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中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和裸露下垫面地表通量和总体输送系数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澄海 黄宝霞 杨兴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8,共9页
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平均日变化、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通量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平均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白天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最... 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平均日变化、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通量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平均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白天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最大,其次为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最小;随着小麦的生长,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增加,感热通量则呈下降趋势,波文比呈下降趋势;在10m高度处,在小麦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d的平均值为6.03×10-3,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h的平均值为3.40×10-3;在裸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d的平均值为5.18×10-3,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h的平均值为4.08×10-3。在同一观测高度上,Cd小麦>Cd裸地,Ch小麦<Ch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黄土高原 地表通量 总体输送系数
下载PDF
近壁处流体力学参数对流动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雍兴跃 张雅琴 +3 位作者 李栋梁 吉静 屈一新 王际东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依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方形管流体系中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模型.同时,利用壁函数和k-ε湍流运动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在数值计算介质流速场和介质中氧浓度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计算了介质流动产生的表面切应力和... 依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方形管流体系中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模型.同时,利用壁函数和k-ε湍流运动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在数值计算介质流速场和介质中氧浓度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计算了介质流动产生的表面切应力和氧在流体边界层中的传质系数,研究了表面切应力和传质系数与介质流速、碳钢流动腐蚀速率问的关系.结果表明,介质运动的速度场、能量场(湍流动能和耗散能)和介质中氧的浓度场在流体边界层中的变化特别大.流场变化对近壁处的流体力学参数将产生明显的影响,近壁处的流体力学状况和传质过程与流动腐蚀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函数 κ-ε湍流运动模型 表面切应力 传质系数 流动腐蚀
原文传递
微量润滑平面磨削接触区换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毛聪 邹洪富 +1 位作者 黄勇 周志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磨削接触区材料去除厚度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微量润滑过程中,雾滴之间的运动特征存在差异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接触区的磨削温度分布呈现出非线性,换热机理也异常复杂。从雾化机理出发,对影响换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雾滴直... 磨削接触区材料去除厚度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微量润滑过程中,雾滴之间的运动特征存在差异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接触区的磨削温度分布呈现出非线性,换热机理也异常复杂。从雾化机理出发,对影响换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雾滴直径和雾滴速度进行了分析。依据雾滴在不同壁温处表现出的不同换热特性,将磨削区划分为无沸腾换热、核态沸腾换热、过渡沸腾换热和稳定膜态沸腾换热四个不同的换热区域,建立了微量润滑磨削区的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技术对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单级热电偶技术测量了磨削温度,发现磨削区仿真温度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通过该理论获得的微量润滑磨削表面换热系数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微量润滑 换热机理 换热系数 沸腾
下载PDF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3
4
作者 Guoping Li Tingyang Duan Yuanfa G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3期1221-1226,共6页
On the gradient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from September 1997 to December 1998 collected by two set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WS) installed in Gaize and Shiquanhe on the western Tibetan... On the gradient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from September 1997 to December 1998 collected by two set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WS) installed in Gaize and Shiquanhe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mean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s at the two stations above are determined to be 2.7 and 2.9 cm, respectively.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each day are computed by the profile-flux method, means of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momentum (i.e. drag coefficient) in 1998 are 4.83×10-3 and 4.75×103 at the two stations. The surface fluxes of momentum,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each day are further estimated by the bulk formulas, annual mean of these fluxes is 3.4×10-2 and 1.8×102N/m2, 73.1 and 67.2 W/m2, 15.4 and 2.9 W/m2, respectively.