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向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扰动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武孝天
李洪涛
徐永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双向搅拌桩施工时桩周超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依托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在不同位置布置传感器,测得单桩和群桩施工时桩周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桩周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土压...
为探究双向搅拌桩施工时桩周超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依托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在不同位置布置传感器,测得单桩和群桩施工时桩周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桩周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变化剧烈,靠近桩的位置产生了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孔压在桩周土的固结作用下消散规律表现为先快后慢;背离施工方向孔压累积值小于沿着施工方向的累积值,遮拦效应阻挡了约60Symbole@@的超孔隙水压力,工程中可利用该现象减小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单桩施工时桩周超孔压的分布与半径比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分布规律与Vesic圆孔扩张理论解答的趋势相同,扰动影响范围约为20倍桩半径;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小于土压力,桩体不会出现下沉和孔周土体液化等灾变,基于该原理可以通过改良设备和施工方法避免掉桩等灾变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软土加固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搅拌桩
桩周土体
软基处理
孔隙水压力
土压力
有效应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地层含水率增大对大跨度隧道围岩压力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才辉
贺豪楠
+1 位作者
兰开江
李玉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3-98,共6页
以某黄土公路隧道为背景,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来获取原状Q2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数值分析方法探讨因地表水分入渗或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洞周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含水率影响的修正围岩压力算法。结果表明:(1)随着地表水...
以某黄土公路隧道为背景,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来获取原状Q2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数值分析方法探讨因地表水分入渗或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洞周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含水率影响的修正围岩压力算法。结果表明:(1)随着地表水入渗深度或地下水位抬升高度的增大,围岩压力呈增大趋势,且最大围岩压力比ψmax=1.1~3.5,最大收敛变形比ζmax=1.1~1.3;(2)初始含水率越低,其最大围岩压力比和收敛变形比越大,因地表水分入渗或水位抬升引起的围压放大效应越明显;(3)隧道埋深越浅,围岩压力分布越不均匀,"猫耳朵"形状越明显,埋深越大围岩压力分布相对均匀;(4)引入围岩压力比,提出了半数值半经验的修正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公式,可考虑因黄土地层含水率增大引起的围岩压力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隧道
围岩压力
含水率
分布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桩长对桩与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帅
肖昭然
+1 位作者
赵宪强
蒋敏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114,120,共6页
为明确桩长对静压沉桩全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在中密实砂土中以2倍桩径为间距沉入双桩,研究了桩长对端阻力、卸除顶压后的桩周土压力以及双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入过程中先沉桩和后沉...
为明确桩长对静压沉桩全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在中密实砂土中以2倍桩径为间距沉入双桩,研究了桩长对端阻力、卸除顶压后的桩周土压力以及双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入过程中先沉桩和后沉桩的压入端阻力均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桩长(沉桩完成后沉入的总长度)为600 mm时,后沉桩仅比先沉桩的端阻力高0.2%左右,即此深度处2根桩的压桩端阻力基本达到极值;后压桩沉入前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为后沉桩的90%左右,而后沉桩卸除顶压后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总体为后沉桩的2~3倍,且随土压力盒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桩周土压力均随桩长增大而降低;单桩试验时桩体极限承载力略高于先沉桩极限承载力2%~5%,提高的幅度随桩长增加而降低;不考虑桩间土作用双桩系统极限承载力约为单桩试验时极限承载力的2倍。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桩与桩相互作用机理和改善双桩承载力特性等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静压桩
端阻力
桩周土压力
承载力
桩与桩相互作用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软弱围岩下浅埋隧道稳定性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洪林
吴卫
树新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
基于能量的角度,采用极限分析理论中的上限定理对软弱围岩下浅埋隧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围岩压力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埋深、土体容重越大及黏聚力、内摩擦角越小,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越大,破坏范围也越大;当埋深较大、围岩较好时...
