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得桂 王伟涛 《老龄科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4-43,共10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离不开治理维度。立足于政府、市场、社会三类行动主体的相互嵌入和互动联结,构建了“供给—需求—赋能”三个维度的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研究发现,供给治理、需求治理与赋能治理的协同组合有力推进了有效供给、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离不开治理维度。立足于政府、市场、社会三类行动主体的相互嵌入和互动联结,构建了“供给—需求—赋能”三个维度的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研究发现,供给治理、需求治理与赋能治理的协同组合有力推进了有效供给、精准满足、参与共享“三位一体”老龄社会治理的平衡发展、多维互动和高效能。在人口老龄化治理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三类行动主体相互嵌入,并形成强大动力与互补机制。创新和完善供给治理与需求治理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石,赋能治理是在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健全“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的嵌入性治理,与供给治理、需求治理形成强大合力,进而推动中国人口老龄化迈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高效能治理 供给治理 需求治理 赋能治理
原文传递
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内涵、生成效应及应对思路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继新 陈真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36-45,共10页
在嵌入信息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技术中,公共物品供给是一个以价值链模态体现的多场域、多环节、多主体、全程化的协同合作整体治理创新体系和供给实践新形态。公共物品价值链是以满足公众公共物品需求和实现供给价值增值为目标,... 在嵌入信息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技术中,公共物品供给是一个以价值链模态体现的多场域、多环节、多主体、全程化的协同合作整体治理创新体系和供给实践新形态。公共物品价值链是以满足公众公共物品需求和实现供给价值增值为目标,基于供给价值链全生命周期和泛资源整合,构建的纵向环节及多元主体交互联结参与集聚的适宜性公共物品供给创新模式。与传统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模式比较,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在生成背景、需求响应度、主体关系、供给绩效、供给方法和供给主体能力具有独特属性,具有公众消费需求导向、多维叠加流程、网络平台化组织技术手段、供给价值增值目标塑造和整体有机协同合作等特征,其治理生成效应表现在公共物品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整体性治理及协同机制、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链供给生态圈和差异化优势、公共物品供需匹配及无缝衔接的三重效应、效能和价值双重目标框架下的"三性"治理逻辑,可以通过利益协同、主体接点对接、需求管理及整体激励等策略实现对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的长效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价值链 供给治理 生成效应
下载PDF
供应链治理理论研究:概念、内涵与规范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149
3
作者 李维安 李勇建 石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5,42,共13页
供应链治理是一种有别于公司治理的新型治理对象,是环境演化和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本文通过回顾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关供应链治理问题的研究,探索构筑包括供应链治理边界、治理机制、治理目标和治理结构的供应链治理体系... 供应链治理是一种有别于公司治理的新型治理对象,是环境演化和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本文通过回顾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关供应链治理问题的研究,探索构筑包括供应链治理边界、治理机制、治理目标和治理结构的供应链治理体系框架。在对供应链治理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文章界定了供应链治理的基本内涵。通过引入交易成本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炼出供应链的分析属性,建立了规范的供应链治理分析逻辑框架,并指出未来可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论文属于框架性基本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可对供应链治理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系统分析思路和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 交易成本 不完全契约 机会主义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智能治理机制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晓 刘正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44,共11页
当今,依托IT技术的区块链和物联网驱动产品与社会接入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为解决新环境中供应链治理的机会主义风险和信任问题,可借鉴去中心且去信任的区块链互联网治理机制体系(含智能合约机制、共识机制、奖励机制、安全透明机制、... 当今,依托IT技术的区块链和物联网驱动产品与社会接入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为解决新环境中供应链治理的机会主义风险和信任问题,可借鉴去中心且去信任的区块链互联网治理机制体系(含智能合约机制、共识机制、奖励机制、安全透明机制、共享机制、协作机制、自治机制和分层结构机制),发展供应链智能治理机制。因供应链治理和区块链都有集成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趋势,并且供应链治理研究有交易成本、资源主义和社会关系多视角集成趋势,智慧型社会急需发展以行为观为主、制度观和结构观为辅的供应链智能治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智能治理框架体系追求多种匹配(如治理相关因素与治理结构的匹配)的适度化以及匹配适度化的智能实现,最终以良好匹配达成良好绩效。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智能治理机制,关键在于以耦合匹配有效衔接主观治理层和不涉人因因素的客观运作层,并分层次、分视角地研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协调以及可持续规模/结构、效率和公平之间两两或三方矛盾的协调。立足区块链治理机制体系的(事前)契约协调、治理结构与绩效评价、匹配机制与耦合机理、(事后)协调机制的研究,有机衔接供应链治理多种智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 区块链 智能治理 治理机制 耦合 匹配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基于资产专用性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鲁昱 李科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8,共15页
供应链的资产专用性特征是否有利于企业进行商业信用融资?文章利用手工收集的独特供应链数据,从产品性质的维度构建供应链资产专用性指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供应链资产专用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 供应链的资产专用性特征是否有利于企业进行商业信用融资?文章利用手工收集的独特供应链数据,从产品性质的维度构建供应链资产专用性指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供应链资产专用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供应链的其他特征后,供应链资产专用性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财务风险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而且能够显著促进其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并实现更好的绩效。经过稳健性检验,并以自然灾害冲击作为工具变量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供应链的治理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对决策层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增强实体抵抗风险冲击的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资产专用性 财务风险 商业信用融资 供应链治理理论
原文传递
“链主”企业的供应链治理与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5
6
