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8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层能量输送与微气象特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钱泽雨 胡泽勇 +1 位作者 杜萍 张艳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综合试验站自动气象站2002年5月30日~6月24日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的地表能量平衡、地表加热场、感热、潜热、地表反照率、动量和热量总体输送系数等特征量场的变化特征,首次得到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 利用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综合试验站自动气象站2002年5月30日~6月24日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的地表能量平衡、地表加热场、感热、潜热、地表反照率、动量和热量总体输送系数等特征量场的变化特征,首次得到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层能量输送和微气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麓河 近地层 能量输送 微气象特征
下载PDF
液体薄膜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29
2
作者 阎维平 叶学民 李洪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液体薄膜流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方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内在流动过程和传热机理十分复杂。通过全面分析液体薄膜流的表面波特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深入研究的... 液体薄膜流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方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内在流动过程和传热机理十分复杂。通过全面分析液体薄膜流的表面波特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薄膜 表面波 流动 研究成果 方向 存在 工业应用 波特 全面分析 价值
下载PDF
城市表面粗糙度长度的确定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强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32,共9页
讨论了动量粗糙度长度与热量和水汽等标量粗糙度长度在形式上和物理本质上的不同 ,以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和条件。分析了决定动量粗糙度的几种因素 ,并给出了确定动量粗糙度长度的简化关系式。并且根据城市冠层与其上惯性次层能量和动... 讨论了动量粗糙度长度与热量和水汽等标量粗糙度长度在形式上和物理本质上的不同 ,以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和条件。分析了决定动量粗糙度的几种因素 ,并给出了确定动量粗糙度长度的简化关系式。并且根据城市冠层与其上惯性次层能量和动量守衡的原理 ,建立了热量和水汽粗糙度与动量粗糙度之间的联系 ,得到了确定热量和水汽粗糙度长度的简化关系式。最后 ,通过数值试验 ,表明了动量粗糙度和标量粗糙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对一些主要参数的敏感程度 ,以及动量粗糙度与标量粗糙度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水汽粗糙度 动量输送 标量输送 热量粗糙度 大气环境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的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向安定 罗小强 +2 位作者 朱惠人 许都纯 刘松龄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1,共5页
对压力面和吸力面各有双排气膜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片表面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吹风比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叶片表面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排位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 对压力面和吸力面各有双排气膜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片表面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吹风比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叶片表面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排位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规律有很大不同,孔排位置一定时,冷却效果主要由吹风比决定。结果还表明尽管冷气喷射使型面换热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气膜冷却还是能有效的降低型面的热负荷,其中以中吹风比喷射时冷却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传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沙漠地区沙尘天气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继明 肖稳安 +2 位作者 牛生杰 杨有林 黄顺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9-495,共7页
利用 1 996- 0 4- 2 0— 0 5- 1 0在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气象站以及 1 997- 0 4- 0 5—2 7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气象站观测到的风、温、湿廓线资料 ,应用空气动力学方法 ,计算了每天各观测时次的湍流动量通量、湍流感热通量和湍流潜... 利用 1 996- 0 4- 2 0— 0 5- 1 0在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气象站以及 1 997- 0 4- 0 5—2 7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气象站观测到的风、温、湿廓线资料 ,应用空气动力学方法 ,计算了每天各观测时次的湍流动量通量、湍流感热通量和湍流潜热通量 ,并且比较分析了荒漠下垫面不同沙尘天气状况下的湍流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 :在沙漠地区春季无降水天气状况下 ,晴空条件下 ,白天热力湍流甚于动力湍流 ,在近地层最重要的物质交换是湍流感热交换 ;浮尘天气条件下 ,近地层湍流输送较晴空天气条件下弱 ;扬沙天气条件下 ,近地层湍流感热交换和湍流动量交换都是主要的湍流交换 ,并且湍流动量通量的峰值较晴空峰值大将近一个量级 ,湍流感热通量的峰值大于浮尘天气峰值 ,但小于晴空条件下峰值 ;沙尘暴天气条件下 ,湍流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一样都是最重要的湍流交换 ,湍流交换强于扬沙天气 ,强的感热对沙漠地区局地性沙尘暴的产生和加强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沙尘天气 近地面层 湍流通量 感热
下载PDF
移动热源条件下熔池内流体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德宁 雷永平 +1 位作者 黄廷禄 苏俊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对有移动热源的表面重熔问题,在固定坐标系内,采用固定网格、焓-孔隙度法处理相变,并将移动热源引起的能量、 动量方程的变化作为附加源项构建控制方程组,使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对其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激光扫描条件下熔池内传热、相... 对有移动热源的表面重熔问题,在固定坐标系内,采用固定网格、焓-孔隙度法处理相变,并将移动热源引起的能量、 动量方程的变化作为附加源项构建控制方程组,使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对其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激光扫描条件下熔池内传热、相交 及流体流动的情况;利用所开发的软件对同一扫描速度、不同激光输入功率条件下不锈钢材料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场、速度场进 行了比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重熔 移动热原 相变 传热 流体流动
