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6Al-4V钛合金表面纳米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敏 蔺成效 马彩霞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3-638,共6页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仪等先进仪器,研究了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Ti-6Al-4V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晶粒尺寸演化及纳米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使Ti-6Al-4V合金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并发生显著的加工...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仪等先进仪器,研究了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Ti-6Al-4V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晶粒尺寸演化及纳米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使Ti-6Al-4V合金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并发生显著的加工硬化,表面显微硬度比基体硬度提高了1倍多;随着SFPB处理时间的延长,纳米结构层厚度不断增加,晶粒尺寸逐步细化,当SFPB处理30 min后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在表层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20 nm具有随机取向的纳米等轴晶。Ti-6Al-4V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是由于位错运动、孪晶的形成及交割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多方向载荷的重复作用下,在塑性变形区产生了大量的由位错线和高密度位错缠结分割的位错胞,并在位错塞集处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形成孪晶;孪晶自身相互交割和位错的滑移相互协调,形成了细小的孪晶和胞状组织;晶胞组织转变为细小多边形亚晶;当孪晶尺寸细化到亚纳米级时,位错的滑移起主导作用,最终通过位错的湮灭和重组形成了具有随机取向的等轴状纳米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 表面自身纳米化 机制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TC17钛合金自表面纳米化机制及组织演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坤 王敏 +1 位作者 蔺成效 拓川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8-2052,共5页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仪等先进仪器,研究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处理TC17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晶粒尺寸演化及纳米化机理。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使TC17合金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并发生显著的加工硬化,表面显微硬度比基...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仪等先进仪器,研究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处理TC17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晶粒尺寸演化及纳米化机理。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使TC17合金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并发生显著的加工硬化,表面显微硬度比基体硬度提高了1倍左右;随着SFPB处理时间的延长,纳米结构层厚度不断增加,晶粒逐步细化,当SFPB处理30 min后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在最表层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16.3 nm具有随机取向的等轴纳米晶粒。TC17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主要是位错滑移、位错分割的结果;由于外界多方向载荷的重复作用而产生大量的位错,位错的滑移、积累、交互作用而产生位错墙和位错纠结,位错继续运动进而产生亚晶界、亚晶;随着应变的增加,更多的位错在亚晶界处产生和湮灭,从而使亚晶界、亚晶转变为晶界、晶粒;当位错的产生和湮灭速率达到平衡时,晶粒达到纳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合金 表面自身纳米化 机制 演化 位错
原文传递
机械加工法实现金属材料表面自身纳米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巴德玛 马世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95,共4页
综述了机械加工法实现金属材料表面自身纳米化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制备方法、纳米化层的形成机制、纳米化层的特点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表面自身纳米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表面机械加工法 金属材料 表面自身纳米化 纳米结构层 性能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志伟 王敏 +1 位作者 拓川 赵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91,共5页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经SFPB处理30min后,表面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16nm的随机取向的等轴状纳米晶。随着SFPB时间的增加,显微硬度显著增大,而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后降,延伸率降低;表面纳米化后拉伸试样断口为韧窝-微孔聚集型断裂,韧窝形成微孔,微孔相连而产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钢 超音速微粒轰击 (SFPB) 表面纳米化 力学性能 断口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自纳米化研究进展及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春明 杨牧南 +2 位作者 黄建辉 刘位江 梁彤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60-2265,共6页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电子通讯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镁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较差是限制其不能同铝合金一样被广泛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改善镁合金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受到...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电子通讯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镁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较差是限制其不能同铝合金一样被广泛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改善镁合金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表面处理是提高镁合金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表面自纳米化技术存在以下两大优势:(1)组织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不会发生剥层和分离,无需考虑结合问题;(2)利用传统的表面机械处理或进行简单改进就可提高镁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目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自纳米化制备技术有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激光喷丸(LSP)、超声喷丸(USP)、高能喷丸(HESP)、超音速微粒轰击等。表面机械研磨、高能超丸和超声喷丸技术的基本原理相似,而各自的振动频率不同。振动频率由大至小依次为超声喷丸、高能超丸、表面机械研磨。不同成分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后获得的纳米晶粒尺寸最小可达20 nm。另外,通过改进表面机械研磨设备开发的表面机械滚磨技术所得的纳米晶层的厚度可达100 μm。激光喷丸技术表面处理的镁合金纳米层厚度约为20 μm,纳米层晶粒尺寸可达20 nm。此外,经激光喷丸处理后镁合金表面的粗糙度小,使得合金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处理的镁合金表面的纳米层晶粒的尺寸可达10 nm,其纳米层厚度大于使用激光喷丸技术处理的镁合金表面的纳米层。不论采用何种表面自纳米化技术,镁合金表面结构晶粒尺寸从表面向内部均可分为四个层次:表面纳米晶层、表面细晶层、粗晶应变层和无变化的镁基体。能量是影响纳米晶粒尺寸和纳米晶层的主要因素。同时镁合金表面纳米化后其硬度明显增大,有利于改善材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表面自纳米化 力学性能 腐蚀行为
