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resolution data collection for analysis of sediment dynamic processes associatedwith combined current-wave action over intertidal flats 被引量:17
1
作者 WANG Yaping GAO Shu JIA Jian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7期866-877,共12页
An MIDAS-400 Customised Data Ac- quisition System was deployed to obtain current ve- loc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ver the intertidal flat at Wanggang, on the Jiangsu coast (China). At the same... An MIDAS-400 Customised Data Ac- quisition System was deployed to obtain current ve- loc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ver the intertidal flat at Wanggang, on the Jiangsu coast (China). At the same time, seawater tempera- ture, conductivity and pressure were measured. Us- ing a data sampling rate of 4 Hz, the high-frequency pressure signals in response to water surface fluc- tuations were recorded and subsequently trans- formed into wave parameter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bed roughness length has a magnitude close to the height of sand ripples, which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grain size diameter. The bot- tom shear stress associated with current-wave in- ter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tidally-induced stress and intensified turbulent mixing and resuspension. Fur- thermore, several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eaks occurred during a tidal cycle, which can be related to strong turbulence near the bed caused by frontal tidal currents and the enhanced resuspension; advection and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e. g. storms and strong wind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inally, large net suspended sediment fluxes were observed to present when the flood or ebb currents prolonged, i.e. the flow became quasi-unid- irectional during a tidal cycle. In general, the MIDAS- 400 is a suitable tool for high-resolution data collec- tion for the situations of combined current-wave ac- tion over intertidal flats; the data obtaine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material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数据收集 底板压力 悬浮 沉积 浓缩 潮间带
原文传递
江苏王港盐沼潮沟的水动力和悬沙输运过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旸 汪亚平 高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江苏王港盐沼湿地的两条潮沟内分别设立观测站位,进行了水位、潮流流速和悬沙浓度的观测。结果表明,潮沟水流的流速与潮位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并受到潮沟本身特征(如潮沟级别、坡度、所在部位等)的影响。潮周期中的... 在江苏王港盐沼湿地的两条潮沟内分别设立观测站位,进行了水位、潮流流速和悬沙浓度的观测。结果表明,潮沟水流的流速与潮位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并受到潮沟本身特征(如潮沟级别、坡度、所在部位等)的影响。潮周期中的流速突变现象发生于涨潮初期、潮沟满溢和滩面水归槽阶段。涨潮期间,悬沙浓度和流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悬沙浓度的变化受再悬浮作用控制;落潮期间,悬沙浓度的变化基本上与流速大小无关,悬沙输运以平流作用为主。大潮期间盐沼潮沟内悬沙净输运方向由陆向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潮沟 潮流流速 悬沙浓度 海岸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泥沙絮凝体粒径变化分析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海希 邵宇阳 张健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266,共5页
絮凝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而在河口海岸动水环境下的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变化过程是一个重要且有待完善的研究课题。利用长江口北槽现场悬沙样本开展了系统的室内絮凝实验。采用粒径分布与有效粒径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水流紊动... 絮凝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而在河口海岸动水环境下的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变化过程是一个重要且有待完善的研究课题。利用长江口北槽现场悬沙样本开展了系统的室内絮凝实验。采用粒径分布与有效粒径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水流紊动、盐度和悬沙浓度等不同絮凝因子条件作用下对长江口北槽泥沙絮凝体粒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紊动剪切率对絮凝体粒径作用为先促进后减小,临界值出现在23. 09 s^(-1),此时最大有效粒径为50. 26μm;而悬沙浓度会抑制絮凝体生长;同时长江口北槽悬沙的絮凝饱和盐度要大于高岭土,约为14. 4 p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紊动剪切率 盐度 悬沙浓度 粒径分布 有效粒径
下载PDF
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尹琦珺 高抒 +1 位作者 高明哲 易家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4-506,共13页
