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昌来 张长永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连接到一起;同时,"从来"成词以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连接到一起;同时,"从来"成词以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间概念的名词最终演化成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历程代表了现代汉语某一类别的"X来"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来” 词汇化 “所” 名词化 指称化 转指 双音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北京话里的程度副词“所”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晓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9,192,共7页
本文首先全面列举"所"用作表"完全、彻底"义副词的使用实例,然后详细讨论这一特殊用法的各种特点:只能后接复杂VP,限用于非褒义或限用于不如意的语用环境为主,只出现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北京话口语性语体。
关键词 北京话 清末民初 程度副词“所”
原文传递
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后置词“所”和“边”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长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8-447,共10页
中古汉译佛经里的"所/边"在"Prep.+NP所/边+VP"或"VP+Prep.+NP所/边"结构中,当NP主要是指人的身份名词或代词(少数为其他名词)时,通过转喻操作和重新分析,由方所词语法化为表示对象关系的后置词,从而具... 中古汉译佛经里的"所/边"在"Prep.+NP所/边+VP"或"VP+Prep.+NP所/边"结构中,当NP主要是指人的身份名词或代词(少数为其他名词)时,通过转喻操作和重新分析,由方所词语法化为表示对象关系的后置词,从而具有格标记的功能。"所/边"的这种后置词用法,主要是在汉语内部相关语言成分自身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也与来自译经原典语言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译经 所/边 处所 对象 后置词 格标记
原文传递
关于“所V”之“所”的来源和进一步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34,共13页
“所”经历了三次构式化:1)从处所名词演变为泛义名词,2)从泛义名词演变为构词语素,3)从构词语素到虚义助词。每一次构式化,其组合形式和意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V”之“所”的直接来源是泛义名词。“所”的变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1... “所”经历了三次构式化:1)从处所名词演变为泛义名词,2)从泛义名词演变为构词语素,3)从构词语素到虚义助词。每一次构式化,其组合形式和意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V”之“所”的直接来源是泛义名词。“所”的变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1)语序变化及由之而来的搭配扩展和泛化,2)句法降级和“S所V”的重新分析,3)句法升级。汉语史研究不仅应对上古汉语时期的文献进行分段处理,还应将同一部文献的材料进行分层分析,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汉语的演变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名词 泛义名词 构词语素 虚义助词
下载PDF
《史记》“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句法辨析
5
作者 张雨涛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应该一句连读,“不”也非王念孙认为的是衍文。“所”在这里并不是实指义的代词,而是标记受事的功能词,在汉代语言中“所”常用于主谓结构中,在“N+所+V”格式中已经发展出标记小句受事主...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应该一句连读,“不”也非王念孙认为的是衍文。“所”在这里并不是实指义的代词,而是标记受事的功能词,在汉代语言中“所”常用于主谓结构中,在“N+所+V”格式中已经发展出标记小句受事主语的功能;其次,“动+以+宾”格式中的介词宾语在汉代获得许多新的发展,其主谓句形式便是其中之一的新兴形式,“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的读法是符合当时语言事实的。《汉书》作“奉以二千石所当得”,之所以存在异文,其原因在于司马迁、班固二人不同的情感角度和立场,即司马迁侧重对事实的评判,而班固注重对事实的描述,最终导致书写策略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分布考察 书写策略
下载PDF
《列子》中的“所”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志伟 《科教文汇》 2012年第5期69-69,76,共2页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具有类名词的功能,可在句中承担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所字结构 词性 功能
下载PDF
古汉语“所”字结构中的“所”字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辉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5-78,共4页
"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 "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附性,"所"字实属具有指代意义的结构助词,而"所"字结构中的"所"是代词的说法与词类的划分标准存在冲突。不同类别"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句法语义具有差异,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字结构 助词
下载PDF
