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颖 徐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85-1492,共8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是实现布局优化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实现了...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是实现布局优化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实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从而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实施和村镇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金牛湖街道农村居民点现状在整体上存在"布局松散、面积零碎"的问题;各村(社区)之间地域差异明显、分布不均衡;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沿"低坡度、低高程、交通便利"地带分布的显著特征;(2)按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程度,可将金牛湖街道划分为5种适宜性分区。其中,高度适宜区占街道总面积的16.5%,总体上能满足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3)基于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及适宜性分区结果,将各村(社区)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内部整改"、"逐步迁村并点"3种优化模式,并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布局 适宜性分区 优化模式 MCR模型 金牛湖街道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识别——以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嘉会 吴金华 +1 位作者 王祯 白雨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地形和交通条件为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关键约束力,居民点集聚程度整体不高,以带状分布为主,散中有聚。(2)适宜性分区结果表现出“整体集聚、部分分散”的特征,位于适宜建设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占62.83%,部分居民点分布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3)现有居民点网络结构不均匀,需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节点,促进村镇地区均衡发展。(4)基于适宜性及网络分析结果,划分“直接城镇类”“优先发展类”“有条件发展类”“限制扩张类”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重点。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适宜性分区 社会网络分析 居民点发展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