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组成及其对预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牧 黄阳 +4 位作者 连之娜 徐勇 欧阳嘉 勇强 余世袁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0年第6期28-32,共5页
不同玉米秸秆部位的成分组成及分布对预处理和酶解影响显著。研究表明:韧皮部与髓芯的成分相近,但叶子的差异较大,其木聚糖和总糖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9.48%和66.15%,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最低,因而叶子更容易预处理。玉米秸秆在稀酸预... 不同玉米秸秆部位的成分组成及分布对预处理和酶解影响显著。研究表明:韧皮部与髓芯的成分相近,但叶子的差异较大,其木聚糖和总糖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9.48%和66.15%,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最低,因而叶子更容易预处理。玉米秸秆在稀酸预处理过程中可回收96.9%葡聚糖和50.0%~70.0%木聚糖,其中50.0%~60.0%木聚糖水解成木糖溶出;不同部位的木聚糖损失率与初始的木聚糖含量正相关;经稀酸预处理后,叶子中葡聚糖的质量分数最高,达72.40%,叶子和髓芯易于被纤维素酶水解生成葡萄糖,而韧皮部困难。不同部位的酶解得率与自身的葡聚糖含量正相关,与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负相关,同时受原料的物理结构、葡聚糖和木质素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稀H2SO4 预处理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采集及前处理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圆圆 杨懂艳 邹本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0-343,共4页
论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基础上,通过大量实样测定对国标方法 HJ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采集及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该方法将采样过程改为在烟尘采样管后串联一支冲击式吸收瓶,此方法扩大了污染源适用范围,提高采样效率。该... 论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基础上,通过大量实样测定对国标方法 HJ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采集及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该方法将采样过程改为在烟尘采样管后串联一支冲击式吸收瓶,此方法扩大了污染源适用范围,提高采样效率。该方法还将样品前处理过程改为超声波浸取法,省略了原国标方法加热、洗脱、过滤、定容等步骤;新方法还对滤筒材质、超声波浸出时间、浸出液等进行优化筛选,改进后的方法简便、准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 样品采集 前处理
下载PDF
玉米芯稀硫酸预处理后酶解及酒精制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永莲 张焜 赵肃清 《酿酒科技》 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合方法,对玉米芯进行水解,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预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玉米芯水解的影响。各个因素对预处理玉米芯的影响顺序为,料液比>预处理时间>硫酸质量分数,最佳预处理水解条件为1.0%H2SO4、预处理时间...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合方法,对玉米芯进行水解,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预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玉米芯水解的影响。各个因素对预处理玉米芯的影响顺序为,料液比>预处理时间>硫酸质量分数,最佳预处理水解条件为1.0%H2SO4、预处理时间1 h、料液比1∶12。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稀硫酸预处理水解玉米芯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稀硫酸预处理水解后玉米芯纤维的结晶结构被明显破坏,有利于纤维素酶或微生物菌株降解预处理后的玉米芯。酶解发酵实验证明,可以通过玉米芯降解制取酒精,不同工艺制取的酒精产率为4.71%~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硫酸 预处理 玉米芯 SEM
下载PDF
稀硫酸预处理对稻草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龙君 陈魏 +1 位作者 农丽薇 李礼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42-2446,共5页
以稻草为对象,研究了热稀硫酸预处理后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COD、pH、挥发性脂肪酸(VFA)、产气量及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1.5%和2.0%稀硫酸溶液预处理后,稻草厌氧消化系统总产气量分别提高了34%、125%和66%,甲烷产量分别提高... 以稻草为对象,研究了热稀硫酸预处理后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COD、pH、挥发性脂肪酸(VFA)、产气量及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1.5%和2.0%稀硫酸溶液预处理后,稻草厌氧消化系统总产气量分别提高了34%、125%和66%,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61.5%、215.1%和113.9%,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5%、22.4%和17.6%,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1%、57.4%和53.9%。浓度1.5%稀硫酸预处理对稻草厌氧消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硫酸 预处理 木质纤维素 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稀硫酸预处理高丹草秸秆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鸭关 汪帆 +1 位作者 赵红艳 吴丽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82-2987,共6页
预处理是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以高丹草秸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稀硫酸预处理高丹草秸秆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温度、时间、稀硫酸质量分数和固液质量比4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 预处理是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以高丹草秸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稀硫酸预处理高丹草秸秆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温度、时间、稀硫酸质量分数和固液质量比4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稀硫酸预处理高丹草秸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稀硫酸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2h,稀硫酸质量分数1.5%,固液质量比1:10,在此条件下,预处理水解液还原糖得率32.59%,糠醛得率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稀硫酸 预处理 还原糖得率 糠醛得率
