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xt, Topics, and Formal Language: Musical Narrativity in Franz Liszt's Prometheus and Tasso
1
作者 Annie Yen-Ling Liu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5年第3期139-160,共22页
In his symphonic poems Franz Liszt integrated musical topics(conventional musical signs or gestures),literary programs,and innovative musical forms.Prometheus and Tasso exemplify Liszt’s reliance on such programs and... In his symphonic poems Franz Liszt integrated musical topics(conventional musical signs or gestures),literary programs,and innovative musical forms.Prometheus and Tasso exemplify Liszt’s reliance on such programs and the"marked"gestures of musical topics.Through these hermeneutic aids,the listener is guided to imagine dramatic situations involving the fi gures of Prometheus and Tasso.In"musical"terms,however,Prometheus’s"redemption"may be hardly distinguishable from Tasso’s"victory,"as each relies upon similar musical gestures.How then does Liszt distinguish the depiction of Prometheus’s character from that of Tasso?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chniques Liszt used to create discrete plots and subjects by analyzing formal deviations from the symphonic trad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iterary programs,musical topics,and narrativity.The distinctive plots of Prometheus and Tasso result from the appearance of"marked"musical gestures within displaced formal sections.Musical narrativity thus relies on both the correlation and tension between musical topics and innovative formal plans.In this sense Prometheus and Tasso illustrate a"linguistic model"of program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z Liszt symphonic poems musical narrativity musical topics program music
原文传递
标题与形象的虚实处理——李斯特《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形象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菁 伍润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62-368,共7页
音乐形象分析是音乐分析和音乐欣赏的教学与实践中的一个“无法回避”,应当思考而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因此全面分析和阐述李斯特的第二交响诗《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结构、主题材料的贯穿与发展、音乐的技术处理及其所带来的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分析是音乐分析和音乐欣赏的教学与实践中的一个“无法回避”,应当思考而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因此全面分析和阐述李斯特的第二交响诗《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结构、主题材料的贯穿与发展、音乐的技术处理及其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形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并提炼出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应关系以及标题与形象的虚实处理特点,对进一步理解和研究该作品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交响诗 标题音乐 形象分析 《塔索:哀诉与凯旋》 音乐形象
下载PDF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音乐的文化特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时东 章小淮 《音乐探索》 2007年第2期41-45,共5页
19世纪的欧洲音乐不仅光辉灿烂而且影响深远。文化背景对于欧洲音乐的“哺育”及二者之间的依互关系是本文要重点述求的,希望此文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浪漫主义音乐 交响诗 文化特质
下载PDF
论圣-桑的音乐形式观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旭青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8,共8页
法国作曲家圣-桑热衷于思考与探究音乐美学、音乐批评甚至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并留下了一些论著。尽管圣-桑对音乐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尚未形成一个体系,有些见解甚至还引起一些非议,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艺术的目的在于它本... 法国作曲家圣-桑热衷于思考与探究音乐美学、音乐批评甚至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并留下了一些论著。尽管圣-桑对音乐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尚未形成一个体系,有些见解甚至还引起一些非议,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艺术的目的在于它本身"、"形式高于一切"等美学观点,无不显示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及其美学立场,构成其音乐艺术观的重要方面。文章以研究圣-桑交响诗为切入点,深入研读圣-桑的相关论著及言论,从而更加切近地去理解圣-桑音乐形式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美学渊源,并考察圣-桑个人的音乐美学理念对其交响诗创作所施予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理论探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桑 交响诗 神话 音乐形式 巴拉斯派诗人
