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6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矸石充填置换开采条带煤柱的新技术 被引量:47
1
作者 孙希奎 李学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提出了在煤柱中掘进巷道并利用矸石回填以置换开采出部分条带煤柱的新技术.研究了条带开采后煤柱中充填巷的布置位置、数目,并分析了置换开采前后上覆围岩的稳定性.提出在条带煤柱集中布置2条宽4.0 m、高5.0 m的矸石充填巷,巷间煤柱宽4.... 提出了在煤柱中掘进巷道并利用矸石回填以置换开采出部分条带煤柱的新技术.研究了条带开采后煤柱中充填巷的布置位置、数目,并分析了置换开采前后上覆围岩的稳定性.提出在条带煤柱集中布置2条宽4.0 m、高5.0 m的矸石充填巷,巷间煤柱宽4.0 m,并进行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矸石置换开采技术可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在Ⅰ级的前提下,置换开采出条带开采留设煤柱的15%左右的煤量,同时实现矿井矸石井下处理,做到矸石不上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 置换开采 条带煤柱 地表控制
下载PDF
等高固氮植物篱控制坡耕地地表径流的效果 被引量:35
2
作者 孙辉 唐亚 +1 位作者 陈克明 张炎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1,共4页
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坡耕地上进行等高固氮植物篱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植物篱后 ,坡耕地上不论是    单次降雨产生的径流还是累积地表径流量均显著降低 ,幅度为 2 6 %~ 6 0 %。同时 ,植物篱对控制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尤其有效 ,这对防治... 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坡耕地上进行等高固氮植物篱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植物篱后 ,坡耕地上不论是    单次降雨产生的径流还是累积地表径流量均显著降低 ,幅度为 2 6 %~ 6 0 %。同时 ,植物篱对控制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尤其有效 ,这对防治山区坡耕地由于暴雨产生水土流失很有意义。坡耕地径流的季节分布表明 ,在干旱河谷区 ,坡耕地径流主要产生于雨季中后期 ,与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雨季前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固氮植物篱 坡耕地 地表径流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表面缺陷检测综述 被引量:47
3
作者 罗菁 董婷婷 +1 位作者 宋丹 修春波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4年第9期1041-1048,共8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视觉检测各个领域中,它是确保自动化生产中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仍然面临着缺陷和非缺陷区域之间的低对比度,噪音和细微缺陷的相似性,检测速度慢和识别...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视觉检测各个领域中,它是确保自动化生产中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仍然面临着缺陷和非缺陷区域之间的低对比度,噪音和细微缺陷的相似性,检测速度慢和识别精度低等难题。为此,给出了近年来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将表面检测技术分为3类:统计法、频谱法和模型法。对几种典型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比较,包括特征提取、识别算法和算法性能,并分析了方法有效性的原因。最后,总结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检测 缺陷检测 缺陷分类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热轧钢材氧化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余伟 王俊 刘涛 《轧钢》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热轧钢材表面质量是生产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热轧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厚度受氧化热力学、动力学及固相反应的影响,氧化铁皮的结构、高温力学行为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其去除效果。钢材的化学成分设计,以及热轧生产... 热轧钢材表面质量是生产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热轧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厚度受氧化热力学、动力学及固相反应的影响,氧化铁皮的结构、高温力学行为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其去除效果。钢材的化学成分设计,以及热轧生产过程中加热、轧制和冷却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去除与控制,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氧化铁皮的厚度和结构,从而决定了其表面质量控制效果。热轧钢材表面氧化控制技术已经开始在表面缺陷控制、不同深加工方式钢材的氧化层设计、减量酸洗和免表面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为了充分挖掘该技术的潜力,还要根据热轧产品的用途进行深度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钢材 氧化 表面缺陷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人-车-路相互作用三质量车辆模型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陶向华 黄晓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3期11-15,共5页
基于人 车 路相互作用建立了简化的三质量车辆模型,运用叠加法计算了车辆动载荷的幅频特性与功率谱密度、加速度放大因子与加速度谱,利用所建的简化车辆模型对车辆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车辆载荷与行驶安全性、加速度与振动舒适... 基于人 车 路相互作用建立了简化的三质量车辆模型,运用叠加法计算了车辆动载荷的幅频特性与功率谱密度、加速度放大因子与加速度谱,利用所建的简化车辆模型对车辆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车辆载荷与行驶安全性、加速度与振动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质量车辆模型更能体现人体的振动舒适程度与路面不平度的响应关系,对于深入分析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面不平度 车辆模型 振动 谱密度
下载PDF
基于表面织构技术改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6
作者 赵立新 章宝玲 +1 位作者 刘洋 刘扬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224,共23页
利用表面织构技术改善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已被大量应用于许多工程领域.然而,通过表面织构技术提高材料表面的减摩耐磨性能的确切机理仍不清楚,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表面织构几何特征和工况条件的优化来研究表面织构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利用表面织构技术改善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已被大量应用于许多工程领域.然而,通过表面织构技术提高材料表面的减摩耐磨性能的确切机理仍不清楚,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表面织构几何特征和工况条件的优化来研究表面织构技术的机理及应用范围.本文作者回顾了近年来表面织构技术在控制摩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从不同润滑条件下的减摩机制与理论模型展开讨论,重点从表面织构的几何特征和实际工况条件两个方面来评述改善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最新进展,其中,几何特征包括表面织构的纹理形状、直径、深度、面密度和排列方式;实际工况条件取决于摩擦形式及操作条件,根据摩擦系数、磨损量、承载能力、阻力系数及升力系数等体现摩擦学性能的参数,对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参数和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入研究精确的理论模型和普适性的模拟方法并开发改善摩擦学性能的参数优化方法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减摩机制 控制摩擦 几何特征 工况条件
下载PDF
Adaptive Fuzzy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of Flexible-Joint Robot Systems With Input Saturation 被引量:31
7
