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CO2在低Re数下对流换热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宇 姜培学 +1 位作者 石润富 邓建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_2自下而上流过内径为2mm的加热圆管,在低进口Re(Re_(in)≈1700)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进口雷诺数较低(Re_(in)≈1700)而热流密度较高时,由于密度变化导致浮升力对流...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_2自下而上流过内径为2mm的加热圆管,在低进口Re(Re_(in)≈1700)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进口雷诺数较低(Re_(in)≈1700)而热流密度较高时,由于密度变化导致浮升力对流动产生扰动,流动从层流提前转变为湍流,换热大大增强并导致壁面温度的异常分布。使用LB湍流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此时流动从层流向湍流的过渡现象,而采用层流与湍流相结合的分区计算方法的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得更好。由于浮升力的影响,径向速度呈M型分布,速度最大值在靠近壁面某处;当热流密度很大时,在管子中心区会出现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对流换热 浮升力 层流 湍流
下载PDF
细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石润富 姜培学 张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5-997,共3页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内径为1mm的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的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流动方向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浮升力对细...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内径为1mm的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的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流动方向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浮升力对细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很大,对流换热系数在准临界温度附近存在峰值.在加热的前半段向上流动的对流换热强于向下流动,在加热的后半段则相反。随着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量比值的不断增加,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对流换热强弱转换的交点不断向流体进口方向推移,并且向上流动的壁面温度出现峰值,发生换热恶化,而向下流动则没有出现换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 超临界压力 细圆管 实验研究 换热恶化
下载PDF
超临界CO2在垂直圆管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志辉 姜培学 +1 位作者 赵陈儒 林钰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1-464,共4页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2在垂直圆管(Din=2 mm)内在高进口雷诺数和低进口雷诺数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研究变物性、浮升力和热加速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低进口雷诺数情况下,向上流动中管子入口处出现了局部壁面...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2在垂直圆管(Din=2 mm)内在高进口雷诺数和低进口雷诺数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研究变物性、浮升力和热加速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低进口雷诺数情况下,向上流动中管子入口处出现了局部壁面温度下降,而在向下流动中未观察到此类现象;在高进口雷诺数情况下,向上流动中壁面温度发生了异常分布,这主要是因为向上流动中浮升力使得湍流发生了层流化现象,而在向下流动中未观察到此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浮升力 热加速 层流化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CO_2在垂直管内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辉 姜培学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
对垂直圆管(d=2 mm)内的超临界压力CO2,在压力为7.8~9.5 MPa、进口温度为25~40℃、进口雷诺数Re为3×103~2×104,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时的对流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无浮升力影响和浮升力影响较大两种情况下,将实验... 对垂直圆管(d=2 mm)内的超临界压力CO2,在压力为7.8~9.5 MPa、进口温度为25~40℃、进口雷诺数Re为3×103~2×104,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时的对流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无浮升力影响和浮升力影响较大两种情况下,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准则关联式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偏差较大。因此,在基于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预测超临界流体换热的准则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对流换热 浮升力 关联式
下载PDF
小通道内碳氢化合物极限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5
作者 杨竹强 金禛 +5 位作者 刘峰 张巧玲 高天泽 康桥 苗瑞璞 张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新一代发动机热防护所采用的再生主动冷却技术中的传热问题,对超临界压力下碳氢化合物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主流温度、内壁温度、传热系数等划分指标,量化了正常传热、传热强化、传热弱化3个阶段的区间划分;定义超临界压... 针对新一代发动机热防护所采用的再生主动冷却技术中的传热问题,对超临界压力下碳氢化合物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主流温度、内壁温度、传热系数等划分指标,量化了正常传热、传热强化、传热弱化3个阶段的区间划分;定义超临界压力下发生传热弱化时对应的热流密度为极限热流密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压力越高、质量流量越大、加热入口温度越低,极限热流密度越高;采用拟沸腾数对极限热流密度进行表征,并发现拟沸腾数与入口温度和压力相关,与雷诺数弱相关;基于实验数据,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到综合影响因素下极限热流密度的预测公式,数据预测偏差在±10%以内。该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传热弱化现象的发生,为飞行器换热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保证飞行器整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传热特性 碳氢化合物 极限热流密度
