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tochrome P450 Enzyme-Copper Phosphate Hybrid Nano-Flowers with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s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Sulfides 被引量:4
1
作者 Xiaohui He Long Chen +3 位作者 Qian He Huajian Xiao Xiantai Zhou Hongbing J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93-698,共6页
Cytochrome P450 enzyme-copper phosphate hybrid materials with flower-like shape were prepared with a simple but efficient coprecipitation method.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hybrid flow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cce... Cytochrome P450 enzyme-copper phosphate hybrid materials with flower-like shape were prepared with a simple but efficient coprecipitation method.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hybrid flow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ccessive steps:coordination/nucleation,growth,and further ripen.The concentration of enzymes in the mother liquor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rphology and surface enzyme content of the nano-composites.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reaction of selective oxidation of sulfide to sulfoxide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hybrid flowers exhibited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satisfied thioanisole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to methyl phenyl sulfoxide (both above 97%) with H2O2 as oxidant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excellent stability and recyclability,and wide scope of substrates.Su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brid materials are potentially good candidates in the industrial enzyme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P450 enzyme hybrid nano-flowers BIOCATALYSIS sulfides oxidation REUSABILITY
原文传递
无机-有机杂化铜钒酸盐Cu2(eIM)6[V4O12]的合成及其硫醚氧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季坤 魏传平 胡长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342-3349,共8页
在三乙胺存在下,以中性的六核钒氧簇VIV2VV4O14(eIM)8(eIM=1-乙基咪唑)为钒源,与Cu(OAc)2·H2O反应调控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的铜钒酸盐Cu2(eIM)6[V4O12](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对... 在三乙胺存在下,以中性的六核钒氧簇VIV2VV4O14(eIM)8(eIM=1-乙基咪唑)为钒源,与Cu(OAc)2·H2O反应调控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的铜钒酸盐Cu2(eIM)6[V4O12](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考察了其在硫醚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以环境友好的H2O2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化合物1对硫醚选择性氧化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利用相同的氧化剂,硫醚能以较高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氧化制备亚砜或砜,而1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同时至少能循环使用3次而没有明显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 铜钒酸盐 非均相催化 硫醚氧化
原文传递
苝衍生物光催化氧化硫醚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成云 陈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5-685,共11页
本文通过对苝酐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两种具有较好溶解性和强可见光吸收的苝衍生物:PMI-(iPr)2An(PSⅡ)和PMI-((iPr)2An)2(PSⅢ)。在可见光照射下,以PSⅡ和PSⅢ作为光敏剂,氧气为氧化剂,实现了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硫醚到亚砜的氧化。在... 本文通过对苝酐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两种具有较好溶解性和强可见光吸收的苝衍生物:PMI-(iPr)2An(PSⅡ)和PMI-((iPr)2An)2(PSⅢ)。在可见光照射下,以PSⅡ和PSⅢ作为光敏剂,氧气为氧化剂,实现了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硫醚到亚砜的氧化。在优化反应条件下,PSⅢ对苯基硫醚衍生物光催化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接近100%。活性中间体的清除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表明,该体系中单重态氧(~1O_2)和超氧自由基同时对硫醚的氧化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衍生物 光催化 硫醚氧化 单线态氧 超氧自由基
