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志胜 昂润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2-47,61,共7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凝聚着先民们思想与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促进乡风文明。部分乡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凝聚着先民们思想与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促进乡风文明。部分乡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传承渠道单一、经济收益较低、法律保护不足以及遭遇不当开发而面临重重困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赓续传承氛围,培养和储备优秀传承人才,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开发,不仅能够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提供多维度的保障,还能促使其充分展示促进农民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与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赓续传承
下载PDF
可持续视野下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的靶向化保护 被引量:3
2
作者 谢中元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93-99,共7页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十番是十番锣鼓乐在广东地区的唯一遗存,经历了由盛而衰以及柳暗花明的传承轨迹。在实施非遗保护前,佛山十番的传承力明显趋弱,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维系状态。进入非遗保护阶段后,佛山十番在外力正向推动下逐渐形成...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十番是十番锣鼓乐在广东地区的唯一遗存,经历了由盛而衰以及柳暗花明的传承轨迹。在实施非遗保护前,佛山十番的传承力明显趋弱,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维系状态。进入非遗保护阶段后,佛山十番在外力正向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依托村落团体、学校基地传承的常态化境况。但其并未彻底走出非遗保护瓶颈,须实施由扶持、引导、开发策略组合的靶向化保护,以助推其彻底脱离濒危险境,焕发可持续传承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十番 可持续传承 靶向化保护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社区民族语言传承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本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卜文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3-86,共4页
实地调查研究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因受到工具理性观念兴起的重要影响,加之本土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不平衡的辩证作用,社区少年儿童的民族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随年龄层次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一个重... 实地调查研究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因受到工具理性观念兴起的重要影响,加之本土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不平衡的辩证作用,社区少年儿童的民族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随年龄层次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应该重建社区民族语言传承发展的多层次社会语言环境,积极培育从事于民族语言传承发展的社区社会自组织,改革创新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制度,由此逐步建立推动社区民族语言可持续传承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 城市化 传承发展 文化资本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社区语言传承与发展研究
4
作者 卜文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实地研究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因受到工具理性观念兴起的重要影响,加之本 土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不平衡的辩证作用,社区少年儿童的民族语言表达运用文化能力随年龄层次 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一个... 实地研究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因受到工具理性观念兴起的重要影响,加之本 土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不平衡的辩证作用,社区少年儿童的民族语言表达运用文化能力随年龄层次 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个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应该重建社区民族语言 传承发展的多层次社会语言环境,积极培育从事于民族语言传承发展的社区社会自组织,改革创新地 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制度,由此逐步建立推动社区民族语言可持续传承发展的公共政策体 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语言 城市化 可持续传承发展 文化资本
下载PDF
承传存续:乡村聚落空间复兴机制刍议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浩锋 饶小军 《建筑师》 2016年第5期72-79,共8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我国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方向转型与重构,形成一种新型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后集体经济时代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本文从乡村聚落的实地调研着手,通过梳理乡村聚落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我国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方向转型与重构,形成一种新型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后集体经济时代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本文从乡村聚落的实地调研着手,通过梳理乡村聚落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生长和发展的多元驱动因子,并简要论述了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实际案例的应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立在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之上的乡村聚落空间的复兴保护与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传存续 乡村聚落 复兴 驱动因子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