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
1
作者 李生亚 严红 +3 位作者 裴晖 孟辉 吴林 邓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针对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大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水峪煤业采区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适用于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的内外承载体环形协同控制技术主要结... 针对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大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水峪煤业采区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适用于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的内外承载体环形协同控制技术主要结构和原理,构建了约束混凝土支架和围岩耦合模型,分析了内外承载结构体作用下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大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岩巷道 向斜构造区 深部矿井 内外承载体结构 围岩控制
下载PDF
织金矿区大冲头井田构造发育特征
2
作者 周国正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5期14-16,26,共4页
织金矿区大冲头井田地处纳雍织金凹褶断束东翼阿弓向斜的中段,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轴向NE的不对称向斜,断层发育,以走向NE、落差<20m的小型正断层为主,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四个角、向斜两翼煤系地层出露地段及南东翼煤系地层较浅部位,对+... 织金矿区大冲头井田地处纳雍织金凹褶断束东翼阿弓向斜的中段,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轴向NE的不对称向斜,断层发育,以走向NE、落差<20m的小型正断层为主,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四个角、向斜两翼煤系地层出露地段及南东翼煤系地层较浅部位,对+1 350m水平以上的煤层有影响;褶皱主要分布在阿弓向斜南东翼和井田东北、西南角,挤压带次级褶曲对煤层影响较大。井田的四角部位和向斜两翼煤系地层出露地段为复杂构造,综合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井田构造基本规律,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区内中小型构造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向斜 挤压带 大冲头井田 织金矿区
下载PDF
岩溶斜坡地带基于蓄水构造的地下水富集模式 被引量:8
3
作者 吉学亮 尹学灵 +1 位作者 潘晓东 陈志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8-15,共8页
贵州斜坡地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水快速下渗漏失,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受深切河谷控制,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连通性高度不均匀,打井找水极其困难,有利蓄水构造导致地下水局部均匀富集,成为... 贵州斜坡地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水快速下渗漏失,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受深切河谷控制,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连通性高度不均匀,打井找水极其困难,有利蓄水构造导致地下水局部均匀富集,成为打井找水的关键。应急抗旱找水行动中发现向斜核部、背斜翼部、正断层和可溶盐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为最常见地下水富水靶区,比较4种蓄水构造水文地质剖面与电阻率反演剖面差异,总体一致,在分析的地下水径流富集区实施钻井成井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构造 向斜核部 背斜翼部 正断层 接触带 岩溶
下载PDF
倒虹吸形成深饱水带大型充填溶洞的典型实例——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深饱水带特大型充填溶洞的形成及充填物成灾机制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倬元 蒋良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469,共15页