运用547 nm反射率、海表温度和海表风场遥感数据,分析了黄、东海表层悬沙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区近岸海域表层悬沙浓度较高,远离陆地的海域悬沙浓度一般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季节变化的敏感区(变化较... 运用547 nm反射率、海表温度和海表风场遥感数据,分析了黄、东海表层悬沙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区近岸海域表层悬沙浓度较高,远离陆地的海域悬沙浓度一般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季节变化的敏感区(变化较大的区域,其反射率差大于1%)为浑浊羽状流分布区域和近岸海域。该羽状流从江苏海岸向东偏南方向延伸至黄、东海陆架中部,其边界以4 mg/L表层悬沙浓度为标志,冬季最盛,夏季最弱,甚至消失。研究区表层悬沙浓度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冬季敏感区为浑浊羽状流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域(即羽状流东北部)、台湾海峡、近岸海域、浑浊羽状流南部边缘;其夏季敏感区主要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的幅度略小于季节变化。冬季黄海暖流和台湾暖流对浑浊羽状流的扩散起阻碍作用,二者基本框定了该季节浑浊羽状流的边界范围,其年际变化形成多年尺度上冬季表层悬沙浓度的敏感区。虽然风浪作用对悬沙浓度变化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冬季浑浊羽状流的形成和扩展的变异是受陆架环流控制的,是表层悬沙向深海输运的重要因素。此外,对敏感区的平均海表温度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PDO)I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陆架环流的宏观格局受到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的影响,而PDO的影响弱于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年际变化 敏感区 输运过程 中国东部陆架
下载PDF
高岭土絮凝体粒径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海希 邵宇阳 +1 位作者 张健玮 童朝锋 《水道港口》 2018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利用ADV测量流速,计算紊动剪切率G代表紊动强度,配合使用现场激光粒度分析仪(LISST100X)和OBS 3+研究在不改变絮凝环境条件下,不同紊动强度和盐度及悬沙浓度对高岭土絮凝体粒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过程中,存... 通过室内试验,利用ADV测量流速,计算紊动剪切率G代表紊动强度,配合使用现场激光粒度分析仪(LISST100X)和OBS 3+研究在不改变絮凝环境条件下,不同紊动强度和盐度及悬沙浓度对高岭土絮凝体粒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过程中,存在促进絮团增大的紊动强度临界峰值和饱和盐度,但在不同盐度和悬沙浓度下,紊动强度峰值大小有明显差异。低悬沙浓度时,实验中的饱和絮凝盐度为1 ppt,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紊动剪切率G的临界值在23. 09~34. 72 s^(-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有效粒径 盐度 紊动剪切率 悬沙浓度
下载PDF
典型潮汐水道悬沙浓度的潮控机理模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琦琳 高抒 +3 位作者 王文昊 高建华 杨旸 徐杨佩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根据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所获的全潮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流速、悬沙浓度以及近底部切应力的时间变化序列.应用均衡态条件建立了悬沙浓度特征值模型,探讨了各个相关参数变化对悬沙... 根据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所获的全潮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流速、悬沙浓度以及近底部切应力的时间变化序列.应用均衡态条件建立了悬沙浓度特征值模型,探讨了各个相关参数变化对悬沙浓度均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研究区潮周期内的大部分时间近底部切应力大于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再悬浮作用活跃;(2)给定初始悬沙浓度、沉降速率等参数,经过若干潮周期后悬沙浓度会达到均衡态,此时大小潮周期内侵蚀通量和沉降通量的总量相等,此后各个潮周期内悬沙浓度时间序列随潮相发生变化,但在相同潮相的情况下悬沙浓度显现出相同的时空分布;(3)若改变悬沙沉降速率大小而固定其余参数不变,则沉降速率越大,达到均衡态时的悬沙浓度特征值越低;(4)若改变再悬浮系数大小而固定其余参数不变,则再悬浮系数越大,达到均衡态时悬沙浓度特征值越高.因此,潮汐环境中的悬沙浓度特征值不仅受控于潮流的强弱,同时也受控于表层沉积物本身的性质(粒度和粘性,它们决定了沉降速率与再悬浮系数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潮汐作用 数值模拟 均衡态 潮汐水道 江苏海岸
下载PDF
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垂向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存勇 冯秀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7,共9页
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15个测站的大、中潮6层位垂向同步连续海流、悬沙浓度和盐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潮周期内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再悬浮通量。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在空间分布上符合悬沙分布的... 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15个测站的大、中潮6层位垂向同步连续海流、悬沙浓度和盐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潮周期内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再悬浮通量。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在空间分布上符合悬沙分布的一般规律,在时间域中多以浓度峰的形式出现,并多集中在底层某一深度内,悬沙浓度峰主要发生在高低潮位以及涨落流速最大前后;近岸悬沙浓度峰出现的频率小,但强度较大,远岸悬沙浓度峰出现的频率大,但强度较低,泥沙再悬浮是悬沙浓度峰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垂向上悬沙浓度大致呈4种类型变化,潮流和水深是影响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时空变化 近岸海域 连云港
下载PDF
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傅开道 何大明 +2 位作者 陈武 叶长青 李运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共8页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联研究,分析电站建设进程对河道输沙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与区域气候变化(降水)趋势一致,研究时段内不均匀性系数呈上升趋势,维持天然河道输沙特性;允景洪和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系数对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允景洪站泥沙含量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急剧增加,而清盛站呈微弱减小态势。(2)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及集中期基本无变化;允景洪与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变化较大,泥沙集中期在在电站施工的高峰期(1987~1992年、1997~2003年)后延,且不同步,允景洪在漫湾施工期后延5~6天,而清盛则后延将近半个月,而在大朝山施工期,允景洪的后延响应却明显于清盛。(3)旧州站相对、绝对泥沙变幅逐时段递增,允景洪站年内最大与最小月泥沙含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均减小,清盛站泥沙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却先增后减,绝对变化幅度则一直减小。三站泥沙年内极值变幅以及电站建设前后的响应差异,说明三站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明显不同。这些关于泥沙含量年内分配特征规律的发现,为研究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对上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含量年内分配 梯级水电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