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风口喷吹煤粉的燃烧模拟研究
1
作者 刘欢 张元生 +3 位作者 兰大伟 张建良 刘旭 王治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8期23-29,共7页
为了减少高炉炼铁过程的焦比,现代高炉通过风口喷吹煤粉代替部分焦炭。以某高炉的设计参数与生产数据为模拟条件,建立高炉风口回旋区喷吹煤粉燃烧的三维模型,对直吹管、煤粉喷枪、风口、回旋区、焦炭床等高炉下部区域的煤粉燃烧现象进... 为了减少高炉炼铁过程的焦比,现代高炉通过风口喷吹煤粉代替部分焦炭。以某高炉的设计参数与生产数据为模拟条件,建立高炉风口回旋区喷吹煤粉燃烧的三维模型,对直吹管、煤粉喷枪、风口、回旋区、焦炭床等高炉下部区域的煤粉燃烧现象进行模拟研究,并结合该高炉提供的生产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结果显示,热风离开风口进入回旋区,最大速度达到257m/s,之后不断减小。煤粉进入高炉后,挥发分在回旋区内距离风口截面0.4m处开始析出,在回旋区内距离煤粉喷枪1m处形成2600K的高温区域。部分粒径大于70μm的煤粉在回旋区内未完全燃烧,就进入焦炭床并沿炉缸中心向上运动,燃尽率过低,影响高炉透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风口 回旋区 喷吹煤粉 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离心旋流连续反应器的研究──Ⅰ.总体概念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晔 白建荣 +2 位作者 洪从甲 王万军 张永超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5-302,共8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离心旋流连续冶炼法.该法的核心装置是一个物流从上部进出的立式旋转反应器.这种连续反应器使流体流动相继形成三个不同的旋流区,能各自以其独特的机理构成强搅拌的反应场所,为多相反应创造优异的动力学条件,大大拓...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离心旋流连续冶炼法.该法的核心装置是一个物流从上部进出的立式旋转反应器.这种连续反应器使流体流动相继形成三个不同的旋流区,能各自以其独特的机理构成强搅拌的反应场所,为多相反应创造优异的动力学条件,大大拓展了反应进行的空间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冶炼法 旋转反应器 旋流区 铁水预处理
下载PDF
撞击预燃式煤粉燃烧器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建飞 徐衡 +2 位作者 乔晓磊 樊保国 金燕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1,共4页
针对适用于低挥发分无烟煤燃烧的撞击预燃式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燃烧不稳定,燃烧器出口结焦现象严重的问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燃烧器内和燃烧器出口的冷态流场分布及燃烧器内煤粉颗粒轨迹的分布,得出影响燃烧器回流特性的主要因... 针对适用于低挥发分无烟煤燃烧的撞击预燃式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燃烧不稳定,燃烧器出口结焦现象严重的问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燃烧器内和燃烧器出口的冷态流场分布及燃烧器内煤粉颗粒轨迹的分布,得出影响燃烧器回流特性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燃烧器的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旋流强度 回流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强旋-V型钝体组合燃烧装置绕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强 赵冬 +1 位作者 吴云柯 何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为了探明强旋流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规律的影响,利用PIV速度场仪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研究了强旋-V型钝体组合稳燃装置中旋流器出口安装位置对旋涡脱落频率和尾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流器出口位置安装在钝体内部... 为了探明强旋流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规律的影响,利用PIV速度场仪和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研究了强旋-V型钝体组合稳燃装置中旋流器出口安装位置对旋涡脱落频率和尾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流器出口位置安装在钝体内部时,可获得较小的旋涡脱落频率。随着旋流器安装位置向钝体出口方向逐渐移动时,旋涡脱落频率增大。当旋流器出口置于钝体外部时,将破坏钝体剪切旋涡的几何特征,从而导致钝体旋涡脱落机制的改变。另外,当旋流体积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0~1m^3/h)内,增大旋流流量有助于减小钝体绕流剪切旋涡的脱落频率,对比无旋流时的V型钝体绕流,当旋流流量为1m^3/h时,旋流器出口位置位于钝体尾缘内部1倍开口直径处的V型钝体绕流St数下降幅度最大,约为34.96%。一定范围内的旋流同样有利于扩大回流区,在旋流流量为0.5m^3/h时回流区长度达到最大,约为钝体开口直径的2.3倍。但当旋流体积流量过大时,将导致下游流动恶化,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可能会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钝体绕流 旋涡脱落 回流区 火焰稳定器
下载PDF
旋流对冲正庚烷液池着火温度影响机理研究
5