下载PDF
二维疏水铜基纳米片的合成及在硫醚类化合物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忠杰 张小飞 +5 位作者 施亚男 隆昶 张彬灏 闫书豪 常琳 唐智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0-988,共9页
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自下而上制备稳定的二维纳米材料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本工作以1,4-苯二硫醇为有机配体和Cu+为金属前驱体,通过配位相互作用自组装构筑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金属有机配合... 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自下而上制备稳定的二维纳米材料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本工作以1,4-苯二硫醇为有机配体和Cu+为金属前驱体,通过配位相互作用自组装构筑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金属有机配合物纳米片(Cu-BDT).Cu-BDT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被多种技术详细表征,包括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接触角测试.催化实验证实,Cu-BDT纳米片表面暴露充分的活性位点和疏水特性有利于硫醚类化合物氧化反应的进行,可高效转化为亚砜类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合物 二维纳米片 疏水性 硫醚类化合物氧化
原文传递
尾矿库废水pH值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饶运章 侯运炳 +2 位作者 潘建平 徐水太 肖广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6-37,共2页
分析了某黄铁铅锌矿尾矿库 1 4年的废水监测数据 ,研究了高酸、高碱环境对尾矿硫化物重金属溶出的影响 ,绘制了尾矿库废水 pH值与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关系曲线 ,揭示了废水酸化与重金属污染的内在机制 ,提出了密闭履盖尾矿库以隔绝硫化物与... 分析了某黄铁铅锌矿尾矿库 1 4年的废水监测数据 ,研究了高酸、高碱环境对尾矿硫化物重金属溶出的影响 ,绘制了尾矿库废水 pH值与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关系曲线 ,揭示了废水酸化与重金属污染的内在机制 ,提出了密闭履盖尾矿库以隔绝硫化物与H2 O、O2 反应产生 [H+ ]及在尾矿浆中添加碱性物质以中和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废水 pH值 重金属污染 治理方法 硫化物氧化 金属矿山
下载PDF
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金兰 侯圣春 黄廷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6-1251,共6页
以硫化物为电子给体的自养反硝化厌氧体系是代替传统异养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比含氮废水的有效工艺,可以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将脱氮硫杆菌菌悬液接种到厌氧污泥体系中,脱氮硫杆菌快速富集,采用5组进水比N/S比不同的反应瓶进行试验,... 以硫化物为电子给体的自养反硝化厌氧体系是代替传统异养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比含氮废水的有效工艺,可以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将脱氮硫杆菌菌悬液接种到厌氧污泥体系中,脱氮硫杆菌快速富集,采用5组进水比N/S比不同的反应瓶进行试验,运行15d后,测定不同时段的出水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浓度等指标,考察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的特性,并对生化反应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厌氧污泥体系运行3h后,进水中90%的硫化物被去除,硫化物的去除与进水N/S比无关,硫化物(以S计)去除速率高达20~24g·(m3·h)-1,是相关文献报道的10倍左右;运行6h后,进水中65%的硝氮被去除,硝氮的去除负荷随着进水N/S比的提高而增大,最高达到940g·(m3·h)-1,约为硫自养反硝化体系硝氮去除负荷的2倍,此时体系中亚硝氮积累,最高浓度达到93mg·L-1,进水N/S比低的条件下,6h后亚硝氮消失,进水N/S比较高时,21h后出水中未检测到亚硝氮.表明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停留6h后可以实现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但硝酸盐首先转化为亚硝氮.与以往不同的是研究发现硫化物与生物硫粒产生多硫化合物的链式反应,是硫化物迅速转化的主要途径,此外,还原硝氮的电子给体并不来源于硫化物,可能主要来源于体系中产生的单质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氧化 自养反硝化 脱氮硫杆菌 N/S比
原文传递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酸盐的硫、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硫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智斌 宫尚桂 冯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9-401,共13页
