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ed subsurface eddies near the Vietnam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1
作者 Bo Song Huizan Wang +2 位作者 Changlin Chen Ren Zhang Senliang B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46,共8页
In this study, subsurface eddies near the Vietnam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observed with in situ observations, including Argo, CTD, XBT and some processed and quality controlled data. Based on temperature pro... In this study, subsurface eddies near the Vietnam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observed with in situ observations, including Argo, CTD, XBT and some processed and quality controlled data. Based on temperature profiles from four Argo floats near the coast of Vietnam, a subsurface warm eddy was identified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multi-year Argo and Glob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 Programme(GTSPP) data were merged on a seasonal basis based on the data interpolating variational analysis(DIVA)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structure. There is a warm eddy in the central subsurface at 12.5°N, 111°E below300 m depth in spring, which does not exist in autumn and is weak in winter and summer. From CSIRO Atlas of Regional Seas(CARS) and 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 Model(GDEM) reanalysis data, this subsurface warm eddy is also verified in 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 of Vietnam subsurface eddy ARGO GTSPP DIVA
下载PDF
一种新型脉冲涡流提离交汇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齐勇 李勇 +1 位作者 陈振茂 肖美华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4,共5页
由于多层金属结构由于服役环境较为恶劣,其结构的亚表面层材质电气性能会出现劣化,直接威胁到大型、复杂装备的安全运转。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提离交汇点,即脉冲涡流差分信号提离交汇点,并基于该交汇点,提出一种对多层结构亚表面层材质劣... 由于多层金属结构由于服役环境较为恶劣,其结构的亚表面层材质电气性能会出现劣化,直接威胁到大型、复杂装备的安全运转。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提离交汇点,即脉冲涡流差分信号提离交汇点,并基于该交汇点,提出一种对多层结构亚表面层材质劣化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新方法。通过理论及实验研究,对本文所提出的新型提离交汇点特性及其对多层结构亚表面层材质劣化评估的灵敏度进行了集中探究。研究发现,与传统磁场信号提离交汇点相比,差分信号提离交汇点对金属部件亚表面层材质劣化灵敏度较大,体现了脉冲涡流差分信号提离交汇点在金属部件亚表面层材质劣化定量评估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材质劣化 电磁无损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新型提离交汇点 磁场测量
下载PDF
基于磁场梯度脉冲涡流检测的航空结构亚表面腐蚀缺陷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任淑廷 李勇 +1 位作者 张曦郁 闫贝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恶劣复杂的服役环境致使航空金属结构极易出现亚表面腐蚀等缺陷,严重影响结构完整性。作为一种结合匀场激励的新型脉冲涡流检测方法,磁场梯度脉冲涡流检测已在结构腐蚀缺陷检测和评估方面体现了其优势性。针对所获取亚表面腐蚀缺陷图像... 恶劣复杂的服役环境致使航空金属结构极易出现亚表面腐蚀等缺陷,严重影响结构完整性。作为一种结合匀场激励的新型脉冲涡流检测方法,磁场梯度脉冲涡流检测已在结构腐蚀缺陷检测和评估方面体现了其优势性。针对所获取亚表面腐蚀缺陷图像信息不够丰富等不足,结合积分计算对所获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提取图像新特征,研究其与亚表面腐蚀缺陷深度间的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图像新特征与亚表面腐蚀缺陷深度呈单调递增关系;综合由此建立的关联曲线和已获取的亚表面腐蚀缺陷图像,可对金属结构亚表面腐蚀缺陷的深度、形貌、开口尺寸等进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腐蚀缺陷 可视化 电磁无损检测 磁场梯度脉冲涡流检测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华 赵进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分析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水温度结构特征,针对在海冰覆盖区域普遍发生的次表层暖水现象,建立了冰海耦合的一维柱形模式,成功模拟了次表层暖水的垂向结构和形成机制,证明了太阳辐射加热和表层冷却是次表层暖水的成因。通过数值实验... 分析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水温度结构特征,针对在海冰覆盖区域普遍发生的次表层暖水现象,建立了冰海耦合的一维柱形模式,成功模拟了次表层暖水的垂向结构和形成机制,证明了太阳辐射加热和表层冷却是次表层暖水的成因。通过数值实验定量分析了形成次表层暖水各因子的作用,表明太阳辐射是形成次表层暖水的能量来源;长波辐射、气温和比湿等其他大气因子对次表层暖水强度有较大影响;在厚冰区不能形成次表层暖水,海冰越薄,水道面积越大,则冰下次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得就越快,薄冰和冰间水道是形成次表层暖水的主要能量通道;通过模式的拟合给出湍扩散系数垂向变化的估值,冰下表层海水垂向湍扩散系数为5.0×10-3m2/s左右,而次表层垂向湍扩散系数却快速降低到1.0×10-6m2/s,表明跃层导致的稳定性增大是形成次表层暖水尖峰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表层暖水 耦合柱模式 太阳辐射 海冰 冰间水道 湍扩散系数
