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结构和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辨治暑温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丽平 陈冬玲 +2 位作者 杨淑慧 卞华 赵正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究名老中医辨治暑温的病机、证候分型演变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中447例暑温医案为数据源,先用Lantern3. 1. 2软件建立症状和药物的隐结构模型并进行诠释,再用SPSS Modeler 18. 0对症-症、药-药、药-症进行... 目的:探究名老中医辨治暑温的病机、证候分型演变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中447例暑温医案为数据源,先用Lantern3. 1. 2软件建立症状和药物的隐结构模型并进行诠释,再用SPSS Modeler 18. 0对症-症、药-药、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47例暑温医案频次≥10的症状54种、频次≥20的药物72味,常见症状有发热、汗出、咳嗽、胸闷、口干、口渴,常用药物有茯苓、半夏、苦杏仁、陈皮、连翘、通草;症状隐结构模型得到10个隐变量,含20个隐类,药物隐结构模型得到22个隐变量,含44个隐类,症-症关联有头痛、恶寒和发热,恶心、呕吐和胸闷,发热、欲饮和口渴,咳嗽和咯痰,神昏和谵语。药-药关联有党参和甘草,藿香、泽泻和茯苓,天花粉、石斛、生地和甘草。结论:采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辨治暑温,暑温病位有肺、胃、心、脾,病理因素有气虚、阴虚、痰湿等,证型有气阴两虚、湿阻中焦、暑湿伤气等。老中医辨治暑温的常用核心药物有佩兰、茯苓泽泻、天花粉、砂仁、陈皮、白术,佩兰是化湿的基础药;核心方剂有银翘散、三仁汤、五加减正气散、沙参麦冬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温 名老中医 医案 隐结构分析 关联规则 辨治规律
下载PDF
HPLC Study on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Herba Agastachis)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2
作者 Jing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双语)》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To establish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Herba Agastachis)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Tech Mate C18-ST(5 um,4.6×250 nm)column by Agilent 1260 high... To establish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Herba Agastachis)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Tech Mate C18-ST(5 um,4.6×250 nm)column by Agilent 1260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eluted with acetonitrile and 0.05%phosphoric acid in a gradient elution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1.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70 nm.Hesperidin was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peak to calculate the RSD of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Precision,s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80 different samples from 5 manufacture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Huoxiang 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was constructed with 11 specific chromatographic peaks in 80 samples.The method is accurate,reliable and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and could overall control the quality of Huoxiang 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HPL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Huoxiang eliminating summer-heat soft capsule
下载PDF
高士宗论暑之我见
3
作者 叶晓光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106-110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士宗对暑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及高士宗的《医学真传》等古文献研究,探讨暑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症状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与结论:暑为夏季火热之邪,因此治疗多见热思凉,但究其阴阳寒暑与人身气血关系,用温热药治疗... 目的:探讨高士宗对暑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及高士宗的《医学真传》等古文献研究,探讨暑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症状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与结论:暑为夏季火热之邪,因此治疗多见热思凉,但究其阴阳寒暑与人身气血关系,用温热药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士宗 《医学真传》 暑邪
下载PDF
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冒暑验案
4
作者 宿春竹 田春馨 +1 位作者 景伟超 王有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8期1165-1166,共2页