下载PDF
硫酸浓度对Mn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丽敏 胡志斐 +1 位作者 乔超越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1,共6页
利用硫酸预处理白云鄂博稀土尾矿,随后采用浸渍法使其负载5%乙酸锰,经微波焙烧制成脱硝催化剂,考察了硫酸浓度(0、0.5、1、3 mol/L)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H_(3)-TPD、H2-TPR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脱硝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利用硫酸预处理白云鄂博稀土尾矿,随后采用浸渍法使其负载5%乙酸锰,经微波焙烧制成脱硝催化剂,考察了硫酸浓度(0、0.5、1、3 mol/L)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H_(3)-TPD、H2-TPR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脱硝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在100~250℃的脱硝活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当硫酸浓度为0.5 mol/L时达到最佳。较高浓度(3 mol/L)的硫酸大幅度降低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0.5 mol/L硫酸处理的催化剂具有较宽的温度窗口,在150~250℃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活性,200℃时氮氧化物转化率达到92%。表征结果表明:负载的Mn元素以非晶态存在或高度分散在稀土尾矿表面;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催化剂表面Mn4+的浓度降低,其NH_(3)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均降低,从而脱硝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矿 硫酸预处理 Mn改性 催化剂 NH_(3)-SCR 低温活性
下载PDF
铜铅硫化混合精矿高效分离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培 谢海云 +3 位作者 晋艳玲 柳彦昊 唐冬冬 封东霞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铜铅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铜铅硫化混合精矿,提出采用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通过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单矿物硫酸处理前后的接触角测定、人工混合矿和实际铜铅混合精矿预处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分... 铜铅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铜铅硫化混合精矿,提出采用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通过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单矿物硫酸处理前后的接触角测定、人工混合矿和实际铜铅混合精矿预处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分析了硫酸对方铅矿和黄铜矿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预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预处理后方铅矿的表面接触角大幅降低并受到选择性抑制,而黄铜矿的可浮性不受影响;人工混合矿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硫酸浓度2.0mol/L,温度100℃,处理时间25min;针对含Pb15.74%、Cu11.58%的实际铜铅混合硫化精矿,采用“预处理-铜铅浮选分离”新工艺,获得铜精矿Cu品位18.12%,含Pb2.87%,Cu回收率94.80%;铅精矿Pb品位36.15%,含Cu1.54%,Pb回收率89.92%的良好指标,对铜铅硫化混合精矿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铅矿 黄铜矿 混合精矿 硫酸预处理
下载PDF
荻制取燃料乙醇的稀硫酸预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沃日汗 刘瑞香 +1 位作者 孙启忠 高凤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5-139,共5页
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Maxim.)Nakai]是一种生产燃料乙醇的植物原料,深入研究有助于缓解石油危机问题。通过4个预处理条件的单因素试验,明确了处理后样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个指标含量的变化规律,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 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Maxim.)Nakai]是一种生产燃料乙醇的植物原料,深入研究有助于缓解石油危机问题。通过4个预处理条件的单因素试验,明确了处理后样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个指标含量的变化规律,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荻制取燃料乙醇过程中稀硫酸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两个预处理条件是:①硫酸浓度:1.5%(g/mL),固液比:1∶6,时间:30 min,温度:120℃;纤维素含量提高15.28%。②1.5%,1∶8,15 min,120℃;纤维素含量提高15.11%。该结果为荻制取燃料乙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稀硫酸预处理 最佳条件
下载PDF
含金硫酸烧渣边磨边浸非氰浸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宇群 代淑娟 +1 位作者 宿少玲 沈海涛 《黄金》 CAS 2019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塔式磨浸机对金品位3. 55 g/t,含砷0. 19%,含硫0. 80%的含金硫酸烧渣进行碱式预处理、非氰边磨边浸和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边磨边浸—搅拌浸出工艺适宜处理该含金硫酸烧渣,在最佳条件下,采用非氰浸金剂JJC,可获得良好指标,... 采用塔式磨浸机对金品位3. 55 g/t,含砷0. 19%,含硫0. 80%的含金硫酸烧渣进行碱式预处理、非氰边磨边浸和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边磨边浸—搅拌浸出工艺适宜处理该含金硫酸烧渣,在最佳条件下,采用非氰浸金剂JJC,可获得良好指标,金浸出率由常规浸出的74. 4%提高到90. 4%;超细磨边磨边浸可显著提高金的浸出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含金烧渣和含金矿石中金的有效回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烧渣 边磨边浸 非氰浸出 细磨 预处理 塔式磨浸机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废气中硫酸雾的前处理方法的改进