下载PDF
热平流影响下湿润地表的通量-廓线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强 胡隐樵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20,共13页
在有热平流影响的湿润地表,对Businger—Dyer创立的经典通量-廓线关系作了简单的非线性作用修正。并利用热量和水汽输送方程两种不同简化方程分别对非线性修正因子α′v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表明在热平流影响下的湿润... 在有热平流影响的湿润地表,对Businger—Dyer创立的经典通量-廓线关系作了简单的非线性作用修正。并利用热量和水汽输送方程两种不同简化方程分别对非线性修正因子α′v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表明在热平流影响下的湿润地表α′v<1,且由理论方程推导出一个α′v与ζ的简化关系式。最后,用经参数化后得到的α′v表达式和修正后的相似性关系式联立构成的闭合方程组,以及用HEIFE的资料求解出αv及其它特征参数,并且拟合出αv与某些特征参数的经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流 湿润地表 通量-廓线关系 热量 水汽输送
下载PDF
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发光材料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宋宏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1-936,共16页
综述了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晶与体相材料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有的光谱学性质,包括光谱的移动与谱线的展宽、4fN电子的跃迁与弛豫过程、表面局域环境和格位对称性、电子-声子耦合、能量传递、... 综述了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稀土掺杂氧化物纳米晶与体相材料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有的光谱学性质,包括光谱的移动与谱线的展宽、4fN电子的跃迁与弛豫过程、表面局域环境和格位对称性、电子-声子耦合、能量传递、浓度猝灭、温度猝灭以及光诱导发光强度变化等光谱现象,同时也探寻了其中的物理实质。主要对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和一维纳米线/管的发光性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纳米晶 光致发光 表面效应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水平表面结霜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5-99,共5页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空气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疏水表面上过冷水珠的冻结时间比裸铝表面晚。冷面温度越低,湿空气流速越快,则霜层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冻结时间 霜晶形貌 霜层高度
下载PDF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of water vapor and CO_2 fluxes above the Erhai Lake 被引量:18
10
作者 LIU HuiZhi FENG JianWu +2 位作者 SUN JiHua WANG Lei XU AnL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Measurement of turbulence fluxes were performed over the Erhai Lake using eddy covariance(EC) method.Basic physical parameters in the lake-air interaction processes,such as surface albedo of the lake,aerodynamic rough... Measurement of turbulence fluxes were performed over the Erhai Lake using eddy covariance(EC) method.Basic physical parameters in the lake-air interaction processes,such as surface albedo of the lake,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etc.,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C data in 201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ce fluxes over the lake including momentum flux,sensible heat flux,latent heat flux,and CO2 flux,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total annual evaporation of the lake was also estimated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gap-filling techniqu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nnual evaporation in 2012 was 1165 ± 15 mm,which was larger tha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818 mm).Local circulation between the lake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hroughout the year due to the land-lake breeze or the mountain-valley breeze in this area.The prevailing winds of southeasterly and northwesterly we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year.Th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this plateau lake usually had a few tens of W m-2,and generally became negative in the afternoon,indicating that heat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lake to the atmosphere.The sensible heat flux was governed by the lake-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had its maximum in the early morning.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latent heat flux was controlled by vapor pressure deficit with a peak in the afternoon.The latent heat flux was dominant in the partition of available energy in daytime over this lake.The lake acted as a weak CO2 source to the atmosphere except for the midday of summer.Season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albedo over the lake were related to the solar elevation angle and opacity of the water.Furthermore,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data,the surface albedo estimated by CLM4-LISSS model was underestimated in winter and overestimated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hai Lake eddy covariance method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原文传递
