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显和内隐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近红外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雷震 毕蓉 +2 位作者 莫李澄 于文汶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5,共11页
准确识别言语中的情绪韵律信息对社会交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探索外显和内隐情绪加工条件下愤怒、恐惧、快乐三种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结果表明,对愤怒、恐惧、快乐韵律进行特异性加工的脑区分... 准确识别言语中的情绪韵律信息对社会交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探索外显和内隐情绪加工条件下愤怒、恐惧、快乐三种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结果表明,对愤怒、恐惧、快乐韵律进行特异性加工的脑区分别为左侧额极/眶额叶、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其中右侧缘上回脑区同时受到情绪和任务的调控。此外,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和颞极在情绪外显任务中的激活明显强于内隐任务。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情绪韵律的层次模型,也对该模型的第三层次,即“额区对语音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需要外显性情绪加工任务参与”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语音韵律 颞上回 眶额叶 额下回 缘上回
下载PDF
0~1岁婴儿情绪偏向的发展:近红外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丹丹 李宜伟 +3 位作者 于文汶 莫李澄 彭程 刘黎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0-929,共10页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龄5.2±1.7天, 23名男孩)和45名1周岁婴儿(月龄12.7±1.4月, 21名男孩)对快乐和愤怒语音韵律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脑右半球的额叶、颞叶和顶叶的脑功能连接中出现了情绪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在新生儿组,快乐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度高于愤怒语音条件;在婴儿组,愤怒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于快乐语音条件。此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人类刚出生时情绪加工偏向是正性的,之后才转变成为负性。因此,“负性偏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情绪加工偏向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会发生转变。本研究首次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情绪偏向的变化,该发展规律不但有利于及早发现自闭症等情绪和认知发育障碍,还能指导家长运用恰当的交流和抚养方式科学育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偏向 新生儿 婴儿 情绪性韵律 颞上回 额下回
下载PDF
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神经基础: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钰 莫李澄 +1 位作者 毕蓉 张丹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3-1281,共9页
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是语音加工,因此,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使用近红外技术考察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结构检测、偏差检测和母语感知的研究进... 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是语音加工,因此,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使用近红外技术考察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结构检测、偏差检测和母语感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探究新生儿的典型语音感知脑机制以及这三类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异同。结果显示,左侧额下回是新生儿检测语音结构的关键脑区;双侧颞叶在新生儿语音偏差刺激检测中发挥关键作用;新生儿的母语语音加工存在左侧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感知 新生儿 元分析 额下回 颞上回
下载PDF
Prepulse Inhibition of Auditory Cortical Responses in the Caudolateral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in Macaca mulatta 被引量:1
4
作者 Zuyue Chen Lauri Parkkonen +3 位作者 Jingkuan Wei Jin-Run Dong Yuanye Ma Synnove Carlson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Prepulse inhibition(PPI) refers to a decreased response to a startling stimulus when another weaker stimulus precedes it. Most PPI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startle reflex and fewer have reported the P... Prepulse inhibition(PPI) refers to a decreased response to a startling stimulus when another weaker stimulus precedes it. Most PPI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startle reflex and fewer have reported the PPI of cortical responses. We recorded 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 in four monkeys and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PPI of auditory cortical responses(alpha, beta, and gamma oscillations and evoked potentials) can be demonstrated in the caudolateral belt of the superior temporal gyrus(STGcb).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a conspecific, which draws attention away from the auditory stimuli, affects the PPI of auditory cortical responses. The PPI paradigm consisted of Pulse-only and Prepulse + Pulse trials that were presented randomly while the monkey was alone(ALONE) and while another monkey was present in the same room(ACCOMP). The LFPs to the Pulse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the Prepulse thus, demonstrating PPI of cortical responses in the STGcb. The PPI-related inhibition of the N1 amplitude of the evoked responses and cortical oscillations to the Pulse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a conspecific. In contrast, gamma oscillation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N1 response to Pulse-only were suppressed in the ACCOMP condition compared to the ALONE condition. Thesefindings demonstrate PPI in the monkey STGcb and suggest that the PPI of auditory cortical responses in the monkey STGcb is a pre-attentive inhibitory process that is independent of attentional mod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ulse inhibition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Local field potential
