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龙琴 方凯 +2 位作者 李庆 周春美 周咏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96例,采用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受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96例,采用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观察组静脉注射胺碘酮,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但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对照组8.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胺碘酮疗效显著优于普罗帕酮,更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疗效 胺碘酮 普罗帕酮 血气指标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6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吴晓光 王守力 王祖禄 荆全民 任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方法34例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54±11.17)岁。植入单腔ICD(VVI)21例,双腔ICD(DDDR)3例,三腔ICD(CRT—D)10例,平...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方法34例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54±11.17)岁。植入单腔ICD(VVI)21例,双腔ICD(DDDR)3例,三腔ICD(CRT—D)10例,平均随访(20.72±16.98)个月。结果(1)ICD的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6例(占17.6%),其中单腔ICD3例,三腔ICD3例。(2)原因:1例(单腔ICD)对噪音误识别;4例患者是对心房颤动(AF)伴快速心室率的误识别,由于AF的心室率达到心室颤动(VF)检测区的标准,将其识别为VF。1例(V350型,ST.Jude公司)CRT-D患者因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误电击7次,原因是ICD能正确识别SVT,但出厂设置了对SVT的最长诊断时间为60s,SVT持续60S后不消失,ICD自动按室性心动过速设置程序进行治疗,行3阵ATP治疗未转复继续电转复。(3)2例患者在VF区设立了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区,4次AF的心室率达到FVT检测区频率,经1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后转复。(4)共误放电40次。单腔ICD患者14次,三腔ICD患者26次。6例患者均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电击事件,1例患者曾在3h内发生7次电击事件。结论AF伴快速心室率(达到VF区的频率)是各种ICD误识别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AF的心室率是减少ICD不适当治疗的基础。过多的电击治疗会给患者很大的痛苦和恐惧,建议加强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不适当治疗
原文传递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马国强 周臻臻 杜永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利多卡因组(n=45)与胺碘酮组(n=45)。利多卡因组给予利...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利多卡因组(n=45)与胺碘酮组(n=45)。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2组均于心率稳定后停药。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97.78%vs.82.22%,χ^(2)=4.444,P=0.035)。治疗结束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P<0.01);2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变化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P<0.01);2组心率、QTd低于治疗前,QTc高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利多卡因组(P<0.05或P<0.01)。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4.44%,χ^(2)=1.235,P=0.266)。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室肌复极离散程度,同时减少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进而增强临床疗效,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上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心功能 心电图 安全性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疆 邵群 张志仁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4-7,共4页
心律失常是目前肿瘤患者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当肿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抗肿瘤的治疗选择。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原发疾病有关,也有可能由恶性肿瘤及其治疗继发引起,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是肿瘤患者... 心律失常是目前肿瘤患者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当肿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抗肿瘤的治疗选择。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原发疾病有关,也有可能由恶性肿瘤及其治疗继发引起,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是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本文就肿瘤相关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类、机制、类型及治疗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 室上性心律失常 抗肿瘤治疗
下载PDF
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磊 薛桥 +5 位作者 颜伟 周圣华 陈瑞 刘鹏 翟金月 卢才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的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 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的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8)岁。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心内电生理诊断心房扑动2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1例,左后游离壁隐匿性旁道1例。结果5例利用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后均采用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精确标测靶点并行射频消融,4例成功。操作时间(116±31)min,术者X光曝光时间仅为(4.5±1.5)min。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初步研究表明,采用磁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并且明显降低术者的X光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佑方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利多卡因治疗方案,研... 目的探讨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利多卡因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行胺碘酮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仅为8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χ^(2)=4.507,P<0.05)。研究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P<0.05)。治疗前,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间均出现好转,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不仅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且药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ayés综合征:房间传导阻滞与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雪琪 郑良荣 严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房间传导阻滞不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症,目前认为其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尽管有证据表明早期治疗房间传导阻滞可能有益,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现系统性回顾Bayés综合征的临床基本情况。
关键词 Bayés综合征 房间传导阻滞 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电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翩翩 陈冰 +2 位作者 陈肖艺 梁一萍 甘文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6期135-136,14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3次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未下传、交界性早搏、房性并行心律、心房颤...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3次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未下传、交界性早搏、房性并行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将每位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做成散点图。分析心电散点图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心律失常类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B线斜率。结果心电散点图的诊断准确率为99.67%。除房性并行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以外,其他心律失常类型患者的B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具有操作简便、结果不需要人工修正、可节约时间成本的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避免一些意外数据导致对诊断的干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下载PDF
调脉合剂干预气阴两虚室上性心律失常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9
作者 翟军鹏 李方洁 +2 位作者 韩垚 张大炜 魏执真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调脉合剂干预气阴两虚室上性心律失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气阴两虚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 目的:观察调脉合剂干预气阴两虚室上性心律失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气阴两虚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调脉合剂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心率变异性(HRV)、24 h平均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33/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全程正常窦性心博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部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0.40Hz的所有NN间期的变异(TP)、0.15~0.40 Hz范围内NN间期的变异(H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4~0.15 Hz范围内NN间期的变异(LF)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调脉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室上性心律失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疗效满意,可更好调整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心悸 气阴两虚 调脉合剂 酒石酸美托洛尔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磁导航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远期效果观察