作者 Song Ling Huanqing Wang Peter X.Liu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EI CSCD 2019年第1期97-107,共11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daptive fuzzy dynamic surface control(DSC) scheme for single-link flexible-joint robotic systems with input saturation. A smooth function is utilized with the mean-value theorem to deal w...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daptive fuzzy dynamic surface control(DSC) scheme for single-link flexible-joint robotic systems with input saturation. A smooth function is utilized with the mean-value theorem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input saturation. An adaptive DSC design with an auxiliary first-order filter is used to solve the "explosion of complexity"problem. It is proved that all the signals in the closed-loop system are semi-globally uniformly ultimately bounded, and the tracking error eventually converges to a small neighborhood around zero.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at only one adaptation parameter needs to be updated,which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significantly.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DSC method can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by almost two third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tandard DS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fuzzy control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DSC) flexible-joint (FJ) robots single-link tracking control
下载PDF
低温碱性溶液中微纹长石溶解性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肖奕 王汝成 +2 位作者 陆现彩 高剑峰 徐士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对微纹长石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及表面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温度为60℃,实验溶液分别为NaOH(pH≈8)、Na2CO3,[ρ(Na+)=26μg/mL]和NaCl溶液,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ICP MS测定实验前后微纹长石的表面特征及实验溶液成分变化... 对微纹长石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及表面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温度为60℃,实验溶液分别为NaOH(pH≈8)、Na2CO3,[ρ(Na+)=26μg/mL]和NaCl溶液,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ICP MS测定实验前后微纹长石的表面特征及实验溶液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微纹长石的溶解性增强;微纹长石的溶解不是被单一反应模式所控制,而是在表面控制(surface conrtolled)、扩散控制(diffusion controlled)和次生物相形成三种过程交替进行的结果。碱性溶液中长石表面反应分三个步骤:H+与长石表面碱性阳离子交换反应;OH-联合已进入长石架状结构内部空隙,具较大结合能的Al O键逐步破裂,并生成铝的水解产物而溶出;表面形成富Si的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纹长石 溶解 表面控制 扩散控制
下载PDF
浅埋煤层群开采的区段煤柱应力与地表裂缝耦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黄庆享 杜君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1-598,共8页
为了探索浅埋煤层群开采减缓煤柱集中压力并实现地表均匀沉降和地表裂缝耦合控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揭示了煤层群开采中不同区段煤柱错距的间隔岩层破断规律、煤柱集中应力分布规律、覆岩和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地表沉降规律,掌握了... 为了探索浅埋煤层群开采减缓煤柱集中压力并实现地表均匀沉降和地表裂缝耦合控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揭示了煤层群开采中不同区段煤柱错距的间隔岩层破断规律、煤柱集中应力分布规律、覆岩和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地表沉降规律,掌握了不同区段煤柱错距与煤柱应力集中及覆岩裂隙演化的关系。研究得出,根据煤层间岩层的破断规律,确定合理的上下煤层区段煤柱错距,可避免上下煤层区段煤柱间的集中应力叠加和煤柱支承影响区的岩层非均匀沉降,实现煤层群开采的应力和裂缝耦合控制。建立了浅埋煤层群开采的煤柱群集中应力和地裂缝控制模型,得出了避开煤柱集中应力和实现地表均匀沉降的耦合判据,揭示了减缓煤柱群集中应力和实现地表均匀沉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群 煤柱错距 煤柱应力 地表裂缝 耦合控制
下载PDF
五轴NC加工中刀具运动包络面的计算 被引量:26
10
作者 严思杰 周云飞 陈学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20-2124,共5页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刀具的铣削在加工体表面形成沟槽,对该沟槽型面的数字化描述是精确计算表面加工残差、判断加工干涉的理论基础,进而可实现表面加工精度评估与控制及加工轨迹全过程的精确规划计算。沟槽型面是刀具刃口回转面在空间运...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刀具的铣削在加工体表面形成沟槽,对该沟槽型面的数字化描述是精确计算表面加工残差、判断加工干涉的理论基础,进而可实现表面加工精度评估与控制及加工轨迹全过程的精确规划计算。沟槽型面是刀具刃口回转面在空间运动形成的包络面的一部分,因此推导包络面的解析方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五轴加工机床的运动特点,通过建立加工刀具刃口回转面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五轴NC加工刀具运动刃口回转面包络的解析方程。数字仿真的结果与实际完全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络面 数控加工 干涉 精度评估 精度控制
下载PDF
盾构诱发的地表及邻近建筑物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任建喜 李庆园 +4 位作者 郑赞赞 高丙丽 刘朝科 张琨 冯晓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八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模拟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地表建筑物时的合理施工参数确定和现场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采用数值...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八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模拟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地表建筑物时的合理施工参数确定和现场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北京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基本对称,建筑物对其周围区域地表变形影响较大,对其所在区域地表变形影响相对较小,最大差异沉降为8,09 mm;(2)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两隧道开挖对地表影响的范围主要在两隧道中心左右各36 m,开挖面影响区域为开挖面前方24 m及开挖面后方20 m范围内,施工时应重点监测;(3)实践表明实测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是预测盾构施工对地表及邻近建筑物变形影响规律的有效手段;(4)研究成果可用于地铁盾构施工对地表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施工 地表变形 建筑物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滑坡体稳定性及治理 被引量:22
12
作者 段喜明 王治国 +2 位作者 宋震勇 佟则昂 陈建军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6-91,共6页
