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恶化分析和判据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舟航 张大龙 +2 位作者 吴玉新 吕俊复 刘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6304-6310,共7页
对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恶化机理进行了分析。使用较宽管径范围内的实验数据对已有的传热恶化判据进行了校验和比较,指出了现有判据的不足。在已有判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管径变化对传热恶化的影响规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传... 对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恶化机理进行了分析。使用较宽管径范围内的实验数据对已有的传热恶化判据进行了校验和比较,指出了现有判据的不足。在已有判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管径变化对传热恶化的影响规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传热恶化判据,该判据可在较宽管径范围内准确预测超临界水在垂直上升光管内的传热恶化,与已有的判据相比,新判据的预测结果更准确,适用范围也更广。讨论了新判据的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传热恶化判据 光管 管径
下载PDF
定位格架对超临界水冷堆堆芯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庆刚 丁雅倩 +1 位作者 朱晓静 杜鑫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压力为25 MPa、质量流速800kg/(m^2·s)、热流密度600kW/(m2·K)的条件下,对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燃料棒直径D=8.0mm,节径比P/D=1.2)类三角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用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 在压力为25 MPa、质量流速800kg/(m^2·s)、热流密度600kW/(m2·K)的条件下,对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燃料棒直径D=8.0mm,节径比P/D=1.2)类三角形子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用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对堆芯的换热情况进行了模拟。以无定位格架子通道为基准,对比阻流片型定位格架对通道内流体换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下阻流片型定位格架能够明显增强换热,降低最高包壳温度。另外,不同焓值区定位格架对换热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 定位格架 类三角形子通道 壁面温度 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超临界压力水冷包层方案第一壁的热与应力分析
3
作者 魏婷 匡波 侯东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超临界水冷包层中第一壁的运行工况,利用数值计算软件ANSYS中CFX和Workbench两个模块对第一壁结构中的固体域和流体域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对比矩形管道和圆形管道内传热及热应力分布发现,矩形管道四个角域强化了壁面流体和主流流体... 针对超临界水冷包层中第一壁的运行工况,利用数值计算软件ANSYS中CFX和Workbench两个模块对第一壁结构中的固体域和流体域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对比矩形管道和圆形管道内传热及热应力分布发现,矩形管道四个角域强化了壁面流体和主流流体的动量和热量的交换,使传热性能优于圆形管道,而四个角域的存在也造成了该处的应力集中,使结构材料的最大应力明显高于圆形管道。进一步研究冷却剂流向和冷却管道几何结构参数对第一壁结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发现,在ITER运行工况下,冷却剂流向影响很小,增大冷却管道直径和减小冷却管道最小壁厚均能改善第一壁结构材料中的最高温度,而这两个几何结构参数对第一壁应力的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包层 第一壁 热与应力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水冷堆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满昌 王明利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4,共5页
超临界水冷堆是被国际上选定为第四代核能系统长远开发的6种堆型之一,是在现有LWR和超临界火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新型设计。在技术上,超临界水冷堆可以借鉴现有PWR和超临界火电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经验,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 超临界水冷堆是被国际上选定为第四代核能系统长远开发的6种堆型之一,是在现有LWR和超临界火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新型设计。在技术上,超临界水冷堆可以借鉴现有PWR和超临界火电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经验,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我国近期和中期目标都是采用压水堆技术,考虑到技术的继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和研制超临界水冷堆核能系统是必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 开发现状 前景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压水堆改进型控制棒组件落棒过程计算分析研究
5
作者 郑乐乐 岳题 +4 位作者 朱发文 秦勉 李翔 刘孟龙 黄山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为验证超临界压水堆改进型控制棒组件能否实现预期水力缓冲功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基于6自由度(6DOF)模型的铺层法动网格技术,对其落棒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和落棒末速度。结果表明:相比改进前的设计,... 为验证超临界压水堆改进型控制棒组件能否实现预期水力缓冲功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基于6自由度(6DOF)模型的铺层法动网格技术,对其落棒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和落棒末速度。结果表明:相比改进前的设计,改进型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虽有所增大,但仍然能满足安全要求;落棒末速度大幅下降,落棒冲击力降低,从而能够保证控制棒组件及燃料组件的结构完整性。改进型控制棒组件的设计能够实现预期的水力缓冲功能,可用于超临界压水堆堆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水堆 改进型控制棒组件 落棒时间 落棒冲击力 动网格
原文传递
伊敏发电厂俄制1650t/h超临界压力锅炉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福民 黄晶辉 汪保春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4,32,共5页
介绍该型锅炉汽水系统和燃烧系统在设计上的特点。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锅炉 汽水系统 燃烧系统 锅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