下载PDF
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CO_2在低雷诺数下对流换热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轶君 姜培学 +1 位作者 张宇 任泽霈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8-470,共3页
本文对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低雷诺数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中分析了不同入口温度、热流密度以及流动方向等对超临界CO2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在热流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实... 本文对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低雷诺数条件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中分析了不同入口温度、热流密度以及流动方向等对超临界CO2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在热流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而在热流密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浮升力的影响,流动可能提前从层流转变为湍流,使换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 对流换热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汽轮机蒸汽激振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学延 王延博 张卫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6,共6页
介绍机组蒸汽激振的机理和特征、国外超临界压力机组高压转子低频振动和近年来国内若干大型机组高压转子汽流激振引起的低频振动的分析和现场处理情况,归纳总结引起该类振动的主要因素和我国在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中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汽轮机 蒸汽激振 低频振动
下载PDF
高热流条件下超临界压力煤油流过小直径管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27
8
作者 胡志宏 陈听宽 +1 位作者 罗毓珊 郑建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探讨了超临界压力下煤油流过内径为 1.70mm的不锈钢管的传热特性 .实验在压力为 5、 15MPa ,质量流率为 85 0 0~ 5 10 0 0kg·m-2 ·s-1和热负荷高达 5 5 .0MW·m-2 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结果表明 :在内壁温达到拟临界温度... 探讨了超临界压力下煤油流过内径为 1.70mm的不锈钢管的传热特性 .实验在压力为 5、 15MPa ,质量流率为 85 0 0~ 5 10 0 0kg·m-2 ·s-1和热负荷高达 5 5 .0MW·m-2 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结果表明 :在内壁温达到拟临界温度时有拟沸腾现象发生 ;进一步提高热负荷会发生传热恶化 ,加入添加剂能提高临界热负荷 ;在极高热负荷下还会发生第 2次传热强化 ,限制了传热恶化的壁温飞升 .给出了煤油的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 ,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超临界压力 拟沸腾 临界热负荷 强制对流传热 工作压力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料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低温甲烷的湍流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亚洲 华益新 孟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11,622,共7页
通过系统的数值模拟计算,在准确确定甲烷的热力学和传输物性变化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两种热流密度下超临界压力对低温甲烷的湍流传热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对流换热Nusselt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下,热力学和传输物性对湍... 通过系统的数值模拟计算,在准确确定甲烷的热力学和传输物性变化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两种热流密度下超临界压力对低温甲烷的湍流传热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对流换热Nusselt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下,热力学和传输物性对湍流传热现象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在甲烷的临界区域附近,由于物性的剧烈变化会导致传热过程的恶化现象;在高热流密度情况下(如7MW/m2),增大管内压力有利于提高对流换热强度;现有的常用变物性湍流传热公式不能适用于超临界压力下低温甲烷的对流换热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甲烷 超临界压力 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煤油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胡志宏 陈听宽 +2 位作者 罗毓珊 郑建学 汤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2-65,70,共5页
得到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流过电加热圆管的传热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壁温升高到拟临界温度后有传热强化现象发生,在极高热负荷下不但没有发生传热恶化,而且会发生第二次传热强化.煤油中加入添加剂能提高烧损热负荷.给... 得到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流过电加热圆管的传热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壁温升高到拟临界温度后有传热强化现象发生,在极高热负荷下不但没有发生传热恶化,而且会发生第二次传热强化.煤油中加入添加剂能提高烧损热负荷.给出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超临界压力 传热强化 传热试验
