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潇 熊然 +2 位作者 李涛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测量记录死亡冠血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的显露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在内的真性骨盆环、髂骨翼、髋臼方形区和坐骨体内侧的髋臼后柱大部分。(2)根据对5具10侧骨盆的死亡冠统计分析发现,死亡冠的出现率为80%(8侧),直径为(2.1±1.9)mm,长为(4.7±0.5)cm,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9±0.4)cm。男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能够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条件下,经腹膜外间隙对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大部分骨盆环结构进行显露。尤其方便显露结扎死亡冠,对髋臼后柱及髋臼内侧方形区的显露较传统入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切口 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死亡冠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晓东 夏广 +7 位作者 熊然 张潇 邵晏清 杜贵忠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A组,35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B组,17例)的临床资...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A组,35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B组,17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前方入路手术显露时间、手术显露过程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及手术入路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显露过程出血量少于B组[(25.0±5.0)ml:(40.0±9.5)ml](P〈0.05),两组手术切口显露时间[(7.0±2.7)min:(8.0±4.3)min]、髋关节功能评分[(16.6±1.9)分:(16.7±2.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复位评估(A组优18例,良13例,可4例;B组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6周恢复;1例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手术均显露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前方高位骨折优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双侧髋臼骨折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晓庆 王欣 +8 位作者 韩亚龙 季刚 陈宗华 张嘉 朱剑萍 段建兴 何永静 杨晓敏 刘文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患者。术前行头部CTA,测量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直径并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患者。术前行头部CTA,测量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直径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另行下肢供瓣区CTA,寻找与头部受区血管直径较吻合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常规扩创后行颅骨钻孔,扩创后创面面积为12 cm×8 cm~20 cm×12 cm,颅骨外露面积为8 cm×6 cm~15 cm×10 cm,据此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3 cm×9 cm~21 cm×13 cm带5~10 cm长血管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根据血管蒂长度切取面积为5 cm×2 cm~10 cm×3 cm皮瓣下阔筋膜,平铺于裸露颅骨上后转移皮瓣。缝合皮瓣前行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受区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供瓣区移植对侧大腿或腹部中厚皮封闭。结果6例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颞浅动静脉吻合,1例与面动静脉吻合。术后皮瓣均成活,未见血管危象,术后创面愈合良好。1例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6~10个月,患者头部术区秃发,外形可,未见头痛、癫痫发作等精神症状;供瓣区外形恢复正常,下肢肌力均为Ⅴ级,下肢感觉、活动均正常。结论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可有效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其中阔筋膜可保护皮瓣血管蒂以利于皮瓣成活,术前行头部和下肢CTA能够为术中供受区的血管探查提供参考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坏死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的外科治疗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保池 刘立 +2 位作者 李垒 陈辉, 卢洪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的外科治疗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方法对22例HIV感染者(其中男21例,女1例,年龄27~64岁)术前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Ⅰ类切口6例...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的外科治疗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方法对22例HIV感染者(其中男21例,女1例,年龄27~64岁)术前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Ⅰ类切口6例,伤口全部Ⅰ期愈合;Ⅱ类切口4例,1例发生伤口感染;Ⅲ类切口12例,其中3例伤口愈合时间>30d。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医务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对HIV感染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术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外科手术 职业暴露
下载PDF
手术烟雾对职业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潘静 李亚洁 《护理学报》 2012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手术烟雾对职业暴露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职业暴露于手术烟雾超过5年的医护人员为手术烟雾暴露组,74名从未接触过手术烟雾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外周血检验血脂、血常规、肾功能,比较分... 目的初步探讨手术烟雾对职业暴露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职业暴露于手术烟雾超过5年的医护人员为手术烟雾暴露组,74名从未接触过手术烟雾医护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外周血检验血脂、血常规、肾功能,比较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手术烟雾暴露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例低于对照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尿酸、尿素氮及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烟雾对职业暴露人群血脂水平及血红蛋白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手术烟雾暴露人群进行后续长期追踪随访,并进一步寻找更敏感指标为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烟雾 职业暴露 血液检查 血脂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双层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防护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顺平 杨双旺 +2 位作者 赵伯成 孙佩 肖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双层手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方法在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和双层手套防护阈值基础上,评价单、双层手套对HBV感染的防护效果。