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环贝加尔湖区变暖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34
1
作者 徐康 祝从文 何金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9-317,共9页
利用1951-2007年中国722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1958-2002年逐月欧洲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7年中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环贝加尔湖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长... 利用1951-2007年中国722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1958-2002年逐月欧洲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7年中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环贝加尔湖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华北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长期减少趋势与全球变暖存在密切联系,环贝加尔湖地区的地表气温升高是影响中国华北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关键因子之一。根据热成风原理,该地区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导致蒙古国和中国华北区对流层温度经向梯度和纬向风垂直切变的减小,从而对流层的大气斜压性减弱,易维持暖性异常反气旋环流,导致环贝加尔湖地区气旋活动的频率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夏季降水 环贝加尔湖变暖 蒙古气旋活动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夏季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联系及对华北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恒德 金荣花 张友姝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及SVD等方法讨论了夏季北极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副热带高压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夏季北极涡及副高对华北降水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1)北极涡的变化不仅与高纬高度场密切相关,而且与中、低纬度环流紧密联系,当极涡异常偏大偏强,中、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均明显偏低,北半球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易偏小,北界位置易偏南,其中副高强度的变化最大。(2)各分区极涡因子与副高因子之间基本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的北界、脊线位置呈正相关。(3)极涡指数、副高脊线及北界指数与华北降水之间以正相关为主,副高面积、强度指数与华北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当亚洲和欧洲区极涡异常南扩,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显著收缩减弱,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明显北抬时,华北降水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华北夏季降水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峰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1 976年前东亚夏季风偏强 ,受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1 976年以后 ,东亚转为弱夏季风阶段 ,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研究表明 ,1 976年前北太平洋SSTA对大气作用显著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圆波列会产生一种年际尺度的“刺激”作用叠加在年代际背景上 ,加强或减弱波列强度 ,造成强夏季风阶段华北夏季降水偏多气候态下的年际变化。 1 976年后 ,北太平洋地区海气温差小 ,海温对大气加热作用不明显 ,因此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大圆波列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也变得淡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海温异常 大圆波列 年代际变化 SSTA
下载PDF
南半球高纬地区前期环流异常和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袁潮霞 钱永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0-578,共9页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中国160个站的逐月降水与地面气温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找出了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南半球关键区--50~60 °S.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前期1月份的环流异常能够影响当年夏季华北地区的降水,反...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中国160个站的逐月降水与地面气温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找出了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南半球关键区--50~60 °S.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前期1月份的环流异常能够影响当年夏季华北地区的降水,反映这种异常的指数IDX高时,华北夏季降水偏少;IDX偏低,华北夏季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夏季降水 南半球环流异常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指数(RI) 南半球环流异常指数(IDX)
下载PDF
春季厄尔尼诺快速衰减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孔铃涵 朱锦涛 +2 位作者 赵树云 王五科 马馨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531,共15页
利用再分析的陆地降水、环流和辐射数据,以及表征大气波动的指数,对比了1951—2020年期间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和缓慢衰减年的东亚环流和华北夏季降水异常情况,并从大气波动强度的角度探讨了为何El Nino在一些年份的春季会发生快速衰... 利用再分析的陆地降水、环流和辐射数据,以及表征大气波动的指数,对比了1951—2020年期间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和缓慢衰减年的东亚环流和华北夏季降水异常情况,并从大气波动强度的角度探讨了为何El Nino在一些年份的春季会发生快速衰减。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不发生El Nino衰减的年份,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华北7、8月的降水量显著偏多,尤其是8月;而El Nino缓慢衰减年夏季,华北降水相较其他年份偏多不明显。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6—8月850 hPa上菲律宾到南海存在异常反气旋,其强度强于El Nino缓慢衰减年;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8月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显著偏北,而缓慢衰减年西太副高偏北的特征不明显,而是以偏西为主;200 hPa副热带西风急流在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8月显著偏北,而在El Nino缓慢衰减年中反而略偏南;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6—8月沃克环流显著偏强,相比之下El Nino缓慢衰减年沃克环流偏强的特征要弱很多。上述环流异常特征为El Nino春季快速衰减年华北7—8月降水异常偏多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近地面风场合成分析发现,春季El Nino快速衰减月前后,赤道中西太平洋异常东风爆发非常明显,而El Nino缓慢衰减年的异常东风信号较弱。春季El Nino快速衰减前印度洋对流活动非常强盛,并向海洋性大陆传播,这种对流可能通过不断激发大气波动,继而引发近地面东风爆发,最终导致El Nino出现快速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no 春季快速衰减 华北夏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明末清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研究
6
