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共存安全到共生安全:基于边境安全特殊性的思考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雪莲 欧阳皓玥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156,共22页
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国家领土的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的边... 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性和国家领土的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的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和"共存安全"的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和国家的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和"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的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的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的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化、安全的渗透性和联动性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的因素以及安全的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的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的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的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的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的同时也注重安全的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的特殊性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的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和"共生安全"特性的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下载PDF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8,114,共6页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结构性分析发现:生活领域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体脱钩影响显著;工业SO2排放直接决定着SO2总量脱钩状态;生活烟尘对烟尘脱钩状态产生扰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污染物排放 经济增长 共生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潘建屯 范乃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高度一致的能源共生关系,共生理论对于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共生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当前面临重大挑战:美国是构建"一带一路&q...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高度一致的能源共生关系,共生理论对于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共生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当前面临重大挑战:美国是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外部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是其首要内部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相对滞后是制约其发展的基本因素。现在,调整中美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打造合作共赢的共生环境,提高能源地缘政治博弈风险应对能力、创建多元互助的共生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完善力度、建立协调联动的共生单元,成为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构建、保障能源合作安全、应对能源合作挑战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一带一路”倡议 能源安全 能源命运共同体 互惠共生
下载PDF
安全合作与中亚互惠共同体的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金科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78-95,154,共19页
中亚五国领导人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两次会晤,这意味着中亚地区出现了新的一体化趋势,中亚"再一体化"由此被重新提出。本文尝试运用共生理论,以中亚安全合作为突破口,从共生环境、共生条件、共生模式、共生议题四个层次分析... 中亚五国领导人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两次会晤,这意味着中亚地区出现了新的一体化趋势,中亚"再一体化"由此被重新提出。本文尝试运用共生理论,以中亚安全合作为突破口,从共生环境、共生条件、共生模式、共生议题四个层次分析中亚五国实现互惠共生的可操作性。借助米尔济约耶夫周边外交产生的地区新局面以及中亚五国领导人对于地区发展的诉求,中亚地区可以通过建设跨境运输网络构建互惠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五国 共生 安全合作 互惠共同体
原文传递
地域共生视野下日本的“农福连携”模式研究
5
作者 吴沁哲 胡澎 《日本研究》 2022年第4期58-66,共9页
日本从2016年开始推广“农福连携”的新型社会参与模式,当时是基于安倍政府建设地域共生社会的构想,作为一种跨领域的综合治理手段而实施的。近几年来,日本政府、非营利组织、农协、农业经济体、民间企业等多方主体逐渐参与到“农福连... 日本从2016年开始推广“农福连携”的新型社会参与模式,当时是基于安倍政府建设地域共生社会的构想,作为一种跨领域的综合治理手段而实施的。近几年来,日本政府、非营利组织、农协、农业经济体、民间企业等多方主体逐渐参与到“农福连携”的相关工作中,“农福连携”从最早的残疾人优惠政策发展至日本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福连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农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双向合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地区过疏化背景下日本农业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恢复地方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农福连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日本走出一条别出心裁的农业改革之路。同时,受益于该模式,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得以在农业领域重拾生活自信,创造了相应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福连携” 地域共生 农业改革 社会保障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林业生态安全指标-指数的耦合实证测度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廖冰 张智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77-1791,共15页
研究林业生态安全测度评价对管理者制定林业生态安全预警、监管和控制措施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林业生态安全的广义内涵——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在分析林业产业压力与森林生态相互关系... 研究林业生态安全测度评价对管理者制定林业生态安全预警、监管和控制措施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林业生态安全的广义内涵——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在分析林业产业压力与森林生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5年全国及31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结构化PSIR和定量化SEM方法确定了林业生态安全指标及其权重,通过Lotka-Volterra方法得到了具有生态经济意义的林业生态安全共生度指数及其判据,实现由指标向指数的耦合集成,最后对全国及31省域林业生态安全实证测度,并根据测度的"系列指数"追溯"指标变量"以找出林业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实现由指数向指标的回溯解耦。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中国林业产业压力与森林生态处于非绿色共生模式导致林业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这将产生潜在的林业生态安全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要实现林业绿色安全仍任重道远;(2)31省域中,处于林业生态安全预警省域的数量(18省域,占比58%)要多于处于林业生态安全省域的数量(13省域,占比42%);(3)林业生态安全不仅依赖于林业自然资源禀赋能力,还取决于林业产业压力与森林生态的共生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林业产业压力 生态与产业共生 林业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特征指数 耦合与解耦
