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藿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徐雯 王楠 +4 位作者 丁浩然 徐晶晶 瞿轶慧 蒲丹 修彦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649-4655,共7页
为了探讨广藿香对于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湿阻中焦证大鼠的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测定以及对胃肠组织形态的观察,评价广藿香对胃肠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湿阻中焦证... 为了探讨广藿香对于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湿阻中焦证大鼠的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测定以及对胃肠组织形态的观察,评价广藿香对胃肠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湿阻中焦证大鼠血清中胃肠激素MTL,GAS,VIP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胃和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的表达,探究广藿香对于胃肠功能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广藿香(3.24,6.48 g·kg^(-1))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胃内残留率,促进胃排空,增加小肠推进率(P<0.05),加快胃肠推进运动,增加胃液的分泌和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改善胃肠道损伤;不同剂量的广藿香可以升高血清中MTL和GAS的浓度,降低VIP,TNF-α,IL^(-1)0的浓度,下调胃和结肠AQP3的表达,上调结肠AQP4和AQP8的表达,中、高剂量的广藿香调节效果较好。所以广藿香可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炎症细胞因子和水通道蛋白的水平达到保证胃肠功能正常的目的,该研究结果为阐明采用芳香化湿药治疗湿困中焦、运化失职适应证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湿阻中焦证 胃肠功能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璐 赖艳 +4 位作者 王莹 陈丽华 管咏梅 楚瑞阁 杨华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3-630,共8页
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从蚕沙含有的微生物角度探讨其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ADH,CRP及空肠中AQP3的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粪便及蚕沙药材进行高通量测序。... 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从蚕沙含有的微生物角度探讨其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ADH,CRP及空肠中AQP3的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粪便及蚕沙药材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DH,CRP含量明显升高(P<0.05),AQP3含量明显降低(P<0.05),给予蚕沙后ADH,CRP,AQP3均回调。大鼠粪便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ACE,Chao1,Shannon指数最低;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从门到属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且模型组变形菌门、不动杆菌属、厌氧杆菌属、绿脓杆菌属、副杆状菌属明显增加(P<0.05),而Marvinbryantia菌属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低、高剂量组变形菌门明显降低(P<0.05),蚕沙低、中、高剂量组不动杆菌属、厌氧杆菌属、绿脓杆菌属、副杆状菌属明显降低(P<0.05),且蚕沙高剂量组毛绒厌氧杆菌属、Intestinimonas、Marvinbryantia明显增加(P<0.05);蚕沙药材测序显示,勒克菌属、泛菌属、短状杆菌属、西姆惠菌属、哈特曼杆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橙单胞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在蚕沙药材中相对丰度高,而在大鼠粪便中基本不存在或存在较少。因此,蚕沙可能通过平衡肠道菌群发挥治疗湿阻中焦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蚕沙药材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湿阻中焦证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黄芩正气胶囊对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孔祥华 汪霞 黄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正气胶囊治疗湿阻中焦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大鼠湿阻中焦证模型,以0.175,0.350和0.700g/kg剂量灌胃黄芩正气胶囊,观察黄芩正气胶囊对湿阻中焦证模型大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率、小肠运动、胃黏膜保护因... 目的探讨黄芩正气胶囊治疗湿阻中焦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大鼠湿阻中焦证模型,以0.175,0.350和0.700g/kg剂量灌胃黄芩正气胶囊,观察黄芩正气胶囊对湿阻中焦证模型大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率、小肠运动、胃黏膜保护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胃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黄芩正气胶囊能使模型大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率明显提高,小肠运动与SOD、CAT的活性明显增强,胃病理形态改变得到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增强胃肠消化、吸收、运动机能和胃黏膜抗氧化能力以及胃抗病变能力,可能是黄芩正气胶囊治疗湿阻中焦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正气胶囊 湿阻中焦证 动物模型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探讨蚕沙的“化湿”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莹 吴璐 +3 位作者 赖艳 陈丽华 管咏梅 杨华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84-2488,共5页
目的:从水通道蛋白角度研究蚕沙的"化湿"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蚕沙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外湿侵体+正气耗损+过食肥甘"的方法,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肾... 目的:从水通道蛋白角度研究蚕沙的"化湿"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蚕沙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外湿侵体+正气耗损+过食肥甘"的方法,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肾AQP1、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AQ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中AQP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高剂量组肾AQP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蚕沙可能通过调节肾、肺、结肠、皮肤、颌下腺组织中AQP的表达,发挥"化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湿阻中焦 水通道蛋白 化湿
原文传递
香砂平胃颗粒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晗 高云航 +4 位作者 宋玲 陈腾飞 侯红平 霍旺 张广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949-955,共7页
目的探讨香砂平胃颗粒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35 mg/kg)、洛哌丁胺组(0.36 mg/kg)和香砂平胃颗粒低、中、高剂量(0.9、1.8、3.6 g/kg)组,除对照组外,内湿(定期ig猪油... 目的探讨香砂平胃颗粒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35 mg/kg)、洛哌丁胺组(0.36 mg/kg)和香砂平胃颗粒低、中、高剂量(0.9、1.8、3.6 g/kg)组,除对照组外,内湿(定期ig猪油、蜂蜜水)、外湿(游泳、放在潮湿垫料中饲养)结合制备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连续ig给药7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采用称质量法计算大鼠胃残留率,小肠炭末推进法计算大鼠肠推进率,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P-物质,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CR(qRT-PCR)技术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减缓,摄食量、饮水量均减少,毛色发黄、乏力、呆滞、嗜睡、大便黏腻;给予香砂平胃颗粒治疗7 d后,一般情况有所恢复,摄食量增加,体质量增长加快,大便性状有所好转。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平胃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增加,高剂量组小肠炭墨推进率显著增加(P<0.01、0.001);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胃动素、胃泌素和P-物质水平显著增加(P<0.01、0.001),高剂量组生长抑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高剂量组大鼠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的AQP3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0.001)。结论香砂平胃颗粒可以改善湿阻中焦证大鼠的胃肠功能,机制可能与增强胃肠运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抑制湿阻所致的消化道炎症以及促进水分从肠腔的转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平胃颗粒 湿阻中焦证 胃肠功能 炎症 水通道蛋白3
原文传递
基于PCR-DGGE技术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赖艳 吴璐 +3 位作者 王莹 陈丽华 管咏梅 杨华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26-5729,共4页
目的: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蚕沙和胃的作用机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揭示粪便类中药的科学内涵。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计算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均匀度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各组... 目的: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蚕沙和胃的作用机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揭示粪便类中药的科学内涵。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计算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均匀度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蚕沙药材中的菌群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中、高剂量组大鼠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高剂量组大鼠的物种丰度也显著增加(P<0.05)。聚类分析显示,蚕沙高剂量组与正常组聚集成一簇,蚕沙低、中剂量聚集成一簇,模型组单独聚成一簇。菌群相似性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相似性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低、中、高剂量的相似性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蚕沙药材中菌群的相似性系数与蚕沙低、中、高剂量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蚕沙可能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而发挥和胃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蚕沙中含有的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湿阻中焦证 PCR-DGGE 肠道菌群 和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