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plasmonic sensor using a columnar thin film in the grating-coupled configuration [Invited] 被引量:1
1
作者 Kiran Mujeeb Muhammad Faryad +1 位作者 Akhlesh Lakhtakia Julio V.Urbina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21-129,共9页
The excitation of a surface-plasmon-polariton(SPP) wave guided by a columnar thin film(CTF) deposited on a one-dimensional metallic surface-relief grat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sens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a fluid i... The excitation of a surface-plasmon-polariton(SPP) wave guided by a columnar thin film(CTF) deposited on a one-dimensional metallic surface-relief grat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sens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a fluid infiltrating that CTF. The Bruggemann homogenization formalis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permittivity scalars of the CTF infiltrated by the fluid. The change in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fluid was sensed by determining the change in the incidence angle for which an SPP wave was excited on illumination by a p-polarized plane wave, when the plane of incidence was taken to coincide with the grating plane but not with the morphologically significant plane of the CTF. Multiple excitations of the same SPP wave were found to be possible, depending on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fluid, which can help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results by sensing the same fluid with more than one excitation of the SPP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grating multiple excitation rigorous coupled-wave approach sensitivity surface-plasmon-polariton wave
原文传递
Propagation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in the Single Interface of Gallium Lanthanum Sulfide and Silver
2
作者 Rakibul Hasan Sagor Md.Ghulam Saber Md.Ruhul Amin 《Photonic Sensor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plasmon-polariton (SPP) mode in the single interface of silver (Ag) and gallium lanthanum sulfide (GLS) have been studied both analytically and numerically. The obt...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plasmon-polariton (SPP) mode in the single interface of silver (Ag) and gallium lanthanum sulfide (GLS) have been studied both analytically and numerically. The obtain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al ones. The locations of the spatial resonance poin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propagation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dielectric and the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plasmon-polariton gallium lanthanum sulfide glass-metal interface
原文传递
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5
3
作者 王振林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324,共38页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微加工技术的进步,对支持表面等离激元的金属微纳结构体系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方向,即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在数据存储、超分辨成像、光准直、太阳能电池、生物传...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微加工技术的进步,对支持表面等离激元的金属微纳结构体系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方向,即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在数据存储、超分辨成像、光准直、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以及负折射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广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表面等离激元的特点、基本现象,以及其带来的新颖效应及其应用研究前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增强光透射 传感 超构材料 金属开口环 电偶极子共振 磁共振 负折射 超透镜 隐身 亚波长光波导 量子效应 波粒二象性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泳屹 佟存柱 +2 位作者 秦莉 王立军 张金龙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5期453-463,共11页