基于能量的角度,采用极限分析理论中的上限定理对软弱围岩下浅埋隧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围岩压力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埋深、土体容重越大及黏聚力、内摩擦角越小,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越大,破坏范围也越大;当埋深较大、围岩较好时,浅埋隧道由于自稳能力有可能不会发生破坏,而对于比较差的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更为安全可靠的支护措施,以防止发生垮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极限分析上限法
围岩压力
破坏范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向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扰动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武孝天
李洪涛
徐永福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扬州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2,共6页
文摘
为探究双向搅拌桩施工时桩周超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依托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在不同位置布置传感器,测得单桩和群桩施工时桩周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桩周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变化剧烈,靠近桩的位置产生了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孔压在桩周土的固结作用下消散规律表现为先快后慢;背离施工方向孔压累积值小于沿着施工方向的累积值,遮拦效应阻挡了约60Symbole@@的超孔隙水压力,工程中可利用该现象减小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单桩施工时桩周超孔压的分布与半径比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分布规律与Vesic圆孔扩张理论解答的趋势相同,扰动影响范围约为20倍桩半径;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小于土压力,桩体不会出现下沉和孔周土体液化等灾变,基于该原理可以通过改良设备和施工方法避免掉桩等灾变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软土加固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向搅拌桩
桩周土体
软基处理
孔隙水压力
土压力
有效应力
Keywords
bidirectional
mixing
column
surrounding
soil
of
pil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pore
water
pressure
earth
pressure
effective
stress
分类号
TU4 [建筑科学—土工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地层含水率增大对大跨度隧道围岩压力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才辉
贺豪楠
兰开江
李玉波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试验室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3-98,共6页
基金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试验室项目(2019KJCXTD-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48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LP-22)
文摘
以某黄土公路隧道为背景,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来获取原状Q2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数值分析方法探讨因地表水分入渗或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洞周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含水率影响的修正围岩压力算法。结果表明:(1)随着地表水入渗深度或地下水位抬升高度的增大,围岩压力呈增大趋势,且最大围岩压力比ψmax=1.1~3.5,最大收敛变形比ζmax=1.1~1.3;(2)初始含水率越低,其最大围岩压力比和收敛变形比越大,因地表水分入渗或水位抬升引起的围压放大效应越明显;(3)隧道埋深越浅,围岩压力分布越不均匀,"猫耳朵"形状越明显,埋深越大围岩压力分布相对均匀;(4)引入围岩压力比,提出了半数值半经验的修正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公式,可考虑因黄土地层含水率增大引起的围岩压力放大效应。
关键词
黄土地层
隧道
围岩压力
含水率
分布模式
Keywords
loess
stratum
tunnel
surrounding
earth
pressure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mode
分类号
U451.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桩长对桩与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帅
肖昭然
赵宪强
蒋敏敏
机构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114,12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165,51408197)
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项目(162102210188,15A560020)
文摘
为明确桩长对静压沉桩全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在中密实砂土中以2倍桩径为间距沉入双桩,研究了桩长对端阻力、卸除顶压后的桩周土压力以及双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入过程中先沉桩和后沉桩的压入端阻力均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桩长(沉桩完成后沉入的总长度)为600 mm时,后沉桩仅比先沉桩的端阻力高0.2%左右,即此深度处2根桩的压桩端阻力基本达到极值;后压桩沉入前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为后沉桩的90%左右,而后沉桩卸除顶压后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总体为后沉桩的2~3倍,且随土压力盒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桩周土压力均随桩长增大而降低;单桩试验时桩体极限承载力略高于先沉桩极限承载力2%~5%,提高的幅度随桩长增加而降低;不考虑桩间土作用双桩系统极限承载力约为单桩试验时极限承载力的2倍。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桩与桩相互作用机理和改善双桩承载力特性等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关键词
桩基础
静压桩
端阻力
桩周土压力
承载力
桩与桩相互作用
模型试验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jacked
pile
end
resistance
surrounding
earth
pressure
bearing
capacity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and
pile
model
test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弱围岩下浅埋隧道稳定性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洪林
吴卫
树新文
机构
湖南省永龙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永龙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资助课题(1228)
文摘
基于能量的角度,采用极限分析理论中的上限定理对软弱围岩下浅埋隧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围岩压力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埋深、土体容重越大及黏聚力、内摩擦角越小,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越大,破坏范围也越大;当埋深较大、围岩较好时,浅埋隧道由于自稳能力有可能不会发生破坏,而对于比较差的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更为安全可靠的支护措施,以防止发生垮塌破坏。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极限分析上限法
围岩压力
破坏范围
Keywords
shallow
tunnel
weak
surrounding
rock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earth
pressure
failure
scope
分类号
U45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向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扰动分析
武孝天
李洪涛
徐永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地层含水率增大对大跨度隧道围岩压力影响
朱才辉
贺豪楠
兰开江
李玉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桩长对桩与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帅
肖昭然
赵宪强
蒋敏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软弱围岩下浅埋隧道稳定性的能量分析
陈洪林
吴卫
树新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