Strain transfer of surface-bonded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for airship envelop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被引量:18
11
作者 Hai-tao ZHAO Quan-bao WANG +3 位作者 Ye QIU Ji-an CHEN Yue-ying WANG Zhen-min F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538-545,共8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 improved bonding approach of surface-bonded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sensors for airship envelop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under the strain transfer theory. A theoretical formula is...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 improved bonding approach of surface-bonded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sensors for airship envelop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under the strain transfer theory. A theoretical formula is derived from the proposed model to predict the strain transf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rship envelope and fiber core. Then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validat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numerical validation,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strain transfer rate from the airship envelope to fiber core and the ratio of effective sensing length are analyzed, and 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hip envelope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surface-bonded Strain transfe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原文传递
地表覆盖条件下冻融土壤水热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金凤 郑秀清 邢述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6,共4页
基于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盖条件下田间土壤温度、水分的剖面监测资料,分析了土壤的温度变化及其冻融过程,进而研究了冻融期裸地(LD)、地膜覆盖(MD)、秸秆与地膜双重覆盖(JMD)地块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地块的土壤均... 基于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盖条件下田间土壤温度、水分的剖面监测资料,分析了土壤的温度变化及其冻融过程,进而研究了冻融期裸地(LD)、地膜覆盖(MD)、秸秆与地膜双重覆盖(JMD)地块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地块的土壤均经历初冻、快速冻结、稳定冻结、融化四个冻融阶段;在冻融过程中,三种地块均出现土壤水分的迁移现象,且含水率高值区及低值区出现的时间、深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随地表覆盖条件的不同而异;深层土壤受气象条件及地表覆盖条件影响较小,含水率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地表覆盖 土壤水分 水分迁移 土壤温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夏季近地层能量输送与微气象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兴炳 彭斌 +1 位作者 秦宁生 王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2009年7月在青藏高原理塘、林芝、海北、拉萨获得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这些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辐射收支及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高原东部、中部还是北部,无论是高原台地还是高山峡谷区,7月份近地层各气象要素... 利用2009年7月在青藏高原理塘、林芝、海北、拉萨获得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这些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辐射收支及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高原东部、中部还是北部,无论是高原台地还是高山峡谷区,7月份近地层各气象要素、湍流通量、辐射收支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各地区的地表辐射、感热、潜热等最高值都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早晨。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均呈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分布。地面热源强度在白天均为热源,正午为强热源,在夜间表现为弱的冷、热源交替出现。7月份近地层地气热量交换中,感热输送作用小,潜热输送占主导地位。动量通量和摩擦速度均在风速较大的下午较大,风速小的早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近地层 微气象 能量输送
下载PDF
算术应用题二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奇 赵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7,共9页
设计并运用了三种表面特征变异的二重样例和三种结构特征变异的二重样例,对二年级小学生解决算术应用题的迁移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原样例的学习就明显促进了二年级小学生解决与原样例表面特征不同而结构特征相同的近迁移... 设计并运用了三种表面特征变异的二重样例和三种结构特征变异的二重样例,对二年级小学生解决算术应用题的迁移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原样例的学习就明显促进了二年级小学生解决与原样例表面特征不同而结构特征相同的近迁移问题;学习三种表面特征变异的二重样例后没有产生明显的远迁移效果;而学习了三种结构特征变异的二重样例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远迁移效果,其中,规则平行组合二重样例学习的远迁移效果最好,其次是规则变异二重样例学习的远迁移效果,规则镶嵌组合变异二重样例学习的远迁移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术应用题 表面特征 结构特征 变异样例 迁移.
下载PDF
竖直流道宽度对气泡运动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维仲 赵大勇 陈贵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竖直通道宽度对气泡在液体中的非定常运动、变形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在这个模拟中,界面跟踪采用了VOF方法,并采用PL IC进行界面重构。主流场计算采用有限容积方法将控制方程离散,其中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对流项采...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竖直通道宽度对气泡在液体中的非定常运动、变形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在这个模拟中,界面跟踪采用了VOF方法,并采用PL IC进行界面重构。主流场计算采用有限容积方法将控制方程离散,其中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对流项采用一阶迎风格式。用成熟的S IM PLE算法求解N-S方程的速度与压力的耦合问题。引入CSF模型处理运动界面的表面张力。利用所编制的程序计算了竖直流道中的单个气泡的形状、运动特性以及气泡内外流场与传热特性,并对竖直通道宽度在不同情况下,对气泡的形状、运动特性以及传热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并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运动 VOF跟踪技术 界面重构 表面张力 传热特性