传统半导体激光器由于采用光学系统反馈而存在衍射极限,其腔长至少是其发射波长的一半,因此难以实现微小化。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纳米激光器可以实现深亚波长乃至纳米尺度的激光发射,而且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为亚波长乃至... 传统半导体激光器由于采用光学系统反馈而存在衍射极限,其腔长至少是其发射波长的一半,因此难以实现微小化。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纳米激光器可以实现深亚波长乃至纳米尺度的激光发射,而且现代微纳加工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为亚波长乃至纳米量级激光器的研制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本文重点综述了国际上已成功实验验证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纳米激光器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若干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激光器的结构和特点,指出该类激光器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激元损耗高及由此引起的制备工艺和电泵浦涉及的技术难题。文中最后展望了纳米激光器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激光器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纳米腔
下载PDF
基于金属狭缝-凹槽结构单向激发表面等离子体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全胜 佟玉莹 +4 位作者 庄园 蒋晓月 顾磊 王继成 王跃科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5-238,共4页
单向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在光通信、集成光学、光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亚波长金属狭缝-凹槽结构,利用背照射的激发方式,在金属膜表面实现了单向激发表面等离子体。设计过程中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首先... 单向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在光通信、集成光学、光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亚波长金属狭缝-凹槽结构,利用背照射的激发方式,在金属膜表面实现了单向激发表面等离子体。设计过程中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首先改变凹槽的深度和宽度使得通过凹槽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的电场强度达到最低,并利用散射矩阵理论解释了其物理机制。然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干涉原理,改变狭缝与凹槽之间的距离使向背离凹槽一边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干涉加强,从而使金属狭缝-凹槽结构实现单向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最大分束比可以达到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 时域有限差分 单向激发
原文传递
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光和物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虞华康 刘伯东 +1 位作者 吴婉玲 李志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4-238,共15页
表面等离激元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得益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局域约束作用,光场和能量被限制在亚波长尺度上,因而各种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可得到显著的增强.表面等离激元的特性与材料、形貌、结构密切相关,相应的共振波长可覆盖紫外、可... 表面等离激元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得益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局域约束作用,光场和能量被限制在亚波长尺度上,因而各种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可得到显著的增强.表面等离激元的特性与材料、形貌、结构密切相关,相应的共振波长可覆盖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到远红外的光谱波段.由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局域电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荧光、拉曼散射、非线性光学、光热转换、光-声效应、催化、光伏转换等,都得以显著增强.本文简要回顾了表面等离激元的物理特性,具体讨论了各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及相关应用,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本文旨在为构造更高性能的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发展相关技术,进一步拓展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增强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继军 吴耀德 宋明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7年第4期46-49,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束缚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磁波模式。研究了SPP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它的色散方程,计算了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的与SPP有关的4个特征长度:SPP波长、SPP在界面上的传播距离以及SPP在介质和...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束缚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磁波模式。研究了SPP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它的色散方程,计算了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的与SPP有关的4个特征长度:SPP波长、SPP在界面上的传播距离以及SPP在介质和金属中的穿透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色散方程 波长 传播距离 穿透深度
下载PDF