作者 陆祖安 杨金玲 +4 位作者 邹春 李文宇 贾汇桥 夏文祥 史海洋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1-42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正庚烷液池在不同入射速度和不同转速下的着火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入射速度下,正庚烷着火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根据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正庚烷液池在旋转对冲中的着火机理可分为3种类型:第...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正庚烷液池在不同入射速度和不同转速下的着火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入射速度下,正庚烷着火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根据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正庚烷液池在旋转对冲中的着火机理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型中,扩散对着火温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第2种类型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成了回流区,此时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主导着火温度.第3种类型中,化学反应在着火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燃烧 旋流 正庚烷 着火特性 回流区
下载PDF
H_2/air旋流预混燃烧的流场特性和火焰结构分析
6
作者 王海鸥 罗坤 +1 位作者 卢树强 樊建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1-894,共4页
本文采用完全可压缩的N-S方程,对当量比为1.0的H_2/air旋流预混火焰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氢气和空气的化学反应采用9种组分19步的详细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强旋流流场中存在回流区,碗形旋流火焰稳定在回流区的外围。在火焰面上沿火... 本文采用完全可压缩的N-S方程,对当量比为1.0的H_2/air旋流预混火焰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氢气和空气的化学反应采用9种组分19步的详细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强旋流流场中存在回流区,碗形旋流火焰稳定在回流区的外围。在火焰面上沿火焰法向提取了局部火焰结构,将局部湍流火焰结构与层流预混火焰的火焰结构进行了比较,发现局部湍流火焰比层流预混火焰更薄,燃烧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旋流 预混火焰 回流区 火焰结构
原文传递
钝体燃烧器环形后台阶预旋流动的数值研究
7
作者 陈榴 尹航 +1 位作者 戴韧 陈康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7-622,共6页
采用SST湍流模型对带旋流的三维环形后台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孔阶比和来流旋流数对环形后台阶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边界条件和计算网格下,SST湍流模型对后台阶流动回流区长度的预测能力最佳;当来流旋流数为1.0时... 采用SST湍流模型对带旋流的三维环形后台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孔阶比和来流旋流数对环形后台阶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边界条件和计算网格下,SST湍流模型对后台阶流动回流区长度的预测能力最佳;当来流旋流数为1.0时,钝体下游的中心回流区长度可以不受钝体孔阶比的影响,从而保证在多种工况下稳定的火焰;随着来流旋流数的增加,中心回流区长度接近正比例增加,来流预旋改变了钝体下游的流动结构,使轴向速度减小,速度峰值移向燃烧室的外侧壁面.通过对钝体孔阶比和旋流数进行联合优化,可得到合理的中心燃烧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燃烧器 预旋流动 旋流数 回流区长度 SST湍流模型
下载PDF
受限空间内旋流回流区特性
8
作者 李玉栋 张俊 +2 位作者 陈爽 涂晓波 王林森 《气体物理》 2021年第3期15-22,共8页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内旋流回流区的三维结构特性,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旋流数等于0.884时,不同受限空间内的旋流流场.受限率是影响回流区形态的重要因素,受限率大于6时,中心回流区与下游回流区是两个独立的区域,有两对涡结构;受...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内旋流回流区的三维结构特性,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旋流数等于0.884时,不同受限空间内的旋流流场.受限率是影响回流区形态的重要因素,受限率大于6时,中心回流区与下游回流区是两个独立的区域,有两对涡结构;受限率在3~6之间时,中心回流区与下游回流区合并到一起,存在两对独立的涡结构;受限率小于3时,流场截面内形成一个气泡状的中心回流区,有唯一的一对涡结构.受限率在3附近时,存在一个过渡状态,回流区的形成过程与其他工况明显不同,先后出现了多螺旋、单螺旋、双螺旋的涡核进动形式,其中单螺旋和双螺旋的涡核进动方向与多螺旋涡核进动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受限空间 中心回流区 涡核进动 过渡状态 周期性旋转
下载PDF
一种低NOx旋流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林正春 范卫东 +4 位作者 李友谊 李月华 康凯 屈昌文 章明川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介绍了国内某锅炉厂按引进日立-巴布科克公司技术制造的HT-NR3低NOx燃烧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结构特点,并对这种燃烧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燃烧器的回流区为中间环状回流区,煤粉浓度分布为外浓内淡,与其回流区相匹配,具有良好的... 介绍了国内某锅炉厂按引进日立-巴布科克公司技术制造的HT-NR3低NOx燃烧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结构特点,并对这种燃烧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燃烧器的回流区为中间环状回流区,煤粉浓度分布为外浓内淡,与其回流区相匹配,具有良好的着火及燃烧特性.实际运行表明,该燃烧系统具有很好的低NOx特性,可以满足国内燃煤锅炉的低NOx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煤粉燃烧 旋流燃烧器 回流区 低NOX排放
下载PDF
