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丽芬 戴有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治疗10年的结果。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36%),房性心律失常52例(4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治疗10年的结果。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36%),房性心律失常52例(4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22%)。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负荷剂量分别为600mg/日共7天和600~1200mg/日共14天,每日维持剂量分别为194±48和206±55mg。平均用药时间32±28个月,总共治疗326.3患者·年。结果:39例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保险统计的满意控制率(无猝死和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复发)在第1年为78%,第2年71%。室上性心律失常满意控制率(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100bpm 伴症状明显改善,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1次/年)在第1、2、3年分别为73%、65%和62%。与胺碘酮有关的不良反应累积发生率为5.8/100人·年,需停药的12例(9.7%)。15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发生肝脏毒性反应,另1例发生非致命性肺纤维化。胺碘酮总的治疗成功率(心律失常满意控制且无不良反应)在第1、2、3年分别为67%、59%和53%。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大剂量用药用样有效而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上性心律失常 室性 小剂量 长期治疗 房性心律失常 致命性 治疗室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患者
原文传递
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治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守景 陈航燕 林君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12-13,共2页
目的讨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9例进行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7例室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扑动、22例心房颤动... 目的讨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9例进行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7例室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扑动、22例心房颤动。PSVT患者中,46例AVRT,17例AVNRT,15例PAT。采用TEAP对PSVT发作进行诱发及终止,72例成功,6例失败,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心房扑动进行终止,28例成功,4例失败,终止成功率为87.5%。采用药物终止心律失常,能够对患者心脏生理相关参数造成影响,而电刺激治疗不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结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诊断,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 室上性心律失常 诊断
下载PDF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for redo procedures after cryoabl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Klaus Kettering Felix Gramley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8期280-287,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us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for redo procedures after cryo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Thirty patients(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us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for redo procedures after cryo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Thirty patients(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22 patients,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8 patients) had to undergo a redo procedure after initially successful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PV) isolation with the cryoballoon technique(Arctic Front Balloon,CryoCath Technologies/Medtronic).The redo ablation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segmental approach or a circumferential ablation strategy(CARTO;Biosense Webster) depending on the intra-procedural findings.After discharge,patients were scheduled for repeated visits at the arrhythmia clinic.A 7-day Holter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at 3,12 and 24 mo after the ablation procedure.RESULTS: During the redo procedure,a mean number of 2.9 re-conducting pulmonary veins(SD ± 1.0 PVs) were detected(using a circular mapping catheter).In 20 patients,a segmental approach was sufficient to eliminate the residual pulmonary vein conduction because there were only a few recovered pulmonary vein fibres.In the remaining 10 patients,a circumferential ablation strategy was used because of a complete recovery of the PV-LA conduction.All recovered pulmonary veins could be isolated successfully again.At 2-year follow-up,73.3% of all patients were free from an arrhythmia recurrence(22/30).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using the cryoballoon technique,a repeat ablation procedure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us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Catheter ablation CRYOABLATION Pulmonary VEINS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下载PDF
Manifold benefits of choosing a minimally fluoroscopic catheter ablation approach
4
作者 Michela Casella Antonio Dello Russo +6 位作者 Gaetano Fassini Daniele Andreini Pasquale De Iuliis Saima Mushtaq Stefano Bartoletti Stefania Riva Claudio Tond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14-year-old boy with ventricular preexcitation. A standard, fluoroscopy guided, ablation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 postero-midseptal region with a total fluoroscopy time of abou...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14-year-old boy with ventricular preexcitation. A standard, fluoroscopy guided, ablation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 postero-midseptal region with a total fluoroscopy time of about 45 min (2430 cGy.cm2). A few hours after the procedure, preexcitation reappeared. A second ablation procedure was scheduled using the EnSite NavXTM mapping system. During mapping along the tricuspid groove, preexcitation suddenly disappeared due to mechanical "bumping" of the accessory pathway and it did not recover over the next 30 min. As per our routine practice, the phase of geometry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corded by the system; thus, an off-line analysis allowed to pinpoint the site of earliest activation and the site of mechanical bumping, where radiofrequency obtained the accessory pathway ablation. The second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ithout using fluoroscopy at all. Thanks to the geometry reconstruction, the procedure was completely successful thus avoiding a further rehospit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CCESSORY PATHWA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Radiation exposure
下载PDF
肿瘤外科ICU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邢学忠 王海军 +3 位作者 徐海燕 高勇 肖庆龙 孙克林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外科ICU室上性心律失常(SVA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ICU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5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VAs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3例有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被除外... 目的探讨肿瘤外科ICU室上性心律失常(SVA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ICU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5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VAs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3例有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被除外,入选557例。SVAs发生率为12.93%(72/55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66,95%CI:1.034~1.099,P〈0.001)、冠心病病史(OR=2.644,95%CI:1.459—4.790,P〈0.05)、转入时确诊为脓毒症(OR=2.374,95%CI:1.098~5.135,P〈0.05)和胸部外科手术操作(OR=2.322,95%CI:1.061~5.084,P〈0.05)是SV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VAs患者与非SVAs组住ICU时间[2(1—77)、3(1~40)d,Z=-3.505,P〈0.001]和APACHE Ⅱ评分[9(0~37)、11(3~38)分,Z=-3.3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As组死亡9例(12.5%),非SVAs组死亡19例(3.9%),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3,P=0.002)。结论肿瘤外科ICU患者术后SVAs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冠心病病史、转入ICU时确诊有脓毒症和胸部外科手术操作是术后SV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VAs增加患者住ICU时间,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性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外科ICU 肿瘤
原文传递
β受体阻滞剂基因导向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隋小芳 卜宏魁 +1 位作者 王凤玲 杨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基因导向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平均年龄69.6±1.8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44人,通过分型患者个体携带的β1受体基因( ADRB1)和药物代谢酶( CYP2D6...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基因导向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平均年龄69.6±1.8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44人,通过分型患者个体携带的β1受体基因( ADRB1)和药物代谢酶( CYP2D6*10)基因型进行分组观察,然后根据不同的药物代谢型( CYP2D6*10基因型,快代谢CC;中间代谢CT;慢代谢TT)和不同的药物敏感型( ADRB1基因型,不敏感型GG;中间敏感型GC;敏感型CC)选择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11.875~142.5mg,或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进行口服个体化治疗。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分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药2周后的血药浓度,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血脂、血糖、肝肾功等指标。结果使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中,与携带CC/GG基因型组(0%)相比,CT/CC,TT/CC和TT/GC基因型组患者的药物治疗的显效率(75%,70.1%和6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在应用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化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 CYP2D6*10 ADRB1基因 受体阻滞剂 CYP2D6 *10