10
作者 程晓春 《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11期85-86,共2页
根据HJ544-2009标准,废气中硫酸雾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为:加热浸出、经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定容、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经0.45μm微孔滤膜抽滤。根据工作实践,可将前处理步骤简化为:加热浸出、经0.45μm微孔滤膜(已前处理)抽滤、定容、过阳... 根据HJ544-2009标准,废气中硫酸雾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为:加热浸出、经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定容、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经0.45μm微孔滤膜抽滤。根据工作实践,可将前处理步骤简化为:加热浸出、经0.45μm微孔滤膜(已前处理)抽滤、定容、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实验结果表明,取消中速定量滤纸过滤这一步骤不会对硫酸根离子的测定产生影响;0.45μm微孔滤膜经前处理后可提高硫酸根离子的洗脱效率;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抽滤两个步骤互换不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硫酸雾 前处理
下载PDF
稀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组分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0
11
作者 陈尚钘 勇强 +2 位作者 徐勇 朱均均 余世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9,共7页
研究了稀硫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化学组成变化及纤维素酶水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研究了稀硫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化学组成变化及纤维素酶水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有所增加,而半纤维素含量大幅度降低,且预处理后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也逐渐增大。当处理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0.75%、温度150℃、时间80 min时,半纤维素降解率为98.02%,所得固体渣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为66.95%(纤维素酶用量20 FPUI/g纤维素)。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表面和细胞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面积增大,孔洞增加,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有利于纤维素酶水解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稀酸预处理 纤维素酶水解 化学组成 纤维结构
下载PDF
蒸汽爆破麦草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鹏 刘忠 +1 位作者 杨传民 王高升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2-45,共4页
近年来对木质生物资源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研究较多,但是,麦草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还未确定。文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在混合酶(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 1,β-葡萄糖苷酶Novozym 188)与酿酒酵母菌作用下,稀硫... 近年来对木质生物资源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研究较多,但是,麦草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还未确定。文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在混合酶(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 1,β-葡萄糖苷酶Novozym 188)与酿酒酵母菌作用下,稀硫酸催化的蒸汽爆破麦草原料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详细讨论了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发酵液pH值、纤维素酶浓度对乙醇质量浓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乙醇质量浓度和得率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底物质量浓度、纤维素酶浓度、发酵液pH值、反应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底物质量浓度100 g/L,发酵液pH值5.0,纤维素酶浓度30 FPU/g。在此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乙醇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反应72 h后,乙醇质量浓度和得率分别达到22.7 g/L和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硫酸催化 蒸汽爆破预处理 麦草 同步糖化发酵 乙醇
下载PDF
稀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4类非木质素组分的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发现 徐勇 +2 位作者 朱均均 勇强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6,共9页
