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被引量:192
1
作者 谢军 赵亚南 +5 位作者 陈轩敬 李丹萍 徐春丽 王珂 张跃强 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934-3943,共10页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利用在紫色土上8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氮连续替代化肥氮玉米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为紫色土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利用在紫色土上8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氮连续替代化肥氮玉米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为紫色土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8年定位试验,试验施肥模式有5种: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常规施肥(FP)、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的基础上有机肥(鸡粪)氮替代50%化肥氮(MF)、有机肥(鸡粪)氮替代100%化肥氮(OM)。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相比常规施肥(FP)、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和化肥优化施用(OP),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处理(MF)的8年玉米籽粒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3.7%、13.5%和12.5%,地上部生物量增产11.3%、7.0%和8.6%。与对照相比,各施肥模式均降低了玉米产量年度变异系数,提高了可持续指数和收获系数,其中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年度变异最小、可持续指数和收获指数最高。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促进了玉米对氮的吸收累积和向籽粒的转运。与化肥优化施(OP)和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处理相比,有机肥氮替代50%的化肥氮处理(MF)籽粒中氮素累积吸收量增加7.0%和29.6%,氮的总表观利用率提高2.5个百分点和26.5个百分点。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处理(MF)的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和氮肥贡献率分别比OP提高6.2 kg·kg^(-1)、3.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比OM提高6.6 kg·kg^(-1)、0.8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不同施肥处理每生产1 t玉米对氮素的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化肥优化(OP)和有机肥氮替代50%的化肥氮(MF)处理生产1 t玉米籽粒对氮素的需求量(9.4 kg和10.8 kg)明显低于FP和OM处理(14.5 kg和12.9 kg),提高了氮素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玉米产量 产量可持续性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兴成 石孝均 +4 位作者 李渝 张雅蓉 刘彦伶 张文安 蒋太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6-1485,共10页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于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黄壤区开展的3 515个田间试验(马铃薯434个、油菜525个、玉米1 318个、水稻1 238个),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对照(CK)和氮磷钾肥(N2P2K2)处理作物产量;基于作物估计方法,分析了粮油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贡献率特征;采用直线拟合和边界线分析评价了基础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了基础地力对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黄壤区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平均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0.8、1.13、4.57和5.73 Mg·hm^(-2),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0.8%、49.0%、59.0%和70.8%;基础地力产量越高,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的贡献率越大。作物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直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476、0.284、0.382和0.366(P<0.001)。边界线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4种作物的施肥产量潜力分别为42.8、4.07、11.8和12.4 Mg·hm^(-2);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作物施肥产量差降低,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加。【结论】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提升作物施肥产量,降低产量差,有利于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基础地力 边界线分析 产量差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秀芝 高洪军 +3 位作者 彭畅 李强 朱平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3-1481,共9页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NPK),常量有机肥(有机肥 30 t/hm^2,折纯 N15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45 kg/hm^2,m^2),常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2NPK),高量有机肥(有机肥 60t/hm^2,M4),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4NPK)。测定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结果]玉米籽粒产量以 M4NPK 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 9637 kg/hm^2,其次是 m^2NPK 处理,平均产量为 9422 kg/hm^2,CK 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551 kg/hm^2,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前 10 年试验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基础地力,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对化肥的依赖,m^2 与 M4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 NPK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之后至2017 年,单施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较 NPK 处理平均提高 3.8%。拟合方程表明,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在培肥 30 年后,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开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低,平均为 19.3%,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SYI 为 0.58,达到稳定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施肥年限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逐步变大,且在 10 年后出现显著差异,增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以M4NPK 和 M4 处理最高;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 = 0.826**),土壤有机碳每升高 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 0.086 g/kg。施用有机肥,玉米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长期有机培肥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贡献。[结论]在供试黑土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肥料贡献率 土壤有机碳 全氮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下载PDF