圆梁山深埋特长隧道是渝怀铁路越岭线路方案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总长11.070km。隧道穿越四周被志留系和泥盆系泥岩包围的二叠系及三叠系碳酸盐岩构成且受众多NW~NWW向横张断裂切割的毛坝紧密向斜。穿越毛坝向斜碳酸盐岩长度约2.2km... 圆梁山深埋特长隧道是渝怀铁路越岭线路方案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总长11.070km。隧道穿越四周被志留系和泥盆系泥岩包围的二叠系及三叠系碳酸盐岩构成且受众多NW~NWW向横张断裂切割的毛坝紧密向斜。穿越毛坝向斜碳酸盐岩长度约2.2km。地表多为岩溶洼地及槽谷,岩溶泉、泉群、暗河多出露于横张断裂端部碳酸盐岩与下伏泥岩接触带。泉出露高程,亦即向斜岩溶水局部排水基准面,多在850~900m以上。隧道高程低于局部排水基准面400~450m。隧道施工开挖揭示,向斜核部和东翼在隧道洞身附近当地地下水位400m以下发育有3个罕见的特大型充填溶洞。其中平切面积达6000m^2充填有紫红色粉细砂的2^#溶洞多次发生涌砂突水灾害,总涌砂量高达6×10^4m^3。3^#溶洞则发生过极其特殊的黏性土爆喷型突出灾害。初步综合分析认为:向斜核部的层间滑脱和纵向张裂隙以及东翼茅口碳酸盐岩中部的层间错动带,被NW~NWW向横张断裂所交切,为岩溶水的深循环提供了较通畅的原始通道;横断层间的水头差,导致岩溶水在此通道中做倒虹吸循环;长期差异溶蚀使原始导水能力强的裂隙或断裂发展为溶洞,其中的水流转化为管道流。强烈溶蚀冲刷与顶板坍塌导致向斜核部吴家坪组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滑脱与纵向张裂隙分别发育为1^#、2^#溶洞,东翼茅口碳酸盐岩中的层间错动带则发展为3#溶洞;后因深部径流条件改变而被充填,形成现今这种罕见的深饱水带特大型充填溶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梁山隧道 毛坝向斜 深饱水带 倒虹吸循环 充填溶洞 黏性土爆喷型突出
下载PDF
“泰山震”的震中在郯庐断裂带安丘地区的证据
5
作者 张邦花 田洪水 +1 位作者 杨传成 张慎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724,共11页
“泰山震”发生于公元前1831年,是中国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震。据《竹书纪年》记载: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当名为“发”的皇帝正在登泰山时,发生了一次强地震。因这次地震使皇帝受到了惊吓,因此,被名之为“泰山震”而首次记载下... “泰山震”发生于公元前1831年,是中国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震。据《竹书纪年》记载: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当名为“发”的皇帝正在登泰山时,发生了一次强地震。因这次地震使皇帝受到了惊吓,因此,被名之为“泰山震”而首次记载下来。显然,名为“发”的皇帝受地震恐吓的地理位置是泰山坡麓。由于在泰山及其附近,地震地质学家一直未找到“泰山震”的地震地质记录。因此,“泰山震”的震中和震级一直是个谜。重新观察已发现的地震地质遗迹,结合一系列的测试、实验与剖析,本研究为“泰山震”是震中处在郯庐断裂带内安丘地区的强烈的历史地震提供了证据。首先,在距泰山以东约200 km远的郯庐断裂带安丘—夏庄盆地内的全新世湖沼相软土层中,存有震陷向斜与同震微断层等宏观的地震事件遗迹,它们记录的震中烈度Ⅸ度、震级达M7.0;二是借助于^(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计算相关土层的沉积时间,而获得了极为接近公元前1831年的发震时间(公元前1827年);三是依据华北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在泰山的衰减烈度为Ⅵ度。中国地震烈度表显示,Ⅵ度烈度完全使人站立不稳或惊逃户外,这符合当年登山皇帝受地震惊恐的史料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震 震中 安丘 震陷向斜 郯庐断裂带 证据
下载PDF
西南某水电站工程边坡泥化夹层构造形迹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曹运江 黄润秋 +3 位作者 冯涛 郑海君 袁和忠 吕回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工程区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受控于地层岩性(含软弱结构面)、向斜构造、微地貌等多种因素.边坡岩体中的层间剪切破碎带、断层破碎带不同程度地赋含泥化夹层,直接影响边坡的岩体结构.然而,工程边坡中泥化夹层却分布不均,是各种破碎带中的... 工程区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受控于地层岩性(含软弱结构面)、向斜构造、微地貌等多种因素.边坡岩体中的层间剪切破碎带、断层破碎带不同程度地赋含泥化夹层,直接影响边坡的岩体结构.然而,工程边坡中泥化夹层却分布不均,是各种破碎带中的弱化带,最危险的潜在滑(弱)面,对重点工程部位的边坡岩体稳定性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寻求其成因机制,优化治理措施,在整个开挖边坡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边坡所发育的煤系地层母岩体经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与研磨,各种风化的长期作用及地下水不断渗入,形成层间剪切破碎带产出、岩性较为复杂的泥化夹层岩组.枢纽区该泥化夹层岩组在实测地层剖面中,所占比例变化较大(1.77%~27.21%).针对泥化夹层岩组的成因机理,提出5个成因阶段,对坝区所发育的泥化夹层作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证实其中确含有新(次生)的粘土矿物,为泥化夹层的存在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山脊 沙金坝向斜 层间剪切破碎带 泥化夹层 构造形迹 水电站
下载PDF
粤东梅州地区1∶5万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卓伟华 张忠进 +2 位作者 吴小辉 彭峰 唐富贵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1年第4期319-326,共8页
