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粒径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秀林 程振平 +1 位作者 路建美 毕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35,共24页
合成了聚丙烯酸钠型大粒径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单体添加量、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搅拌转速、分散剂等对树脂吸液率及粒径的影响。得到了粒径在1.57mm、吸去离子水1500g/g左右的大粒子。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聚丙烯酸钠 大粒径 性能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粒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郑邦乾 张洁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粒径与性能的关系及影响高吸水性树脂粒径分布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粒径为80~120目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液)率高、吸水(液)速度快、保水性好,与PVC共混性优良。在搅拌速度为80~120r/min、分... 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粒径与性能的关系及影响高吸水性树脂粒径分布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粒径为80~120目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液)率高、吸水(液)速度快、保水性好,与PVC共混性优良。在搅拌速度为80~120r/min、分散剂和助分散剂用量分别为水相重的0.4%~0.6%和8%~12%、水/油为2.5~3.5的条件下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平均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树脂综合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粒径 性能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花生蛋白提取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高云中 张晖 +1 位作者 李伦 袁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7,共5页
以高温花生粕为原料,经不同程度超微粉碎后,得到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并进行花生分离蛋白的提取以及蛋白性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蛋白的提取率与蛋白性质有一定影响。随着粒径的不断减小所提分离蛋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在一定... 以高温花生粕为原料,经不同程度超微粉碎后,得到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并进行花生分离蛋白的提取以及蛋白性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蛋白的提取率与蛋白性质有一定影响。随着粒径的不断减小所提分离蛋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在一定粒径范围内均有明显提高,而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以及乳化性都降低,乳化稳定性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花生粕 超微粉碎 粒径 理化特性 功能性质
下载PDF
保水剂吸释水分与养分动力学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魏琛琛 廖人宽 +3 位作者 王瑜 魏榕 杨凤茹 杨培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5-284,共10页
围绕保水剂吸收、释放水分和养分的性质,通过室内试验深入分析了3种粒径规格(0.8~1.6 mm、1.6~3.5 mm、3.5~5.0 mm)的保水剂在不同浓度(0.02、0.04、0.08 mol/L)NH_4H_2PO_4养分溶液中反复吸释水分及养分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保... 围绕保水剂吸收、释放水分和养分的性质,通过室内试验深入分析了3种粒径规格(0.8~1.6 mm、1.6~3.5 mm、3.5~5.0 mm)的保水剂在不同浓度(0.02、0.04、0.08 mol/L)NH_4H_2PO_4养分溶液中反复吸释水分及养分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保水剂吸水初始,吸水速率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溶胀平衡,吸水倍率与溶液浓度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0.02、0.04、0.08 mol/L,与粒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1.6~3.5 mm、3.5~5.0 mm、0.8~1.6 mm,随吸水次数增多而减小。保水剂吸持水分的能力和每小时释水量随转速(土壤吸力)的增大不断减小,释水时保水率与溶液浓度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0.02、0.04、0.08 mol/L,与粒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0.8~1.6 mm、3.5~5.0 mm、1.6~3.5 mm,离心次数对其影响不显著。保水剂释水时滤液中NH_4^+-N、PO_4^(3-)-P浓度随转速(土壤吸力)增大整体呈减小趋势,累积释放量与溶液浓度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0.08、0.04、0.02 mol/L,与粒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1.6~3.5 mm、3.5~5.0 mm、0.8~1.6 mm,随离心次数增多而减少。相较其他粒径保水剂,1.6~3.5 mm粒径保水剂在同样条件下吸收、释放较多水的同时,还能释放出更多养分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粒径 溶液浓度 吸水/离心次数 吸释水分/养分 动力学规律
下载PDF
炭质页岩填料路用性能与高填路堤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常洲 张留俊 徐合清 《公路工程》 2022年第3期69-75,136,共8页