下载PDF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韩忠旭 周传心 +3 位作者 张伟 马焕军 张传江 李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81,共7页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配置的直流锅炉,动态特性复杂。该文给出超临界机组协调受控对象的一种实用数学模型,采用观测器预估燃煤的热值,设计一种基于增量式函数观测的状态反馈+串级PID+智能控制(IC)+热值补偿(BTU)的综合型协调控制系统。采...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配置的直流锅炉,动态特性复杂。该文给出超临界机组协调受控对象的一种实用数学模型,采用观测器预估燃煤的热值,设计一种基于增量式函数观测的状态反馈+串级PID+智能控制(IC)+热值补偿(BTU)的综合型协调控制系统。采用数学方法描述了IC部分的具体内容,用状态空间法给出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通过数学分析,证明了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揭示了该综合型协调控制系统中串级PID调节器的作用。工程应用表明,在定压、滑压两种方式下变化负荷,其负荷速率可达12MW/min,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直流炉 机炉协调 增量式函数观测器 状态反馈 模拟柔性模糊控制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在竖直圆管内换热特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斌 张春本 +2 位作者 邓宏武 徐国强 朱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5-603,共9页
以国产航空煤油RP-3为对象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热流密度和进口温度对碳氢燃料在竖直向上管和竖直向下管的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中热流密度变化范围为300~600kW/m2,进口温度变化范围为293~723K,压力及流量分别保持为5MPa以及3g/s.研究表... 以国产航空煤油RP-3为对象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热流密度和进口温度对碳氢燃料在竖直向上管和竖直向下管的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中热流密度变化范围为300~600kW/m2,进口温度变化范围为293~723K,压力及流量分别保持为5MPa以及3g/s.研究表明:在所有实验工况下,实验进口处将首先出现换热恶化现象,之后随着热边界层的充分发展换热逐渐增强;当管内流体状态从超临界压力液态过渡到超临界状态,由于物性的显著变化将导致换热沿管程方向得到显著强化.当进口油温超过其拟临界温度后,由于碳氢燃料吸热能力迅速降低导致管内出现了换热恶化.对于竖直向上流与竖直向下流,即使浮升力判断因子的值小于10-5,浮升力的影响仍然不能忽略.最后,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在微细管内流动的强迫对流换热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拟临界温度 碳氢燃料 浮升力 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潘杰 杨冬 +2 位作者 董自春 朱探 毕勤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压力22.5~30 MPa、质量流速1009~1626 kg/(m2.s)、内壁热流密度216~822 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均匀加热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 在压力22.5~30 MPa、质量流速1009~1626 kg/(m2.s)、内壁热流密度216~822 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均匀加热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压力、内壁热负荷和质量流速变化对光管内壁温度及换热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能用于工程实际的传热试验关联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拟临界点附近,光管壁温随焓值平缓增加,超临界水的换热系数显著增大,管内出现了明显的传热强化现象;在远离拟临界点的区域,光管壁温随焓值的增大显著升高,换热系数迅速减小;压力与热流密度的增大以及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导致壁温升高,换热系数减小,传热强化减弱;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换热系数峰值提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光管 壁温 换热系数 传热强化 拟临界点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水在垂直上升内螺纹管中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潘杰 杨冬 +2 位作者 朱探 董自春 毕勤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7-314,共8页
在压力22.5~30MPa,质量流速430~1200 kg·m-2·s-1,内壁热负荷284~719kW·m-2范围内,对超临界压力水在均匀加热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压力、热负... 在压力22.5~30MPa,质量流速430~1200 kg·m-2·s-1,内壁热负荷284~719kW·m-2范围内,对超临界压力水在均匀加热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压力、热负荷和质量流速变化对内螺纹管壁温及传热系数的影响,探讨了拟临界区的传热机理,并给出了能用于工程实际的传热实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垂直上升内螺纹管中超临界水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在低焓值区内螺纹管壁温随焓增平缓增加,而在高焓值区壁温随焓增的升高明显。由于热物性的剧烈变化,超临界水在拟临界焓值区发生了明显的传热强化。压力与热负荷的增大以及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导致内螺纹管壁温的升高和传热系数的减小,使得传热强化现象削弱,甚至出现传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内螺纹管 壁温 传热系数 拟临界点 传热强化
下载PDF
近临界及超临界压力区垂直光管和内螺纹管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志宏 陈听宽 孙丹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阐述了垂直上升布置的内螺纹管和光管在近临界及超临界压力区的传热特性的试验结果。在近临界压力区 ,随着压力向临界压力靠近 ,光管的传热特性变差 ,传热恶化的临界干度下降得很厉害 ,甚至在过冷区就会发生壁温飞升 ;内螺纹管在近临界... 阐述了垂直上升布置的内螺纹管和光管在近临界及超临界压力区的传热特性的试验结果。在近临界压力区 ,随着压力向临界压力靠近 ,光管的传热特性变差 ,传热恶化的临界干度下降得很厉害 ,甚至在过冷区就会发生壁温飞升 ;内螺纹管在近临界压力区可以消除传热恶化 ,但是随着靠近临界压力其抑制传热恶化的能力下降。传热恶化后的光管和内螺纹管的最小传热系数分别在压力为 2 1 0MPa和 2 2 0MPa。超过临界压力后 ,光管和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得到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传热 近临界压力 超临界压力锅炉 试验 垂直光管
下载PDF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可行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吕俊复 岳光溪 +6 位作者 张建胜 刘青 冯俊凯 刘宝珠 于龙 杨仲明 张彦军 《锅炉制造》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研究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可行性。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比煤粉炉更适合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原因。以600MW为例,计算了经济指标,表明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电力行业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锅炉 可行性