下载PDF
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摩擦磨损研究现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庆达 王志明 +3 位作者 郭建永 胡军 王宏立 赵胜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6,共12页
从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制备方法入手,阐述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的优势,包括工艺简单、无增材处理、纳米结构层呈梯度变化且与基体无明显界限、适用性强等。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摩擦磨... 从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制备方法入手,阐述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的优势,包括工艺简单、无增材处理、纳米结构层呈梯度变化且与基体无明显界限、适用性强等。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摩擦磨损的研究现状,包括钢铁合金、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以及其他金属。同时分析出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摩擦磨损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备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高温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腐蚀磨损特性的研究等。针对进一步拓展自纳米化结构金属材料的工业应用,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自纳米化结构材料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自纳米化结构 摩擦磨损 钢铁合金 镁合金 铝合金 钛合金
下载PDF
金属表面自纳米化及其复合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彭振军 徐惠 +1 位作者 齐玉明 梁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128,共7页
结合国内外表面自纳米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表面纳米晶层产生的机理及表面自纳米化对材料表面硬度、摩擦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的影响,总结了表面纳米晶层的优势,并针对表面纳米晶层性能及单一表面处理技术的不足,详细介... 结合国内外表面自纳米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表面纳米晶层产生的机理及表面自纳米化对材料表面硬度、摩擦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的影响,总结了表面纳米晶层的优势,并针对表面纳米晶层性能及单一表面处理技术的不足,详细介绍了金属表面自纳米化与等离子体扩渗、微弧氧化及化学镀等常规表面处理相结合的复合改性技术研究进展,阐明了复合处理技术在材料性能提升上的巨大优势。最后,指出了复合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并从加强作用机理的研究、复合处理工艺系统性研究以及推进工业化应用等方向着手,提出应充分发挥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这一普适性的表面处理手段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复合的优势。希望为实现金属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促进高性能新型材料和高性能复相表层的研究开发,加快复合改性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进程提供借鉴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等离子体扩渗 微弧氧化 化学镀 复合改性技术
下载PDF
表面自纳米化对钛合金与不锈钢的扩散焊接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小玲 盛光敏 +2 位作者 韩靖 颜婧 胡国雄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用恒温恒压扩散焊接法实现了表面纳米化后的TA17近α型钛合金与0Cr18Ni9Ti不锈钢的连接。焊接材料用气动喷丸方式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并对焊接接头及断口形貌和组织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用恒温恒压扩散焊接法实现了表面纳米化后的TA17近α型钛合金与0Cr18Ni9Ti不锈钢的连接。焊接材料用气动喷丸方式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并对焊接接头及断口形貌和组织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界面附近出现了不同的层,在不同温度下的焊接接头组织及分布大致相同;与未对材料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相比,材料经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后,加快了被焊偶件的接触进程,提高了原子的扩散速率和焊接接头的强度,并缩短了焊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不锈钢 表面自纳米化 扩散焊接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建军 李阳 孙德明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介绍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综述了国内外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的研究现状。金属材料的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可以改善其综合机械性能,并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耐蚀性、耐磨性以及稳定性。最后提出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塑性变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表面自纳米化304L不锈钢/T2铜扩散连接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军 盛光敏 袁新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304L不锈钢棒端面进行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850℃下将不锈钢与铜棒进行600 s脉冲加压扩散连接(PPDB)。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仪对不锈钢棒喷丸端面进行表征,测试接头拉伸强度,对断口和接头剖面进行SEM和ED...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304L不锈钢棒端面进行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850℃下将不锈钢与铜棒进行600 s脉冲加压扩散连接(PPDB)。