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以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7
1
作者 孟凡行 苏东海 +1 位作者 方李莉 安丽哲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中国政府1996年在贵州六枝梭戛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在后工业文明的环境中诞生的,而梭戛生态博物馆则是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建立的,前者有当地居民较高的文化自觉做基础,后者则主要是在政府和学者的推动下进行... 中国政府1996年在贵州六枝梭戛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在后工业文明的环境中诞生的,而梭戛生态博物馆则是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建立的,前者有当地居民较高的文化自觉做基础,后者则主要是在政府和学者的推动下进行的。先进的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后进的生产形态和文化意识场域会发生什么变化?梭戛生态博物馆建立10年后,方李莉研究团队与苏东海先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肯定了当初在梭戛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探索意义。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落地尚存在较大的问题,它的出现非但没有对当地的文化起到理想的保护和传承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变迁。又过了10年,目前中国的文化保护事业和研究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展,但此文中的一些观点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梭戛 苗族 文化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浅说生态博物馆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以梭嘎生态博物馆为典型个案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真刚 唐兴萍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扶贫力度,消除贫困,大力发展教育,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的治理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 保护 梭嘎
原文传递
浅析“六枝原则”对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式,较之传统博物馆有着很大差异。在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循,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必然也就存在诸多问题。而"六枝原则"作为一个关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国际共识,对生态... 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式,较之传统博物馆有着很大差异。在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循,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必然也就存在诸多问题。而"六枝原则"作为一个关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国际共识,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梭嘎 六枝原则 指导意义
下载PDF
生态博物馆理念及其在少数民族社区景观保护中的作用——以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沛林 Abby Liu Geoff Wall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生态博物馆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创新的文化景观保护与展示方式,其基本理念是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特定地域某一特定群体的全部文化内涵为展示内容。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其最明显的创新在于,它以社区为基础,以就地保护的方式进行原生... 生态博物馆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创新的文化景观保护与展示方式,其基本理念是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特定地域某一特定群体的全部文化内涵为展示内容。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其最明显的创新在于,它以社区为基础,以就地保护的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中挪合作项目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是以"长角苗"民族文化景观为特征,由12个相连的苗族山区村寨组成。馆区自开放以来已接待了大量的参观游览者,在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展示功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展示与保护内容的界定问题、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处理问题、区内接待规模与环境容量的测定问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博物馆 亚洲第一 会展 景观保护 贵州 创新 基本理念 展示 文化保护
下载PDF
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之参与式影像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凝玉 余压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现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该文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为例,聚焦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中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意识薄弱,... 现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该文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为例,聚焦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中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将参与式影像实验引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以激励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当地原住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用手中的摄像机自发拍摄、记录和讨论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不断丰富和扩充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媒体组织方式,进一步整合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影像 梭嗄生态博物馆 传播
原文传递
传统服饰之中的意义世界--《穿在身上的文字--梭戛苗族服饰文化研究》评述
6
作者 关祎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副研究员安丽哲,于2021年8月出版了学术著作《穿在身上的文字——梭戛苗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该著作的撰写是基于作者十多年前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梭戛乡及周边地区所做的田野考察,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关心的问题,是...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副研究员安丽哲,于2021年8月出版了学术著作《穿在身上的文字——梭戛苗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该著作的撰写是基于作者十多年前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梭戛乡及周边地区所做的田野考察,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当地苗族民众的传统服饰以及与服饰紧密相连的苗族民众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习俗制度乃至传统的继承与变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详细记述并阐释了苗族传统服饰的构造与材质、制作工艺、装饰纹样及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女性视角是本书研究的一个亮点,作者关注到了社会劳动分工、婚恋制度乃至服饰变迁等方面的性别维度的问题,为传统文化事项研究增添了重要的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梭戛苗族 符号 文化阐释 变迁
下载PDF
生态本底与生命美学探微——基于贵州六枝梭嘎长角苗的文化色彩韵意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家燕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深居中国乌蒙山区的六枝梭嘎长角苗,原始、古朴、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生态博物馆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脆弱生态本底里,世居民族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会、生命三个维度的生态美学价值,在长角苗活态的原生文化中充分彰显。文... 深居中国乌蒙山区的六枝梭嘎长角苗,原始、古朴、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生态博物馆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脆弱生态本底里,世居民族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会、生命三个维度的生态美学价值,在长角苗活态的原生文化中充分彰显。文章以长角苗的文化色彩为研究载体,探寻蕴藏于生态、生存、身体中生命美学的价值韵意,实现民族文化科学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嘎长角苗 生存状况 生命美学 价值探索
下载PDF
箐苗“祭山”仪式的现象与思考——六枝县梭嘎乡补空寨个案调查
8
作者 徐小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贵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织金、纳雍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拌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巨大发髻,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为"长角苗"。由于梭嗄乡与外界联系较少,原... 贵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织金、纳雍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拌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巨大发髻,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为"长角苗"。由于梭嗄乡与外界联系较少,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至今,通过记录六枝县梭嘎乡补空寨菁苗"祭山"的全过程,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山” 梭嘎苗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