所谓冒暑是指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而致的疾病,为暑病轻证。小儿冒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肺失宣降、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咳嗽、呕吐、腹泻等三焦症状并见。暑令感冒多易夹湿,湿热困脾,三焦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即为现代分型所说... 所谓冒暑是指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而致的疾病,为暑病轻证。小儿冒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肺失宣降、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咳嗽、呕吐、腹泻等三焦症状并见。暑令感冒多易夹湿,湿热困脾,三焦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即为现代分型所说的感冒夹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甘露消毒丹 冒暑 小儿 验案
下载PDF
近10年来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变化及环境效应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王郁 胡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8,共8页
根据1993~2003年北京地区气象台站7、8月的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近10年来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水平范围扩大到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通州,分布特征也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平均热岛... 根据1993~2003年北京地区气象台站7、8月的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近10年来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水平范围扩大到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通州,分布特征也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平均热岛强度呈逐渐增强趋势,在夏季出现了强热岛;北京夏季出现热岛和强热岛的天数激增,7月最大热岛强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热岛的强度和水平分布都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热岛效应使城区增温显著,北京夏季的高温日(Tmax≥35℃)也逐年增多.本文还指出朝阳区气象观测站由于周围高大植被的影响,观测资料已不具备城区代表性.同时也证明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是极为有效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夏季城市热岛 热岛强度 环境效应 高温日
下载PDF
清热祛湿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暑湿证)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冬雪 白玉春 +11 位作者 王玥 张淼 李强 李圣 曹晓红 姜丙华 金晨慈 张春芳 杨秀芝 赵佳亮 李书霖 庞华兴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评价清热祛湿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暑湿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口服清热祛湿颗粒10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藿香正气颗粒10 g,每天2次;口服清热祛湿颗粒... 目的评价清热祛湿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暑湿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口服清热祛湿颗粒10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藿香正气颗粒10 g,每天2次;口服清热祛湿颗粒模拟剂,10 g,每天1次。疗程均为5 d。观察患者疾病缓解时间、解热起效时间、完全解热率、中医证候积分、解热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实际入组384例,其中试验组288例、对照组96例。试验组中位疾病缓解时间为50.0 h,对照组为60.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解热起效时间为(8.32±10.84)h,对照组为(15.44±19.8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完全解热率为92.61%(263/284),对照组为86.17%(81/94)(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愈显率76.39%(220/288),对照组中医证候愈显率64.58%(62/96)(P<0.05)。试验组解热镇痛药的使用率为1.74%(5/288),对照组为3.13%(3/96)(P>0.05)。2组患者试验期间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有明显临床意义的改变。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清热祛湿颗粒可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暑湿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起效快,能缩短缓解时间,临床使用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祛湿颗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暑湿证 多中心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莨菪亭祛暑功效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建军 杨柯 +2 位作者 曾春晖 赵一 林启云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莨菪亭(Scopoletin)祛暑功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工湿热环境热应激法复制家兔中暑动物模型,观察莨菪亭对热应激家兔平均发热曲线、到达42℃的时间均数及体温平均上升速度,研究其祛暑功效;应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家兔热应激1h后... 