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are obtained by a composite method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heat transfers between land and atmosphere, plateau monsoon and plateau rain seaso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WS data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 surface flux.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过程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宏宇 张强 +2 位作者 史晋森 赵建华 王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7-1148,共12页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过程相关物理参数。研究了总体输送系数的不同季节平均日变化和频率分布特征,考察了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趋势以及降水的影响。降水正常年份的总体粗糙度为0...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过程相关物理参数。研究了总体输送系数的不同季节平均日变化和频率分布特征,考察了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趋势以及降水的影响。降水正常年份的总体粗糙度为0.009m,偏干年份总体粗糙度为0.006m,月平均粗糙度变化与正常年份相比较为平缓,降水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和生长高度,使地表粗糙度增大。对总体输送系数与粗糙度以及总体理查森数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讨论,在中性层结下黄土高原地区动力输送作用占主导地位,发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奈曼流动沙丘下垫面很接近,而感热输送系数与戈壁下垫面接近。分析了反照率和太阳高度角以及土壤湿度的关系,并拟合得到以这两个物理量为因子的参数化公式。总体上,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的反照率比敦煌荒漠小,而大于长白山松林下垫面,这与3个地区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的不同有关。通过对参数化公式模拟效果的检验,发现低太阳高度角下的反照率对土壤湿度和太阳高度角以外的其他因素敏感,而对应高太阳高度角的反照率受土壤湿度和太阳高度角的控制较强。最后,计算了土壤热传导率和热扩散率等土壤热力参数,相同湿度的热传导率比敦煌荒漠要大,并拟合得到热传导率以土壤湿度为自变量的参数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粗糙度 总体输送系数 反照率 土壤热传导率 土壤热扩散率
下载PDF
一种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友明 陈在康 刘少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3-47,共5页
首次提出了用频率谱分析法分析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经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其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为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找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墙体表面 换热过程 换热系数 频率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瞬态液晶全表面测量技术的圆柱形孔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存良 朱惠人 +1 位作者 白江涛 许都纯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59-1965,共7页
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圆柱形孔的冷却特性分布,研究了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动量比下,射流脱离壁面后重新贴回壁面,冷却效率沿流向率逐渐升高,且下游孔间区域的冷却效率较高;小动量比的冷却效率分布规律与此相反.动量比越大,... 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圆柱形孔的冷却特性分布,研究了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动量比下,射流脱离壁面后重新贴回壁面,冷却效率沿流向率逐渐升高,且下游孔间区域的冷却效率较高;小动量比的冷却效率分布规律与此相反.动量比越大,换热增强效果越显著;在上游区域,大动量比射流诱导出的回流涡形成了一个局部强换热区;在下游区域,各个动量比的传热系数比分布比较相似,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强于孔中心线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全表面测量 液晶 冷却效率 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平面、圆柱面和球面的气体渗碳数学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勇 刘素芹 +1 位作者 彭晓彬 王顺兴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建立了包括平面、圆柱面和球面在内的统一的气体渗碳数学模型 :Cτ=D(2 Cx2 +shape(x -R0 )Cx) ,并将碳的扩散系数作为温度和含碳量的函数表示为D =D0 .4 exp(-Q/RT -BC(0 .4 -C) ) ;将碳的传递系数作为温度的函数表示为 ... 建立了包括平面、圆柱面和球面在内的统一的气体渗碳数学模型 :Cτ=D(2 Cx2 +shape(x -R0 )Cx) ,并将碳的扩散系数作为温度和含碳量的函数表示为D =D0 .4 exp(-Q/RT -BC(0 .4 -C) ) ;将碳的传递系数作为温度的函数表示为 β =β0 exp(-E/RT) ;内边界条件为含碳量是固定值 ;碳势和温度视为时间的线性函数。结合按此模型的模拟计算 ,讨论了表面形状、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中有关参数对碳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圆柱面 球面 气体渗碳 数学模型 扩散系数 扩散方程 传递系数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凹凸变化壁面强化传热机理与传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振艳 刘振义 +2 位作者 宋继田 李丁 王洪玲 《节能技术》 CAS 200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介绍了一种近年来开发的板式外流降膜蒸发器中的凹凸变化壁面的传热元件;分析讨论了其强化传热的机理及其传热性能;建立了凹凸变化壁面上降落液膜的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为其应用于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 凹凸变化壁面 强化传热 传热系数
下载PDF
内蒙古奈曼流动沙丘下垫面近地面能量收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宝霞 王澄海 +1 位作者 刘辉志 董文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2000年7月18日~8月12日在内蒙古奈曼流动沙丘下垫面取得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比较了涡旋相关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到的感热通量.得到奈曼流动沙丘下... 利用2000年7月18日~8月12日在内蒙古奈曼流动沙丘下垫面取得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比较了涡旋相关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到的感热通量.得到奈曼流动沙丘下垫面平均地面阻曳系数Cd为4.69×10^-3;感热通量总体输送系数Ch为2.25×10^-3.在近中性层结条件下,Cd和Ch分别为4.83×10^-3和1.34×10^-3.近地面层湍流方差在不稳定层结下均满足Monin-Obukhov相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近地面能量收支 总体输送系数 湍流方差
下载PDF
一种测定建筑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泠 汤广发 +2 位作者 陈友明 张木丹 符燕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首次提出了用辅助变量法分析建筑墙体外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 :该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墙体外表面换热过程 .