下载PDF
表面粘贴式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递规律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阳阳 王源 +5 位作者 章征林 段建立 张清华 张文渊 赵鹏冲 岳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46-7050,7055,共6页
粘贴于结构物表面测量应变,是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研究去除涂覆层的FBG的应变传递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纤芯层-粘结层-基体层的3层应变传... 粘贴于结构物表面测量应变,是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研究去除涂覆层的FBG的应变传递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纤芯层-粘结层-基体层的3层应变传递模型,运用仿真分析研究了粘结层剪切模量、光纤与基体之间的胶层厚度、光纤粘贴长度和宽度以及光纤上部胶层厚度对平均应变传递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应变传递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大应变传递率的方法,为表面粘贴式裸光纤光栅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实验中选用LOCTITE 401胶粘剂将裸光纤光栅粘贴于等强度梁上,通过应变测量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中去除涂覆层的裸光纤光栅的平均应变传递率高达96%以上,与理论模型计算值相比误差在1%左右,很好地证明了裸光纤光栅用于应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光纤布拉格光栅 表面粘贴 应变传递
下载PDF
LiMn_2O_4/LiPF_6-(EC+DEC)溶液界面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东生 李伟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1-808,共8页
用交流阻抗谱结合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LiMn2O4粉末微电极在充放电循环及贮存情况下,LiMn2O4/LiPF6-(EC+DEC)溶液界面性质变化。结果表明,LiMn2O4经充放电循环,其表面膜电阻及膜电容在循环初期增加显著,但后期变化不大,界面电荷传递电阻... 用交流阻抗谱结合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LiMn2O4粉末微电极在充放电循环及贮存情况下,LiMn2O4/LiPF6-(EC+DEC)溶液界面性质变化。结果表明,LiMn2O4经充放电循环,其表面膜电阻及膜电容在循环初期增加显著,但后期变化不大,界面电荷传递电阻显著增加而界面电容变化不明显;经贮存,其膜电阻在贮存初期减小,后期反而稍有增加,界面电荷传递电阻呈增加趋势,尤其在初期增加幅度较大,膜电容及界面电容变化不明显。对引起这些界面参数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2O4 表面膜 电荷传递 交流阻抗
下载PDF
疏水表面结霜初期液滴生长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晓敏 褚福强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0-64,共5页
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疏水表面结霜初期冷凝液滴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考虑不凝气影响的液滴传热及生长模型,分析了表面接触角和冷面温度对液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热阻为液滴内部导热热阻和相界面热阻,随着表面接触... 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疏水表面结霜初期冷凝液滴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考虑不凝气影响的液滴传热及生长模型,分析了表面接触角和冷面温度对液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热阻为液滴内部导热热阻和相界面热阻,随着表面接触角的增大,这两个主要热阻均增大,因此表面疏水性越好,液滴生长越缓慢;而由于冷凝传热温差随冷面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冷面温度越低,液滴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冷凝 液滴 生长 传热 热阻
下载PDF
表面特性对结霜和融霜排液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0-95,共6页
对亲水表面、裸铝表面和疏水表面上结霜和融霜排液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特性对冷凝水珠冻结、霜层生长和融霜排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表面上冷凝水珠呈规则球缺状、冻结较晚,而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上冷凝水珠形状不规则;相比于... 对亲水表面、裸铝表面和疏水表面上结霜和融霜排液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表面特性对冷凝水珠冻结、霜层生长和融霜排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表面上冷凝水珠呈规则球缺状、冻结较晚,而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上冷凝水珠形状不规则;相比于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上平整霜层,疏水表面上霜层不平整,有凹穴和凸起;疏水表面上霜层平均厚度增长较亲水表面和裸铝表面缓慢;在湿空气温度和冷面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表面特性对霜层生长的影响减弱;亲水表面具有较好的排液效果,其循环再结霜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结霜 霜层形貌 融霜排液
下载PDF
华北半干旱区2个农业流域地表氮素流失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陆海明 尹澄清 +1 位作者 王夏晖 邹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89-2695,共7页
在2004和2005年2个水文年期间,通过野外降雨径流监测和室内分析,对位于华北半干旱地区天津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于桥水库周边2个典型农业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个农业小流域全年氮输出主要集中在6-9月;... 在2004和2005年2个水文年期间,通过野外降雨径流监测和室内分析,对位于华北半干旱地区天津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于桥水库周边2个典型农业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个农业小流域全年氮输出主要集中在6-9月;试验期间桃花寺流域41%的地表径流和52%的总氮负荷发生在2次〉60mm降雨中,曹各庄流域输出地表径流和总氮负荷较均匀地分布于不同降雨类型的降雨事件中;桃花寺流域和曹各庄流域地表径流氮素输出发生的最小降雨量分别约为20mm和10mm;曹各庄流域和桃花寺流域年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0132和0.0016,前者为后者的8.3倍;曹各庄流域年均总氮输出量是1.048kg·(hm^2·a)^-1,桃花寺流域年均总氮输出量是0.158kg·(hm^2·a)^-1,前者是后者的6.6倍。2个农业流域内的微地形地貌、景观格局和迁移廊道性质的不同是造成流域氮素流失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受长期人为活动干扰形成的复杂地形地貌结构降低了流域的降雨-产流能力;桃花寺流域地表径流氮素主要污染源(村庄)离受纳水体的距离约为1500m,而曹各庄流域此距离约为200m,较短的迁移距离增加氮素迁移到受纳水体的风险;曹各庄流域道路型的传输廊道可以很快地将地表径流氮素迁移到受纳水体,而桃花寺流域地表径流氮素则可以在传输廊道中被小石坝、植被过滤带和干塘等“汇”型结构所持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农业流域 地表径流 迁移 景观格局 迁移廊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