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腿前外侧逆行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丰德宽 王杰 +3 位作者 陈青 张家辉 程永增 王凡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14侧成人小腿标本及1条断肢上,观察了腓浅血管及其远侧交通支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腓浅血管远段与胫前动脉及腓动脉形成广泛吻合,具有形成逆行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条件。并在临床上获得成功。本文对该术式的操作要点及适应症... 在14侧成人小腿标本及1条断肢上,观察了腓浅血管及其远侧交通支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腓浅血管远段与胫前动脉及腓动脉形成广泛吻合,具有形成逆行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条件。并在临床上获得成功。本文对该术式的操作要点及适应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腓浅血管 解剖
下载PDF
小腿皮瓣的临床解剖与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玉新 李彩虹 +1 位作者 马维虎 刘执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研究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并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对30例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及隐神经均有主要伴行动脉营养,并与其他动脉穿支吻合营养... 目的研究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并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对30例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及隐神经均有主要伴行动脉营养,并与其他动脉穿支吻合营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设计的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并为沿皮神经轴设计长皮瓣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腓肠神经 隐神经 伴行血管 岛状皮瓣
下载PDF
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设计
3
作者 刘玉新 李彩虹 +1 位作者 马维虎 刘执玉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6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研究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并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供临床参考应用.对30侧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观测.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及隐神经均有主要伴行动脉营养,并与其他动脉皮穿支吻合营养相应区域的皮肤... 研究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并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供临床参考应用.对30侧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观测.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及隐神经均有主要伴行动脉营养,并与其他动脉皮穿支吻合营养相应区域的皮肤.根据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设计的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并为沿皮神经轴设计长皮瓣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腓肠神经 隐神经 伴行血管 岛状皮瓣
下载PDF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群武 廖进民 +4 位作者 谢华 吕端远 魏建华 陈应佳 孔禄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腓浅血管筋膜蒂腔、腓骨膜瓣转位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4 位作者 张发惠 喻爱喜 郑和平 谭金海 刘经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为临床上常见的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54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血管和腓血管穿支的走行、分布和吻合。通过解剖学研究,我们设计、创用了以腓浅血管筋膜为蒂的胫、腓骨骨膜瓣转位术,结果:经临... 目的:为临床上常见的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54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血管和腓血管穿支的走行、分布和吻合。通过解剖学研究,我们设计、创用了以腓浅血管筋膜为蒂的胫、腓骨骨膜瓣转位术,结果:经临床应用8例(胫骨中段骨不连5例、骨缺损2例、胫骨上段骨缺损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该骨膜瓣具有位置表浅、解剖容易、血管蒂长、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适于修复胫骨上、中段骨不连和小范围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血管 骨膜瓣 胫骨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军 余国荣 +1 位作者 陶圣祥 张奕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7-108,116,共3页
目的:为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 目的:为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腓浅神经有伴行营养血管,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可设计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