禾豆组合与间作方式对牧草产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永亮 张丽娟 +1 位作者 于铁峰 潘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0-1418,共9页
本文以三种禾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禾豆种类组成和间作方式对禾豆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和土地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豆组合对禾草产量及禾豆总产量影响显著,而对苜蓿产量影响不显著;间... 本文以三种禾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禾豆种类组成和间作方式对禾豆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和土地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豆组合对禾草产量及禾豆总产量影响显著,而对苜蓿产量影响不显著;间作方式对禾草、苜蓿及禾豆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和土地当量均有显著影响;苜蓿-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组合禾草产量、禾豆总产量、禾草产量比和产量稳定性显著高于苜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组合;苜蓿-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组合产量可持续指数显著高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垂穗披碱草组合;豆禾1∶1处理苜蓿产量、禾豆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禾草产量比较低(14.67%);豆禾1∶2处理禾草产量及禾草产量比(26.02%)极显著高于1∶1和2∶1处理,但禾豆总产量最低。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无芒雀麦或苜蓿-虉草2∶2混播组合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组合 间作方式 牧草产量 产量时间稳定性 可持性产量指数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我国水稻土基础地力变化趋势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忠芳 张水清 +4 位作者 李慧 孙楠 逄焕成 娄翼来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4-1402,共9页
【目的】水田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且基础地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大,所以水稻土基础地力高低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不同区域水稻土基础地力的变化态势及其特征不仅为水稻土的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水田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且基础地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大,所以水稻土基础地力高低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不同区域水稻土基础地力的变化态势及其特征不仅为水稻土的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还为评价和建立长期合理的施肥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不施肥处理(CK)的水稻产量表征其基础地力,以不施肥产量与常规施肥(施氮、磷、钾肥,NPK)产量的比值作为基础地力贡献率,分析了我国7个水稻连作或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下长期施肥稻田的基础地力和基础地力贡献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比较了不同地点及不同轮作方式的差异探讨了基础地力贡献率与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长期不施肥水稻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上较稳定,平均变化速率仅为-0.3 kg/(hm^2·a)。不同水稻土类型间差异大红壤水稻土基础地力易呈下降趋势而紫色水稻土较稳定。不同轮作方式上,晚稻和单季稻的不施肥产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1.6和29.2 kg/(hm^2·a),而早稻不施肥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0.0kg/(hm^2·a)。同一区域的试验点,白沙(BS)和望城(WangC)不施肥的水稻产量逐年下降速率最大,下降值达47~82kg/(hm^2·a);而南昌(NC)的早晚稻、武昌(WuC)和遂宁(SN)的单季稻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速率达44~81 kg/(hm^2·a)。水稻多年(>20年)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较高(各地变化幅度42%~68%,平均值为59.7%)其中早稻、晚稻和单季稻分别为55.1%、67.1%和54.9%。基础地力贡献率与不施肥的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55,n=13)。7个试验点的多年施肥处理水稻平均产量为5100 kg/hm^2,显著高于不施肥产量(2911 kg/hm^2),多年施肥措施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40.3%。【结论】长期不施肥晚稻和单季稻产量稳定或有上升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基础地力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慧 唐杉 +7 位作者 武际 胡润 韩上 刘英 朱勤 李敏 王允青 石祖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3,共7页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0、70/30/0、70/0/30、50/50/0、50/30/20分别设置G_1、G_2、G_3、G_4、G_5处理)及单施化肥配合氮肥运筹50/30/20比例(F1)和不施肥处理(CK)共7种处理,对早、晚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施肥处理中,相同氮肥运筹G_5的早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F1分别提高7.77%、33.47%和3.89%。在不同氮肥运筹之间,G_5和G_3均具有较高的早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在晚稻中,G_5晚稻产量显著高于F1,但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对比5个氮肥运筹,G_5具有较高的晚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相同氮肥运筹下,G_5的化肥偏生产力和化肥农学效率均高于F1,整个轮作周期里分别提高9.35%和22.60%。折算经济效益,早稻各个处理之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晚稻在G_5的施肥方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综合水稻产量、产量稳定性以及肥料利用率,在紫云英翻压条件下G_3和G_5分别是早稻和晚稻的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氮、磷、钾养分循环与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16,共12页