作者 于苏 于小悦 王竹泉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40,共19页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链主”企业主导下的现代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切入点,基于200...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链主”企业主导下的现代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切入点,基于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及其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样本数据,从供应链治理视角探讨了“链主”企业对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有效提升供应商和客户的全要素生产率,且“链主”企业优势能够强化上述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供应商和客户融资约束,激励供应商技术创新是供应链金融促进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机制;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时提升了“链主”企业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水平和企业价值,呈现出较强的供应链协同效应。本研究肯定了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促进“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所做的有益尝试,揭示了“链主”企业推动供应链治理的微观经济后果及其内在机制,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主”企业 供应链治理 供应链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专业化分工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小悦 于苏 +1 位作者 曹伟 王竹泉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108,共15页
专业化分工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文章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以供应链治理理论为基础,检验了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专业化分工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文章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以供应链治理理论为基础,检验了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了供应链治理效应,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分工。上述效应在市场地位弱和传统型企业中更加明显,且存在供应链溢出效应,最终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积极影响。文章揭示了供应链金融的治理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拓展了供应链金融和企业专业化分工领域的学术研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专业化分工 供应链治理 交易成本 企业创新
原文传递
资源和能力视角下可持续供应链治理路径研究——基于联想全球供应链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婧婧 李勇建 +1 位作者 宋华 姚炳倩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6-339,共14页
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和竞争优势基于组织特定的资源和能力。现有文献较少从资源和能力视角研究其治理的演进路径和动态过程。本文以联想全球供应链为对象,利用资源编排理论和关系观进行可持续供应链治理路径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可持续... 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和竞争优势基于组织特定的资源和能力。现有文献较少从资源和能力视角研究其治理的演进路径和动态过程。本文以联想全球供应链为对象,利用资源编排理论和关系观进行可持续供应链治理路径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可持续供应链治理经历了核心企业的可持续治理、供应链成员的可持续治理和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治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遵循治理动因—治理机制—治理效果的过程。核心企业内外的资源和能力作为治理基础,其资源重组、能力重构和价值创造的编排治理机制引发正向反馈的治理效果,由内而外逐步实现了可持续供应链治理。本文得出的治理路径体现了社会资源基础观中承诺、联结到一致能力的转变,对我国核心企业和供应链实施可持续治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供应链治理 资源编排 关系观 治理路径 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对于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卢强 杨晓叶 周琳云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326,共14页
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从供应链治理视角构建了供应链融资绩效理论模型。以248个中小企业有效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研究发现:关系和契约两种供应链治理方式均可以积极影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从供应链治理视角构建了供应链融资绩效理论模型。以248个中小企业有效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研究发现:关系和契约两种供应链治理方式均可以积极影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联合决策在两种治理方式与供应链融资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是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不显著;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契约治理更能够提升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本文探索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机制,对于拓展供应链金融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共享 联合决策 供应链治理 供应链金融 交易成本理论
原文传递
供应链中断:成因、后果及对策——供应链治理视角下的文献述评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婧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144,共15页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进入新的变革期,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各类突发事件使得供应链中断风险大大增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把供应链中断状态界定为面向市场的交付中断发生。为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安全,防...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进入新的变革期,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各类突发事件使得供应链中断风险大大增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把供应链中断状态界定为面向市场的交付中断发生。为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安全,防止交付中断形成、加快中断后的恢复,本文将治理视角与供应链中断问题相结合,以增强供应链弹性和韧性为目标,理清供应链中断的外部、内部风险因素传导过程;总结供应链中断可能对链上企业及社会带来的后果,并揭示供应链中断严重性与供应链弹性、韧性抗衡下存在供应链中断后果扩大的可能;提出供应链内外协调治理对策,指出多主体参与、全方位、全流程治理的重要性。基于有关供应链中断的治理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并立足中国国情与国际供应链发展趋势,探索新时期供应链中断的治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中断 供应链治理 供应链绩效 经济全球化 逆全球化 黑天鹅事件 涟漪效应
下载PDF
供应链治理模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影 张纯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2,共9页