关键词 墙体外表面 换热过程 换热系数 辅助变量法 建筑传热分析 表面温度 风速
下载PDF
Marangoni效应对填料塔精馏传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皎 洪梅 +2 位作者 张锋 肖剑 张志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2,共6页
通过 4种正体系、 5种负体系的精馏实验 ,考察了Marangoni效应对填料塔中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体系的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与组成无关 ,仅受气相流量 qG 的影响 ,可用关联式KGa =AqGB,和B =0 .94± 0 .0 4表示 ;而对负体... 通过 4种正体系、 5种负体系的精馏实验 ,考察了Marangoni效应对填料塔中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体系的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与组成无关 ,仅受气相流量 qG 的影响 ,可用关联式KGa =AqGB,和B =0 .94± 0 .0 4表示 ;而对负体系 ,由于Marangoni效应的存在 ,顺着液相流动方向 ,KGa逐渐减小。其关联式为KGa =AqGBMsC,B =1.0 5± 0 .0 4,C =0 .3± 0 .0 5 ,该式的平均误差约为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NGONI效应 填料塔 精馏 传质过程 影响 填料 表面张力 传质系数
下载PDF
纵向双曲波纹管冷凝传热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殿义 李玉庚 《化工机械》 CAS 2001年第6期314-316,共3页
对纵向双曲波纹管冷凝传热系数进行实验研究 ,分析了波纹管强化传热机理 ,建立了冷凝传热系数的数学模型 ,通过实验得到纵向波纹管的冷凝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并以此为依据 。
关键词 波纹管 传热系数 冷凝 纵向双曲线
下载PDF
内置保温系统在严寒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靖 刘少亮 崔佳豪 《建筑技术》 2021年第4期408-412,共5页
采用Flixo软件对内置保温系统层间结构受力挑板热桥部位进行模拟研究得出挑板外侧无保温、挑板外侧米贴不同保温材料及上下延伸不同尺寸、挑板厚度不同等构造做法下的线性热桥值和内表面温度,及其变化规律;采用DeST软件针对被动式超低... 采用Flixo软件对内置保温系统层间结构受力挑板热桥部位进行模拟研究得出挑板外侧无保温、挑板外侧米贴不同保温材料及上下延伸不同尺寸、挑板厚度不同等构造做法下的线性热桥值和内表面温度,及其变化规律;采用DeST软件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模拟得到能耗计算时较合适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进而反推得到内置保温系统用于严寒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受力挑板 热桥 内表面温度 线性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
下载PDF
草原下垫面湍流动量和感热相似性函数及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岳平 张强 +3 位作者 牛生杰 王润元 孙旭映 王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48-559,共12页
地表动量和热量输送对全球气候和大气环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Monin-ObukhoV(M-O)相似性函数是计算近地层动量和热量通量的重要手段,获得准确的总体输送系数是提高大气模式模拟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春季近地层湍流... 地表动量和热量输送对全球气候和大气环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Monin-ObukhoV(M-O)相似性函数是计算近地层动量和热量通量的重要手段,获得准确的总体输送系数是提高大气模式模拟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春季近地层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对M-O相似性函数进行了修订,拟合出了经验公式,并建立了10 m高度水平风速与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的关系.研究发现,修订的M-O相似性函数计算的湍流通量与涡旋相关法测量值相比,动量通量低估了10.8%,感热通量高估了6.5%Businger-Dyer通量廓线关系计算的湍流通量与涡旋相关法测量值相比,动量通量低估了37.0%,感热通量高估了16.1%.近地层大气层结不稳定时,动量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速满足关系C_D=0.009u^(-0.322),感热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速满足C_H=0.184U^(-1.978);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时,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速符合对数规律,并随风速增大趋于中性或近中性.修订的M-O相似性函数可显著提高平均梯度观测资料计算草原下垫面湍流通量的准确性;总体输送系数与10 m高度水平风关系的建立.为描述草原下垫面湍流输送特征提供了可靠的参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下垫面 相似性函数 湍流通量 总体输送系数
原文传递
微小通道内不同润湿性表面流动冷凝传热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金斗 王彦博 +2 位作者 胡涵 余雄江 徐进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56-4166,共11页
利用丝网烧结和聚四氟乙烯溶液(Teflon)浸渍法,在铜表面上制备了亲疏水匹配的结构,即在疏水四氟涂层上有阵列排布的椭圆亲水点,仅有四氟涂层的全疏水表面和不作修饰的全亲水铜表面作为对照,考察了以这三种表面为底部换热区域的矩形微小... 利用丝网烧结和聚四氟乙烯溶液(Teflon)浸渍法,在铜表面上制备了亲疏水匹配的结构,即在疏水四氟涂层上有阵列排布的椭圆亲水点,仅有四氟涂层的全疏水表面和不作修饰的全亲水铜表面作为对照,考察了以这三种表面为底部换热区域的矩形微小通道(水力直径1.5 mm)的换热特性和流动特性。实验的通道内蒸汽质量流速为10~60 kg·m-2·s-1,干度为0.3~1,亲疏水匹配表面与亲水表面相比,蒸汽冷凝传热系数(HTC)最高增加了454.6%,与全疏水表面相比,传热系数最高增加了107.3%,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可视化照片,观察了通道内气液两相,尤其是表面液滴成核、聚并、冲刷的周期运动过程,解释了亲疏水匹配表面强化传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 亲疏水表面 微小通道 传热系数