研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NPK 养分循环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了2004—2017 年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 研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NPK 养分循环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了2004—2017 年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轮作种植模式早、晚稻产量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采用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分析不同轮作种植模式NPK 养分循环与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1)黑麦草-双季稻模式早稻产量变异系数与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09 和0.81,说明稻田冬种黑麦草有利于促进早稻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提高;油菜-双季稻模式晚稻产量变异系数与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07 和0.82,说明稻田冬种油菜有益于晚稻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提高;2)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未影响水稻产量和糙米NPK 养分含量(P>0.05);3)在稻田轮作种植周年内目前的NPK 投入水平下,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等模式均存在严重的K 亏缺现象, K 亏缺量分别为375.70 kg(K)·hm^-2、279.98kg(K)·hm^-2、363.71 kg(K)·hm^-2、93.74 kg(K)·hm^-2;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模式均在冬季作物种植季存在严重的K 亏缺现象, K 亏缺量分别为240.07 kg(K)·hm^-2、89.57 kg(K)·hm^-2、140.08kg(K)·hm^-2,但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在马铃薯种植季K 盈余为255.21 kg(K)·hm^-2;同时黑麦草-双季稻模式和紫云英-双季稻模式均存在冬季作物种植季存在N亏缺, N 亏缺量分别为59.47 kg(N)·hm^-2 和89.17 kg(N)·hm^-2;油菜-双季稻模式和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在晚稻种植季均存在严重的K 亏缺现象, K 亏缺量分别为45.93kg(K)·hm^-2、124.33 kg(K)·hm^-2。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养分循环是冬季作物和外部投入的NPK 肥料共同驱动的养分循环,建议科学管理冬季作物和3 季的N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作物 双季稻 NPK 养分循环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稳定性指数
下载PDF
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施提高陇东旱塬黑垆土上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婷 丁宁平 +2 位作者 李利利 周海燕 尚来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7-1826,共10页
【目的】明确陇东旱塬长期施肥黑垆土上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水肥效应与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位于甘肃平凉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CK)、... 【目的】明确陇东旱塬长期施肥黑垆土上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水肥效应与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位于甘肃平凉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氮磷化肥配施(NP)、氮磷化肥配施秸秆(SNP)、单施有机肥(M)和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MNP)。调查了试验38年玉米和小麦产量,依据降水量将生育年划分为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长期施肥的产量变化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肥料贡献率,降水利用率特征,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产量、施肥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处理相比,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在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分别增产89.8%~151%、108%~174%和52.1%~102%,春玉米分别增产56.3%~99.9%、81.3%~104%和105%~127%。年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影响较小,对春玉米影响较大。与N处理相比,三种降水年型下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和春玉米的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均显著提高,其中冬小麦在干旱年、丰水年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166%~198%、520%~654%和100%~164%、53.4%~105%,春玉米分别增加161%~218%、262%~289%和56.0%~99.2%、104%~125%。相同施肥处理下,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平水年和丰水年肥料贡献率分别较干旱年下降9.9%~23.3%和10.6%~23.3%,而春玉米丰水年较干旱年和平水年分别增加6.0%~25.0%和20.4%~27.7%。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平水年和丰水年水分利用率分别较干旱年下降2.2%~26.6%和22.3%~37.7%,而春玉米分别下降了41.9%~49.5%和10.9%~24.4%。回归分析表明,不论年降水量多寡,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主要受施肥量和生育期降水影响。【结论】陇东旱塬不论年降水量多寡,氮磷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与单施氮肥相比,均可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降水年型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贡献率 降水利用率
下载PDF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1 位作者 刘淑军 高菊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7-1376,共10页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肥料增产贡献率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历年稻谷产量(1982—2012年)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PK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在养分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于早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致,但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晚稻稻谷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CV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有机无机配施相比较单施化肥能够减小产量CV,各处理晚稻产量的CV大于早稻,但其SYI值小于早稻。NPKM处理的SYI值最高,为0.51;M和NPK处理的SYI值分别为0.44和0.42。肥料对于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有机肥>化肥氮>化肥磷>化肥钾。AMMI模型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试验年份对环境的响应不一样。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氮磷钾完全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产量 长期施肥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增产贡献率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娟 张立成 +3 位作者 章明清 王煌平 张辉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中两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以优化作物养分管理。【方法】化肥定位试验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在闽东南典型赤红壤旱地分别连续进行了15和13年,种植制度均为花生-甘薯轮作。化肥...