAG的诊疗标准起着很大的阻碍。笔者从CNKI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数据库中的CAG藏医证型与证候分布规律文献进行剖析,结合藏医理论,分析了藏医药关于本病的证型与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规范化该病的藏医诊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型 证候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计彦新 王艳君 李雪英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邢台市中医院及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患者175例,男女比例为1.13∶1.00,平均年龄54.32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 目的:探讨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邢台市中医院及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患者175例,男女比例为1.13∶1.00,平均年龄54.32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以痰湿壅盛证为最多,占32.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证为主,>40岁的患者以痰湿壅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不同BMI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的以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证居多,肥胖者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饮酒及高血压家族史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饮酒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为主要证型,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在分布上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年龄>49岁,超重和肥胖可能是痰湿壅盛证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家族史可能分别是肝火亢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小儿抽动症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仙鸿 李贵平 姚诗晗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8期19-23,共5页
目的:总结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证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用药情况,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症提供临床思路,进一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1月中国四大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核心期刊、重庆维普... 目的:总结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证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用药情况,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症提供临床思路,进一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1月中国四大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核心期刊、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小儿抽动症的数字化全文期刊,筛选出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建立小儿抽动症的文献数据库,对其不同证型间的用药、中医证候分布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小儿抽动症的常用药有白芍、钩藤、僵蚕、茯苓、天麻、全蝎等,四气以平、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咸、酸为要,主要归肝、肺、脾经,中医证候分布在前五位的是脾虚肝旺、肝风内动、阴虚动风、气郁化火、痰热扰神。结论:小儿抽动症用药组方明显核心化,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尤以天麻钩藤饮为主;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抽动症 中医药疗法 用药特点 证候分布
下载PDF
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学旺 谢雁鸣 +3 位作者 杨薇 王永炎 赵维 庄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43-2246,共4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的关系。方法:选择全国4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第一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病,且具有中医...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的关系。方法:选择全国4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第一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病,且具有中医证型记录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6302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以风痰瘀阻证最多,为2374例(37.67%),其次为气虚血瘀证1219例(19.34%)和肝肾阴虚证1052例(16.69%);入院患者中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均以60-74岁的患者居多,分别为1013例(42.72%)和572例(46.92%);各证型分布男性患者普遍多于女性患者;缺血性中风病在寒露和惊蛰-立夏等几个节气入院患者较多。结论:基于HIS数据发现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总数及各证型分布均是男性多于女性,且都以风痰瘀阻证为最多,入院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74岁,各证型入院节气主要集中在寒露和惊蛰-立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病 HIS 真实世界 证型分布 节气
下载PDF
抑郁证核心症状、其他症状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跃华 肖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分析抑郁症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情况,为研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证治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比例。结果核心症状、其... 目的分析抑郁症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情况,为研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证治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比例。结果核心症状、其他症状在抑郁症5个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证明了抑郁症临床证型的客观存在,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症状的相关性、较西医学有较突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症状 其他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 分布规律 抑郁症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记棚 熊鸿 +6 位作者 罗丰 袁雪梅 杨孝余 周勇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2月至2023年2月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后,通过Excel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强直...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2月至2023年2月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后,通过Excel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871例,分布于多个省(市)。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痹阻证(23.89%)、肾虚督寒证(22.29%)和肝肾不足证(20.58%)3种,共包括1249例患者,占总病例数的66.76%。病位证素频次最高的是肾、督脉和肝,占病位证素总量的97.99%;病性证素中,虚、湿、寒、热和瘀5种证素共占总病性证素的92.35%。病位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督脉、肝、胆、肢节、肺、脾;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虚、湿、寒、热、瘀。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尚未统一,并且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所揭示的证型和证素分布规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标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证型 病位 病性 分布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阳博慧 谢晴晴 +1 位作者 唐健 孙一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郁脾虚四组,比较各组PDW、MPV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各中医证型组中肝气郁结组PDW较其余组明显升高(P<0.01),MPV较其余组明显降低(P<0.01)。肝郁脾虚组PDW较气滞血瘀组、湿热聚毒组升高(P<0.01),MPV较其余三组均增高(P<0.01)。结论PDW和MPV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证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型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体积