为研究炭质页岩作为路堤填料的可行性和炭质页岩高填路堤的稳定性,在分析其基本物理性质与崩解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炭质页岩填料不同粗粒料含量的路用工程性质室内试验,并引入分形维数分析不同压实方法压实前后炭质页岩的级配情况,初步... 为研究炭质页岩作为路堤填料的可行性和炭质页岩高填路堤的稳定性,在分析其基本物理性质与崩解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炭质页岩填料不同粗粒料含量的路用工程性质室内试验,并引入分形维数分析不同压实方法压实前后炭质页岩的级配情况,初步判断填料水稳定性,同时对炭质页岩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评价,确定炭质页岩高填路堤合理结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炭质页岩崩解完成后颗粒级配稳定;不同粗粒料含量的击实特性具有显著变化,当粗粒料含量为70%左右时,击实性能最佳,且不同压实度下CBR值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50击击数击实与超粒径填料6次“翻松-压实”后,炭质页岩分形维数与炭质页岩崩解稳定的分数维基本一致,压实后填料级配稳定、水稳定性好,且采用反复“翻松-压实”的填筑效果优于一次性压实填筑。此外,当炭质页岩用作路堤填料时,宜采用夹层与包边填筑相结合的方法,当路堤为高填路堤时,碎石夹层厚度应不小于0.5 m,碎石包边厚度应不小于2.0 m,此时路堤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3,满足高填路堤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页岩 路用性能 分形维数 超粒径 高填路堤
下载PDF
叶片表面超亲水和超疏水特性对二次水滴形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骛 蔡小舒 吉肖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2-297,共6页
为了探索减轻汽轮机低压叶片水蚀破坏的新措施,从二次水滴的形成机理出发,提出叶片表面进行超亲水和超疏水处理,搭建了水滴形成试验台,模拟汽轮机内叶片表面水膜在超亲水和超疏水表面破碎形成水滴的过程,采用单帧单曝光图像法测量了水... 为了探索减轻汽轮机低压叶片水蚀破坏的新措施,从二次水滴的形成机理出发,提出叶片表面进行超亲水和超疏水处理,搭建了水滴形成试验台,模拟汽轮机内叶片表面水膜在超亲水和超疏水表面破碎形成水滴的过程,采用单帧单曝光图像法测量了水滴粒径和速度,得到了试样模拟叶片表面亲疏水性能对二次水滴粒径和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试样模拟叶片和超疏水处理的试样模拟叶片相比,超亲水处理试样模拟叶片所形成水滴的尺寸较小,较小水滴易被主汽流携带加速,可以减轻水蚀破坏;通过对静叶片表面进行超亲水处理有可能减轻叶片水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 二次水滴 超亲水性 超疏水性 图像法 粒度
下载PDF
渗固磨耗层技术应用研究——以310国道东海段预防性养护工程为例
7
作者 王卫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3期169-172,共4页
为提高渗固磨耗层的施工质量,为其在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以2022年连云港市310国道东海段预防性养护项目为依托,通过优选并控制原材料技术指标、调试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 为提高渗固磨耗层的施工质量,为其在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以2022年连云港市310国道东海段预防性养护项目为依托,通过优选并控制原材料技术指标、调试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几方面进行控制,达到控制磨耗层施工质量的目的,从而改善路面的整体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固磨耗层 预防性养护 离析 超粒径 质量问题 处理措施
下载PDF
连续失水-复水中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纪冰祎 赵驰鹏 +3 位作者 吴玥 吕国华 宋吉青 白文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5-383,共9页
为明确土壤干湿交替环境下保水剂与土壤颗粒之间的作用方式及保水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连续失水—复水条件下,不同粒径(>0.85,0.6~0.85,0.30~0.45 m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特性、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结构... 为明确土壤干湿交替环境下保水剂与土壤颗粒之间的作用方式及保水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连续失水—复水条件下,不同粒径(>0.85,0.6~0.85,0.30~0.45 m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特性、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以及保水剂—土壤混合体价键结构的微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1次(T1)和第2次(T2)失水取样阶段,除T2阶段的最小粒径处理外,其余各粒径保水剂促使土壤相对含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72.9%以上(P<0.05)。保水剂粒径大小和土壤水分状况均会影响保水剂对土壤供水能力的作用效果,粒径最小的保水剂改变土壤持续吸水和供水的能力较差,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和团聚结构稳定的性能最优。在连续的干湿交替影响下,保水剂与土壤的作用加剧,壤土中的Si-O-Si键、-OH、蒙脱石和石英等矿物胶体会进入到保水剂网状结构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会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初步分析认为,随着反复失水—复水进程,更多黏粒矿物对保水剂分子结构的破坏,是减弱保水剂吸持水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粒径 土壤结构 土壤水分 干湿交替
下载PDF
灭鼠剂用淀粉接枝丙烯酸钠的制备及微囊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雪平 曾鑫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75-279,共5页