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中两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以优化作物养分管理。【方法】化肥定位试验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在闽东南典型赤红壤旱地分别连续进行了15和13年,种植制度均为花生-甘薯轮作。化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在推荐施肥基础上不施氮、磷、钾的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化肥有机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以商品有机肥、猪粪和稻草替代1/3推荐施氮量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根据历年花生和甘薯产量,计算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了不同施肥模式的长期趋势产量。【结果】长期化肥定位试验中,推荐施肥处理的花生和甘薯产量均值显著高于其它5个处理;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试验中,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均高于推荐施肥处理。花生和甘薯化肥推荐施肥的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分别为0.729±0.019和0.501±0.028,化肥配施猪粪花生的SYI为0.689±0.013,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和化肥配施稻草处理,与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稻草甘薯的SYI为0.514±0.029,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和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推荐施肥处理的花生和甘薯趋势产量均值分别为3780和19408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化肥配施猪粪的花生趋势产量均值为3492 kg/hm^(2),在95%置信区间,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和其余两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化肥配施稻草处理甘薯的趋势产量均值为17567 kg/hm^(2),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和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化肥配施猪粪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变异系数可更加有效地区分不同处理之间的产量波动差异,与产量的绝对高低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定位试验 花生 甘薯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趋势产量
下载PDF
长期翻压绿肥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的化肥减施潜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恒 车宗贤 +6 位作者 张久东 包兴国 卢秉林 吴科生 杨蕊菊 樊志龙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目的】研究长期翻压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小麦产量稳定性以及地力贡献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高效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了12年的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春小麦。试验处理包括不施... 【目的】研究长期翻压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小麦产量稳定性以及地力贡献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高效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了12年的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春小麦。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F)以及翻压绿肥后化肥分别减量0%、10%、20%、30%、40%、100%。根据历年小麦产量,计算累积增产率、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不同施肥长期趋势产量;计算累积土壤地力贡献率以及不同处理累积肥料贡献率。【结果】随着试验年限延长,除减施100%化肥处理外,各翻压绿肥处理肥料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处理间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无显著差异,2020年均达到60%左右。不施肥处理(CK)土壤地力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不断下降,从2009年的57.41%下降至2020年的34.24%。翻压绿肥基础上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12年平均产量高于100%化肥处理(CF)。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产量变异系数随着化肥减施量的升高而不断升高,产量可持续指数则不断下降。化肥减量40%处理的小麦产量于第9年开始低于CF处理。化肥减施量(x)与小麦产量(y)的回归方程为:y=−0.292x^(2)+11.917x+6667.34,达到理论最高产量的化肥减施比例为20.41%。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影响株高、穗长、小穗数以及穗粒数影响产量。【结论】在翻压绿肥30000 kg/hm^(2)基础上,将农民习惯化肥施用量减少20%~30%,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维持长期高产趋势,还可以提升土壤地力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因而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用绿肥 化肥减施 产量 可持续指数
下载PDF
不同轮作施肥模式的菜田产量动态灰色模型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立成 李娟 +2 位作者 章明清 姚建族 王煌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85-2393,共9页
为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提出高产稳产的优化轮作施肥措施,本研究针对稻田改制为一年三熟制的菜田,采用4种不同轮作施肥模式连续进行7年定位试验,根据每年各季供试作物的实收产量,分别探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长期趋势产量水平,探讨不同轮作... 为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提出高产稳产的优化轮作施肥措施,本研究针对稻田改制为一年三熟制的菜田,采用4种不同轮作施肥模式连续进行7年定位试验,根据每年各季供试作物的实收产量,分别探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长期趋势产量水平,探讨不同轮作施肥模式对菜田作物产量稳定性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式的四季豆和芥菜平均产量显著高于菜-菜-菜轮作结合氮磷钾习惯施肥或推荐施肥2个种植模式,但与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习惯施肥模式的平均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菜-菜-稻轮作比菜-菜-菜轮作平均增产13.6%,推荐施肥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6.2%,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式中四季豆、芥菜和早稻的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794、0.572和0.851,显著高于其他3种轮作施肥模式;水旱轮作和推荐施肥这两个生产措施均有利于提高菜田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指数。TP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7年定位试验产量结果具有最佳拟合效果,12个预测模型的平均拟合误差为8.8%,基本满足了产量预测精度需求。该模型显示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的一年三熟制趋势产量最高。因此,通过产量均值、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趋势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式具有高产稳产特性,是当地最佳的菜田轮作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田轮作 施肥模式 可持续性指数 趋势产量 模型预测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新旺 陈亚恒 +2 位作者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2,共8页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P<K<Zn<Mn<B,在玉米上为N<P<K<Zn<B<Mn。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显示,养分不均衡施用处理均低于全肥处理,尤其以N0和P0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生产力 支撑产量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一年两熟制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rice straw with relay cropping of Chinese milk vetch improved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production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4