结果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 目的评价双层手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方法在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和双层手套防护阈值基础上,评价单、双层手套对HBV感染的防护效果。结果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范围为10^0~10^9感染剂量(XD)/mL,阴性者为10^0~10^4ID/mL。单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5ID/mL;双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可杜绝23.33%传染源的传染性。结论双层手套只能杜绝部分手术中HBV传染源的传染性;在外科医师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上再使用双层手套防护,才能在理论上完全防止HBV经手术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套 防护 肝炎病毒 乙型 外科手术 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新秋 张静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6期57-58,共2页
目的:总结该院20年来在预防与控制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感染方面的经验。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及职业暴露登记资料,回顾分析我院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情况与后果,以及预防与处置措施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共暴露64人次,随访... 目的:总结该院20年来在预防与控制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感染方面的经验。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及职业暴露登记资料,回顾分析我院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情况与后果,以及预防与处置措施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共暴露64人次,随访1年以上无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疾病的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风险高,但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可使实际发生率降低;发生职业暴露后,恰当的处置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人员 血源传染性疾病 职业暴露 管理与控制
下载PDF
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郭鹏飞 王旭 +4 位作者 魏爱周 孟庆楠 周健 高娅 崔正军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电烧伤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7(39±13)岁,全身多处伴深Ⅱ~Ⅳ度电烧伤,烧伤总面积为5%~14%体表总面积。患者头皮烧伤受损部位中,后枕部1例、顶枕部2例、颞顶部4例、额颞部1例;扩创后缺损面积为10 cm×9 cm~16 cm×14 cm,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6 cm~30 cm×9 cm。皮瓣的动静脉与受区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皮瓣另一条静脉与受区浅表静脉吻合。皮瓣供区间断分层减张缝合。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供瓣区愈合质量、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区愈合良好,未见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1例失访。随访患者头部皮瓣外形良好,但存在秃发;供区可见线性瘢痕,位置隐蔽,感觉及运动功能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未见肌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对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供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大大减少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供区保护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原文传递
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中患者隐私暴露风险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邱永敬 王晓华 王志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7期851-854,共4页
医疗活动由一系列操作环节组成,这些环节涉及对患者身体的操作和信息资料的使用,存在暴露隐私的风险。在阐述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介入手术患者在介入手术开始前、介入手术过程中、介入手术完成后各个介入手术工作流程环节... 医疗活动由一系列操作环节组成,这些环节涉及对患者身体的操作和信息资料的使用,存在暴露隐私的风险。在阐述介入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介入手术患者在介入手术开始前、介入手术过程中、介入手术完成后各个介入手术工作流程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介入手术患者隐私暴露的风险和因素,提出避免暴露患者隐私的保护性措施;从而避免患者隐私的泄露,尊重患者、尊重患者人格,体现人文素养服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隐私 手术流程 隐私暴露
下载PDF
电击伤致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燕 叶祥柏 +3 位作者 石志远 易竟 张明 祝闽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11期641-643,共3页
目的介绍电击伤致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7月,共9例患者因头部电击伤致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就诊,年龄17-55岁,男8例,女1例,均伴有颅骨坏死。病情平稳后一期行头部坏死组织清创,局部头皮瓣转移,供区游离皮... 目的介绍电击伤致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7月,共9例患者因头部电击伤致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就诊,年龄17-55岁,男8例,女1例,均伴有颅骨坏死。病情平稳后一期行头部坏死组织清创,局部头皮瓣转移,供区游离皮片移植手术。至少3个月后二期行植皮区周围扩张器植入术,三期行扩张器取出,移植皮片切除,扩张皮瓣转移术。结果 9例患者经手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1例植皮区皮下血肿。二、三期扩张器修复后9例患者头部均达到满意外形。结论分期修复电击伤致头皮缺损伴颅骨缺损能够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外科皮瓣 头皮 坏死 颅骨外露
下载PDF
腭侧阻生尖牙正畸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怡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65-670,共6页