10
作者 张建 顾茵 +4 位作者 罗学胜 卢才义 张玉宵 翟金月 陈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72-74,77,共4页
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 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通过出院后随访的... 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 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通过出院后随访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24.0±5.0)个月,A组、B组患者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采用磁导航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无并发症,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 远期效果
下载PDF
胺碘酮转复肺癌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庄聪文 翁向群 +3 位作者 程先进 曾志勇 杨胜生 张哲明 《东南国防医药》 2008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观察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43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超过24 h后,停用胺碘酮,观察使用胺碘酮转复肺癌手术后... 目的观察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43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超过24 h后,停用胺碘酮,观察使用胺碘酮转复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中通过胺碘酮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有37例(86%),6例采取直流电复律转复。结论使用胺碘酮转复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肺癌
下载PDF
心腔导管电消融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2
作者 丁会文 张全发 G.M.Vincent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8-80,共3页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心胜起搏器。临床实践证实了使用心腔导管电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消融 心脏传导阻滞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龚家川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目的:本文探讨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欣美佳)与国产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比较。方法:将10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45例,2组均常规给予美托洛尔,门... 目的:本文探讨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欣美佳)与国产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比较。方法:将10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45例,2组均常规给予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门冬氨酸钾镁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国产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国产门冬氨酸钾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钾镁 室上性心律失常 疗效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玉莲 戴立华 +1 位作者 冯定安 何汉源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和观察组(胺碘酮+索他洛尔),每组各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和观察组(胺碘酮+索他洛尔),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后心率、窦性心律复转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60/64),高于对照组的80%(51/64);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治疗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复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4期3354-3355,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8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5~10min缓慢静推,继而以0.5~1mg/min持续静滴,复律成功者...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8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5~10min缓慢静推,继而以0.5~1mg/min持续静滴,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心律平片150mg,3次/d;观察组: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时间5~10min缓静推,继之以0.5~1.0mg/min持续静滴,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胺碘酮片0.29mg,1次/d。观察24h内两组患者转复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转复率85.0%(34/40)高于对照组70%(2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转复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急诊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性 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律平 治疗应用
下载PDF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志堂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析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观察组静脉... 目的探析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观察组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用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安全性高、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艾司洛尔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85例,根据全身状况、基础疾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85例,根据全身状况、基础疾病,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3组患者之间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上述三种药物进行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各组心脏不良反应差别不大,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这三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普罗帕酮 维拉帕米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云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2期1694-1695,共2页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复律成功。随访(20±6)个月,1例因车祸死亡,17例...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复律成功。随访(20±6)个月,1例因车祸死亡,17例患者均存活,其中6例复发。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可达龙预防心脏术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安徽医学》 2008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研究可达龙在预防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用药组(可达龙组)和非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可达龙组病人自手术后当日按10mg/(kg.d)剂量24小时持续... 目的研究可达龙在预防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用药组(可达龙组)和非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可达龙组病人自手术后当日按10mg/(kg.d)剂量24小时持续泵入可达龙作为预防用药。对照组在没发生心律失常之前不给药。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ICU逗留时间和出现心律失常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可达龙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持续时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及ICU逗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可达龙对心脏术后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书后 可达龙 预防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学
下载PDF
可达龙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曹清云 李艳玲 任柏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评价可达龙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2 0例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确诊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可达龙组 ) 10 0例 ,对照组 (心律平组 ) 12 0例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4% ... 目的 :评价可达龙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2 0例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确诊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可达龙组 ) 10 0例 ,对照组 (心律平组 ) 12 0例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4% ,对照组有效率 6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可达龙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控制较心律平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龙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对照组 治疗组 心律平 心电图 有效率 确诊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