为了解决吸水树脂类生态灭鼠剂在环境中易吸水失效的问题,通过微囊化处理制备了防水型淀粉接枝丙烯酸钠。首先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淀粉高岭土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谱仪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以防水材... 为了解决吸水树脂类生态灭鼠剂在环境中易吸水失效的问题,通过微囊化处理制备了防水型淀粉接枝丙烯酸钠。首先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淀粉高岭土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谱仪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以防水材料为膜材,用熔融喷雾法将制备出的高吸水树脂进行微囊化处理。该工艺制备的微囊形状为近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在120μm以下。研究了微囊的形貌特征、粒径分布、壳核质量比与喷雾投料比的关系及吸水率。试验结果表明:投料比大于2:1时,微囊化效果最好,3种材料中蜂蜡的防水效果最好,同时表面最光滑。硬脂酸的粒径最大,包裹最完全。蜂蜡包裹后的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对小白鼠的杀灭率仍能达到70%。通过研究最终确定蜂蜡为最佳的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包囊材料,并获得了较好的灭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傅立叶变换红外谱 熔融喷雾法 形貌特征 粒径分布
下载PDF
硬盘垂直记录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超顺磁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恒青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07年第16期1023-1024,共2页
简单介绍了超顺磁效应的概念及引起的原因,概括地介绍了纵向记录技术和AFC技术的主要研究思路,详细阐述了垂直磁性记录技术的建模(磁单元垂直排列方式、磁单元S-N邻接方式)思想及其主要特点,综述了两种磁记录技术降低与克服超顺磁效应... 简单介绍了超顺磁效应的概念及引起的原因,概括地介绍了纵向记录技术和AFC技术的主要研究思路,详细阐述了垂直磁性记录技术的建模(磁单元垂直排列方式、磁单元S-N邻接方式)思想及其主要特点,综述了两种磁记录技术降低与克服超顺磁效应的方法,以及磁记录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效应 AFC 垂直记录技术 磁性颗粒体积 纵向记录技术
下载PDF
辽河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宓永宁 赵津霆 +1 位作者 岳川 邵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1期12486-12489,共4页
针对辽河中下游特细砂产量大、亟待开发利用的现状,展开辽河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关研究;首先通过加密筛分试验确定该地区特细砂的细度模数及级配情况,进而进行特细砂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应用"三低一超"原则进行配合比设计... 针对辽河中下游特细砂产量大、亟待开发利用的现状,展开辽河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关研究;首先通过加密筛分试验确定该地区特细砂的细度模数及级配情况,进而进行特细砂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应用"三低一超"原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不同水灰比和砂率特细砂混凝土间和易性与强度的差异,利用灰水比与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推导回归方程,并将试验结果汇总同普通中砂混凝土相应性能进行比较,从而了解特细砂混凝土的相关性能情况。给当地特细砂混凝土施工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细砂 颗粒级配 回归分析 配合比 混凝土
下载PDF
基于物理化学改性的水泥胶凝材料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保国 张昺榴 +3 位作者 陈方颉 谭洪波 戚长亚 李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共6页
通过引入微研磨介质以及表面改性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研磨,制备颗粒更小、粒度分布更合理、胶凝效率更高的高效胶凝水泥。同时对高效胶凝水泥进行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激光粒度分析、水化热以及混凝土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微研... 通过引入微研磨介质以及表面改性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研磨,制备颗粒更小、粒度分布更合理、胶凝效率更高的高效胶凝水泥。同时对高效胶凝水泥进行比表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激光粒度分析、水化热以及混凝土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微研磨介质与表面改性剂能大幅提高水泥研磨效率,提高水泥细度,降低能耗,制备出的高效胶凝水泥以适量掺量加入到混凝土中,能优化水泥颗粒级配,提高水泥利用率,进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同时能减少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胶凝水泥 粒径分布 微研磨介质 表面改性
原文传递
流体播种保水剂胶体溶液粘度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明金 宋玉秋 +2 位作者 任文涛 孔爱菊 胡艳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2-634,共3页