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仪对不锈钢棒喷丸端面进行表征,测试接头拉伸强度,对断口和接头剖面进行SEM和EDS分析,并计算Cu原子在不锈钢中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经SSNC处理在不锈钢表层获得大约60μm的剧烈塑性变形层。铜与经SSNC处理的不锈钢的接头平均抗拉强度达到228.2MPa,达到铜基体的83%,比铜与未经SSNC处理的不锈钢的接头的抗拉强度提高20%;铜原子在经SSNC处理的不锈钢中的扩散系数达到8.5×10 14m2/s,比在未经SSNC处理的不锈钢中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扩散连接 扩散系数 不锈钢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钛合金与不锈钢扩散连接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靖 盛光敏 +1 位作者 周小玲 孙建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TA17钛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的连接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连接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组织层。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纳米化处理连接面对接,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恒温恒压和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测...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TA17钛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的连接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连接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组织层。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纳米化处理连接面对接,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恒温恒压和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测试接头拉伸强度,并对断口和接头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接头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较薄,接头抗拉强度高达384.0MPa;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恒温恒压 脉冲加压 扩散连接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钛合金与不锈钢脉冲加压扩散连接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靖 盛光敏 +1 位作者 周小玲 孙建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40,共4页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TA17钛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的端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端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组织层。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纳米化处理端面对接,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对接... 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TA17钛合金和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的端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SSNC)处理,在端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组织层。将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纳米化处理端面对接,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对接头进行了拉伸试验,并对断口和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接头强度高达384.0 MPa,与在相同条件下获得的常规粗晶的接头强度相比,有显著的提高。接头在拉伸时发生脆性断裂,接头剖面的显微硬度随显微组织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钛合金 不锈钢 扩散连接 脉冲加压
下载PDF
HVOF微粒撞击诱导镁合金表面纳米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开东 王爱华 +3 位作者 王洋 董选普 张祥林 黄早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1-1276,共6页
研究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high velocity oxygen-fuel flame)微粒撞击诱导Mg-15Gd-3Y镁合金表面纳米化新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表层变形及纳米化的影响规律。发现撞击钢丸粒径大小、轰击距离和处理时间对表层组织和硬度分布具有... 研究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high velocity oxygen-fuel flame)微粒撞击诱导Mg-15Gd-3Y镁合金表面纳米化新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表层变形及纳米化的影响规律。发现撞击钢丸粒径大小、轰击距离和处理时间对表层组织和硬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表面自身纳米化处理后镁合金样品表层组织的形变特征和纳米化效果;利用显微硬度仪测试了样品从表面至基体的硬度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纳米化处理前后样品表层的物相变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该工艺在镁合金材料表面成功实现了自身纳米化,表层晶粒细化至20nm左右,显微硬度提高至2倍以上,处理后样品表层没有出现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5Gd-3Y HVOF微粒撞击 表面自身纳米化 工艺控制
原文传递
TC17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及拉伸试样断口形貌 被引量:5
14
作者 拓川 王敏 +1 位作者 赵坤 马志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TC17钛合金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在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别的细小晶粒。研究表明,纳米层厚度随SFPB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纳米晶粒尺寸随SFPB时间的延长而减小,30min后表层纳米晶粒尺寸可达16.3nm,且晶粒取向处于随机分布。随着SFPB时间的延... TC17钛合金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在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别的细小晶粒。研究表明,纳米层厚度随SFPB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纳米晶粒尺寸随SFPB时间的延长而减小,30min后表层纳米晶粒尺寸可达16.3nm,且晶粒取向处于随机分布。随着SFPB时间的延长,延伸率有所下降,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有所提升,三者都是开始变化剧烈,随后变化缓和。表面纳米化后,试样断口为延性断裂中的韧窝-微孔聚集型断裂,韧窝形成微孔,然后微孔形成裂纹直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表面自身纳米化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断口
下载PDF
钢材表面纳米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枝森 何柏林 徐先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0,26,共5页