14
作者 ZHOU Xing LIAO Yu-lin +4 位作者 LU Yan-hong Robert MREES CAO Wei-dong NIE Jun LI M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103-2115,共13页
Improved utilization of rice(Oryza sativa L.)straw and Chinese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L.,vetch)has positive effects on rice production.So far,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ivity of vetch under differ... Improved utilization of rice(Oryza sativa L.)straw and Chinese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L.,vetch)has positive effects on rice production.So far,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ivity of vetch under different residu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The effects of rice straw o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vetch across seven years(2011–2017)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s of rice straw and vetch on two succeeding rice crops in a vetch–rice–rice cropping system,with the vetch established by relay cropping,were examined.The seven-year double-ric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e following treatments:(1)100%chemical fertilizer(F-F100);(2)only vetch without chemical fertilizer(M-Con);(3)80%chemical fertilizer plus vetch plus a low-cutting height(low-retained stubble)with the removal of straw(M-F80);(4)80%chemical fertilizer plus vetch plus a low-cutting height with the retention of straw(M-F80-LR);(5)80%chemical fertilizer plus vetch plus a high-cutting height(high-retained stubble)with the retention of straw(M-F80-HR);and(6)no fertilizer(F-Con).The yields of the two rice crops after vetch were not affected by either the cutting height of stubble with retention of straw or by the management of straw(retention vs.removal)with low-cutting height of stubble.The yields of the two rice crops after vet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M-F80-HR than for M-F80-LR,bu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high-cutting height and straw retention to the higher rice yield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The yield stability of the double-rice grain in M-F80-HR was also increased,as determined by a sustainable yield index.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vetch biomass and nutrient uptake were observed in the fertilized treatments during the rice season compared with the unfertilized treatments.In M-F80-HR plots,improvements in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of the vetch by conserving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vetch biomass,nutrient uptake,and yield stability of vetch biomass.Th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Chinese milk vetch biomass productivity rice straw sustainable yield index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嘉德 侯慧芝 +3 位作者 张绪成 马明生 雷康宁 郭宏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7-254,共8页
氮肥深施有助于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但施氮深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小麦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探讨施氮深度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 氮肥深施有助于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但施氮深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小麦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探讨施氮深度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小麦产量和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决定系数(R^(2))>0.9、模型有效性指数(M_(E))>0.8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0.2,表明该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的麦田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收获期土壤剖面含水量的NRMSE分别为0.05~0.07和0.13~0.29,表明该模型基本能够较准确模拟麦田土壤水分变化。氮肥深施增产效应在丰水年最高,平水年次之。与干旱年相比,相同施氮量下丰水年和平水年增加施氮深度可提高农田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丰水年和平水年增加施氮深度对农田生产力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但有助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和施氮量与产量交互关系表明,丰水年和平水年拟合关系较好,R^(2)分别为0.76(P<0.05)和0.61(P<0.05),丰水年和平水年增加施氮深度至约20~23 cm可获得潜在最高产量。