下载PDF
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睡眠质量指数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钦成 许雪梅 +2 位作者 朱勇 杨艳 刀丽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睡眠质量指数特点,弥补对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及睡眠质量指数研究数据的不足。为全国不同地域失眠病症的辨证论治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PSQ... 目的探讨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睡眠质量指数特点,弥补对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及睡眠质量指数研究数据的不足。为全国不同地域失眠病症的辨证论治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PSQI自评量表对失眠患者进行证候分类及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高原高山地区失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睡眠质量指数特点。结果共纳入312例失眠患者,归纳14种证型,其中排列前3的由多到少依次是痰火扰心、心脾两虚、肝火扰心。高原高山地区痰火扰心(102例,32.69%)远超过心脾两虚(58例,18.59%)排列第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脾两虚PSQI位于第1(17.90±1.31),痰热扰心PSQI位于第2(16.97±1.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分布中"心"位于首位(232例,54.72%)。病性证素分布中"火"位于首位(157例,30.31%)。结论高原高山地区痰热扰心型失眠远高于全国整体地区位列首位的心脾两虚型失眠。失眠证型比率与睡眠质量指数之间无相关性。高原高山地区心脾两虚失眠症状更严重。无论男女,在30~69岁年龄段痰热扰心及心脾两虚失眠发病率高、PSQI指数高。失眠主要影响到心,火是最主要的病因。通过证型证素及PSQI研究能为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高原高山地区 证型分布 证素分布 睡眠质量指数 中医辨证论治 临床研究 中医药研究 失眠的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不同分期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证型与CRP及圣乔治评分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阳 何海浪 +1 位作者 肖娜 周贤梅 《山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对中医证型分布、CRP临床部分及圣乔治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3例,分为住院组(急性加重期)29例、门诊组(稳定期)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CRP临床部分、中医证型分布、圣乔治评分... 目的:观察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对中医证型分布、CRP临床部分及圣乔治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3例,分为住院组(急性加重期)29例、门诊组(稳定期)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CRP临床部分、中医证型分布、圣乔治评分方面的情况。结果:①63例患者中呼吸困难43例(68.25%),咳嗽54例(85.71%),咯痰39例(61.9%),胸痛19例(30.15%),Velcro啰音28例(44.44%),杵状指16例(25.39%),紫绀10例(15.87%);两组比较,住院组在呼吸困难、咳嗽、咯痰、胸痛及Velcro啰音方面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组(P<0.05);②住院组CRP(临床、影像、生理)临床定量评分明显高于门诊组,(P<0.05);③门诊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痰瘀为主,占31例(49.20%),住院组以气阴两虚,痰热为主,占27例(42.85%);④住院组圣乔治症状部分、总分部分评分均高于门诊组(P<0.05)。结论:①中医证型方面:肺间质纤维化在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本虚均为气阴两虚为主,急性加重期标实为痰热,稳定期为痰瘀;②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期症状加重,与稳定期相比,在呼吸困难、咳嗽、咯痰、胸痛及Velcro啰音方面发生率增加,CRP临床定量评分增加,圣乔治症状评分增高,进而影响圣乔治总分增高。患者圣乔治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急性加重期 稳定期 证型分布 圣乔治评分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婷 江鹏 +2 位作者 范青云 谈佳佳 孟海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451-1456,1462,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确诊的DPN患者188例。中医证型采用指标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确诊的DPN患者188例。中医证型采用指标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型与病变程度的对应性,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活化物,从而探讨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截取聚类图的不同位置,证型分型不同,其中D点截取分为5个证型: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及痰湿阻络证。188例DPN患者中,痰湿阻络证18例(9.57%)、瘀血痹阻证53例(28.19%)、阳虚证28例(14.89%)、阴虚证39例(20.74%)、气虚证50例(26.60%)。DPN病变程度分级为Ⅰ级56例(29.79%)、Ⅱ级76例(40.43%)、Ⅲ级56例(29.79%)。痰湿阻络证和瘀血痹阻证在二维投影图中间,并未偏向DPN病变程度某一分级;阳虚证偏向Ⅲ级,阴虚证偏向Ⅱ级,气虚证偏向Ⅰ级。与气虚证比较,阴虚证、阳虚证患者的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1,ETS-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均明显升高(P<0.05);与阴虚证比较,阳虚证患者的PLT、MPV、PDW、GMP-140、PAF、ETS-1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临床可常规将DPN分为阳虚、气虚、瘀血痹阻、阴虚和痰湿阻络5个证型。随着DPN进展,中医证型也发生从气虚到阴虚到阳虚的转化,而瘀血痹阻和痰湿阻络伴随DPN患者各阶段。在DPN进展中,血小板活化可能参与中医证型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病变分级 血小板活化 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 分布特点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蔡辉 毛静远 +6 位作者 王强 崔小磊 王恒和 王贤良 刘洪伟 李国政 张富亮 《四川中医》 2011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入选文献22篇,合计病例1975例,包括10个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大于20%的证候要... 目的:通过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入选文献22篇,合计病例1975例,包括10个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大于20%的证候要素是:气虚、阳虚、血瘀、阴虚、水饮,其中气虚995例(55.43%),阳虚704例(39.22%),血瘀558例(31.09%),阴虚468例(26.07%),水饮407例(22.67%);证候类型共计24种,所占比例大于10%的是:阳虚271例(15.10%)、气阴两虚256例(14.26%)、阳虚水泛250例(13.93%)、气虚血瘀217例(12.09%);气(阳)虚兼瘀血和/或水饮涵盖已检出的9个证候类型,包含病例1060例(59.05%),气阴两虚兼血瘀和/或水停涵盖5个证候类型,涉及病例360例(20.06%),结论:气阳亏虚、气阴两虚是心力衰竭的两大本虚证候类型,血瘀和水饮是两大标实兼证,把握气(阳)虚兼瘀血和/或水停、气阴两虚兼血瘀和/或水停两大本虚标实复合证候类型,有利于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更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证候要素 证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