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凌敏华 陈喜 +2 位作者 程勤波 薛显武 秦年秀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模拟计算有助于水资源精准评价。在非饱和带数值计算模型(UZF1)与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2005)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数值模拟模...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模拟计算有助于水资源精准评价。在非饱和带数值计算模型(UZF1)与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2005)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地表水文过程与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可以同时输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和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有利地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将模型应用于资料条件较好的临涣集流域,从模拟结果分析来看,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流域出口流量与地下水位空间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文过程 地下水 UZF1 MODFLOW2005 耦合模拟
下载PDF
陆面水文过程与大气模式的耦合及其在黑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艳红 程国栋 +3 位作者 崔文瑞 CHEN Fei David Gochis YU Wei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83-1292,I0012,共11页
陆面过程模式对陆面水文过程有比较详尽的描述,然而,目前的陆面水文过程只考虑了垂直方向的水分运移,比较适合平坦地区的模拟,而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只考虑垂直方向的水分移动是不够的,尤其是目前随着计算机条件提高,分辨率越来... 陆面过程模式对陆面水文过程有比较详尽的描述,然而,目前的陆面水文过程只考虑了垂直方向的水分运移,比较适合平坦地区的模拟,而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只考虑垂直方向的水分移动是不够的,尤其是目前随着计算机条件提高,分辨率越来越高,地表水以及土壤水的侧向流动成为山区水文过程必须考虑的部分。同时,目前的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径流量是作为诊断量处理,不参与运算。针对以上问题,对Noah陆面过程模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地表积水和积水蒸发、坡面汇流方案、次表面流方案,并且将Routing模块通过次网格过程与大气中尺度模式MM5耦合,发展了高分辨率大气-水文耦合模式。运用发展的高分辨率大气-水文耦合模式,对黑河流域中上游2003年6月23-25日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陆面水循环过程对大气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陆面水循环过程对近地层大气影响很大,首先影响了土壤的湿度与蒸发,进而对边界层稳定性,云结构、云水、雨水含量产生影响,对区域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水文过程 MM5 侧向流动 黑河流域
下载PDF
微地形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司梦可 曹建生 阳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7-1595,共9页
地表水文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关键环节,微地形在降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微地形变化对地表径流、降雨-入渗、蒸散发及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的影响效应以及在SPAC系统中的反馈作用,旨在通过总结前... 地表水文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关键环节,微地形在降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微地形变化对地表径流、降雨-入渗、蒸散发及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的影响效应以及在SPAC系统中的反馈作用,旨在通过总结前人在微地形变化影响地表水文过程中的研究成果,明晰微地形变化对降雨、径流、入渗以及蒸散发等过程的影响效应。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对微地形种类划分不系统化、尺度界定不清楚以及对微地形变化与地表水文过程间的耦合机制缺乏深入剖析等问题,本文指出应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和微地形营造方式对微地形种类进行统一划分,结合微地形测量工具及遥感技术对微地形尺度进行准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将长期野外定位观测和短期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揭示微地形变化与地表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关系,量化微地形改良措施在区域降水再分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区域水资源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径流 入渗 蒸散发 水分运移 地表水文过程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平衡的特征和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季劲钧 刘青 李银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4-971,共8页
作者分析了我国半干旱区草原典型地区的水量平衡的特点。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和西风带的过渡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短时间对流性降水,其中绝大部分消耗于蒸发,地表径流很少,土壤比较干燥。冬季积雪,春季融雪集中,能产生较强的径流,... 作者分析了我国半干旱区草原典型地区的水量平衡的特点。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和西风带的过渡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短时间对流性降水,其中绝大部分消耗于蒸发,地表径流很少,土壤比较干燥。冬季积雪,春季融雪集中,能产生较强的径流,这与夏季降水形成的径流构成双峰型特征,在我国半干旱区较为典型。由于这些特点,在地表水量平衡的计算和模拟中,蒸发的估算十分重要,为此在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式(AVIM)中对水文过程作了改进,模式中包含了大气—植被—土壤间的能量和水分传输过程,特别是半干旱区地表蒸发和植被的蒸腾过程作了比较细致的处理,考虑了蓄满和超渗两种产流机制,同时采用了一个简化的雪盖模型。以此模型模拟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上锡林河流域的地表水文过程。计算结果显示,半干旱区地表水平衡,蒸发大而径流小及产流的春夏双峰型特征都能很好地模拟。这些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也适用于非干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半干旱地区 土壤 水文过程 植被 锡林河流域 半干旱草原 夏季降水 东亚季风 参数化方案
下载PDF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丽娟 刘晶淼 《气象科技》 2005年第2期97-103,共7页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陆面水文过程包括的各种物理过程,介绍了陆面水文模式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进展作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同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水文模型,指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以...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陆面水文过程包括的各种物理过程,介绍了陆面水文模式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进展作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同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水文模型,指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以及与大气模式耦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的发展方向:应在加强蓄满和超渗两种产流机制兼容的混合产流模型及融雪径流模型的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传统水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水文过程 研究进展 水文模型 陆面过程模式 融雪径流模型 过程研究 物理过程 模式研究 模式耦合 耦合过程 大气模式 产流模型 产流机制 发展方向 国内外 大尺度 基础 传统 气候
下载PDF
淮河流域陆面水文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瑾 程兴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2-768,共7页
采用生物—大气传输模式(BATS模型)模拟了淮河流域山丘区和平原区在1998年汛期的暴雨洪水过程,从陆地—大气间水量交换的角度揭示了径流量、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植被分布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对于山丘区和平原区而言,根系层土壤含... 采用生物—大气传输模式(BATS模型)模拟了淮河流域山丘区和平原区在1998年汛期的暴雨洪水过程,从陆地—大气间水量交换的角度揭示了径流量、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植被分布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对于山丘区和平原区而言,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以及土壤颜色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但是敏感性不同;而山丘区和平原区深层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作用正好相反。这些结果显示,由于山丘区与平原区的不同气候和下垫面条件,而造成两者水文性质的差异性,反映了大气—水文之间关系与作用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陆面水文过程 BATS模型 水文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