采用银纳米圆盘阵列提高LED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振明 李康 +1 位作者 孔凡敏 高晖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4-250,共7页
为了提高GaN基蓝光LED的发光效率,设计了在LED有源层上方引入银纳米圆盘阵列的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银纳米圆盘阵列不同结构参数情况下LED有源层自发辐射率的变化情况及光提取效率值。通过对有源区的近场分布和LED远场方向... 为了提高GaN基蓝光LED的发光效率,设计了在LED有源层上方引入银纳米圆盘阵列的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银纳米圆盘阵列不同结构参数情况下LED有源层自发辐射率的变化情况及光提取效率值。通过对有源区的近场分布和LED远场方向性的分析,理论上解释了利用该金属纳米结构生成的表面等离激元对LED性能增强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使得表面等离激元与有源层有效耦合,从而增强有源层的自发辐射率。此外,银纳米粒子组成的阵列结构所生成的栅格矢量可以补偿表面等离激元的波矢量,从而可将局域化表面等离激元转为辐射性表面等离激元,显著提高LED顶端光提取效率。结果表明,当银纳米圆盘颗粒满足直径为120nm,厚度为30nm时,含该结构的GaN基蓝光LED自发辐射率比普通LED增强了3.6倍。在此基础上,当其按照晶格常数为220nm的三角晶格排列时,顶端光提取效率增强为2.5倍。这些结果为实际的高性能GaN基LED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发光二极管 时域有限差分 银纳米圆盘颗粒 表面等离激元
原文传递
基于圆弧谐振腔的金属-介质-金属波导滤波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志东 赵亚男 +2 位作者 卢东 熊祖洪 张中月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34-438,共5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圆弧谐振腔的金属-介质-金属波导滤波器,并应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数值研究了它的传播特性.结果发现,在透射光谱中出现了明显的透射峰.分析表明,该透射峰是由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圆弧腔中的谐振所导致.我们还研究了圆弧谐振... 设计了一个基于圆弧谐振腔的金属-介质-金属波导滤波器,并应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数值研究了它的传播特性.结果发现,在透射光谱中出现了明显的透射峰.分析表明,该透射峰是由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圆弧腔中的谐振所导致.我们还研究了圆弧谐振腔的结构参数及其弯曲方向对其传播特性的影响.此外,该结构还可以用作一种光分路器,实现滤波与分路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亚波长波导 滤波器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原文传递
一个适用于数值计算的金属色散模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杰 孙诚 王晓秋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8-414,共7页
金属色散模型对数值模拟金属光学特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常见色散模型与复杂色散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利用MATLAB非线性拟合方法对Au、Ag常见的色散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在180~2 000nm波段内拟合结果。结果表明,Debye模型不适... 金属色散模型对数值模拟金属光学特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常见色散模型与复杂色散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利用MATLAB非线性拟合方法对Au、Ag常见的色散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在180~2 000nm波段内拟合结果。结果表明,Debye模型不适用于金属材料,Lorentz模型适合描述长波段金属介电特性,Drude模型在600~2 000nm可以描述金属介电特性,而简单明确的Drude-Lorentz模型在180~2 000nm波段能很好的拟合金属介电特性。所得结果利用Mie散射理论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Debye模型 Drude模型 Lorentz模型 Drude—Lorentz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薄膜太阳能电池陷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玥 王暄 李龙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2-297,共6页
采用有限积分法分析了可见光入射薄膜太阳能电池时,电池中金属纳米栅与半导体界面的场分布与能流密度分布,并结合实际太阳光谱分布,提出一种分析太阳能电池陷光能力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金、银、铜、铝金属纳米栅的形状与几何参数... 采用有限积分法分析了可见光入射薄膜太阳能电池时,电池中金属纳米栅与半导体界面的场分布与能流密度分布,并结合实际太阳光谱分布,提出一种分析太阳能电池陷光能力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金、银、铜、铝金属纳米栅的形状与几何参数变化条件下所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产生的陷光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中采用金属纳米栅结构电极可以提高太阳光的有效吸收率;对金属立方栅、锯齿栅(三棱柱)以及圆柱栅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立方栅结构时陷光效果最好,而且利用铜材料立方栅格结构的陷光效果最佳。当立方栅格高度为30 nm时,总陷光比最高;而立方体栅格的栅格周期决定陷光比峰值位置,栅格长度决定陷光比峰值宽度。所得结果对后续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激元 栅格 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表面等离子激元纳米激光器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琳 段智勇 +1 位作者 马刘红 李梦珂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6-138,共13页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纳米激光器能够将光源的尺寸降低几个数量级,结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可将波长限制在纳米尺度内传输,突破衍射极限,从而实现与电子学器件的尺寸相匹配,最终实现整个光互连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简述了表面等离子激元的...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纳米激光器能够将光源的尺寸降低几个数量级,结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可将波长限制在纳米尺度内传输,突破衍射极限,从而实现与电子学器件的尺寸相匹配,最终实现整个光互连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简述了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的表面等离子激元纳米激光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各种结构及其优势,指出了该类激光器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展望了纳米激光器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表面等离子激元 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 回音壁模式