海洋沉积物中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MSR)驱动的碳、硫耦合作用及甲烷消耗,是影响全球碳、硫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准确认识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代谢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是探究MSR驱动的碳、硫循环及生态环境效应的重... 海洋沉积物中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MSR)驱动的碳、硫耦合作用及甲烷消耗,是影响全球碳、硫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准确认识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代谢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是探究MSR驱动的碳、硫循环及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沉积物孔隙水中硫酸盐的硫、氧同位素组成是揭示MSR过程及其驱动的硫循环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细胞内代谢途径和胞外硫循环过程角度,厘清影响孔隙水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组成的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阐述其在示踪有机质驱动和甲烷驱动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类型及“隐秘”硫循环的意义,为探究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在地球表层环境演化中的作用提供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硫化物氧化 “隐秘”硫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生物填料塔同步脱氮除硫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香凤 汪莉 +2 位作者 郑天龙 王娟 汪群慧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3-436,446,共5页
本试验针对含硫化物和硝酸盐氮的人工模拟废水,以硫化物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采用厌氧生物填料塔进行同步脱氮除硫的实验研究,探讨了该生物填料塔的启动性能及塔内生物膜菌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当S/N(摩尔比)为5∶3,初始pH... 本试验针对含硫化物和硝酸盐氮的人工模拟废水,以硫化物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采用厌氧生物填料塔进行同步脱氮除硫的实验研究,探讨了该生物填料塔的启动性能及塔内生物膜菌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当S/N(摩尔比)为5∶3,初始pH为8.3~8.5,温度为28℃,进水硫化物负荷为500 g/(m3·d)时,硫和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7%和87.5%;厌氧生物填料塔中的优势菌群为脱氮硫杆菌,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pH值范围为6~7;且经驯化后该菌种对初始硫化物浓度的耐受能力提高到625~1250 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生物填料塔 硫化物氧化 同步脱氮除硫 脱氮硫杆菌
原文传递
油藏注入水靶向脱硫潜力的高温脱硫菌群富集驯化
9
作者 曹功泽 林军章 +7 位作者 徐闯 谢珍 刘璟璇 袁长忠 江怡然 徐鹏 徐博文 张晓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50-3561,共12页
【背景】海上油田见聚后产出水硫化物超标,影响到注聚水的配聚黏度,采用生物脱硫时,由于常规除硫菌难以适应除油后产出液的高温,使得脱硫效果不佳。【目的】分析海上采出液水处理过程的菌群结构,明确生物处理各节点的菌群构成变化;开展... 【背景】海上油田见聚后产出水硫化物超标,影响到注聚水的配聚黏度,采用生物脱硫时,由于常规除硫菌难以适应除油后产出液的高温,使得脱硫效果不佳。【目的】分析海上采出液水处理过程的菌群结构,明确生物处理各节点的菌群构成变化;开展耐高温脱硫菌驯化筛选,获得耐高温的高效脱硫菌。【方法】采集来自胜利油田海三站的水样,以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样本菌群结构,并分别在不同温度(55、60和65℃)下的无机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多轮转接驯化,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筛选获得耐高温的脱硫菌群,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富集菌群的组成,并测定其脱硫能力。【结果】处理前的采出液水样含有较多的嗜热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如Thermodesulfovibrio、Pseudothermotoga、Thermolithobacter、Fervidobacterium、Thermovenabulales和Pseudomonas;以厌氧气浮除油工艺处理的出水中,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菌,该菌在中心三平台外输水中相对丰度占比为76%,在注聚平台水中相对丰度占比为84%。然而经过不断提高温度的驯化富集后,菌群中栖热菌属(Thermus)微生物占主要优势,相对丰度占比可达89.4%,此外也有少量嗜氢菌等;等离子体诱变后进一步提高了脱硫的效率,筛选获得的诱变后菌群在65℃可将培养液中8.88 mg/L的硫化物快速去除,去除率最高达100%,去除速率高达0.49mg/(L·h)。【结论】通过对水样中菌群进行高温驯化和等离子体诱变,获得了耐65℃高温的高效脱硫菌群,提升了配聚水硫化物脱除效果,对高温油田的开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脱硫菌 菌群 硫化物氧化 注聚水 等离子体诱变
原文传递
分级结构苯并噻二唑聚合物应用于可见光诱导硫醚选择性氧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晏秘 薛云 +2 位作者 申妍铭 程琥 庄金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70,共7页
以4,7-二溴-2,1,3-苯并噻二唑为光活性基团,将其与1,3,5-三乙炔苯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出苯并噻二唑功能化的CMP-3-BT共轭微孔聚合物。所合成的CMP-3-BT由微球和弯曲丝状纳米带组成,呈现出复杂的分级结构,且具有半导体性质,其禁... 以4,7-二溴-2,1,3-苯并噻二唑为光活性基团,将其与1,3,5-三乙炔苯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出苯并噻二唑功能化的CMP-3-BT共轭微孔聚合物。所合成的CMP-3-BT由微球和弯曲丝状纳米带组成,呈现出复杂的分级结构,且具有半导体性质,其禁带宽度为2.24 eV。以蓝光LED灯(425 nm,3 W)为光源,以过氧化氢为辅助剂,在室温和氧气氛围下,CMP-3-BT可将各种取代苯甲硫醚高效、高选择地氧化成相应的甲基苯基亚砜。电子顺磁共振谱表明上述光催化过程产生的^(1)O_(2)和O_(2)^(·-)是氧化苯甲硫醚的主要活性物种。CMP-3-BT经过6次循环使用后催化性能未发生改变,表明CMP-3-BT是一种结构稳定、性能优异、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微孔聚合物 可见光催化 苯并噻二唑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硫醚氧化
下载PDF