目的研究莨菪亭(Scopoletin)祛暑功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工湿热环境热应激法复制家兔中暑动物模型,观察莨菪亭对热应激家兔平均发热曲线、到达42℃的时间均数及体温平均上升速度,研究其祛暑功效;应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家兔热应激1h后,心、脑、肾等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以及肺组织和血清中PLA2的活性,研究其祛暑机制。结果莨菪亭能显著延迟家兔在人工湿热环境中肛温到达42℃的时间(P<0.01~0.001);且明显降低单位时间肛温上升速度(P<0.001);于热应激前给予莨菪亭能有效地抑制心、脑、肾组织中的Na^+-K^+-ATPase活性,以及明显抑制血清、肺组织中的PLA2活性,这些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莨菪亭通过抑制心、脑、肾组织中的Na^+-K^+-ATPase活性和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莨菪亭 祛暑 机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吴鞠通《温病条辨》运用透邪法特点浅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石磊 石云 《河南中医》 2010年第3期239-240,共2页
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运用透邪法的特点:①透邪非只解表;②透邪尤重宣肺;③透邪善用轻剂;④透邪亦喜汗解;⑤透邪不避辛温;⑥透邪处处存阴。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吴鞠通 透邪法 辛凉透表 透表清暑 润燥透表 芳香透邪 化湿透热 透热转气 透泄斑疹 开透心包 补气透邪 滋阴透邪 扶阳透邪 宣肺透邪
下载PDF
论暑热泄泻
9
作者 张玉凌 李蒙子 +2 位作者 谢晓宇 谷仁壮 周朋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泄泻常见于夏秋季节,大人和儿童均可出现,夏月当令,暑邪和湿邪确为主要病邪。湿邪所致泄泻常有饮食不节或者久居湿地的病因,表现为胸脘满闷、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泄泻、舌苔厚腻等湿邪内停的征象,此类泄泻的记载良多。暑邪侵袭导致的泄... 泄泻常见于夏秋季节,大人和儿童均可出现,夏月当令,暑邪和湿邪确为主要病邪。湿邪所致泄泻常有饮食不节或者久居湿地的病因,表现为胸脘满闷、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泄泻、舌苔厚腻等湿邪内停的征象,此类泄泻的记载良多。暑邪侵袭导致的泄泻,历代医家少有论述。暑热泄泻的发生先有感受暑邪的病因,患者或者在暑热天气下作业,或者长时间待在闷热的房间内,暑邪首先犯表,侵袭太阳表经,易袭于阳明,二阳相和,从而出现“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的阳明经证,导致阳明里气逆乱,从而出现胃肠升降失序,水谷不分,下祛大肠,最后发为泄泻。暑热泄泻的治疗常囿于“无湿不成泻”“暑兼湿热”的治疗思路,常与湿热泄泻相混淆。发生暑热泄泻时,如果用利湿诸法治疗,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会加重病情,导致津液耗伤,甚至昏狂等。文章基于六经理论,从暑邪的性质、暑邪致泻的机制、暑热泄泻与湿热泄泻的鉴别、暑热泄泻的治法、医案举例、结语这六方面分别阐述暑热泄泻这一疾病,以期为此类泄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邪 暑热泄泻 湿热泄泻
下载PDF
伏暑致病特点及在肾损害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勇镇 阮诗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通过溯源古籍揭示古人对伏暑邪气的认识,并对伏暑的致病特点及治疗原则进行总结。指出伏暑在肾脏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部分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所致肾损害,在发病季节、临床表现、病机演变方面与伏暑具有一致性... 通过溯源古籍揭示古人对伏暑邪气的认识,并对伏暑的致病特点及治疗原则进行总结。指出伏暑在肾脏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部分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所致肾损害,在发病季节、临床表现、病机演变方面与伏暑具有一致性,故可以从伏暑进行论治。结合伏暑致病特点及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对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肾损害、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证辨治予以探析,希望对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伏暑 肾损害
下载PDF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医经典研究——以王士雄“暑湿”思想为例
11
作者 庞森森 尚力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847-1851,共5页
诠释学的阐释方式与中医经典思维特点具有高度一致性,为中医经典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清代医家王士雄基于前人理论,否定“阴暑”“阳暑”论,提出“暑多兼湿”创新思想,创制王氏清暑益气汤。王士雄认为,热邪甚者应选用苦寒的凉性药物,配... 诠释学的阐释方式与中医经典思维特点具有高度一致性,为中医经典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清代医家王士雄基于前人理论,否定“阴暑”“阳暑”论,提出“暑多兼湿”创新思想,创制王氏清暑益气汤。王士雄认为,热邪甚者应选用苦寒的凉性药物,配合宣化气机的药物;湿邪的治疗“宜宣、宜燥、宜利”,且以泄法作为辅助;若湿邪兼并热邪,则应该“清宣疏化”并重。以王士雄暑湿思想为例可知,中医经典的训诂与注解、中医自身的实践性特征以及中医师承相授等特点,都决定了诠释学在中医经典研究中必将发挥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雄 暑湿 王氏清暑益气汤 诠释学 中医经典
下载PDF
东亚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健 仝纪龙 +2 位作者 肖贻青 吴肖燕 张文煜 《干旱气象》 2018年第2期203-211,共9页