原文传递
旅游与生态共生演进模式与生态安全判定——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黄山区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袁宏瑞 王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8,共14页
旅游与生态的协调共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保障旅游生态安全的基本要求。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旅游与生态共生研究理论框架,并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判定旅游与生态的共生模式,结合共... 旅游与生态的协调共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保障旅游生态安全的基本要求。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旅游与生态共生研究理论框架,并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判定旅游与生态的共生模式,结合共生度与回归分析对旅游生态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判定,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黄山区进行2005—2019年的历时性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黄山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水平呈现V形曲线演变状态,生态水平呈现倒U形曲线演变状态,资源与环境容量水平呈现卧S形曲线演变状态;(2)黄山区旅游与生态共生模式呈现旅游寄生转互利、生态寄生、旅游寄生转互害的演进状态;(3)黄山区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现转险为安、波动预警、逐渐下降的状态,人均耕地面积、环境保护政府支出与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是影响黄山区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以期为促进黄山区旅游与生态互利共生、优化旅游生态安全状态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与生态共生 旅游生态安全 演进模式 LOTKA-VOLTERRA模型 安徽省黄山区
下载PDF
基于L-V共生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测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艳霞 姜锟 冯蕊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区域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根据共生理论,构建社会经济—自然L—V共生模型,运用DPSIR模型对其基本指数和协同系数进行测算。为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测算中,用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并赋权重,使整个测... 区域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根据共生理论,构建社会经济—自然L—V共生模型,运用DPSIR模型对其基本指数和协同系数进行测算。为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测算中,用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并赋权重,使整个测度过程定量化,同时,对该模型的稳定平衡点和协同系数进行动态分析,确定出区域生态安全的判断依据。将模型用于陕西省西安市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目前西安市的生态安全状况并不理想,自然环境子系统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这一测度结果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该模型在测度区域生态安全具体状况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tka-Volterr 共生模型 区域生态安全 测度
下载PDF
协调性规范共生与安全共同体构建——基于澜湄区域合作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凯娟 郑先武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101,共30页
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保障,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多元的规范倡导者和庞杂甚至存在竞争的规范,学者有待于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规范竞争的实质分析,借鉴“共生”的理论框架建构“... 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保障,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多元的规范倡导者和庞杂甚至存在竞争的规范,学者有待于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规范竞争的实质分析,借鉴“共生”的理论框架建构“规范共生”新理念,运用“国家间协调”理论探求实现情境与条件,进而探讨构建安全共同体的规范路径,即遵循争端解决—集体行动—集体认同的逻辑推进并完善相应的规范建设。以澜湄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为例,其可通过对历史实践的承继中再生,以及现实实践中“中国方式”与“东盟方式”的“共生”驱动澜湄规范建设,并利用澜湄合作机制的平台拓展和利益协调以加强相互依存,进而培育集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利益 规范共生 区域国际协调 澜湄安全共同体 周边安全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共生理论视角下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体育联动的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8期36-39,44,共5页
当前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覆盖面不够、保障水平区域差距大、可持续性不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民体育观不科学等。依托共生理论,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体育二者联动的假设。二者存在共生理论的最关键&qu... 当前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覆盖面不够、保障水平区域差距大、可持续性不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民体育观不科学等。依托共生理论,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体育二者联动的假设。二者存在共生理论的最关键"四要素",二者在理论上具有联动作用,联动的条件也具备。根据运行流程提出四种联动模式:政策共生模式、资金共生模式、机构一体化模式和体系共生模式。"医体结合"和"扶贫发展体育旅游""实证"了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体育形成联动的可能性和良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体育 联动效应
下载PDF
零信任架构在医疗物联网安全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景鸿理 屈伟 刘治平 《中兴通讯技术》 2022年第6期36-4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信任架构和技术的医疗物联网(IoMT)融生安全框架。该安全框架利用零信任控制平台、物联网安全接入网关、医疗终端、医疗业务系统、相关辅助支撑系统等组件,实现访问主体、运行环境、访问客体的融合共生,能够形成以身份... 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信任架构和技术的医疗物联网(IoMT)融生安全框架。该安全框架利用零信任控制平台、物联网安全接入网关、医疗终端、医疗业务系统、相关辅助支撑系统等组件,实现访问主体、运行环境、访问客体的融合共生,能够形成以身份可信管理为中心,全面融合业务安全访问、持续风险评估和动态访问控制的安全能力,支撑IoMT的设备统一管理、安全准入控制、设备行为分析、终端安全检测、动态可信接入、安全加密通道等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MT 智能医疗设备 零信任架构 融生安全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