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联合冰刺激干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春红 俞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9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冰刺激干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97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A组(48例)与B组(49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摄食训练、功能锻炼及冰刺激治疗,B组在A组的基...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冰刺激干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97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A组(48例)与B组(49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摄食训练、功能锻炼及冰刺激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穴位艾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分级及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估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吞咽时程及最大振幅,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为5~7级的占比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为5~7级的占比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次数及喉上抬幅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吞咽次数及喉上抬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时程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吞咽时程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振幅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最大振幅明显大于A组(P<0.05)。A组、B组治疗期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与8.16%,P>0.05)。结论在常规摄食训练、功能锻炼基础上,艾灸联合冰刺激可明显促进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及吞咽功能恢复,缩短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吞咽时程及增大最大振幅,且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艾灸 冰刺激 康复训练 吞咽次数 喉上抬幅度
下载PDF
唐诗中的燕子意象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福秀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4-67,共4页
古书中的燕子从《诗经》奠定的"玄鸟——图腾"、"燕燕——离别"等意象模式开始,走出了脉络分明的文学意象发展之路,其各种意象的融合在唐代呈现出空前繁盛的局面。唐人在文学意象的使用上,燕子作为神鸟、图腾象征... 古书中的燕子从《诗经》奠定的"玄鸟——图腾"、"燕燕——离别"等意象模式开始,走出了脉络分明的文学意象发展之路,其各种意象的融合在唐代呈现出空前繁盛的局面。唐人在文学意象的使用上,燕子作为神鸟、图腾象征的主题明显减少,注重其自然习性描写的篇章大幅增加。唐诗中燕子意象的发展,展示了唐代文学创作逐步摆脱蒙昧的时代意识、文人象征性思维得到拓展,以及文人生命情怀进一步延伸等时代特征,展现了唐代文学创作主体积极影响社会意识的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离别 唐诗 燕子意象 时代特征
下载PDF
“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傅凯丽 霍磊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 目的:观察"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给予"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后改善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九六提插补泻法” “舌三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