下载PDF
基于脉冲涡流差分信号提离交汇点的亚表面层材质劣化检测技术理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勇 齐勇 +1 位作者 陈振茂 李红梅 《无损检测》 2012年第7期1-5,10,共6页
多层金属结构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和能源等工业领域的大型、复杂装备中。由于服役工况一般较为恶劣,该结构亚表面层材质性能会出现劣化,直接威胁到大型、复杂装备的安全运转。通过脉冲涡流检测理论仿真,发现了一种基于脉冲涡流... 多层金属结构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和能源等工业领域的大型、复杂装备中。由于服役工况一般较为恶劣,该结构亚表面层材质性能会出现劣化,直接威胁到大型、复杂装备的安全运转。通过脉冲涡流检测理论仿真,发现了一种基于脉冲涡流差分信号的新型提离交汇点。通过对该交汇点的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多层结构亚表面层材质劣化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由于当前的脉冲涡流检测技术主要针对金属结构表面层材质劣化进行检测,所以该方法的提出拓展了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通过数值仿真,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实用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材质劣化 电磁无损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提离交汇点 解析法
下载PDF
基于堆叠自编码器神经网络的复合电磁检测铁磁性双层套管腐蚀缺陷分类识别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曦郁 李勇 +1 位作者 闫贝 敬好青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8,共7页
铁磁性双层套管长期服役于恶劣的工作环境,极易出现腐蚀缺陷,定期为服役中的双层套管进行在线检测十分必要,而对管壁腐蚀缺陷位置的分类识别是管道定量检测与维修的前提和基础,实时准确的套管腐蚀缺陷分类识别能力是决定管道在线检测效... 铁磁性双层套管长期服役于恶劣的工作环境,极易出现腐蚀缺陷,定期为服役中的双层套管进行在线检测十分必要,而对管壁腐蚀缺陷位置的分类识别是管道定量检测与维修的前提和基础,实时准确的套管腐蚀缺陷分类识别能力是决定管道在线检测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将脉冲远场涡流和脉冲涡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堆叠自编码器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选取合适特征量作为输入层,实现了内管外壁腐蚀、外管内壁腐蚀和外管外壁腐蚀的分类,实验整体预判精度可达97.5%,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双层套管腐蚀缺陷缺陷实施高效、高精度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腐蚀缺陷 分类识别 铁磁性双层套管 脉冲远场涡流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堆叠自编码器神经网络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次表层中尺度涡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南峰 于非 +1 位作者 徐安琪 丁雅楠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5-1126,共12页
中尺度涡对大洋环流、海洋能量平衡、水团分布、热盐和营养物质输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其垂向密度结构和旋转流速核心位置不同,中尺度涡有表层和次表层中尺度涡之分。基于卫星海面高度计资料的应用,对表层中尺度涡的研究日趋成... 中尺度涡对大洋环流、海洋能量平衡、水团分布、热盐和营养物质输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其垂向密度结构和旋转流速核心位置不同,中尺度涡有表层和次表层中尺度涡之分。基于卫星海面高度计资料的应用,对表层中尺度涡的研究日趋成熟。次表层中尺度涡垂向密度呈透镜式结构,其最大旋转流速核心位于混合层以下,对次表层涡的研究依赖于现场观测资料。目前次表层涡在世界大洋中偶有发现,因此国内外对其研究方兴未艾。聚焦于西北太平洋的次表层中尺度涡,全面回顾了其观测和数值模式的结果,总结了其垂向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和移动规律,以及可能的生成机制等。同时展望了其对海洋能量平衡、水团分布、声传播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分布等可能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表层涡 水团 海洋声场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萨马岛以东海域的一个次表层暖涡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宗信 白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3-439,共7页
通过对1988年和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船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获得的CTD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萨马(Samar)岛以东海域200m层下存在着一个东西跨度约为3个经度、南北跨度约为3个纬度的次表层暖涡,本文简称为Samar暖涡。... 通过对1988年和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船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获得的CTD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萨马(Samar)岛以东海域200m层下存在着一个东西跨度约为3个经度、南北跨度约为3个纬度的次表层暖涡,本文简称为Samar暖涡。这个暖流的强度、位置及其所潜在的深度范围均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与棉兰老潜流的变化是一致的。当棉兰老潜流强时,Samar暖涡也强;反之它也弱。由此可以看出,棉兰老潜流和Samar暖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马岛 次表层暖涡 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