干旱年R^(2)为0.29(P>0.05),增加施氮深度对干旱年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麦在区域尺度优化施肥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施氮深度 降雨年型 变异系数 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长期隔年施磷对陇东旱塬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宁平 王婷 +2 位作者 李利利 周海燕 尚来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5-1111,共7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增产效果,以1979-2019年在甘肃省陇东旱塬黑垆上土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施肥料(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磷肥为隔年施用,施磷年份该处理记为...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增产效果,以1979-2019年在甘肃省陇东旱塬黑垆上土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施肥料(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磷肥为隔年施用,施磷年份该处理记为SNP,不施磷年份记为SN)4种措施对作物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隔年施磷(SN)的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分别较CK增加151.4%和159.2%,较长期施磷处理(SNP)增加8.6%和6.9%;SN的春玉米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低于N和NP处理,而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优于N和NP处理;SN处理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综合肥力(IFI),其耕层土壤IFI值分别较CK、N和NP处理高25.5%、21.3%和6.1%,年际间变异强度高于CK和N处理。说明,在陇东旱塬黑垆土春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下,采用秸秆还田+氮磷配施隔年施磷技术,既在减少50%化学磷肥投入的情况下仍能保证作物产量稳定和持续,并能有效提高耕层土壤综合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年施磷 长期施肥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长期施肥和不同生态条件下我国作物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79
17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2 位作者 张会民 张淑香 张文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4-1269,共6页
采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法,研究了我国不同生态条件下20个长期试验点8个肥料处理的水稻、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作物SYI值因施肥、作物种类和水热因子不同而呈显著差异.长期不施肥(CK)条件下,水稻、玉米和小麦的SYI值较... 采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法,研究了我国不同生态条件下20个长期试验点8个肥料处理的水稻、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作物SYI值因施肥、作物种类和水热因子不同而呈显著差异.长期不施肥(CK)条件下,水稻、玉米和小麦的SYI值较低,分别为0.55、0.44和0.43;施肥尤其是NPK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性,水稻、玉米和小麦的SYI值分别为0.66、0.58和0.57;单施N肥或NK肥的玉米和小麦的SYI值在0.36~0.47.SYI值大于0.55表明可持续性较好,小于0.45表明可持续性差.经纬度和气象因子对作物SYI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种作物不施肥时,水稻SYI变异较小,与各因子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玉米SYI变异最大且与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小麦介于两者之间.因此,NPK配施有机肥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是维持系统可持续性的最优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小麦 玉米 水稻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原文传递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李秀英 李燕婷 +3 位作者 赵秉强 李小平 王丽霞 张振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3-689,共7页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08%、87%、78%(玉米);NPK+M(NPK配施厩肥)比NPK平均增产12%,NPK+S(NPK加秸秆)与NPK产量相当.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和秸秆)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高于N、P不均衡施用处理.化肥肥效因作物种类、施肥组合而不同,N肥单施时小麦和玉米N的农学效率降低,而NPK配施时N的农学效率有上升趋势,平均分别为16 kg/kg N(小麦)和14 kg/kg N(玉米);磷肥肥效具有短期的叠加效应,P的农学效率小麦大于玉米,种植10年后P的农学效率最高可达最初的4.5~7倍;K的农学效率在试验进行10年后NK处理平均为负值,同期NPK处理中小麦K的农学效率却急剧增加,K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1 kg/t和25kg/t,秸秆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负值和37 kg/t.NPK均衡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肥力指标;NPK配施有机肥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积累;NPK不均衡施肥导致土壤中此种营养元素的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生产功能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农学效率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我国玉米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1 位作者 张会民 张文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7,共6页
采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对我国22个长期试验点5种施肥模式下的玉米产量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SYI受施肥、经纬度和气象因子的影响,据此将玉米产量稳定性划分为3类,不施肥和单施氮肥(N),玉米产量低,产量持续性差,SYI小于0... 采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对我国22个长期试验点5种施肥模式下的玉米产量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SYI受施肥、经纬度和气象因子的影响,据此将玉米产量稳定性划分为3类,不施肥和单施氮肥(N),玉米产量低,产量持续性差,SYI小于0.45,极显著地受到温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氮磷肥(NP)配施玉米产量较高,SYI在0.45~0.55,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小;氮磷钾肥配施与氮磷钾和有机肥配施(NPK和NPKM),玉米产量高,持续性好,SYI大于0.55,气象因子对其无显著影响。不施肥、单施N和NP肥的玉米SYI与纬度或气象因素间呈显著相关性,而施用NPK和NPKM的SYI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期施肥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焕焕 徐明岗 吕家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168,共6页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2005年,除NK处理的早稻产量呈极显著下降(70.8kg/(hm2·年))外,其他施肥处理早、晚稻的产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早、晚稻的SYI值不同,其中NPK、NPKM处理早、晚稻的SYI值均较高,而其他处理的早、晚稻SYI值较低。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 产量变化趋势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江西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