DRB-4Z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米翠丽 樊孝华 +1 位作者 魏刚 张勇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0,共5页
以某电厂600MW机组锅炉的单个DRB-4Z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为例,通过CFX软件模拟研究一次风速、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对燃烧器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小一次风速可增大回流区,有利于煤粉的着火,但过低的一次风速会使一、二次风的后期... 以某电厂600MW机组锅炉的单个DRB-4Z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为例,通过CFX软件模拟研究一次风速、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对燃烧器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小一次风速可增大回流区,有利于煤粉的着火,但过低的一次风速会使一、二次风的后期混合变弱,不利于煤粉的稳定着火;随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的增大,火炬长度明显增大,推迟了外二次风与一次风的混合,降低了着火稳定性,同时易引起燃烧器对面水冷壁的结渣;随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的减小,旋流强度增大,煤粉气流的最大轴向速度和最大切向速度的衰减加快;当外二次风叶片角度过小时,较大的旋流强度使火焰尾部形成开放式气流同时在尾部中心出现回流区,将降低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并对着火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双调风 冷态试验 一次风速 外二次风 叶片角度 回流区
下载PDF
HT-NR3旋流燃烧器冷态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成汭珅 张广才 +3 位作者 陈国辉 周科 王一坤 解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8-63,共6页
针对采用HT-NR3旋流燃烧器锅炉存在的水冷壁以及侧墙高温腐蚀、燃烧器喷口烧损等问题,将燃烧器扩口角度从45°改为35°,并对这2种不同扩口角度的HT-NR3燃烧器进行冷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45°扩口的燃烧器相比,采用35... 针对采用HT-NR3旋流燃烧器锅炉存在的水冷壁以及侧墙高温腐蚀、燃烧器喷口烧损等问题,将燃烧器扩口角度从45°改为35°,并对这2种不同扩口角度的HT-NR3燃烧器进行冷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45°扩口的燃烧器相比,采用35°扩口燃烧器的回流区和出口气流扩展角均较小,外二次风旋流叶片的调节范围更广,对煤种的适应性更强,可有效防止燃烧器喷口结渣和烧毁,提高燃烧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NO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旋流燃烧器 扩展角 回流区 旋流强度 冷态试验 NOX排放
下载PDF
HBS-LNSB Ⅲ 型旋流燃烧器回流区和着火距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铭 严晓勇 +8 位作者 刘晓东 陈晓龙 胡珺 张永 田绍钢 骆宏飞 蒋峰 黄继忠 张苗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针对某煤粉燃烧器的回流区和着火距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考查了中心风量、外二次风量、内二次风量以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对回流区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内二次风量的变化对回流区宽度的影响最大,中心风量对回流区与燃烧器的轴向距离... 针对某煤粉燃烧器的回流区和着火距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考查了中心风量、外二次风量、内二次风量以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对回流区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内二次风量的变化对回流区宽度的影响最大,中心风量对回流区与燃烧器的轴向距离影响最大。试验结果为不同煤种燃烧时的燃烧器配风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各影响因素下煤粉着火距离的研究发现,针对着火距离短的易燃煤种,为了避免燃烧器喷口烧损,提高中心风量以及一次风速是最有效的措施。由于低负荷下炉内整体温度水平低,煤粉着火距离变长,可以适当提高易燃煤种的掺烧比例。对于着火温度较高的煤种,中心风量、内外二次风量的变化对于其着火距离均有明显的规律性,内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旋流强度带来的风量变化的影响。不同煤种着火距离的工业试验为旋流燃烧器的配风选择提供了指导。煤种发生较大变化时应进行回流区与着火距离的工业试验,为燃烧器配风找到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回流区 着火距离 旋流强度 中心风
下载PDF
带旋流杯的模型回流燃烧室主燃孔射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江涛 黄勇 +1 位作者 郭志辉 许旭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48-1152,共5页
实验研究了带轴径向旋流杯、主燃孔和冷却气流的模型回流燃烧室在工作压力为300 kPa,燃烧室压力损失为2.5%时主燃孔射流的特点以及其对燃烧室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式燃烧室内外壁主燃孔射流进气方向与顺流式燃烧室不同,即内壁主燃... 实验研究了带轴径向旋流杯、主燃孔和冷却气流的模型回流燃烧室在工作压力为300 kPa,燃烧室压力损失为2.5%时主燃孔射流的特点以及其对燃烧室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式燃烧室内外壁主燃孔射流进气方向与顺流式燃烧室不同,即内壁主燃孔射流向流动方向下游倾斜,外壁主燃孔射流向流动方向上游倾斜;主燃孔射流穿透深度很大,几乎能穿透到对面火焰筒壁;中心回流区长度明显缩短,其长度L与旋流杯出口直径D的比值(L/D)约为0.5,而常规的顺流式燃烧室的L/D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回流燃烧室 旋流杯 主燃孔 速度场 回流区