基于1901—2010年ERA-20C地表感热通量和其他气象要素逐月资料,利用Lanczos低通滤波、多元逐步回归、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东亚典型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4个区域夏季感热通量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 基于1901—2010年ERA-20C地表感热通量和其他气象要素逐月资料,利用Lanczos低通滤波、多元逐步回归、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东亚典型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4个区域夏季感热通量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10 a,东亚干旱、半干旱区4种类型区域的夏季感热通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极端干旱区无明显变化趋势,而其他3个区域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随着地表湿润度的增加上升趋势越大;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夏季感热通量在显著上升趋势上还叠加了明显的年代际特征,均在1960年代发生由偏低向偏高的突变,而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突变时间在1950年代中期。(2)各气象要素对夏季感热通量变化的贡献在东亚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区域有显著差异。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变化主要由地表净辐射和降水贡献,而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则主要由地气温差和10 m风速贡献,且突变后期的贡献均高于突变前期。(3)大气环流异常对东亚夏季感热通量变化有重要作用。突变前期,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大部高空200 hPa为东风异常,低层850 hPa为东南风异常,配合500 hPa正涡度异常,导致辐合上升气流偏强,有利于维持夏季感热通量偏低;反之突变后期,200 hPa为西风异常,500 hPa为负涡度异常,低层850 hPa为西北风异常,导致辐合上升气流偏弱,有利于维持夏季感热通量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夏季感热通量 干旱、半干旱区 东亚
下载PDF
论白虎加人参汤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明炯 王润鹏 欧阳峰松 《河南中医》 2022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强调:"口燥渴、心烦、欲饮水,""欲"提示患者并未真正饮水。《金匮要略》言:"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有...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强调:"口燥渴、心烦、欲饮水,""欲"提示患者并未真正饮水。《金匮要略》言:"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有湿证。湿证形成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为湿邪中人,内因为饮食劳倦。张仲景秉承前人观点,指出湿证的症状除有"关节疼烦,寒热汗出"外,还有"喘,小便不利,大便快,身黄,身重,背强,舌上苔,脉沉而细(一作缓),脉大等。"暍病为感受暑热邪气而致,夹杂湿邪,张仲景采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暍病,提示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有湿证。白虎加人参汤中知母有利水之功,石膏有利水消痰之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在发挥清热作用的同时,兼有消痰利水作用。综上可知,白虎加人参汤证之病机当是阳明热证与湿证相互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热证 湿证 暍病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感冒风寒兼湿滞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樊涛 张宇 +11 位作者 蒋洪丽 闵婕 王科 周维 毛兵 唐方 闫凤杰 蔡鸿彦 苏显红 熊旭东 江一平 陈志斌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评价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感冒风寒兼湿滞证(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再评价试验设计,共纳入4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藿香正气滴丸+藿香祛暑软胶囊模拟剂)360例和... 目的评价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感冒风寒兼湿滞证(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再评价试验设计,共纳入4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藿香正气滴丸+藿香祛暑软胶囊模拟剂)360例和对照组(藿香祛暑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模拟剂)120例,疗程3天。结果中医主症泄泻疗效:试验组愈显率86.1%,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愈显率69.2%,总有效率84.6%;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愈显率87.5%,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愈显率69.2%,总有效率91.5%。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感冒风寒兼湿滞证(普通感冒)的疗效优于藿香祛暑软胶囊。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感冒风寒兼湿滞证(普通感冒)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滴丸 藿香祛暑软胶囊 随机对照试验 普通感冒 感冒风寒兼湿滞证
原文传递
近现代医家对《内经》暑病理论的发挥浅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浩 邹纯朴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24-26,共3页
以《内经》暑病理论为基础,从暑病的概念、发病季节、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防治等方面总结分析近现代医家对暑病的认识及发挥。
关键词 《内经》 暑病 病机
原文传递
乾隆朝京师、桐城的暑热疫与温疫知识的重构——以余霖《疫疹一得》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田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3,共10页