下载PDF
艺术风格的交响诗──荷兰现代建筑创作探析
5
作者 张炯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4,共6页
本文旨在论述荷兰现代建筑创作的历程。阿姆斯特丹学派、风格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演变发展,形成今天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实现了先进的建筑思想与创作实践,现代化与文化艺术特色的有机结合,塑造出高度创造性和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论述荷兰现代建筑创作的历程。阿姆斯特丹学派、风格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演变发展,形成今天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实现了先进的建筑思想与创作实践,现代化与文化艺术特色的有机结合,塑造出高度创造性和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的交响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现代建筑创作 艺术风格 多元共生
原文传递
论李斯特《前奏曲》中的主导动机贯穿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柳成 《艺术探索》 2008年第6期94-96,共3页
《前奏曲》是李斯特交响诗中的代表作,本文详细分析了此作品中的主导动机的贯穿手法以及李斯特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文学性的内容。
关键词 李斯特 交响诗 前奏曲 主导动机贯穿
下载PDF
辛沪光交响诗《嘎达梅林》的节奏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巩贺凯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8-65,共8页
节奏是音乐重要的组成要素,通过节奏可以将调式音列中的各音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音调,并赋予其活力。翻阅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总谱,我们会发现节奏的合理安排以及丰富变化是这首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作曲家辛沪光凭借其对音乐的准确把... 节奏是音乐重要的组成要素,通过节奏可以将调式音列中的各音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音调,并赋予其活力。翻阅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总谱,我们会发现节奏的合理安排以及丰富变化是这首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作曲家辛沪光凭借其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将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合理安排,使乐曲真实的再现了嘎达梅林英勇起义的那一段历史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沪光 交响诗 嘎达梅林 节奏型
下载PDF
浅谈活跃在音乐中的文学因素
8
作者 李红 竹艳娥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音乐与文学虽分别属于艺术的不同门类,但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歌曲、交响诗、歌剧等音乐体裁中都活跃着文学因素,这些文学因素不仅丰富了音乐内涵,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而且为音乐欣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提供了依据,成为人们理解与欣赏... 音乐与文学虽分别属于艺术的不同门类,但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歌曲、交响诗、歌剧等音乐体裁中都活跃着文学因素,这些文学因素不仅丰富了音乐内涵,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而且为音乐欣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提供了依据,成为人们理解与欣赏音乐的先导,并对人们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文学 歌曲 歌剧 交响诗
下载PDF
简析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的指挥技术处理
9
作者 夏凡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31-332,共2页
在李斯特的十三首交响诗中,第三首《前奏曲》在风格与时代特征上,无疑是这13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近百年来,也是各大乐团及指挥家们选择演出频率最高的一首,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本文主要对该作品的指挥技术处理上进行简要的分析与... 在李斯特的十三首交响诗中,第三首《前奏曲》在风格与时代特征上,无疑是这13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近百年来,也是各大乐团及指挥家们选择演出频率最高的一首,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本文主要对该作品的指挥技术处理上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力图从更深的层次来挖掘作品的内涵,从而得出适当的诠释这部杰作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交响诗 指挥 处理
下载PDF
管乐交响诗《更尽酒》创作分析
10
作者 慕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4-26,共3页
《更尽酒》的主题性材料选自古曲《阳关三叠》,选用古典民族音乐调式,用管乐队演奏而出。可从管乐交响曲的音乐体裁及《更尽酒》的音乐文化背景为切入点,从音乐创作的四个主要方面对管乐交响诗《更进酒》的创作技法进行剖析,研究它在音... 《更尽酒》的主题性材料选自古曲《阳关三叠》,选用古典民族音乐调式,用管乐队演奏而出。可从管乐交响曲的音乐体裁及《更尽酒》的音乐文化背景为切入点,从音乐创作的四个主要方面对管乐交响诗《更进酒》的创作技法进行剖析,研究它在音乐材料、织体写作和管乐队配器等三方面的特点,进而探究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中国民族和声与西洋传统和声的结合以及管乐队编制配器手法与管弦乐队编制配器手法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乐交响诗 音乐材料 织体写作 管乐队配器