下载PDF
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9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卫红 郝秀琳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观察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心电图确诊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采用3种非程控刺激法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结果 9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亚速起搏终止16例,超速抑制终止75... 目的观察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心电图确诊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采用3种非程控刺激法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结果 9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亚速起搏终止16例,超速抑制终止75例,未终止2例;6例房扑,猝发脉冲终止。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迅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心房调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扑 疗效
下载PDF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龙琴 方凯 +2 位作者 李庆 周春美 周咏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96例,采用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96例,采用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观察组静脉注射胺碘酮,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但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对照组8.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胺碘酮疗效显著优于普罗帕酮,更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疗效 胺碘酮 普罗帕酮 血气指标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磊 薛桥 +5 位作者 颜伟 周圣华 陈瑞 刘鹏 翟金月 卢才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的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 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的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8)岁。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心内电生理诊断心房扑动2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1例,左后游离壁隐匿性旁道1例。结果5例利用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后均采用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精确标测靶点并行射频消融,4例成功。操作时间(116±31)min,术者X光曝光时间仅为(4.5±1.5)min。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初步研究表明,采用磁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并且明显降低术者的X光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Bayés综合征:房间传导阻滞与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雪琪 郑良荣 严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房间传导阻滞不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症,目前认为其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尽管有证据表明早期治疗房间传导阻滞可能有益,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现系统性回顾Bayés综合征的临床基本情况。
关键词 Bayés综合征 房间传导阻滞 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磁导航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远期效果观察
11
作者 张建 顾茵 +4 位作者 罗学胜 卢才义 张玉宵 翟金月 陈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72-74,77,共4页
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 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通过出院后随访的... 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 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通过出院后随访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24.0±5.0)个月,A组、B组患者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采用磁导航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无并发症,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 远期效果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龚家川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目的:本文探讨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欣美佳)与国产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比较。方法:将10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45例,2组均常规给予美托洛尔,门... 目的:本文探讨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欣美佳)与国产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比较。方法:将10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45例,2组均常规给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门冬氨酸钾镁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国产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国产门冬氨酸钾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钾镁 室上性心律失常 疗效
下载PDF
心腔导管电消融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3
作者 丁会文 张全发 G.M.Vincent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8-80,共3页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心胜起搏器。临床实践证实了使用心腔导管电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消融 心脏传导阻滞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玉莲 戴立华 +1 位作者 冯定安 何汉源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和观察组(胺碘酮+索他洛尔),每组各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和观察组(胺碘酮+索他洛尔),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后心率、窦性心律复转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60/64),高于对照组的80%(51/64);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治疗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复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4期3354-3355,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8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5~10min缓慢静推,继而以0.5~1mg/min持续静滴,复律成功者...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8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5~10min缓慢静推,继而以0.5~1mg/min持续静滴,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心律平片150mg,3次/d;观察组: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时间5~10min缓静推,继之以0.5~1.0mg/min持续静滴,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胺碘酮片0.29mg,1次/d。观察24h内两组患者转复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转复率85.0%(34/40)高于对照组70%(2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转复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急诊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性 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律平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萌萌 姚淮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等出现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两大类^([1])。快速型心律失常又可细分为室上性与室性,而其中室上性快速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等出现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两大类^([1])。快速型心律失常又可细分为室上性与室性,而其中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以及交界性早搏。临床上主要依靠胺碘酮、比索洛尔^([2-3])等西药及射频消融术^([4])治疗,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志堂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析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观察组静脉... 目的探析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观察组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用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安全性高、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艾司洛尔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85例,根据全身状况、基础疾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85例,根据全身状况、基础疾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3组患者之间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上述三种药物进行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各组心脏不良反应差别不大,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这三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普罗帕酮 维拉帕米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云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2期1694-1695,共2页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复律成功。随访(20±6)个月,1例因车祸死亡,17例...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复律成功。随访(20±6)个月,1例因车祸死亡,17例患者均存活,其中6例复发。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可达龙预防心脏术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安徽医学》 2008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研究可达龙在预防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用药组(可达龙组)和非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可达龙组病人自手术后当日按10mg/(kg.d)剂量24小时持续... 目的研究可达龙在预防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用药组(可达龙组)和非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可达龙组病人自手术后当日按10mg/(kg.d)剂量24小时持续泵入可达龙作为预防用药。对照组在没发生心律失常之前不给药。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ICU逗留时间和出现心律失常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可达龙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持续时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及ICU逗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可达龙对心脏术后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书后 可达龙 预防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