原文传递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春蕾 何家恺 +7 位作者 马跃 孙继飞 张斌龙 王智 洪洋 张磊 方继良 罗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4,74,共6页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初步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例MCI患者(MCI组)及16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初步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例MCI患者(MCI组)及16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入组前分别采集两组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rs-fMRI)数据。采取ALFF分析方法,比较MCI组与健康对照组静息态脑功能差异,并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观察ALFF变化的脑区与言语流畅性测试量表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CI组患者右侧岛叶/颞上回ALFF降低(高斯随机场校正,voxel P<0.005,cluster P<0.05)。未发现ALFF升高脑区。降低的ALFF值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基础版的流畅性测试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_(s)=0.500,P=0.025)。结论MCI存在右侧岛叶/颞上回大脑活动降低,可能是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言语流畅性下降 岛叶 颞上回
下载PDF
先天性耳聋患儿听觉中枢及传导通路弥散张量成像和频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乐惺 郑文斌 +3 位作者 吴春晓 王彦婷 郑鸿毅 危小琴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频谱(MRS)探讨先天性耳聋患儿听皮质及听辐射的微观结构及脑代谢物变化。方法 82例先天性耳聋患儿[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4.34±3.32)岁]及31例听力正常儿童分别进行头部常规MR、DTI及MRS检查,测...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频谱(MRS)探讨先天性耳聋患儿听皮质及听辐射的微观结构及脑代谢物变化。方法 82例先天性耳聋患儿[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4.34±3.32)岁]及31例听力正常儿童分别进行头部常规MR、DTI及MRS检查,测量双侧颞上回、听辐射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定量分析双侧颞上回代谢物如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以及NAA/Cr比值的变化。耳聋组及正常对照组按年龄再分成≤3岁(43例)及>3岁(39例)两亚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耳聋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间听辐射FA值、颞上回F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2.895、3.264,均P<0.05),按年龄分组对比,其中≤3岁组FA值仅听辐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1,P<0.05),而>3岁组,听辐射、颞上回FA值、颞上回NAA/Cr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28、3.233、2.206,均P<0.05)。结论耳聋患儿DTI及MRS可定量检测出脑部听觉中枢及通路髓鞘发育及神经元细胞代谢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传导性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颞上回 听辐射
原文传递
新生儿语音感知的脑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钰 张丹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49,共6页
语言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本质的能力之一。其中,语音加工是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该领域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成人、儿童青少年或婴儿如何加工和处理语音,目前我们对... 语言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本质的能力之一。其中,语音加工是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该领域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成人、儿童青少年或婴儿如何加工和处理语音,目前我们对新生儿(人类出生28天内)的大脑是如何感知语音的尚不清楚。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非侵入式的大脑活动测量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考察新生儿的脑机制。研究发现,人类在新生儿时期就已经存在相对完善的语音加工神经系统。例如,感知超音段特征的关键脑区为右侧颞上回,检测音节序列结构的关键脑区为左侧额下回(Broca区)。本文分别从新生儿对音段和超音段特征的感知、对音节序列结构(包括序列边缘、重复结构、结构分割)的感知,以及对母语和外语感知的差异这三个方面,介绍新生儿对不同语音特征感知的大脑机制,并就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做出了几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语音感知 失匹配反应 颞上回 额下回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抑制功能的脑磁图研究
8
作者 王颖 冯毅刚 +6 位作者 贾艳滨 谢艳萍 钟舒明 汪文胜 管玉芳 朱丹 黄力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7,共7页
目的利用脑磁网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方法对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听觉条件(SI)-测试(S2)刺激范式,用脑磁图设备记录刺... 目的利用脑磁网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方法对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听觉条件(SI)-测试(S2)刺激范式,用脑磁图设备记录刺激后产生的感觉门控相关的听觉诱发磁场M50、M100、M200,并将脑磁图资料叠加到MRI以获得磁源性影像。以S2强度与S1强度的比值表示感觉门控功能的缺失程度,分别记作M50 S2/S1比值、M100 S2/S1比值、M200 S2/S1比值。同时采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1)所有受试者诱发的M50,M100、M200的等效电流偶极位置源均位于双侧颞上回中后部。(2)患者组双侧M50 S2/S1比值(左:0.87±0.39,有:0.82±0.34)高于对照组(左:0.53±0.28,有:0.53±0.34),双侧S2-M50强度[左:(15.47±7.81)nAm,有:(14.26±4.54)hAm]高于对照组[左:(10.38±5.55)nAm,有:(9.76±5.77)nAm](均P〈0.05)。患者组双侧M100,S2/S1比值(左:0.98±0.40,右:0.86±0.42)高于对照组(左:0.55±0.22,右:0.52±0.16),双侧S2-M100强度[左:(28.17±18.96)nAm,有:(33.36±16.06)hAm]高于对照组[左:(15.93±8.25)nAm,右:(16.07±5.98)nAm](均P〈0.05)。患者组左侧M200 S2/S1比值(0.95±0.51)高于对照组(0.51±0.22)(P〈0.01)。患者组左侧S1-M50潜伏期[(53.44±13.67)ms]短于对照组[(62.46±9.89)his](P〈0.05)。(3)患者组PANSS总分与双侧50、M100、M200比值无相关性(r=-0.351、r=0.206、r=-0.287、r=0.361、r=-0.265、r=-0.093,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缺损可能与颞上回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有关,听感觉门控缺损可能影响了后期注意参与的认知加工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磁图描记术 颞上回 听觉诱发磁场 感觉门控
原文传递
基于MRI的人与猕猴颞上回听觉区的同源性研究
9
作者 柴静文 王千山 +3 位作者 姚蓉 王玥 李斌强 李海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运用MRI技术观察人类和猕猴颞上回负责听觉信息加工区域的结构连接的相似和差异,探讨两个物种结构连接模式的同源性,为跨物种比较和替代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公开的脑影像数据集,人类被试22例和猕猴被试9例作为研究... 目的运用MRI技术观察人类和猕猴颞上回负责听觉信息加工区域的结构连接的相似和差异,探讨两个物种结构连接模式的同源性,为跨物种比较和替代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公开的脑影像数据集,人类被试22例和猕猴被试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预处理后的人类数据提取6个感兴趣区域与18个目标区域,猕猴数据提取1个感兴趣区域与18个目标区域,计算连接强度并构建连接指纹,利用曼哈顿距离和余弦相似度分析连接模式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最后用排列置换测试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人类颞上回(area 38m)和猕猴颞上回前侧的连接指纹的相似度值最高(cosine=0.966),并且area 38m右侧的结构连接模式与猕猴颞上回前侧的连接模式更为相似。两个区域均与情景记忆相关的鼻周皮层,奖赏、情绪和运动相关的腹侧纹状体以及记忆和学习相关的海马区有较强的连接,与认知和运动相关的顶叶岛盖连接较弱。结论人类颞上回(area38m)具有和猕猴颞上回前侧相似的结构连接模式,可能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这一发现为构建人类和猕猴跨物种比较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上回 同源 连接模式 磁共振成像 人类 猕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