原文传递
亚波长金属光栅/电介质/金属混合波导传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颖 田亚宁 +2 位作者 何磊 韩帅涛 朱奇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259,共7页
提出了一种亚波长金属光栅/电介质/金属混合波导传感结构,在结构中可产生导模共振模式、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模式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模式,模式之间互相耦合,从而在反射光谱中形成两个窄带共振缺陷峰。通过研究共振缺陷峰处磁场分布和结... 提出了一种亚波长金属光栅/电介质/金属混合波导传感结构,在结构中可产生导模共振模式、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模式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模式,模式之间互相耦合,从而在反射光谱中形成两个窄带共振缺陷峰。通过研究共振缺陷峰处磁场分布和结构参数对反射谱的影响,分析了结构中的共振模式。根据导模共振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形成条件,建立共振缺陷峰波长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观察共振缺陷峰波长的漂移实现待测样本气体浓度的动态实时监测。以多孔硅为传感载体、甲醛气体为待测样本,分析传感器的品质因数和灵敏度。结果表明,两个窄带共振缺陷峰的品质因数分别可达42.3RIU-1和78.5RIU-1,灵敏度分别为466nm/RIU和628nm/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金属光栅 导模共振 表面等离子激元
原文传递
光学异常透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鑫 刘海涛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光学异常透射(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EOT)现象于1998年首次报道,表现为当光通过亚波长金属孔阵列时,得到的透射率在特定波长位置会比经典的小孔透射理论预言的数值高若干个数量级。该现象首次显示了金属亚波长结构中表面... 光学异常透射(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EOT)现象于1998年首次报道,表现为当光通过亚波长金属孔阵列时,得到的透射率在特定波长位置会比经典的小孔透射理论预言的数值高若干个数量级。该现象首次显示了金属亚波长结构中表面波引起的异常光学效应,是表面等离激元光学(plasmonics)进入活跃发展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本文将从产生机理和相关器件应用两方面,对EOT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首先介绍EOT产生机理的宏观Bloch模式解释和微观表面波解释,以及这两种解释的最终统一;然后介绍EOT在传感、纳米偏光器、滤波、光开关和分子光谱增强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是对EOT相关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异常透射 金属亚波长结构阵列 表面等离激元 准柱面波 复合波 表面Bloch 模式 传感 纳米偏光器 滤波 光开关 光谱增强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透镜设计及其数值计算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林兴 王莉 +1 位作者 李华 汤炳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1-83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透镜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在两个亚波长小孔的外表面放置电介质光栅实现对入射光束的有效会聚。利用遗传算法研究了波导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色散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亚波长小孔的宽度和介电常数可... 提出了一种新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透镜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在两个亚波长小孔的外表面放置电介质光栅实现对入射光束的有效会聚。利用遗传算法研究了波导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色散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亚波长小孔的宽度和介电常数可以有效地调控有效折射率,从而实现对亚波长金属平板波导结构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播特性的调控。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结合完美匹配层(PML)边界条件数值模拟了此结构中的光场分布,讨论了光栅周期数对成像特性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了纳米聚焦效应的物理机制。结果显示,随着表面光栅数的增多,焦距和焦斑大小都在增加。光栅数从5增加至11时,焦距由1.715μm增大至2.325μm,焦斑大小由0.615μm增大至1.715μm,这一结构有可能被用作未来集成光路中的纳米聚焦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波导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透镜 亚波长小孔 时域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气体压强及表面等离激元影响表面波等离子体电离发展过程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兆权 夏广庆 +7 位作者 刘明海 郑晓亮 胡业林 李平 徐公林 洪伶俐 沈昊宇 胡希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41-351,共11页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SPP)的表面波等离子体(SWP)源,具有高密度、低温度及高产率等优异性能,其应用在电子器件微纳加工、材料改性等领域.但由于SPP激励SWP放电的电离过程难于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描述,因而SWP源均匀稳定产生的电离发展过...