首先介绍了1991年10月29日,发生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大规模滑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这次滑坡的原因及性质,接着通过对滑面抗剪强度的反算,获得了较为精确可靠的摩擦强度参数,从而对滑坡体在滑前与滑后的稳定性进行... 首先介绍了1991年10月29日,发生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大规模滑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这次滑坡的原因及性质,接着通过对滑面抗剪强度的反算,获得了较为精确可靠的摩擦强度参数,从而对滑坡体在滑前与滑后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排土场稳定性为目的,以工程及生物措施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 滑坡体 抗剪强度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高速铁路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700-1703,共4页
目前我国地铁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时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往往是根据经验或类比而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针对地铁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道床的情况,根据隧道下穿产生的地表沉降槽影响宽度、下穿处列车的运营速度和轨道平顺性的要... 目前我国地铁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时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往往是根据经验或类比而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针对地铁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道床的情况,根据隧道下穿产生的地表沉降槽影响宽度、下穿处列车的运营速度和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以高铁规范为依据,用圆曲线简化的模拟了轨道沉降槽曲面的形式,建立了地表沉降计算模型,得出了在隧道下穿高铁隧道开挖引起的高铁地表沉降最大限值,为下穿工程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下穿高速铁路 地表沉降 控制标准
下载PDF
双线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及施工控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鞠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25,139,共7页
为了研究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在讨论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在厦门地铁某区间隧道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3种方法,揭示双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 为了研究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在讨论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在厦门地铁某区间隧道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3种方法,揭示双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布规律和地表动态变形特性,分析影响地表沉降的施工控制参数的效果。结果表明:(1)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完成后,地表形成非对称的'W'形沉降槽;(2)地表沉降本质上是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损失累积造成的,在开挖面到达目标面时,实测地表沉降达到最终沉降值的45%;(3)设置合理的同步注浆、土舱压力和推进速度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建议增加同步注浆量作为控制地表沉降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双孔平行隧道 地表沉降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沉降控制
下载PDF
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porous structures:from multi-scale design,precis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o multi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被引量:26
15
作者 Jiawei Feng Jianzhong Fu +1 位作者 Xinhua Yao Yong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2022年第2期1-31,共31页
Inspired by natural porous architectures,numer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generate porous structures.Owing to the smooth surfaces,highly interconnected porous architectures,and mathematical controllable geometry fe... Inspired by natural porous architectures,numer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generate porous structures.Owing to the smooth surfaces,highly interconnected porous architectures,and mathematical controllable geometry features,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is emerging as an outstanding solution to constructing porous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However,many advantages of TPMS are not fully utilized in current research.Critical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from design,manufacturing to applications need further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discussions.In this work,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PMS porous structures is provided.In order to generate the digital models of TPMS,the geometry design algorithms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strategies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diverse requirements.Based on that,precis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for fabricating physical TPMS products.Furthermore,actual multi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to clarify the advantages and further potential of TPMS porous structures.Eventuall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research outlook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 porous structures shape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ulti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下载PDF
Integrated method of guidance,control and morphing for hypersonic morphing vehicle in glide phase 被引量:25
16
作者 Cunyu BAO Peng WANG Guojia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35-553,共19页