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之一,尖牙阻生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腭侧阻生尖牙发生率较唇侧阻生更常见。如何准确地诊断、治疗腭侧阻生的尖牙,一直是正畸中非常有挑战的内容。借助锥形束CT的帮助,阻生尖牙的诊断变得越来越容易。激... 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之一,尖牙阻生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腭侧阻生尖牙发生率较唇侧阻生更常见。如何准确地诊断、治疗腭侧阻生的尖牙,一直是正畸中非常有挑战的内容。借助锥形束CT的帮助,阻生尖牙的诊断变得越来越容易。激光的应用使开窗手术更易止血,粘接操作更准确可靠。灵活、有序的正畸牵引,使牵引过程更可控,从而提高了治疗效率。对牙周的关注,更加提高了阻生尖牙治疗后的质量。阻生牙牵引后更需注意保持,3~6个月的固定保持更有利于牙周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阻生 正畸牵引 开窗术 固定保持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在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手术开窗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宏伟 许世梃 +1 位作者 俞殷隽 梁勤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评估锥体束CT在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手术开窗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2颗上颌埋伏尖牙拍摄锥体束CT,观察其解剖形态、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行外科开窗手术后配合正畸牵引,引导其萌出到生理位置。结果:锥体束CT清楚地显示了埋伏上颌... 目的:评估锥体束CT在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手术开窗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2颗上颌埋伏尖牙拍摄锥体束CT,观察其解剖形态、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行外科开窗手术后配合正畸牵引,引导其萌出到生理位置。结果:锥体束CT清楚地显示了埋伏上颌尖牙的解剖形态、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开窗手术术中所见与锥体束CT显示的上颌埋伏尖牙空间位置信息相一致。12颗埋伏上颌尖牙经外科开窗手术后成功牵引萌出,尖牙形态良好,牙髓活力正常,牵引未引起邻牙牙根吸收。结论:锥体束CT在埋伏上颌尖牙的定位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埋伏牙 手术开窗 正畸牵引
下载PDF
显微支撑喉镜手术声门区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言军 庞秀红 +2 位作者 储九圣 毛明荣 徐六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4期156-158,163,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支撑喉镜手术中声门区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设计的方法,直接抽样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显微支撑喉镜下各类外科手术(包括声带息肉、声带肉芽、... 目的分析显微支撑喉镜手术中声门区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设计的方法,直接抽样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显微支撑喉镜下各类外科手术(包括声带息肉、声带肉芽、声带囊肿、声带白斑、喉乳头状瘤、早期喉癌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相关因素与声门区暴露困难(DLE)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头颈屈伸度、颈围、舌颏距(HMD),甲颏距(TMD)、胸颏距(SMD)、改良Mallampati(MMT)3、4级及Yamamoto 3、4级与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颈屈伸度<90°、TMD<7.75 cm和HMD<6.35 cm是DL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测量患者头颈屈伸度、TMD和HMD对评估DLE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喉镜 外科手术 声门暴露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松 黄寅骏 谢仁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对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和掌骨背皮瓣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共32例,其中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14例(A组),掌骨背皮瓣修复18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 目的对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和掌骨背皮瓣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共32例,其中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14例(A组),掌骨背皮瓣修复18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指指别、受伤侧别、受伤机制、创面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肢功能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15.4±6.1)个月,B组(15.1±4.4)个月。两组的创面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和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皮瓣完全存活,功能评定A组优5例、良8例;B组优9例、良8例。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2±7.5)和(53.1±7.5)min,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1.0和8.2±0.9,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相比,掌骨背皮瓣更适合修复单指背侧肌腱外露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对比研究 创面 肌腱外露
原文传递
牙囊在埋伏上颌中切牙唇侧微创开放式牵引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佳玥 刘显 +1 位作者 王艳 包崇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总结既往上前牙区埋伏牙开放式牵引方法的基础上,报告一种基于牙囊的软组织处理技术,并监测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变化和牙槽骨丢失量,探讨牙囊在埋伏上颌中切牙唇侧微创开放式牵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单侧唇侧埋伏上颌中切牙并... 目的总结既往上前牙区埋伏牙开放式牵引方法的基础上,报告一种基于牙囊的软组织处理技术,并监测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变化和牙槽骨丢失量,探讨牙囊在埋伏上颌中切牙唇侧微创开放式牵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单侧唇侧埋伏上颌中切牙并采用开放式牵引技术治疗的患者,将埋伏中切牙纳入试验组,将对侧未受影响的中切牙纳入对照组。在外科手术暴露埋伏上颌中切牙时,利用埋伏牙周围的牙囊组织进行术区软组织管理,最大程度地保存埋伏牙周围软硬组织量。在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至平面后,记录其牙长、根长、骨丢失量、骨厚度等测量值。结果成功牵引了17例单侧唇侧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牙长、根长、唇侧骨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釉牙骨质界处宽度、腭侧骨丢失量、唇侧骨厚度、腭侧骨厚度、根尖牙槽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暴露唇侧埋伏上颌中切牙时,本方法利用埋伏牙周围的牙囊组织进行术区软组织管理,最大程度地保存埋伏牙周围软硬组织量,尽可能在牵引萌出后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和健康的牙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开放式牵引 外科技术 牙囊 阻生牙