供应链治理是一个包含层级、规范、市场三种机制维度,约束调整供应链利益相关主体双边或多边关系的治理机制综合体,供应链治理的兴起是经营环境或组织结构变迁的映射。因切入视角不同,供应链治理的概念可大致分为结构观、行为观、制度... 供应链治理是一个包含层级、规范、市场三种机制维度,约束调整供应链利益相关主体双边或多边关系的治理机制综合体,供应链治理的兴起是经营环境或组织结构变迁的映射。因切入视角不同,供应链治理的概念可大致分为结构观、行为观、制度观三类,三者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机联系相互交叉。三种典型的供应链治理机制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供应链系统,其治理结果取决于三种机制作用强度的差异。根据治理模式中各治理机制相对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随机交易型、核心领导型、多元协作型三种类型。在随机交易型治理模式中,市场机制是主流供应链治理机制;在核心领导型治理模式中,层级治理机制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中,尽管以规范机制为主导,但其他机制也有发挥余地。供应链治理模式的演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普适路径,只能以随机交易型治理模式为起点,以交互式创新与供应链治理机制的因果反馈为脉路,总结出随机交易型到核心领导型供应链治理模式演化、核心领导型向多元协作型供应链治理模式迁移、核心领导型回转随机交易型供应链治理模式等几种典型的供应链治理模式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 交互创新 随机交易型 核心领导型 多元协作型
下载PDF
基于EPR的供应链治理机制博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秀堃 李勇建 石丹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9,250,共10页
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背景下的供应链系统中主体决策影响因素和治理机制的融合问题,基于供应链治理和博弈的理论视角,构造了个体生产者责任(IPR)模式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和集体生产者责任(CPR)模式下的合作博弈模型,分别得出了... 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背景下的供应链系统中主体决策影响因素和治理机制的融合问题,基于供应链治理和博弈的理论视角,构造了个体生产者责任(IPR)模式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和集体生产者责任(CPR)模式下的合作博弈模型,分别得出了IPR和CPR模式下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的最佳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污染治理决策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生产技术的差距,以及相互依赖程度.强技术差距和强依赖性更容易导致CPR模式的产生;反之,IPR模式更容易出现在低依赖性和实力相当的企业当中.最后总结了EPR制度下供应链系统动态均衡治理的内部效率机制和外部合法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责任延伸 供应链治理 博弈论 个体生产者责任(IPR) 集体生产者责任(CPR)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真如 徐乾宇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123,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是构建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供应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是构建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供应链韧性具备系统集成性特征,企业为统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目标,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与合作伙伴加强协同合作,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治理过程中的预测、响应、抵抗、恢复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治理水平。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提升企业与产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网络 供应链韧性 供应链治理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绿色供应链治理研究——基于环境规制交互分析视角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勇建 邓芊洲 +2 位作者 赵秀堃 申进忠 王军锋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依赖环境立法的强制性,但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延伸责任的治理散落于各种法律法规文件,缺乏结合供应链层面的系统性治理路径研究。本文以中国EPR的实施为制度背景,探索企业在绿色供应链治理过程中面向环境规...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依赖环境立法的强制性,但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延伸责任的治理散落于各种法律法规文件,缺乏结合供应链层面的系统性治理路径研究。本文以中国EPR的实施为制度背景,探索企业在绿色供应链治理过程中面向环境规制的合法化问题。本研究选择我国11个EPR相关法律样本,从环境规制交互分析的视角对绿色供应链治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伴随环境规制体系的动态演进,EPR下企业环境履责面临权义分配和供应链责任联结方面的挑战。本研究指出政府和企业是EPR制度下绿色供应链治理的主导力量,公民和其他服务型组织存在巨大潜力,而多主体联动的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责任延伸 绿色供应链治理 环境规制 交互分析
下载PDF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研究:供应链可持续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9
15
作者 戴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8,共12页
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模式可以从供应链可持续管理的视角出发进行讨论,将社会共治模式中的政府、社会组织、消费者等治理主体设计为供应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就是供应链中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问题,即通过对食品供应链... 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模式可以从供应链可持续管理的视角出发进行讨论,将社会共治模式中的政府、社会组织、消费者等治理主体设计为供应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就是供应链中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问题,即通过对食品供应链可持续治理的研究来解决社会共治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问题。基于主体-结构-影响因素-治理模式的供应链可持续治理框架,论文设计了核心企业CSR主导型、供应链交易主导型以及利益相关者主导型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以食品企业为焦点,在治理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经济契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安排,并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机制与保障手段,实现食品安全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模式 供应链可持续治理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供应链的生态系统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英 辛悦 马榕 《供应链管理》 2020年第9期51-61,共11页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上一轮科技革命的传统动能不足,但是数字经济未来已来,传统制造模式必然被智能制造颠覆,生产组织方式与供应链治理模式亦加快变革。文章选取了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的案例,特别是其赋能房车企业康派...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上一轮科技革命的传统动能不足,但是数字经济未来已来,传统制造模式必然被智能制造颠覆,生产组织方式与供应链治理模式亦加快变革。文章选取了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的案例,特别是其赋能房车企业康派斯的案例,分析了平台企业自身的组织设计、与合作伙伴构建生态系统以及通过生态系统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核心要素,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供应链的治理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 数字经济 平台型组织 生态系统治理
下载PDF
供应链治理: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华连连 张诗苑 +1 位作者 王建国 刘艳秋 《供应链管理》 2021年第8期5-19,共15页
