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东煤矿10煤层标志性气体优选及自燃“三带”划分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留涛 段宇建 黄均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1,共6页
针对青东煤矿1078工作面自然发火问题,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优选确定了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主副指标:CO和C2H4气体可作为10煤层煤氧化自燃的主要标志性气体,烯烷比和链烷比作为10煤层煤氧化自燃标志气体的辅助指标。... 针对青东煤矿1078工作面自然发火问题,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优选确定了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主副指标:CO和C2H4气体可作为10煤层煤氧化自燃的主要标志性气体,烯烷比和链烷比作为10煤层煤氧化自燃标志气体的辅助指标。采用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规律和温度变化趋势2个指标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距工作面0~31m处为散热带,31~78m处为自燃带,78m以外为窒息带。该研究成果为1078工作面自然发火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开采 煤炭自燃 标志气体 自燃“三带” 散热带 自燃带 窒息带
下载PDF
高地温矿井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轶康 牛会永 +2 位作者 聂琦苗 鲁义 李石林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通风量相同情况下,温度从24.8℃升高到40℃时,O_(2)随着风流向整个采空区渗入,O_(2)浓度随采空区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温度相同情况下,当风量从1800 m^(3)/min增大到2700 m^(3)/min时,采空区漏风范围大幅度提升,采空区O_(2)浓度场变化明显,O_(2)几乎充满整个采空区,并且高浓度O_(2)存在范围增大,此时由于热量积聚导致采空区温度升高,采空区内部遗煤温度也持续增加,煤氧复合作用加快,遗煤自燃的可能性增大。②随着采空区距工作面距离增大,O_(2)浓度减小,进风侧O_(2)浓度大于回风侧O_(2)浓度,表明进风侧煤自燃危险性大于回风侧。③随着采空区深度增加,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O_(2)体积分数持续减小,曲线斜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回风侧O_(2)体积分数随采空区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量高浓度O_(2)存在于采空区150 m之前,整个采空区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煤自燃危险性均大于回风侧。④当温度为40℃、通风量为27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为131 m,将该最大宽度视为开采最大理论宽度,进一步计算安全推进速度,可为煤矿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矿井 煤矿开采 采空区漏风 煤自燃 O_(2)浓度场分布 散热带 氧化带 窒息带
下载PDF
冀鲁豫交界地区地气灾害的分析探讨
3
作者 陈绍光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6-58,共3页
对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地气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指出应进一步探索地气的形成机制,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 地气灾害 窒息 下降漏斗 包气带
下载PDF
放顶煤综采采空区“三带”的理论计算与观测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邸志乾 丁广骧 +2 位作者 左树勋 刘润身 赵长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16,共9页
本文应用非线性渗流理论建立采空区流场二维平面非线性渗流流函数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元技术求得各结点上的流函数值和各单元上的流速v_x、v_y、v_o在此基础上,得到采空区风流流线和等速线。依据煤自燃所对应的风速上下限,得到放顶煤综采... 本文应用非线性渗流理论建立采空区流场二维平面非线性渗流流函数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元技术求得各结点上的流函数值和各单元上的流速v_x、v_y、v_o在此基础上,得到采空区风流流线和等速线。依据煤自燃所对应的风速上下限,得到放顶煤综采采空区不自燃带、可能自燃带和窒息带的形态和范围。对采空区矿压显现、采空区温度变化及氧浓度变化进行的观测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采空区 窒息带 煤矿开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