下载PDF
小切口与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得志 于建华 +1 位作者 卜延民 赵秀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7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2月,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资料。小切口组53例,切口长度≤10cm;对照组(标准切口)63例,切口长度11~17cm。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切...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2月,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资料。小切口组53例,切口长度≤10cm;对照组(标准切口)63例,切口长度11~17cm。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股骨柄假体角度,分别测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及HH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HH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应用小切口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安全、有效。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外,单纯小切口在术后早期未能表现出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手术烟雾对暴露人群的危害及防护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翱搏 支慧 +3 位作者 单单单 樊孝文 徐丽 尚坤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16期2291-2294,2299,共5页
手术烟雾含有一氧化碳、苯、甲苯、氰化氢、七氟烷等气态化合物和人乳头瘤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以及存活的癌细胞、血液碎片和细菌等多种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危害极大,但... 手术烟雾含有一氧化碳、苯、甲苯、氰化氢、七氟烷等气态化合物和人乳头瘤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以及存活的癌细胞、血液碎片和细菌等多种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危害极大,但由于危害的隐匿性,大多数手术相关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而忽视手术烟雾对健康的危害,本文对手术烟雾暴露人群的健康危害、手术室排烟系统、个人防护情况、减少烟雾产生的措施以及手术室工作人员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手术相关医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烟雾 职业暴露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手术室烟雾的危害及防护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颖 杨佳 +3 位作者 刘辉 营斌 卜靖 刘斌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第3期223-225,共3页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被用于外科手术的切割和止血过程中,但其中很多设备,如电刀、超声刀、激光等处理组织时产生的烟雾也为手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手术烟雾包含有毒有害的烟雾颗粒、生物成分、化学物质等。提高...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被用于外科手术的切割和止血过程中,但其中很多设备,如电刀、超声刀、激光等处理组织时产生的烟雾也为手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手术烟雾包含有毒有害的烟雾颗粒、生物成分、化学物质等。提高对手术烟雾的认知对于手术相关医疗人员的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手术烟雾的性质和防护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烟雾 电外科 职业暴露 手术室
下载PDF
外科电刀操作产生的烟雾对手术室PM_(2.5)和PM_(10)浓度的影响
19
作者 吴孟勋 张婷 +2 位作者 罗兰 孔庆洋 袁占鹏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中电刀操作产生的烟雾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使用外科电刀操作的5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作为观察组,不需要使用外科电刀操作的50例行椎体成形术作为对照组,在相同层流手术间环境下收集空气样本,通过空气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中电刀操作产生的烟雾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使用外科电刀操作的5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作为观察组,不需要使用外科电刀操作的50例行椎体成形术作为对照组,在相同层流手术间环境下收集空气样本,通过空气分析仪器分析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浓度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空气样本中PM_(2.5)和PM_(10)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电刀操作手术烟雾对手术室空气环境产生污染,可能对医务工作者及患者产生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烟雾 细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危害 职业暴露
下载PDF
HIV/AIDS患者骨科术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洪 冯涛 +2 位作者 陈志刚 郭丽琼 李宝金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骨科手术方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减少手术对机体功能的干扰,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112次)HIV/AIDS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骨科...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骨科手术方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减少手术对机体功能的干扰,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112次)HIV/AIDS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骨科术式、操作方法及防护策略,观察患者术后HIV/AIDS疾病进展、疼痛症状改善及骨科病情恢复状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骨科手术术程顺利,术后未有切口感染,也未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或恶性肿瘤加重扩散及脏器功能障碍改变,未有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结果表明骨科病情预后良好。结论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遵循精准定位、微创切口、规范化操作的手术原则,强调手术操作习惯的改变以及建立职业暴露防护措施,HIV/AIDS骨科手术患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起到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骨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期间 手术后期间 预防和控制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