下载PDF
直流炉机组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韩忠旭 潘钢 +5 位作者 邱忠昌 马焕军 张伟 黄焕袍 冯健 周传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6,共10页
超临界(或直流炉)机组协调与给水控制系统,其被控对象具有多入多出强耦合、非线性、变参数的特点。研究工作以受控系统能控且可稳为设计目标,以2种类型的实际运行机组为研究实例,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针对直流炉机组给水控制系统的技术... 超临界(或直流炉)机组协调与给水控制系统,其被控对象具有多入多出强耦合、非线性、变参数的特点。研究工作以受控系统能控且可稳为设计目标,以2种类型的实际运行机组为研究实例,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针对直流炉机组给水控制系统的技术难点问题,首先分别给出协调与给水控制系统单独运行时的稳定性条件及证明,再进一步由数学推理给出整个控制系统联合运行的稳定性分析。以2台300MW亚临界直流炉机组和1台600MW超临界机组的实际运行效果,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数学分析还揭示了控制系统中PID调节器的作用,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参数整定和误差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 超临界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锅炉给水控制 非线性 稳定性 状态反馈控制
下载PDF
80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概念设计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玉新 吕俊复 +5 位作者 张建胜 刘青 岳光溪 张彦军 于龙 杨仲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8,共6页
常压循环流化床 (ACFB)燃烧技术是已经为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洁净煤技术 ,但在达到较高的供电效率方面并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超临界CFB作为下一代CFB技术 ,综合了超临界蒸汽循环高效率和循环流化床低成本 2方面的优势 ,而循... 常压循环流化床 (ACFB)燃烧技术是已经为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洁净煤技术 ,但在达到较高的供电效率方面并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超临界CFB作为下一代CFB技术 ,综合了超临界蒸汽循环高效率和循环流化床低成本 2方面的优势 ,而循环流化床条件下的热负荷分布规律使得超临界压力下水冷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 ,脱硫、脱硝投资及运行成本比烟气脱硫和催化还原NOx 低 ,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总结了国内外超临界CFB锅炉研究工作的一些进展 ,详细介绍了 80 0MWe超临界CFB锅炉的概念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概念设计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焓值的测量及换热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春本 邓宏武 +2 位作者 徐国强 黄文 朱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1-335,共5页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一种超临界压力下中国3号喷气燃料RP-3焓值的测量方法,同时对不同超临界压力下RP3在323-843K内的焓值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燃油温度低于其临界温度时,不同超临界压力下燃油的焓值几乎是一样的,当温度高于临...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一种超临界压力下中国3号喷气燃料RP-3焓值的测量方法,同时对不同超临界压力下RP3在323-843K内的焓值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燃油温度低于其临界温度时,不同超临界压力下燃油的焓值几乎是一样的,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后,不同压力下RP-3焓值之间的差异随着压力的升高而缩小.另外,根据焓值曲线计算出的燃油温度及吸热量与先前已做的其他流动与换热实验中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焓值是准确可靠的,满足未来航空发动机内空油换热器的设计要求.最后,研究了热流密度对超临界煤油换热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燃油对比温度小于1.179(760K)时,Nu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 RP-3 焓值 热流密度
原文传递
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垂直水冷壁低质量流速条件下热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为术 朱晓静 +3 位作者 毕勤成 杨冬 黄锦涛 吴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5-21,共7页
针对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垂直管圈水冷壁在低质量流速下的热敏感特性,对六头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600MW超临界W型火焰炉热敏感性系数进行研究,分析了干度、热负荷、质量流速及压力等关键参数对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流... 针对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垂直管圈水冷壁在低质量流速下的热敏感特性,对六头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600MW超临界W型火焰炉热敏感性系数进行研究,分析了干度、热负荷、质量流速及压力等关键参数对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流量敏感性系数和出口焓敏感性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计算和分析了该锅炉水冷壁在不同锅炉负荷下的温度偏差及出口焓值偏差。结果表明随热负荷增大,流量敏感性系数正向增大,锅炉水冷壁自补偿特性增强,出口焓值敏感性系数减小;流量敏感性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当质量流速超过一定值时,流量敏感性系数为负,锅炉水冷壁呈现负流量响应特性;质量流速增大,水冷壁出口焓值受热负荷扰动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压力的升高有利于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稳定性的增强;随干度增大,锅炉自补偿特性减小,出口焓值敏感性系数为正向增大,出口焓值偏差随着干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的安全运行、防止水冷壁爆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W火焰锅炉 垂直水冷壁 热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