分离制取玉米秸秆中非木质素类的4类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其在稀硫酸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水溶性降解产物的生成规律。其中,纤维素降解生成葡萄糖、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半纤维素降... 分离制取玉米秸秆中非木质素类的4类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其在稀硫酸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水溶性降解产物的生成规律。其中,纤维素降解生成葡萄糖、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半纤维素降解生成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乙酸和糠醛;热水提取物降解生成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乙醇提取物降解生成少量的葡萄糖、木糖、乙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抑制物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主要来自纤维素,乙酸和糠醛来自半纤维素,产量可分别为1.4%、2.7%、2.2%、3.1%和7.8%(以玉米秸秆计)。硫酸质量分数是影响乙酸产量的主要工艺因素,而反应温度是影响甲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产量的主要工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非木质素组分 稀硫酸预处理 降解反应 降解产物特征
下载PDF
秸秆可溶性糖测定时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牛文娟 肖卫华 +3 位作者 刘贤 冯纶 范崇欣 韩鲁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确定秸秆可溶性糖测定时样品的最佳前处理条件,研究单因素对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可溶性糖得率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和响应曲面法(RSM)对主要前处理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固液比(秸秆质量与水体积比... 为确定秸秆可溶性糖测定时样品的最佳前处理条件,研究单因素对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可溶性糖得率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和响应曲面法(RSM)对主要前处理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固液比(秸秆质量与水体积比)、水浴温度、提取时间和存放时间对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可溶性糖得率影响显著(P<0.05)。回归方程较好的反映了可溶性糖得率与固液比、水浴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关系。玉米秸秆可溶性糖测定的最佳前处理条件为,固液比0.31g/mL,水浴温度94℃,提取时间63min,此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得率为3.85%。小麦秸秆可溶性糖测定的最佳前处理条件为,固液比0.33g/mL,水浴温度95℃,提取时间58min,此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得率为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小麦秸秆 可溶性糖 蒽酮硫酸法 前处理 响应曲面
原文传递
稀硫酸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化学组分和表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凤芹 景媛媛 +3 位作者 德英 万其号 刘鹰昊 塔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516-4526,共11页
【目的】研究稀硫酸预处理下,酸浓度、固液比、处理时间及温度对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分析稀硫酸对木质纤维素降解的作用机理,并筛选最佳预处理工艺。【方法】以杂交狼尾草为研究对象,以H2SO4浓度(0.5%、1.0%、1.5%、2.0... 【目的】研究稀硫酸预处理下,酸浓度、固液比、处理时间及温度对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分析稀硫酸对木质纤维素降解的作用机理,并筛选最佳预处理工艺。【方法】以杂交狼尾草为研究对象,以H2SO4浓度(0.5%、1.0%、1.5%、2.0%、2.5%)、固液比(1﹕6、1﹕8、1﹕10、1﹕12、1﹕14)、时间(15、30、45、60、90 min)和温度(80、100、110、120、125℃)4个单因素进行试验,每个因素取5个水平,3次重复,分析单因素对固体分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木质素脱除率及水解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2水平的L8(24)正交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最佳工艺条件预处理下的杂交狼尾草进行SEM分析和XRD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下半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木质素降解率。其中,硫酸浓度的增加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增加,木质素脱除率降低;由纤维素水解产生的葡萄糖产量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木糖含量逐渐降低;低浓度的硫酸(0.5%—1.5%)促进杂交狼尾草固体物质降解消化,继续增加硫酸浓度(>1.5%)杂交狼尾草的固体降解无显著变化。固液比对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小,固液比增加至1﹕10时,固体分解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均达到最大。预处理时间的长短对固体分解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影响不明显,但促进半纤维素降解和葡萄糖生成。温度对固体分解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及水解糖产量的影响效果明显,100℃是重要的临界温度,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需要温度达100℃以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半纤维素降解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浓度-时间-固液比。稀硫酸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结构塌陷,非纤维物质被显著脱除,纤维束裸露(SEM);纤维素结晶聚合度增加(XRD)。【结论】稀硫酸预处理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木质纤维素 稀硫酸预处理 最佳工艺
下载PDF
杨木屑低浓度硫酸中温预处理提取木糖及其发酵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勇 焦杰 +2 位作者 徐斌伟 勇强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7,共7页