下载PDF
对冲燃烧锅炉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的空气动力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廷庆 支卫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5,31,共5页
空气分级对冲燃烧是电站锅炉的主要燃烧方式之一。实践表明,部分燃用优质烟煤的对冲燃烧锅炉运行中出现了严重的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分析研究了2种不同的主流对冲燃烧布置方案及其燃烧器特点,结合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燃烧调... 空气分级对冲燃烧是电站锅炉的主要燃烧方式之一。实践表明,部分燃用优质烟煤的对冲燃烧锅炉运行中出现了严重的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分析研究了2种不同的主流对冲燃烧布置方案及其燃烧器特点,结合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燃烧调整试验,对2种低NO;旋流燃烧器煤粉气流的着火、混合、燃烧过程以及对硫分反应途径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HT-NR3型燃烧器流场结构是造成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的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燃烧 H S 高温腐蚀 旋流强度 回流区
下载PDF
湍流模型对旋流燃烧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樊玉光 李年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9期128-131,共4页
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取标准k-ε模型和可实现k-ε模型结合非预混PDF火焰模型对旋流燃烧器的湍流流场进行了研究。对比湍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际应用所体现出的差异,发现在强旋流燃烧下,可实现k-ε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模拟计算旋流燃烧... 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取标准k-ε模型和可实现k-ε模型结合非预混PDF火焰模型对旋流燃烧器的湍流流场进行了研究。对比湍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际应用所体现出的差异,发现在强旋流燃烧下,可实现k-ε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模拟计算旋流燃烧的回流区和速度分布等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旋流数 旋流燃烧器 回流区
下载PDF
空气旋流数对甲烷燃烧NO_(x)生成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文宣 徐杰 +1 位作者 王子兵 秦培禾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5-142,共8页
为研究甲烷-空气非预混燃烧下空气旋流数对流动特性、温度分布及其对污染物NO_(x)生成的影响,利用CFD软件,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和涡流耗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空气旋流数从0提高到0.8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心内回... 为研究甲烷-空气非预混燃烧下空气旋流数对流动特性、温度分布及其对污染物NO_(x)生成的影响,利用CFD软件,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和涡流耗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空气旋流数从0提高到0.8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心内回流区会强化燃料和空气混合,中心火焰向燃烧室两侧逐渐扩散,火焰长度变短,且高温区移动到燃烧室的前端,局部高温的产生得到了抑制,燃烧室内的温度场更加均匀,进而导致NO_(x)生成量的下降。同时研究燃烧器几何尺寸对气体停留时间及NO_(x)排放浓度的影响,发现缩小空气入口孔隙半径r和燃空径向隔板间距L会导致气流速度增大,促进反应更快地弥散到整个空间,能够进一步抑制NO_(x)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燃烧 旋流数 回流区 低NO_(x)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某型燃气轮机燃烧室预混燃烧流场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玮 肖俊峰 +1 位作者 李晓丰 王峰 《燃气轮机技术》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以某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为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内部流场结构以及NO_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回流区由环形射流、中心回流、各旋流喷嘴中心回流、相邻旋流喷嘴之间的低速小回流以及在侧壁面与端壁之间形成的角落回流等5种... 本文以某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为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内部流场结构以及NO_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回流区由环形射流、中心回流、各旋流喷嘴中心回流、相邻旋流喷嘴之间的低速小回流以及在侧壁面与端壁之间形成的角落回流等5种不同流型共同组成;旋流数增加(0.6269~0.9403),燃烧室内回流区的体积减小,火焰长度减小,火焰根部向喷嘴端移动,燃烧室出口平面温度分布更均匀,燃烧室NO_x排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室 燃烧 NOX排放 旋流数 回流区
下载PDF
DRB-4Z型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场及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耀辉 彭志敏 李永华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158,共9页