采用落球法对3种保水剂胶体溶液的运动粘度进行了测定研究,分析了保水剂粒度对粘度的影响,进行了玉米种子在不同粒度保水剂胶体溶液中悬浮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胶体溶液的运动粘度随着浓度的提高及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保水剂颗粒... 采用落球法对3种保水剂胶体溶液的运动粘度进行了测定研究,分析了保水剂粒度对粘度的影响,进行了玉米种子在不同粒度保水剂胶体溶液中悬浮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胶体溶液的运动粘度随着浓度的提高及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保水剂颗粒吸水后的体积接近种子浸泡后体积且颗粒均匀,有利于种子悬浮;0.2%浓度以上的保水剂溶液流动性较差,不利于播种,配制播种胶体溶液时浓度应低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播种 保水剂 粒度 浓度 运动粘度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基超强吸水颗粒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彦军 胡媛 +5 位作者 毛跟年 王勇 邹乐男 李林涛 李娜 何亚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6,共6页
以魔芋和丙烯酸钠作为原料,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基超强吸水颗粒(KSAP),测试其吸水和保水性能,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等对KSAP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KSAP颗... 以魔芋和丙烯酸钠作为原料,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基超强吸水颗粒(KSAP),测试其吸水和保水性能,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等对KSAP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KSAP颗粒吸水率高达698 g/g,保水率为95%左右,保水时间在10 d以上。分析发现,KSAP是魔芋葡甘聚糖和丙烯酸钠反应得到的粒径在1.20~1.50 mm的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33 mm,颗粒表面光滑,大小均一;比原料魔芋精粉的热稳定更好,结晶度更高;KSAP吸水后的挤压率为48.9%,挤压程度可达自身尺寸的1/2,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超强吸水颗粒 吸水率 粒径 弹性性能
下载PDF
粒径对高吸水树脂的氨氮吸附特性影响
15
作者 甄倩 王百田 郭利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为吸附剂,研究不同粒径高吸水树脂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用量对水中氨氮的影响及吸附特性,并对吸附前后高吸水树脂样品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结果表明:4种粒径聚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对NH+4... 以聚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为吸附剂,研究不同粒径高吸水树脂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用量对水中氨氮的影响及吸附特性,并对吸附前后高吸水树脂样品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结果表明:4种粒径聚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对NH+4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氨氮在高吸水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粒径大小对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粒径L1(4 mm<d≤6 mm)的高吸水树脂平衡吸附量要显著高于粒径M(0.85 mm<d≤1.6 mm)和L(1.6 mm<d≤4 mm)的,粒径L1(4 mm<d≤6 mm)的吸附效果最好。随着高吸水树脂用量增加,4种粒径高吸水树脂氨氮去除率均提高,而单位吸附量减少,适宜高吸水树脂用量为0.5 g。FT-IR分析表明高吸水树脂官能团的化学吸附及离子交换对于NH+4的吸附固定起重要作用。综合吸附量和去除率,粒径L1(4 mm<d≤6 mm)的聚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在NH+4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5~7.5 mg·L^-1的水体中用量为2 g·L^-1,对氨氮具有较高的吸附量且能土壤还田。这些数据应用于污水除氮、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及土壤修复时可以作为粒径控制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粒径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超高排土场的粒径分级及其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7
16
作者 王光进 杨春和 +3 位作者 张超 马洪岭 孔祥云 侯克鹏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5-913,921,共10页
明显的粒径分级是超高排土场区别于土质边坡的最重要特征。针对西源岭413台阶排土场,结合开发的HHC-CA模型和现场散体粒径分布情况的调查,建立了考虑超高排土场粒径分级特征的边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FLAC3D软件分析了现状边坡... 明显的粒径分级是超高排土场区别于土质边坡的最重要特征。针对西源岭413台阶排土场,结合开发的HHC-CA模型和现场散体粒径分布情况的调查,建立了考虑超高排土场粒径分级特征的边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FLAC3D软件分析了现状边坡和各种堆排模式下的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西源岭413台阶排土场现状边坡上部位移矢量表现为下沉,其下沉方向与坡面保持同向,中部位移矢量表现为剪切,下部位移矢量略有反抬升的趋势。其边坡破坏模式为顶部平台拉裂,中部以圆弧形剪出;此排土场的现状边坡处于暂时性稳定阶段。而采用全覆盖式多台阶排土的边坡上部位移矢量表现为下沉,在排土场底部过渡到水平方向;破坏模式为顶部平台拉裂,下部以圆弧形剪出。仅考虑堆积散体的材料强度对排土场稳定性影响时,超高排土场的粒径分级有利于排土场边坡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排土场 散体粒径分级 元胞自动机 堆排模式 边坡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超大型三轴仪的堆石料缩尺效应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孔宪京 宁凡伟 +2 位作者 刘京茂 邹德高 周晨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对某一爆破筑坝堆石料开展了试样直径1m(最大粒径为200mm)的超大型和试样直径0.3m(最大粒径为60 mm)的常规大型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平行相似级配条件下最大粒径对应力–应变关系、颗粒破碎、特征应力状态、割线模量及邓肯张E-B... 