“青琐”及“青琐窗”的建筑史解析——从汉画像石纹饰说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5,共8页
汉画像石中有一种被称为"十字穿璧"的图案,以十字线条在圆环内交叉穿过为特征,艺术史学者多在墓葬美术研究的语境下将其解读为"升仙"。而在建筑史的视角下,检索汉代建筑历史文献并与画像石对照,可发现此纹即古之&qu... 汉画像石中有一种被称为"十字穿璧"的图案,以十字线条在圆环内交叉穿过为特征,艺术史学者多在墓葬美术研究的语境下将其解读为"升仙"。而在建筑史的视角下,检索汉代建筑历史文献并与画像石对照,可发现此纹即古之"琐"纹。汉代天子居所之门被称为"青琐门",便是由于门框刻镂此纹并涂青。以后南北朝时期的诗词歌赋中出现"青琐窗"一词并在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其特征与"青琐"纹样无关,而在双层门窗格对合之做法样式。对"青琐"历史的追溯揭示出中国建筑、美术、文学等领域中古词汇的"同名异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纹 青琐门 青琐窗
下载PDF
Different Voice --On Wang Suo Challenging Jin Yong
9
作者 郑晓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14-116,共3页
Wang Suo’s criticism on Jin Yong’s novels has attracted himself more criticism,for Jin Yong is much worshipped.However,different voice calls on us to reflect on our tolerance on divergence, which sometimes is more v... Wang Suo’s criticism on Jin Yong’s novels has attracted himself more criticism,for Jin Yong is much worshipped.However,different voice calls on us to reflect on our tolerance on divergence, which sometimes is more valusble than conform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suo JIN YONG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ISM
下载PDF
《说苑》“所”字研究
10
作者 阳名强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7期106-110,共5页
关于"所"字的词性,历来学者认识不一,文章综合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周法高先生所提倡的"代词性助词"较为合理。通过对《说苑》中的"所"进行穷尽式的量化研究,认为其中"所"作为代词性助词使... 关于"所"字的词性,历来学者认识不一,文章综合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周法高先生所提倡的"代词性助词"较为合理。通过对《说苑》中的"所"进行穷尽式的量化研究,认为其中"所"作为代词性助词使用频率最高,占97%,名词"所"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假设连词"所"基本消失,其中有3例可认为是假设连词,也可认为是代词性助词。根据这一标准,"所"字为代词性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苑》 “所” “所”字结构 词性
下载PDF
《经传释词》“所”释发疑
11
作者 赖积船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句法功能 篇章功能 语义照应 主述位结构
下载PDF
复合被字句中的“所”与“给”及相关的焦点标记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力涛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5-50,73,共7页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对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对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这两类格式中虚词"给"与"所"的隐现规律,得出复合被字句中"给"与"所"的语法功能;在"焦点标记"理论基础上,文章通过论证得出,"是"、"给"与"所"都是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 “所” “给” 焦点 标记 标志 小句
下载PDF
“锁”的新潮用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毅平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62,共9页
近年来 ,动词“锁”以及“锁定”“锁住”“锁上”“锁入”等动补式与受事成分的组合流行一时。“锁”语义的泛化以及受事成分义类的多样性是“锁”新潮用法的主要表现。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新潮“锁”的组合关系、语义类别、语源与... 近年来 ,动词“锁”以及“锁定”“锁住”“锁上”“锁入”等动补式与受事成分的组合流行一时。“锁”语义的泛化以及受事成分义类的多样性是“锁”新潮用法的主要表现。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新潮“锁”的组合关系、语义类别、语源与语义演变途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 “锁定” 组合关系 语义类别 动补式 受事成分 “锁住” “锁上” “锁入”
下载PDF
从郭店楚简到龙岗秦简看“所”字的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跃敏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7-59,共3页
"所"字有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郭店楚简里独用的"所"字有名词和代词的用法,而在"所(动"结构中的"所"既有所指代且能独立运用,所以也有代词的基本特征。龙岗秦简则高比例地出现了"(所(动)(... "所"字有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郭店楚简里独用的"所"字有名词和代词的用法,而在"所(动"结构中的"所"既有所指代且能独立运用,所以也有代词的基本特征。龙岗秦简则高比例地出现了"(所(动)(名"结构,因为名词本身作为被修饰语出现,使"所"丧失其指代作用,这时"所"更多地是起结构作用,表达其语法意义,所以这个结构中的"所"是结构助词。"所"字具有助词用法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在东周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龙岗秦简 代词 助词
