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MCAO大鼠脑内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显奋 陈英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3-416,共4页
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缺血再灌+电针组,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造成局灶性缺血90min,电针组在缺血后立即给予电针1h,以后每天1次。在缺血再灌1,7和14天分别处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 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缺血再灌+电针组,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造成局灶性缺血90min,电针组在缺血后立即给予电针1h,以后每天1次。在缺血再灌1,7和14天分别处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主要在缺血灶周围的皮质表达。在再灌后7和14天后电针组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缺血再灌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提高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在缺血灶周围皮质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后轴突的出芽和突触的形成,提高了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MCAO 脑内 GAP-43 突触囊泡蛋白 再灌注损伤 针灸疗法 脑缺血
下载PDF
人胚胎小脑突触体素及NOS阳性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钱雪松 李陈莉 +3 位作者 侯广棋 曹玉纯 孙万彬 仝宇红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体胚胎时期小脑中突触体素及NOS阳性细胞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技术,对4 ~9 个月胎儿小脑皮质突触体素和NOS阳性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 突触体素在小脑不同层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外颗粒层4 ... 目的 研究人体胚胎时期小脑中突触体素及NOS阳性细胞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技术,对4 ~9 个月胎儿小脑皮质突触体素和NOS阳性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 突触体素在小脑不同层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外颗粒层4 ~9 个月均无阳性颗粒出现。4 个月时除外颗粒层各层免疫反应颗粒均很少,5 个月时中间层的染色较各层深,6 个月时分子层的颗粒沿Bergmann 纤维方向分布,7 个月时分子层染色颗粒呈明显的网状分布,中间层、内颗粒层染色颗粒更密集,较6 个月时染色深;8 个月时蒲肯野细胞的轮廓明显可辨,阳性颗粒勾勒出蒲肯野细胞主树突轮廓。4~6 个月胎儿小脑皮质中均未见NOS阳性细胞,但可见染色的血管网;7 ~8个月小脑皮质中可见密集的NOS阳性细胞分布,但染色很浅,细胞界限不清。结论 突触体素的数量可以反映出突触发育的程度,在小脑中突触体素的数量随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而增多,并且在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小脑 突触体系 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