下载PDF
响彻草原的交响音诗——浅析交响音诗《壮美的牧歌》民族交响特征
11
作者 高婀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7-82,共6页
内蒙古的长调民歌《牧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这首民歌素材于1953年,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沙汉昆创作成小提琴独奏曲,1956年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成无伴奏混声合唱。2006年,该民歌主题被作曲家李世相选中,创作成一首交响音... 内蒙古的长调民歌《牧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这首民歌素材于1953年,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沙汉昆创作成小提琴独奏曲,1956年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成无伴奏混声合唱。2006年,该民歌主题被作曲家李世相选中,创作成一首交响音诗作品《壮美的牧歌》。作品是应2006年内蒙古昭君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之邀,为这台晚会写一首大型的开场音乐。该作品是一首单一主题发展而成的复三部曲式的交响音诗。作品气势恢宏,将牧歌主题演绎得广阔壮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音诗 民族交响曲 创作特征
下载PDF
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12
作者 肖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78-,87,共2页
交响乐与交响诗的真正确立是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本文从交响乐和交响诗的体裁,内容,演变历程,历史意义这四个方面入手,着重阐述十九世纪这两种重要音乐形式,即交响乐与交响诗。
关键词 交响乐 交响诗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序曲还是交响诗?——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体裁属性论说
13
作者 林荣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2期84-89,共6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柴科夫斯基的一部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作曲家在出版该曲时明确称作"幻想序曲",但在国内学术界的讨论中,它常被置于"交响诗"的名下,有时甚至同时出现在"序曲"和"交响诗"两...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柴科夫斯基的一部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作曲家在出版该曲时明确称作"幻想序曲",但在国内学术界的讨论中,它常被置于"交响诗"的名下,有时甚至同时出现在"序曲"和"交响诗"两个类目之中。本文从深层剖析了这一歧见的根源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误导,并从作品本体上检视了"幻想序曲"这一体裁标签的实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丽叶 序曲 交响诗 体裁
下载PDF
《嘎达梅林》交响诗中的民歌主题运用方式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志国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7-50,共4页
作曲家辛沪光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和中国传统的作曲技法,以内蒙民歌《嘎达梅林》旋律为素材创作了《嘎达梅林交响诗》,作曲家在交响诗中没有将原民歌的曲调完整引入,而是采用拆开、扩大、紧缩等手法,组成引子、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等主要... 作曲家辛沪光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和中国传统的作曲技法,以内蒙民歌《嘎达梅林》旋律为素材创作了《嘎达梅林交响诗》,作曲家在交响诗中没有将原民歌的曲调完整引入,而是采用拆开、扩大、紧缩等手法,组成引子、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等主要材料,最后,只有在尾声部分民歌的旋律才完整地得到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民歌 《嘎达梅林》 辛沪光 《嘎达梅林交响诗》 作曲技法
下载PDF
论交响诗《芬兰颂》中的音乐性内容与非音乐性内容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在音乐美学视角下,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在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者存在下而创作,交响诗也不例外。著名交响诗《芬兰颂》,其音乐性内容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征和非音乐性内容绘画性、文学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交响诗《芬兰颂》 音乐性内容 非音乐性内容 辩证关系
下载PDF
身份焦虑背后的省察——从钱玄同与穆木天的一次论争说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国家玮 《唐都学刊》 2008年第4期94-98,共5页
1925年3月到7月间穆木天与钱玄同关于"国民文学"的论证几乎已成为一次被遗忘的论争。穆木天提出的"国民文学"以"五四"言说为起点,却重新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调和稳健的一面。此种独特的理论省察实... 1925年3月到7月间穆木天与钱玄同关于"国民文学"的论证几乎已成为一次被遗忘的论争。穆木天提出的"国民文学"以"五四"言说为起点,却重新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调和稳健的一面。此种独特的理论省察实际上与穆木天本人的边缘文化身份焦虑密切相关。在日本留学期间,穆木天通过接触法国"外省诗人"萨曼的作品进一步强化了此种边缘文化意识,从而使"国民文学"概念得以进一步完善,并最终成为其著名诗论《谭诗》中的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文学 身份焦虑 萨曼情结 交响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