硫化物氧化过程中金的富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祥 王玉荣 阚小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室温条件下将海绵金用王水溶解形成金氯酸溶液,再用纯净的不含金黄铁矿吸附溶液中的金,烘干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将其分解,发现溶液中出现粒状、片状及壳皮状金。对溶液中金和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的分解溶液中铁含量增加,... 室温条件下将海绵金用王水溶解形成金氯酸溶液,再用纯净的不含金黄铁矿吸附溶液中的金,烘干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将其分解,发现溶液中出现粒状、片状及壳皮状金。对溶液中金和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的分解溶液中铁含量增加,金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溶液中出现小金粒或金片后,溶液中的金含量急剧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氧化 吸附 分解 黄铁矿 金矿化
下载PDF
水环境中化能自养微生物种群及固碳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媛 王倩 袁权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化能自养微生物可通过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获取化学能以固定无机碳,在缺乏光照的海洋深处、水体沉积物等植物无法生存的环境中固碳,对吸收大气、海洋、湿地中的CO2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其主要固碳途径及... 化能自养微生物可通过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获取化学能以固定无机碳,在缺乏光照的海洋深处、水体沉积物等植物无法生存的环境中固碳,对吸收大气、海洋、湿地中的CO2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其主要固碳途径及参与化能自养固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着重阐述了化能自养微生物在不同水环境中的固碳功能。同时,本文对水环境中化能自养微生物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固碳量的精确计算与化能自养固定的有机碳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应得到更多研究与探讨,以期增进对碳循环的相关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化能自养微生物 碳暗固定 硫氧化 硝化作用
下载PDF
排硫硫杆菌D6中硫化氢脱氢酶的纯化及性质
13
作者 李咏兰 邱广亮 +3 位作者 吕桂芬 王忠魁 张明斗 李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7-554,共8页
从烟气生物脱硫系统的好氧产硫磁性稳态流化床反应器中,经反复纯化分离出脱硫优势菌排硫硫杆菌菌株D6,采用四步工艺纯化出膜结合型硫化氢脱氢酶。SDS-PAGE测定显示其由α1β1亚基组成,光谱分析表明含有1 mol FAD/mol酶,血红素染色揭示... 从烟气生物脱硫系统的好氧产硫磁性稳态流化床反应器中,经反复纯化分离出脱硫优势菌排硫硫杆菌菌株D6,采用四步工艺纯化出膜结合型硫化氢脱氢酶。SDS-PAGE测定显示其由α1β1亚基组成,光谱分析表明含有1 mol FAD/mol酶,血红素染色揭示小亚基上结合有1 mol血红素c/mol酶,该酶属于氧还蛋白家族。该酶的最适pH为8.6,对马心细胞色素c和硫化物的表观Km分别为2.5μmol/L和6.1μmol/L,反应计量实验表明其氧化产物为元素硫。硫化氢脱氢酶受到硫和亚硫酸盐的抑制,100μmol/L的氰化钾对该酶抑制率达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脱氢酶 排硫硫杆菌 硫化氢氧化 硫代谢 烟气生物脱硫
原文传递
线粒体硫化物氧化关键酶硫双加氧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立涛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硫双加氧酶在线粒体硫化物氧化过程中催化过硫化物、氧气和水反应形成亚硫酸盐,其功能丧失会导致体内硫化物积累产生多种疾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硫双加氧酶的基因结构特征,催化活性和催化机制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为进... 硫双加氧酶在线粒体硫化物氧化过程中催化过硫化物、氧气和水反应形成亚硫酸盐,其功能丧失会导致体内硫化物积累产生多种疾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硫双加氧酶的基因结构特征,催化活性和催化机制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硫双加氧酶和拓展人们对硫化物代谢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双加氧酶 线粒体 硫化物氧化
下载PDF
自养反硝化工艺的单质硫积累条件研究
15
作者 袁怡 黄勇 +1 位作者 王靓 李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3年第4期7-10,21,共5页
利用3.2 L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产物为S0的自养反硝化工艺控制条件进行研究。实验中S/N比控制为2.5,氮负荷为0.07~0.08 kg·m-3·d-1时,分别研究HRT和pH值对底物去除以及单质硫积累的影响。反应器在进水硫化物浓度和NO3--N浓度... 利用3.2 L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产物为S0的自养反硝化工艺控制条件进行研究。实验中S/N比控制为2.5,氮负荷为0.07~0.08 kg·m-3·d-1时,分别研究HRT和pH值对底物去除以及单质硫积累的影响。反应器在进水硫化物浓度和NO3--N浓度分别为110和20 mg·L-1情况下运行,在pH值为7时,HRT分别为7.41和6.83 h时对NO3--N和硫化物的去除率基本无影响,分别为93%和100%,但对单质硫的积累有显著影响。HRT为6.83 h时,单质硫的积累率最大,为61%。pH为7.5、7、6.5和6时,对NO3--N和硫化物的去除率基本无影响,较低的pH(pH=7)有利于单质硫的积累,积累率可达62%左右,但进一步降低pH对单质硫积累率提高的帮助不大,仅能提高至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 硝酸盐还原 硫化物氧化 单质硫积累
下载PDF
Co-15wt%Y合金的高温硫化氧化腐蚀
16
作者 李远士 牛焱 +1 位作者 王富岗 吴维山文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1-355,共5页