供应链治理是指导和规范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长久维系的有效准则,是组织结构演变和变迁的结构性反映,是开启组织合作关系黑箱的钥匙,已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通过对供应链治理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回顾,文章围绕供应链治理... 供应链治理是指导和规范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长久维系的有效准则,是组织结构演变和变迁的结构性反映,是开启组织合作关系黑箱的钥匙,已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通过对供应链治理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回顾,文章围绕供应链治理的理论内涵、治理动因及治理行为框架展开,详述供应链治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经济、社会、环境视角总结归纳供应链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最后指出供应链治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供应链治理理论与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 文献综述 治理动因 治理手段
下载PDF
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低控制还是高控制?——基于多元制度逻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敬 张志颖 +1 位作者 魏旭光 康凯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2,共8页
突出我国正处于经济与制度转型的特殊情境,基于多元制度逻辑视角探究关系逻辑、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下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倾向及其背后原因。本文对11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多层级有序概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商业关系与政... 突出我国正处于经济与制度转型的特殊情境,基于多元制度逻辑视角探究关系逻辑、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下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倾向及其背后原因。本文对11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多层级有序概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商业关系与政治关系越强,越倾向于选择低控制治理模式;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商业关系与政治关系对非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缓解商业关系、政治关系对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强度。研究成果不仅为丰富本土供应链治理理论提供有效证据,而且为从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两方面促进我国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模式 社会关系 产权性质 市场化进程 多元制度逻辑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与定价的云制造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欣 曾珍香 +1 位作者 张舜 魏津瑜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9-166,共8页
面向制造型企业低碳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云制造平台运营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引入价格与碳减排量共同影响的需求函数,综合对比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云制造供应链最优碳减排量、最优定价及供应链总利润,提出了云制造模式下供应链... 面向制造型企业低碳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云制造平台运营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引入价格与碳减排量共同影响的需求函数,综合对比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云制造供应链最优碳减排量、最优定价及供应链总利润,提出了云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环境治理的协调机制。主要结论包括:①为实现分散决策的帕累托改进,基于决策主体有限理性的假设,设计了旁支付自执行契约对分散决策的云制造供应链系统进行环境协调优化。②通过算例验证了该契约的有效性,实现了对云制造供应链系统利润增加值的公平分配。③在灵敏度分析中还发现,云制造供应链利润与碳减排成本及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系数负相关,与消费者的低碳偏好正相关,且消费者的低碳偏好程度对云制造供应链的总利润的影响最大。本研究为我国云制造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平台运营商的运营及低碳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供应链环境治理 协调机制 旁支付自执行契约
原文传递
GOVERNANCE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 BY BUSINESS-BASED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LATFORM 被引量:7
20
作者 Zhenyu LIU Weiqing ZHUANG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1期1-20,共20页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usiness-based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latform(IOP)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mechanism of business-based IOP governing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and then aims to d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usiness-based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latform(IOP)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mechanism of business-based IOP governing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and then aims to develop a risk evaluation software under reliable algorithm to appraise the capability of an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latform resisting to global supply chains risks that supports platform users and providers to make decisions.The paper respectively starts with a basic conceptual model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 and a conceptual model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 in business-based IOP,and then gives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governance of global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in business-based IOP;then has a discussion with the beneficial model of governing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 by using business-based IOP or not.The results of research:(1) If given the ratio of expense per income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using business-based IOP, we can estimate the costs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risks that decides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average income of per transaction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using business-based IOP.(2) If given total income of transaction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using business-based IOP,we can estimate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ratio of expense per income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using business-based IOP, which would help to make pricing policy for IOP service provi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iness-based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latform global supply chains vulnerability govern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