综述了高能喷丸、超声表面强化、超音速微粒轰击和激光冲击改性等表面纳米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表面纳米化在提高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疲劳性和扩散性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出钢材表面纳米化技术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钢材 高能喷丸 激光冲击改性
下载PDF
表面自纳米化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邱靖 胡剑 +1 位作者 陈绵 衣玉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2-131,共10页
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至关重要,微观结构、晶粒尺寸、表面粗糙度及残余应力等是显著影响材料服役性能的重要因素。表面自纳米化产生的剧烈塑性变形能够在医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梯度纳米结构层和残余压应力,因此是改善材料表面力学性能... 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至关重要,微观结构、晶粒尺寸、表面粗糙度及残余应力等是显著影响材料服役性能的重要因素。表面自纳米化产生的剧烈塑性变形能够在医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梯度纳米结构层和残余压应力,因此是改善材料表面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综述了几种典型的表面自纳米化方法及其在医用金属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总结了医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晶层的微观结构演化规律与晶粒细化机制,重点阐述了表面自纳米化方法对医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蚀性以及生物学性能变化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现有医用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表面自纳米化医用金属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医用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 耐蚀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镁、铝合金表面自纳米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燕平 李元东 +1 位作者 王晓东 高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24,共5页
综述了目前镁、铝合金表面自纳米化制备方法、性能、耐蚀性等方面的研究。材料经表面自纳米化后,表面纳米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面硬度明显提高,不同的工艺对耐蚀性影响不同。提出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研究还需解决的问题及趋势。
关键词 表面自纳米化 镁合金 铝合金 制备
下载PDF
浅析表面自身纳米化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志新 王宇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表面自身纳米化技术的特点,表面自身纳米化材料的制备原理,综述了表面自身纳米化对材料的力学、腐蚀、疲劳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表面自身纳米化 性能 应用
下载PDF
Effect of surface self-nanocrystallization and Si infiltration on Si diffusion behavior, hardnes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ure Fe
19
作者 Xu Li Yang Li +4 位作者 Ying-hui Wei Li-feng Hou Bao-sheng Liu Hong-bo Qu Yi-de W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923-931,共9页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f pure Fe was performed using an improved surface treatment process.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i infiltration depth of the pure Fe before and after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f pure Fe was performed using an improved surface treatment process.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i infiltration depth of the pure Fe before and after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SMAT) were compar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nocrystallization of Fe surface was achieved using SMAT, which resulted in deeper penetration of Si. Prolonging time of SMAT and Si infiltration also resulted in increasing microhardness, with the hardness first in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urface and then decreasing. Furthermore, longer Si infiltration time, nanocrystallization of Si and longer SMAT time resulted in higher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MS). The greatest Si penetration depth (150 μm), maximum hardness (280 HV), and maximum MS (1.849 × 10^6 A/m) were achieved after SMAT for 45 min and Si infiltration for 9 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djacent grains after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leads to a region of the magnetic domain wall structure located at the grain boundary, which causes the remanence enhancement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surface self-nanocrystallization Silicon infiltration Magnetic property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原文传递
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楠楠 任柯旭 邱然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9-23,共5页
钛及其合金材料凭借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复杂的运行工况对钛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表面纳米化技术通过在表面制备纳米晶结构层,可显著改善材料表面性能。介绍了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对... 钛及其合金材料凭借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复杂的运行工况对钛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表面纳米化技术通过在表面制备纳米晶结构层,可显著改善材料表面性能。介绍了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相关工艺的加工方式以及材料的变形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种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的工艺特点。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自纳米化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