下载PDF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传热特性及壁温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竹静 管坚 《节能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413-416,共4页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分区段方法计算了受热面管子在锅炉3种典型负荷下,管内工质温度和管壁金属温度的沿程分布特性;利用实炉运行数据研究了锅炉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低负荷下循环...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分区段方法计算了受热面管子在锅炉3种典型负荷下,管内工质温度和管壁金属温度的沿程分布特性;利用实炉运行数据研究了锅炉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低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超温的原因。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过热器热负荷较均匀,管壁温度没有明显的突升情况,最高管壁温度出现在75%BMCR(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传热模型 屏式受热面 传热系数 壁温
下载PDF
喷雾高度和流量对不同表面结构传热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诗雯 刘东尧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66,共5页
设计搭建了喷雾冷却实验台,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研究了喷雾高度和流量对光滑表面和方肋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喷雾高度从29 mm降低到10 mm,喷雾流量的变化范围为20~32 L/h。实验结果表明:喷雾高度从29 mm降低到14 mm,表面传热系数增加7... 设计搭建了喷雾冷却实验台,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研究了喷雾高度和流量对光滑表面和方肋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喷雾高度从29 mm降低到10 mm,喷雾流量的变化范围为20~32 L/h。实验结果表明:喷雾高度从29 mm降低到14 mm,表面传热系数增加72%,而从14 mm降低到10 mm,表面传热系数仅增加2.7%;喷雾流量从20 L/h增加到32 L/h,表面温度降低2.4℃,表面传热系数增加10.6%;在相同的实验工况下,方肋表面的传热系数始终大于光滑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高度 喷雾流量 光滑表面 方肋表面 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胶粘剂对表贴式FBG传感器应变传递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征林 王源 +1 位作者 孙阳阳 张清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7-2542,共6页
利用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对基体表面应变进行测量,通常利用胶粘剂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粘贴在基体表面,使其与基体协调变形。但胶粘剂在不同表面的粘接性能不同,对应变测量所造成的影响也就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简化应变传... 利用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对基体表面应变进行测量,通常利用胶粘剂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粘贴在基体表面,使其与基体协调变形。但胶粘剂在不同表面的粘接性能不同,对应变测量所造成的影响也就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简化应变传递模型,对比FBG传感器粘贴在等强度梁以及标准树脂试件的应变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胶粘剂在基体表面的剪切强度越大,表面粘贴式FBG传感器的应变传递系数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FBG 表面粘贴 应变传递系数 基体表面 胶粘剂
原文传递
疏水表面改性对微通道换热和压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正龙 舒碧芬 +3 位作者 江景祥 黄妍 喻祖康 崔高峻 《应用能源技术》 2019年第7期1-3,共3页
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是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有效途径。文中通过对微通道表面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平均传热速率相比普通表面微通道提高11. 8%,并实验研究了其压降和传热速率随干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对疏水改性手段在微通道换热技术中的应用... 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是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有效途径。文中通过对微通道表面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平均传热速率相比普通表面微通道提高11. 8%,并实验研究了其压降和传热速率随干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对疏水改性手段在微通道换热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疏水表面压降传热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