因极端高温气候,乾隆年间京师和桐城多次爆发了暑热疫。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余霖提出了以重用石膏为核心的治疫新法。新法颇有疗效,但违背了时人畏惧寒凉的观念,招来了知识精英的反对,医学精英则鼎力支持。成儒入圣的儒家观念为余... 因极端高温气候,乾隆年间京师和桐城多次爆发了暑热疫。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余霖提出了以重用石膏为核心的治疫新法。新法颇有疗效,但违背了时人畏惧寒凉的观念,招来了知识精英的反对,医学精英则鼎力支持。成儒入圣的儒家观念为余霖创造和坚持新法提供了精神动力,但也使其过分自大,忘记了对新法的进一步探索。这些反映了清代医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文化模式,残缺的医疗体制造成了医学知识创新的市场化,市场化激发了民间多元而丰富的创新活力,但大大地减缓了新理论的认定过程,也不利于新理论向社会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暑热疫 知识史 余霖 《疫疹一得》
下载PDF
伏暑的伏邪与发病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慧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88-89,共2页
伏暑是传统的伏气温病之一,7版《温病学》认为暑湿病邪是伏暑的伏邪,而伏暑发病有两种证型(暑湿郁蒸气分、暑热内炽营分)又是由于感邪性质不同(暑热病邪、暑湿病邪)及邪伏部位有异所致。由于伏邪性质前后表述不一,造成了在教与学中的困... 伏暑是传统的伏气温病之一,7版《温病学》认为暑湿病邪是伏暑的伏邪,而伏暑发病有两种证型(暑湿郁蒸气分、暑热内炽营分)又是由于感邪性质不同(暑热病邪、暑湿病邪)及邪伏部位有异所致。由于伏邪性质前后表述不一,造成了在教与学中的困惑。文章根据前人有关伏暑、暑邪的论述,从伏邪性质、邪伏变化(从化、量变)、发病层次(气分、营血分)等方面探讨伏暑的病因病机,旨在为伏暑的现代阐释更加完整规范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伏暑 暑邪 从化 量变
下载PDF
藿香祛暑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建红 张虹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2期711-714,共4页
目的 建立藿香祛暑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广藿香、丁香、白芷、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1542~1.54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 目的 建立藿香祛暑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广藿香、丁香、白芷、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1542~1.54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回收率在96%~105%之间.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运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藿香祛暑软胶囊进行质量控制的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祛暑软胶囊 丁香酚、欧前胡素、橙皮苷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叶天士与吴鞠通治疗暑病的用药特色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炜静 张秋艳 +7 位作者 付常庚 金潇 邢彤 陈泽吉 赵馨 赵钟辉 苗丽娜 杨宝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764-3770,共7页
该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借助医案记载,对叶天士和吴鞠通治疗暑病的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2人用药的规律,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对于暑病,2人均认可暑与湿的关系,吴鞠通认为"风"也是重... 该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借助医案记载,对叶天士和吴鞠通治疗暑病的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2人用药的规律,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对于暑病,2人均认可暑与湿的关系,吴鞠通认为"风"也是重要致病因素;治疗方面2人均以寒药、温药为主,多用苦、甘、辛味,以肺、脾、胃、心经为主;2人均常用苦杏仁、滑石、地黄、麦冬、半夏等药,叶天士使用玄参、通草、薏苡仁等药更多,吴鞠通使用石膏、淡豆豉、薄荷等药更多;同时也挖掘出了2人多个用药高频药对组合,并推导出新方,为暑病的进一步理解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吴鞠通 暑病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家骅 李丽琦 +7 位作者 丁礼琴 曹无介 朱晓萍 姜丙华 王加伟 刘晓 谢卫红 陈志斌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以仁丹为对照评价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随机纳入中暑(暑热证)受试者176例,其中试验组13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物理降温和对症处理,试... 目的以仁丹为对照评价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随机纳入中暑(暑热证)受试者176例,其中试验组13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物理降温和对症处理,试验组口服或含服龙虎人丹8粒/次,对照组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仁丹20粒/次,两组均3次/d,连续服药1 d。结果用药后2 h,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37.12%和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痊愈率、其他单项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可缩短中暑主要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渴的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人丹 仁丹 中暑 暑热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