目前大容量的机组普遍采用对冲式锅炉,对冲式锅炉的燃烧效果取决于燃烧器性能。为了分析DRB-4Z型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动及燃烧特性,运用Fluent软件对单只燃烧器流场分布和某单机容量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采用DRB-4Z型旋流煤粉燃烧器)燃烧... 目前大容量的机组普遍采用对冲式锅炉,对冲式锅炉的燃烧效果取决于燃烧器性能。为了分析DRB-4Z型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动及燃烧特性,运用Fluent软件对单只燃烧器流场分布和某单机容量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采用DRB-4Z型旋流煤粉燃烧器)燃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一次风风速,内、外二次风风速,旋流强度对一次风刚度、回流区位置和范围的影响。对单只燃烧器流场模拟结果表明:DRB-4Z型旋流煤粉燃烧器一次风风速与回流区范围呈反比,额定负荷下一次风风速为16 m/s时流场分布较好,低负荷时一次风风速不宜低于12 m/s,避免煤粉着火点距燃烧器出口过近,高负荷下一次风风速不宜超过20 m/s,保证煤粉在燃烧初期得到充足的热量;内、外二次风风速与回流区范围成正比;内二次风风速28 m/s、旋流强度0.75时流场分布较好,对易燃煤种内二次风叶片开度可设置为30°、旋流强度为0.52,推迟一次风与内二次风的混合降低NO_(x)生成。对难燃煤种内二次风叶片开度可设置为50°、旋流强度为1.02,保证回流区卷吸到足够的高温烟气使煤粉稳定燃烧;对锅炉燃烧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炉膛中上层燃烧器区域温度最高,最高温度可达1900 K,主燃区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主燃区严重缺氧虽可降低NO_(x)生成,但还原性气体CO与H_(2)S在燃烧器出口区域大量生成,易造成水冷壁高温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旋流强度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回流区 燃烧特性
下载PDF
多级调风预燃式旋流燃烧器冷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艳青 薛旭峰 +1 位作者 张浩 惠世恩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6-203,共8页
煤粉预热低氮燃烧技术是燃烧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经济”的时代发展要求,针对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如NO_(x)、SO_(x)等环境问题,基于前人研究结果,设计开发了一种多级调风预燃式旋流燃烧器。耦合... 煤粉预热低氮燃烧技术是燃烧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经济”的时代发展要求,针对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如NO_(x)、SO_(x)等环境问题,基于前人研究结果,设计开发了一种多级调风预燃式旋流燃烧器。耦合预燃室煤粉预热燃烧技术与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生成高还原性氛围回流区,在有效控制NO_(x)生成的同时,提升难燃煤种着火性能。主要通过冷态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配风比对多级调风预燃式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影响,利用新型三孔探针测速方法进行了流场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风量一定的情况下,一次风率、旋流内二次风率及外二次风率分别为20.8%、37.5%和31.2%时,回流区长度、宽度、面积和回流率达到最大值,回流效果最好,有利于煤粉着火与低NO_(x)燃烧。预燃室的存在有利于形成煤粉稳定燃烧的回流区,其中旋流内二次风是影响回流区气流特性的主要因素,主导形成预燃室内的中心回流区;外二次风通过卷吸炉膛内的气流影响预燃室回流区温度,是预燃室内外围回流区生成的根本原因;具有一定刚性的一次风和直流内二次风会压缩回流区,影响燃烧器的稳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预燃室 多级配风 回流区 低NO_(x)燃烧
下载PDF
多级旋流预燃区补氧对常压点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柏森 张弛 +1 位作者 林宇震 姜文彬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6-1090,共5页
在常温常压进口条件下开展点火试验,研究对象为多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模型燃烧室,在火焰筒压降为1%~6%工况下分别采用20J和12J点火能量的电火花点火器进行点火试验,控制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在0~0.04范围内,研究了多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 在常温常压进口条件下开展点火试验,研究对象为多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模型燃烧室,在火焰筒压降为1%~6%工况下分别采用20J和12J点火能量的电火花点火器进行点火试验,控制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在0~0.04范围内,研究了多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点火油气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点火油气比足够小的情况下,预燃区补氧流量越高,临界进口速度越大;在相同点火能量和火焰筒压降下,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越高,点火油气比越小;随着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增大到一个阈值(20J点火能量时为0.01,12J点火能量时为0.015),点火油气比曲线的发展趋势将发生变化;当预燃区补氧空气流量比继续增大到另一个关键阈值(20J点火能量时为0.025,12J点火能量时为0.03),点火油气比不再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点火 多级旋流 预燃区 补氧 临界进口速度 油气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