在粤东梅州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将"兴梅混合岩田"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采用双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对侵入... 在粤东梅州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将"兴梅混合岩田"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采用双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对侵入岩进行重新划分和研究,首次将永和北-三枫侵入体解体为超基性、中性和中酸性侵入岩;对构造形迹进行调查研究,查明了九龙嶂复式向斜、莲花山断裂带在区内的表现特征;获取大量的同位素年龄值,精确的厘定了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等方法手段,查明了区内矿产和化探特征,圈定了成矿靶区和找矿远景区,归纳了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 兴梅混合岩田 九龙嶂复式向斜 莲花山断裂带 成矿预测 区域地质调查 粤东梅州
下载PDF
集贤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亢方超 万清生 贾天让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5-137,共3页
为了研究集贤煤矿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将集贤井田划分为浅部瓦斯风化带和深部瓦斯带。在浅部区域,以现场测试及理论推导为依据,推测了煤层埋深450~500 m为集贤井田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并进行了... 为了研究集贤煤矿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将集贤井田划分为浅部瓦斯风化带和深部瓦斯带。在浅部区域,以现场测试及理论推导为依据,推测了煤层埋深450~500 m为集贤井田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并进行了生产验证;在深部区域,首先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找出了瓦斯随煤层埋深变化的一般性规律,然后通过瓦斯地质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岩浆活动、褶皱构造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划分了瓦斯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瓦斯赋存 岩浆活动 向斜构造 瓦斯地质 风化带
原文传递
瞬变电磁技术在巷道顶板注浆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勇桥 《山东煤炭科技》 2013年第2期37-38,共2页
通过注浆前后两次探测结果的对比,综合分析前后两次探测的视电阻率值分布规律,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预期。注浆前,视电阻率值在探测结果图中低阻明显,范围较大,而注浆满足回采要求之后,视电阻率值相对较高,且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低阻异... 通过注浆前后两次探测结果的对比,综合分析前后两次探测的视电阻率值分布规律,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预期。注浆前,视电阻率值在探测结果图中低阻明显,范围较大,而注浆满足回采要求之后,视电阻率值相对较高,且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低阻异常,从而排除隐患。此外,若将瞬变电磁资料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可取的更加准确的结果,有助于矿井瞬变电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 裂隙带 瞬变电磁 矿井防治水
下载PDF
东荣二矿远距离小仰角老空积水探放的施工论述
10
作者 李志坚 《山东煤炭科技》 2011年第3期199-200,共2页
该文通过对东荣二矿中一上采区16层右三面空区约160000m3积水探放的分析、设计、施工等的论述,总结了该矿区煤层赋存和积水条件关系,积累了该种类型积水的探放经验。
关键词 向斜构造 断陷盆地 涌水量 水头压力 空区稳定补给水量
下载PDF
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及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方向清 傅耀军 +1 位作者 华解明 吴铁卫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6-291,共6页
目前,有关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划分主要着眼于水资源或岩溶水系统本身,不能满足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多重需求,且其系统性和实用性不足。文章在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以结构... 目前,有关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划分主要着眼于水资源或岩溶水系统本身,不能满足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多重需求,且其系统性和实用性不足。文章在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以结构特征、补给特征、强径流带与主构造(或地层)走向关系和排泄特征等为依据的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分类方案,将已知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为11种模式,对其中与华北型煤田有关的7种模式的煤矿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单斜构造 向斜构造 强径流带 平行径流 横向径流 分散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