低酸中温预处理可选择性地水解溶出杨木屑中的木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木糖提取得率的强度顺序为反应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和硫酸质量分数,影响抑制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和固液比,硫酸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弱。在预... 低酸中温预处理可选择性地水解溶出杨木屑中的木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木糖提取得率的强度顺序为反应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和硫酸质量分数,影响抑制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和固液比,硫酸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弱。在预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主要抑制物为乙酸,其次为甲酸和糠醛。基于技术经济分析,可采用100℃、2.0%硫酸、固液比1∶15(g∶mL)预处理杨木屑10 h,木糖和葡萄糖提取得率分别达74.1%和3.0%。通过细胞回用和驯化可以提高Candida tropicalis NL02发酵杨木屑提取液的生产性能,在含有乙酸3.53 g/L、甲酸2.57 g/L、木糖53.40 g/L和葡萄糖7.09 g/L的提取液中发酵20 h,木糖利用率达85.4%,乙酸和甲酸消耗率分别为52.9%和100%,可生成木糖醇约35.12 g/L和乙醇7.67 g/L,木糖醇和乙醇产率分别达到77.0%和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提取 发酵 杨木屑 低酸中温预处理 热带假丝酵母
下载PDF
酸处理菹草制备生物乙醇和甲烷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艺冉 王进 +3 位作者 彭书传 曹丽斌 时昌波 岳正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文章通过以水生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对水生植物制备生物乙醇和甲烷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稀酸处理提高其生物可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产乙醇过程,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温度125℃、时间2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量达75... 文章通过以水生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对水生植物制备生物乙醇和甲烷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稀酸处理提高其生物可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产乙醇过程,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温度125℃、时间2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量达75.70mg/g;而对于产甲烷过程,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温度115℃、时间2h,最大产甲烷量为110.56mL/g。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果显示稀酸预处理后菹草纤维素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表明厌氧产甲烷过程效率更高,更适于菹草资源化。研究结果可为水生植物的能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稀酸预处理 生物乙醇 甲烷
下载PDF
黑木耳中粗多糖检测前处理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家玲 龚晓莹 +1 位作者 陈晓嘉 麦慧甜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2期217-220,共4页
使用苯酚-硫酸法进行黑木耳中粗多糖检测前处理条件的优化。对水浴时间、乙醇浓度、离心速度和乙醇洗涤次数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探讨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合理稳定检测前处理条件,使粗多糖的测定更加科学准... 使用苯酚-硫酸法进行黑木耳中粗多糖检测前处理条件的优化。对水浴时间、乙醇浓度、离心速度和乙醇洗涤次数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探讨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合理稳定检测前处理条件,使粗多糖的测定更加科学准确。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为水浴时间>乙醇浓度>乙醇洗涤次数>离心速度;黑木耳中粗多糖检测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水浴时间2 h、乙醇浓度80%、离心速度7000 r·min^(-1)、乙醇洗涤次数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粗多糖 苯酚-硫酸法 前处理
下载PDF
稀硫酸预处理能源草工艺优化初探
19
作者 晏恒 夏嵩 +1 位作者 付尹宣 付嘉琦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厌氧发酵产甲烷是生物质秸秆利用的方式之一。为了使生物质资源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对其进行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能源草为原料,对其在稀硫酸预处理条件下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 厌氧发酵产甲烷是生物质秸秆利用的方式之一。为了使生物质资源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对其进行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能源草为原料,对其在稀硫酸预处理条件下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及酸浓度(质量分数)的增加,能源草水解产生得到的总还原糖量不断增加;预处理温度是对能源草水解产还原糖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酸浓度,最后是预处理时间;本文所设计的实验中,在预处理温度75℃、预处理时间96 min及酸浓度1.75%时获得最大值为779 mg的总还原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草 稀硫酸预处理 预处理温度 预处理时间 酸浓度
下载PDF
新疆某铍精矿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清良 李中 +3 位作者 李乾 胡鄂明 熊骁 成泉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1,共3页
新疆某铍精矿粒度为0.074~0mm,铍含量为5.60%。为了高效提取该铍精矿中的铍,对硫酸加热预处理一搅拌浸出工艺中浓硫酸的用量、预处理温度、搅拌浸出过程的液固比和浸出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铍精矿与浓硫酸质量比为1:1.5... 新疆某铍精矿粒度为0.074~0mm,铍含量为5.60%。为了高效提取该铍精矿中的铍,对硫酸加热预处理一搅拌浸出工艺中浓硫酸的用量、预处理温度、搅拌浸出过程的液固比和浸出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铍精矿与浓硫酸质量比为1:1.5、预处理温度为180℃、搅拌浸出的液固比为2:1、浸出时间为4h的情况下,氧化铍浸出率达到97%,该工艺的浸出效果良好;浓硫酸的用量、预处理温度、搅拌浸出过程的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氧化铍浸出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浸出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此工艺来浸出铍精矿不仅能大大降低能耗,还能有效节约企业成本,为铍精矿的浸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精矿 浓硫酸预处理 搅拌浸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