作者 邵诗雨 李香钰 +3 位作者 徐志清 陈葛般若 张华典 刘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3-1122,共10页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加剧,王朝更迭,伴随着华北地区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本研究使用CESM-LME(CESM Last Millennium Ensemble)模拟数据,结合重建证据,对明末清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重建证据显示,1...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加剧,王朝更迭,伴随着华北地区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本研究使用CESM-LME(CESM Last Millennium Ensemble)模拟数据,结合重建证据,对明末清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重建证据显示,1644年华北夏季降水发生由少到多的年代际转变,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呈“南旱北涝”的变化格局。CESM-LME集合试验成员012能够模拟出这样的年代际转变,但模拟的变化幅度偏弱且转变发生时间略晚。模拟显示,北太平洋出现类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正位相的海温年代际异常,引起日本海附近低压异常。同时,热带太平洋呈现类拉尼娜型海温异常,使得菲律宾以东洋面对流增强、降水增加,通过北传罗斯贝波激发类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和日本海附近异常低压的加强。对应于这样的环流异常,华北有北风异常,长江以南有南风异常,华北地区南部水汽辐合增强,有异常的上升运动,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多,并伴随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向南移动。伴随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转变,华北土地承载力提高,社会系统逐渐恢复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华北夏季降水 年代际转折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古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7
作者 段光玉 华丽仙 +1 位作者 罗思源 于琼花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6期41-48,共8页
利用1961—2015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格点化降水资料、NOAA提供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以及冬季EP型ElNio指数(I_(EP))对华北次... 利用1961—2015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格点化降水资料、NOAA提供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以及冬季EP型ElNio指数(I_(EP))对华北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偏多(少)年的环流特征为贝加尔湖地区位势高度负(正)距平,北太平洋存在一位势高度正(负)异常中心,日本海到渤海正位势高度距平加强(减弱),表现为东亚地区典型的东高(低)西低(高)的环流形势;同期夏季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存在关键区海温异常,与华北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关键区海温增暖(变冷),华北夏季降水减少(增加);冬季I_(EP)指数正位相年华北次年夏季降水正异常,西北太平洋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显著负异常,中高纬呈现两脊一槽型环流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气候态偏西,赤道西太平洋为明显的异常东风,低层垂直上升运动为孟加拉湾经向通道和太平洋纬向通道的水汽输送提供有利动力条件,有利于华北雨季降水偏多;I_(EP)指数负位相年环流形势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夏季降水 EP型El Ni?o指数 太平洋海温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降水影响因子分析及季节预报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唐筱 陶丽 邓敏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1-763,共23页
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夏季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频繁发生干旱和洪涝等灾害,但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降水成因复杂,其季节预测因子的选择和预报模型还需进一步研究。由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得到1981—2020年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7—8月... 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夏季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频繁发生干旱和洪涝等灾害,但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降水成因复杂,其季节预测因子的选择和预报模型还需进一步研究。由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得到1981—2020年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7—8月)降水前两个模态(分别为整体一致型、南北相反型的空间结构),基于信息流特有的因果关系挑选前两个模态的预报因子,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进一步筛选预报因子、建立季节统计预报模型。第一模态降水对应的主成分时间序列(PC1)的预报因子经过筛选有3个,分别为超前5个月的热带西印度洋海表温度(SST)、超前6个月的西西伯利亚平原850 hPa经向风以及超前2个月的热带中太平洋850 hPa经向风。第二模态降水对应的主成分时间序列(PC2)的预报因子经筛选有4个,分别为超前2个月的南印度洋中部SST、超前3个月的鄂霍次克海地区向外长波辐射(OLR)、超前2个月的热带西太平洋850 hPa经向风以及超前9个月的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基于前两模态的回报/预报时间序列的重构场与观测场的时间相关系数(TCC)全场平均达到0.46,实际两个模态的时间序列重构场与观测场空间相关系数(PCC)的年际变化较大,而回报/预报时间序列重构场和观测场年际变化与其类似,其40 a平均PCC为0.35,说明前两个模态重构拟合较好的年份预报技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降水 季节预报模型 信息流
下载PDF
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春 罗德海 +1 位作者 方之芳 周后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而研究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69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北极涛动年代际异常与亚洲...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而研究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69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北极涛动年代际异常与亚洲中纬度高度场异常、850 hPa风场的年代际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年代际尺度上,北极涛动与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发生频率、东亚夏季风强度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大气环流 阻塞高压 东亚夏季风 华北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及其原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庆兵 顾建峰 +1 位作者 张智超 刘海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利用ECWMF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统计t检验等方法,重点从大气环流和大尺度降水条件方面对比分析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 为了揭示不同年代际背景下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利用ECWMF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统计t检验等方法,重点从大气环流和大尺度降水条件方面对比分析1963年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产生原因的不同。主要结论如下: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要多于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为季风降水,而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为系统降水;影响1963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中国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北高南低"型,而影响1996年华北盛夏降水的中国东部500hPa位势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西高东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 华北盛夏降水 年代际背景 大尺度降水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