The morphing technology of hypersonic vehicle improved the flight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ith shape deformations,but the design of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morphing laws remained t... The morphing technology of hypersonic vehicle improved the flight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ith shape deformations,but the design of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morphing laws remained to be explored.An Integrated of Guidance,Control and Morphing(IGCM)method for Hypersonic Morphing Vehicle(HMV)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The IGCM method contributed to an effective solution of morphing characteristic to improve flight performance and reject the disturbance for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caused by the morphing system for HMV in gliding phase.The IGCM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tion models and aerodynamic models of the variable span vehicle.Then the IGCM method was designed by adaptive block dynamic surface back-stepping method with stability proof.The parallel controlled simulations’results showed the effectiveness in accomplishing the flight mission of IGCM method in glide phase with smaller terminal errors.The velocity loss of HMV was reduced by 32.8%which inferred less flight time and larger terminal flight velocity than invariable span vehicle.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deviations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and atmospheric density,the robustness of IGCM method with variable span wa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dynamic surface Glide phase Hypersonic morphing vehicle Integrated guidance control and morphing method Variable span
原文传递
康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方法 被引量:24
17
作者 梁旭 王卫群 +3 位作者 侯增广 任士鑫 彭亮 胡进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46,共23页
康复机器人是人机强耦合的系统,柔顺、安全的人机交互性能对于改善康复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人机交互控制方法研究主要涉及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与交互控制策略等方面.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一般基于生物电信号或交互力/力矩,而交互控制策... 康复机器人是人机强耦合的系统,柔顺、安全的人机交互性能对于改善康复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人机交互控制方法研究主要涉及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与交互控制策略等方面.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一般基于生物电信号或交互力/力矩,而交互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虚拟隧道、阻抗控制以及功能性电刺激.稳定、安全的人机交互是确保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顺利执行,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的必要前提.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充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交互控制 表面肌电信号 脑电信号 动力学模型 阻抗控制 功能性电刺激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珠江源区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4
18
作者 涂春霖 尹林虎 +3 位作者 和成忠 寸得欣 马一奇 令狐昌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85-1897,共13页
为研究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小黄泥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采集了小黄泥河干流及支流河水和矿坑水样品,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小黄泥河河水的水化学组成、空... 为研究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小黄泥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采集了小黄泥河干流及支流河水和矿坑水样品,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小黄泥河河水的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并评估了不同来源对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小黄泥河流域河水pH值总体呈弱碱性,变化范围7.17~9.14,均值为8.00;TDS值变化范围为154~460 mg·L^(-1),均值为257.39 mg·L^(-1),与西江干流相当;优势阳离子为Ca^(2+),占阳离子总和的69%;优势阴离子为HCO_(3)-和SO_(4)^(2-),分别占阴离子总和的65%和30%.小黄泥河干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受矿业活动影响,支流河水从HCO_(3)-Ca型过渡为HCO_(3)·SO_(4)-Ca和HCO_(3)·SO_(4)-Ca·Na型.河水溶质主要受到硫酸和碳酸参与的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的控制,其中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水离子组分贡献率为63%,硅酸盐岩风化贡献率为16.33%;人类活动对小黄泥河流域河水溶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矿业活动贡献率为13.4%,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贡献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源区 小黄泥河流域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影响高线产品冷镦性能轧钢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慧峰 张文茹 张国儒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70,共4页
在标准件生产中 ,存在一个常温下以镦粗变形为主的工艺过程 ,材料局部变形大 ,变形速度高 ,表面容易产生开裂 ,冷镦性能是衡量冷镦钢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本文从坯料表面、工艺调整、轧机导卫及工艺制度等方面阐述了高线产品冷镦性能的... 在标准件生产中 ,存在一个常温下以镦粗变形为主的工艺过程 ,材料局部变形大 ,变形速度高 ,表面容易产生开裂 ,冷镦性能是衡量冷镦钢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本文从坯料表面、工艺调整、轧机导卫及工艺制度等方面阐述了高线产品冷镦性能的主要轧钢影响因素 ,并确定相应控制措施 ,为改善产品的冷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 高速线材 冷镦 表面缺陷 开裂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地面防空作战效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20
作者 岳韶华 周国安 王颖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69,共3页
地面防空兵是我军重要的防空力量 ,长期以来其作战效能的评价都采用单一的指标 ,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价。通过对影响地面防空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全面分析 ,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 ,给出了作战效能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介绍... 地面防空兵是我军重要的防空力量 ,长期以来其作战效能的评价都采用单一的指标 ,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价。通过对影响地面防空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全面分析 ,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 ,给出了作战效能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介绍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的方法 ,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成果对全面而科学地评价地面防空兵作战效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防空系统 评价指标 地面防空作战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