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SPP)的表面波等离子体(SWP)源,具有高密度、低温度及高产率等优异性能,其应用在电子器件微纳加工、材料改性等领域.但由于SPP激励SWP放电的电离过程难于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描述,因而SWP源均匀稳定产生的电离发展过程一直未研究清晰.本文以SWP放电的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采用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粒子模拟(PIC)方法,结合蒙特卡罗碰撞(MCC)方法处理碰撞效应的优势,研究气体压强影响电离过程的电磁能量耦合机理.模拟结果表明SWP的高效产生是SPP的局域增强电场致使,气体压强能够改变波模共振转换的出现时刻而影响了SWP的电离发展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展示了SPP维持SWP放电的电离过程,可为下一代米级SWP源的参数优化提供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等离子体 表面等离激元 粒子模拟 电离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金属圆弧孔阵列强透射的折射率传感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功利 刘小刚 +9 位作者 杨宏艳 蒋行国 王宏庆 郑龙 刘利 李海鸥 李琦 张法碧 傅涛 陈永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5-341,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由左右、上下对称的一大一小圆弧组成的金属圆弧孔阵列结构。利用该结构形成的法布里-珀罗腔来加强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作用,以获得较好的强透射现象;同时研究了基于该现象的折射率传感特性。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了该孔阵... 提出了一种由左右、上下对称的一大一小圆弧组成的金属圆弧孔阵列结构。利用该结构形成的法布里-珀罗腔来加强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作用,以获得较好的强透射现象;同时研究了基于该现象的折射率传感特性。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了该孔阵列结构中大小圆弧孔的半径、两圆弧的圆心距和阵列周期对强透射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大圆弧半径为95nm、小圆弧半径为70nm、两圆弧的圆心距为100nm、周期为425nm时,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强透射现象,其灵敏度为279nm/RIU,为下一代高性能微纳米等离子体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折射率传感特性 有限时域差分法 金属圆弧孔阵列 强透射 法布里-珀罗腔 表面等离激元
原文传递
利用蛾眼结构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效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白昱 郭晓阳 刘星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4,共6页
为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将蛾眼微结构应用于OSCs上。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得出在有机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带有蛾眼微结构的OSCs相比于普通平板结构的OSCs的光吸收效率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对微结构形貌、周期和高度的优化... 为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将蛾眼微结构应用于OSCs上。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得出在有机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带有蛾眼微结构的OSCs相比于普通平板结构的OSCs的光吸收效率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对微结构形貌、周期和高度的优化,使蛾眼结构OSCs的光吸收效率比普通平板OSCs提高了11.3%。器件光场分布的模拟计算表明,光吸收效率的提高是由蛾眼结构减反增透的效果和表面等离子体(SPP)增强吸收共同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蛾眼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 吸收效率
下载PDF
基于耦合T型空腔的多重法诺共振现象 被引量:7
19
作者 安厚霖 张冠茂 +2 位作者 胡南 石悦 王志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提出由T型空腔和挡板组成的两种金属一电介质一金属(MIM)波导结构,分别为:正T型空腔结构和倒T型空腔结构,并应用有限元法系统地研究了该结构的透射特性.对于正T型空腔结构,仿真结果出现了双重法诺共振现象,并且共振波长可以通... 提出由T型空腔和挡板组成的两种金属一电介质一金属(MIM)波导结构,分别为:正T型空腔结构和倒T型空腔结构,并应用有限元法系统地研究了该结构的透射特性.对于正T型空腔结构,仿真结果出现了双重法诺共振现象,并且共振波长可以通过改变T型空腔长度和高度进行调节.该结构有助于设计成敏感度达到1620nm/RIU、品质因数为5.4×10^4的纳米传感器.对于倒置T型空腔,在波导中产生了多重法诺共振现象,其敏感度可达1560nm/RIU,品质因数为9.37×10^4.该结构有望在光学集成回路,特别是纳米传感器、光束分路器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 表面等离子激元 法诺共振 T型谐振腔 传输谱 品质因数 光学传感与传感器
下载PDF
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太源 叶坤涛 刘维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7-293,共7页
对微波放电产生的平板型表面波等离予体源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表面波等离子体的工作原理,探讨了维持表面波等离子体放电的能量吸收机制,介绍了由单模谐振腔阵列、亚波长衍射光栅及开槽天线阵列组成的新型波模转换器.表面波等离子体的... 对微波放电产生的平板型表面波等离予体源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表面波等离子体的工作原理,探讨了维持表面波等离子体放电的能量吸收机制,介绍了由单模谐振腔阵列、亚波长衍射光栅及开槽天线阵列组成的新型波模转换器.表面波等离子体的产生机理、实现途径、参数特性和数值仿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有利于促进新型表面波等离子体源走向产业化应用,并促使微电子产业的功效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波 等离子体 表面等离激元 微波放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