下载PDF
流行语举隅
15
作者 崔广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创造、起用和吸收等方式产生了许多新词语,使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多成为流行语。流行语较一般的词语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即人们对指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等。
关键词 流行语 社会观念 文化心态 审美取向 基本词汇
下载PDF
論後置詞“所”的功能、形成途徑和動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銀峰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0-34,共15页
當後置詞'所'位於指人名詞或人稱代詞之後表動作發生的處所時,其功能是指示以參照物所在處為中心的大致範圍,由於其本身没有距離意義,因此是一個中性的處所指示詞;漢代萌芽、中古漢譯佛經中發展成熟的表示動作對象的後置詞'... 當後置詞'所'位於指人名詞或人稱代詞之後表動作發生的處所時,其功能是指示以參照物所在處為中心的大致範圍,由於其本身没有距離意義,因此是一個中性的處所指示詞;漢代萌芽、中古漢譯佛經中發展成熟的表示動作對象的後置詞'所'是一個名詞格標記,它是由後置的中性處所指示詞'所'進一步虛化而來的,而不是直接由實義名詞'所'虚化而来的;大量指人名詞或人稱代詞占據'於+NP+所'结構中'NP'的位置是名詞格標記'所'形成的先決語義條件,而大量心理動詞充當句中的主要動詞,則導致動詞和'於+NP+所'结構中的'NP'的語義關係發生重新分析,再加上佛經原典語言中名詞屬格形式的影響,使後置的處所指示詞'所'迅速蛻變為一個名詞格標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後置詞 處所指示詞 格標記 “所”
原文传递
古代汉语“所”字之用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文杰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93-94,共2页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所”字 用法 名词 数词 量词 假设连词 结构助词
下载PDF
汉语关系从句中的“标句词—语迹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宗利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文探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标句词—语迹效应",该效应仅在深层主语关系化时显现,表现为最近统领关系化位置的T位置不能出现"所"。我们认为,该效应的分布与"标句词—语迹效应"的本质和汉语"代词脱落&... 本文探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标句词—语迹效应",该效应仅在深层主语关系化时显现,表现为最近统领关系化位置的T位置不能出现"所"。我们认为,该效应的分布与"标句词—语迹效应"的本质和汉语"代词脱落"的特殊性有关。至于它为何在T位置实现,且与"所"有关,可以用"特征继承"假设进行解释。具体说来,C[rel]带有[关系]特征,是一种[句式]特征,可以被T继承,并在语音式中实现为"所"。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根据文献中有关英语"标句词—语迹效应"的分析,对"所"不能出现的原因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句词—语迹效应 代词脱落 特征继承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所”字的功能视角研究
19
作者 何伟 莫振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0,共13页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加的夫语法,对现代汉语“所”字的用法进行探讨,旨在界定“所”字在不同情况下体现的语义和句法功能。研究表明:在语义层面,“所”字可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其中概念意义包括指称、计量、分...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加的夫语法,对现代汉语“所”字的用法进行探讨,旨在界定“所”字在不同情况下体现的语义和句法功能。研究表明:在语义层面,“所”字可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其中概念意义包括指称、计量、分类、个体化、转指、轻量、程度加深等经验意义和动词主体的指向明确性逻辑意义,人际意义包括交际者教育背景、心理距离、言语审美等语旨特征和强调及弱化情态意义,语篇意义指正式语体特点;在句法层面,“所”字可说明名词词组中的中心词、中心词触发语和数量限定词,量词词组中的量标,性质词组中的程度调节词,数量词组中的调节项,以及小句中的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字 加的夫语法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下载PDF
汉语关系结构中的“所”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宗利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41,共8页
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汉语关系结构中"所"字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解释该成分在关系结构中的分布。作者认为,"所"是一个粘附复指成分。它本质上是被关系化DP的D中心词,在其补述成分移位后又中心词移位至最近... 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汉语关系结构中"所"字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解释该成分在关系结构中的分布。作者认为,"所"是一个粘附复指成分。它本质上是被关系化DP的D中心词,在其补述成分移位后又中心词移位至最近成分统治它的限定性T中心词位置。至于该成分与复指代词在分布上的差异,则是因为二者是由不同层次的D中心词"所"重新分析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 关系结构 粘附复指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