为检验添加钇对纯钴耐高硫低氧混合气腐蚀的影响,研究了Co15wt% Y 合金在600 ~700 ℃H2H2SCO2 混合气中的腐蚀。合金腐蚀后形成多层结构的腐蚀产物膜,最外层是单一的硫化钴,中间层为由两金属化合物... 为检验添加钇对纯钴耐高硫低氧混合气腐蚀的影响,研究了Co15wt% Y 合金在600 ~700 ℃H2H2SCO2 混合气中的腐蚀。合金腐蚀后形成多层结构的腐蚀产物膜,最外层是单一的硫化钴,中间层为由两金属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层。最内层是由氧和硫引起的钇的内腐蚀区。在钇含量达到15wt% 的条件下未发生钇的选择性外硫化/ 氧化,这与钇在基体金属中有限的固溶度和合金中出现富钇金属间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硫化 高温 腐蚀 钴钇合金
下载PDF
硫酸盐废水生物脱硫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蒋永荣 胡明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1,共5页
含硫酸盐废水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生物脱硫技术处理该类废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废水处理技术的前沿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废水脱硫微生物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重点... 含硫酸盐废水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生物脱硫技术处理该类废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废水处理技术的前沿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废水脱硫微生物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生物脱硫工艺的沿革和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酸盐废水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硫酸盐还原菌(SRB) 硫化物氧化菌(SOB) 硫酸盐废水
下载PDF
Profiling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sulfide-containing wastewater 被引量:10
18
作者 Liao Bo Ji Guodong Cheng Liq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97-899,共3页
A technolog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was used to profile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sulfid... A technolog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was used to profile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sulfide-containing(HSC)waste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terotrophic genus of Acinetobacter and the autotrophic genera of Thiobacillus and Thiomonas could survive well in all of three operating conditions.Some special genera were also observed with changes of micro-ecoenvironment in the reac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sulfide-containing wastewater biological sulfide oxidation microbial ecology PCR-DGGE
下载PDF
硫氧化细菌的筛选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蓓 张建民 +1 位作者 朱格仙 常向东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8-420,共3页
从含硫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的硫氧化细菌A62.通过间歇性试验对菌株A62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单个细胞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好氧菌,且当温度30℃,pH7.5,S2-≤300mg/L时,硫化物的去除率最高达92.6%,它对工业脱硫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硫氧化细菌 筛选 硫化物 生物脱硫
下载PDF
包埋法固定化对硫氧化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宇 王晓琼 +2 位作者 赵阳国 冯巩 申志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4-1512,共9页
【目的】为探讨包埋法固定化过程对硫氧化菌群硫化物去除能力及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活性炭为载体,对硫氧化菌群进行了固定化,并采用富含硫化物的无机盐培养基,对比固定化与非固定化硫氧化菌群对硫化... 【目的】为探讨包埋法固定化过程对硫氧化菌群硫化物去除能力及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活性炭为载体,对硫氧化菌群进行了固定化,并采用富含硫化物的无机盐培养基,对比固定化与非固定化硫氧化菌群对硫化物的氧化去除能力。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探讨硫氧化菌群在固定化前后以及在硫化物氧化去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在对硫氧化菌群进行固定化之后,12 h之内对硫化物的最大去除能力从1000 mg/L下降为600 mg/L。硫氧化菌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菌群中的硫氧化菌Catenococcus thiocycli未受影响,硫氧化菌Thioclava pacifica在菌群中的地位反而得到了强化。【结论】受制于底物在载体材料中的扩散迁移效率,硫氧化菌群对硫化物的氧化去除能力在固定化之后有所下降。由于不同微生物对固定化形成的微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载体附着能力的不同,固定化对硫氧化菌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硫氧化菌群 硫化物消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