对某一爆破筑坝堆石料开展了试样直径1m(最大粒径为200mm)的超大型和试样直径0.3m(最大粒径为60 mm)的常规大型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平行相似级配条件下最大粒径对应力–应变关系、颗粒破碎、特征应力状态、割线模量及邓肯张E-B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大型三轴试验的峰值内摩擦角大于超大型三轴试验,并且峰值应力处的轴向应变小于超大型三轴试验;(2)大型三轴试验的相变应力比大于超大型三轴试验,并且相变处的体变及轴向应变均小于超大型三轴试验;(3)大型三轴试验的颗粒破碎率小于超大型三轴试验,但二者平行粒组的变化规律相同;(4)大型三轴试验在应力水平50%处的割线弹性模量及割线体积模量均大于超大型三轴试验。大型三轴试验的邓肯张E-B模型参数k,kb分别是超大型三轴试验的1.22倍、1.38倍。研究成果可为建立考虑缩尺效应的堆石料本构模型和分析土工构筑物变形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超大三轴 缩尺效应 最大粒径 颗粒破碎
下载PDF
超细煤粉NO_x和SO_2排放特性与燃烧特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秀民 刘辉 +3 位作者 闫澈 韩向新 郑楚光 刘德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3-787,共5页
将合山煤分别制成常规粒度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 .在单只水平直流燃烧器燃烧室内进行了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的燃烧特性、空气分级燃烧NOx 排放特性、炉内喷钙对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燃烧SO2 排放特性的影响的燃烧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 ... 将合山煤分别制成常规粒度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 .在单只水平直流燃烧器燃烧室内进行了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的燃烧特性、空气分级燃烧NOx 排放特性、炉内喷钙对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燃烧SO2 排放特性的影响的燃烧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 ,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比较 ,着火提前 ,着火稳定性好 ,燃尽效果好 ;分级燃烧对超细煤粉的NOx 排放量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在Ca/S摩尔比相同的条件下 ,超细化煤粉的固硫特性明显优于常规煤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化煤粉颗粒粒度燃烧特性NOχ SO2 大气污染
下载PDF
FCC废催化剂细粉合成超细Y型分子筛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欣梅 李亮 +1 位作者 杨婷婷 阎子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560,共6页
以FCC废催化剂细粉为原料,通过向合成体系中引入无机盐、调变碱度和结晶温度,可以控制Y型分子筛的粒径,得到了大比表面积超细Y型分子筛。以减压蜡油(VGO)为原料油,考察了超细Y型分子筛粒径对催化剂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 以FCC废催化剂细粉为原料,通过向合成体系中引入无机盐、调变碱度和结晶温度,可以控制Y型分子筛的粒径,得到了大比表面积超细Y型分子筛。以减压蜡油(VGO)为原料油,考察了超细Y型分子筛粒径对催化剂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引入NaCl可以显著降低Y型分子筛的粒径,较高的碱度和较低的合成温度有利于构建超细Y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减小分子筛的粒径可以提高轻油的选择性和重油转化率,以及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合成的超细分子筛还显示了优良的水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催化剂细粉 超细型分子筛 粒径 裂化性能
下载PDF
超级铝热剂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保辉 王平胜 +1 位作者 罗观 卢校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4-1009,共6页
以Fe2O3、CuO、Fe3O4、MoO3为氧化剂,分别以50 nm和5μm的铝颗粒为还原剂,超声复合制备了12种不同组成的铝热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铝热剂的结构和形貌,发现纳米铝颗粒与Mo O3的相互分散效果最佳。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激光点... 以Fe2O3、CuO、Fe3O4、MoO3为氧化剂,分别以50 nm和5μm的铝颗粒为还原剂,超声复合制备了12种不同组成的铝热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铝热剂的结构和形貌,发现纳米铝颗粒与Mo O3的相互分散效果最佳。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激光点火试验研究了氧化剂种类、颗粒粒径对铝热剂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活性次序均为Al/MoO3〉Al/Fe2O3〉Al/CuO〉Al/Fe3O4。相对于微米铝颗粒,纳米铝颗粒可以使超级铝热剂的临界反应温度降低200~400℃,而相对于微米级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径的金属氧化物仅能使铝热剂临界反应温度降低10~30℃。表明铝颗粒粒度是铝热剂反应活性的决定因素,氧化剂的超细化对于铝热剂的反应活性改善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当铝颗粒粒径在同一量级时,铝热剂的反应活性主要取决于氧化剂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铝热剂 粒径 激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