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宝石衬底双面研磨亚表面损伤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道标 徐晓明 +3 位作者 周海 卓志国 臧跃 高翔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568-2572,共5页
在前人对硬脆性材料亚表面损伤预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蓝宝石衬底双面研磨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与表面划痕深度之间的理论模型(DNR)。通过对双面研磨后的衬底晶片进行KOH轻度化学腐蚀并结合VK-X100/X200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得到了... 在前人对硬脆性材料亚表面损伤预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蓝宝石衬底双面研磨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与表面划痕深度之间的理论模型(DNR)。通过对双面研磨后的衬底晶片进行KOH轻度化学腐蚀并结合VK-X100/X200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得到了晶片表面划痕随深度的分布情况,进而得出了晶片亚表面损伤层随深度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亚表面损伤层随深度变化的分布规律为随着深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集中分布在距离外层碎裂及划痕破坏层下方0~12.9μm深度范围内,所占比例达96.7%左右。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双面研磨工艺参数来控制亚表面损伤层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衬底 双面研磨 亚表面损伤 划痕 化学腐蚀
下载PDF
镀锡板冲压黑线缺陷的成因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志国 方圆 +1 位作者 李永新 刘洋 《轧钢》 2019年第6期53-55,77,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化工喷雾罐顶盖冲压黑线及镀锡基板的缺陷形貌。结果表明,喷雾罐顶盖黑线处已裸露铁基体,且部分部位被氧化,镀锡板针状黑点或短线状黑点处的锡层已被破坏和氧化。利用电化学法脱去锡层,...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化工喷雾罐顶盖冲压黑线及镀锡基板的缺陷形貌。结果表明,喷雾罐顶盖黑线处已裸露铁基体,且部分部位被氧化,镀锡板针状黑点或短线状黑点处的锡层已被破坏和氧化。利用电化学法脱去锡层,观察基板形貌,发现针状黑点对应的基板部位存在缺陷,而短线状黑点对应的基板部位未见异常。可以推断冲压黑线是由于镀锡板锡层因基板缺陷或擦伤而遭到破坏,经冲压变形后加剧铁基体裸露在外的程度导致形成黑色短线。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了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板 针状黑点缺陷 黑线缺陷 基板 擦伤
原文传递
紫外光固化涂料耐划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学梅 秦长喜 《信息记录材料》 2006年第5期8-11,共4页
本文通过选择不同的UV固化树脂、活性稀释剂、促进剂,制备了适合于薄膜基材使用的UV固化涂料。实验显示,涂料的各项性能如附着力、硬度、柔韧性和耐擦伤性等达到了使用要求。
关键词 UV固化 薄膜基材 硬涂层 抗擦伤
下载PDF
基底纹理对镍/铜纳米双层膜刮擦行为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俊 王冰 +1 位作者 范海冬 蒋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7-584,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尺度下的镍/铜双层膜的表面刮擦响应.考虑基底铜膜材料的不同表面纹理,建立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分析了纳米双层膜不同基底纹理下的刮擦响应,并且对比了两种典型基底纹理下不同刮头半径、不同刮擦深度对纳米...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尺度下的镍/铜双层膜的表面刮擦响应.考虑基底铜膜材料的不同表面纹理,建立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分析了纳米双层膜不同基底纹理下的刮擦响应,并且对比了两种典型基底纹理下不同刮头半径、不同刮擦深度对纳米双层膜刮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基底纹理下,位错缺陷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刮头前方的切屑体积不同,存在切屑体积最大的基底纹理;针对两种典型基底纹理,在刮擦深度或刮头半径一定时,刮擦力随刮头半径或刮擦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刮擦深度或刮头半径超过临界值时,表面具有特定齿槽纹理的基底具有一定的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基底纹理 纳米刮擦 分子动力学模拟 镍/铜双层膜
下载PDF
AlTiN涂层合金划痕测试的失效形式及其失效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华栋 张立 +3 位作者 陈宜 罗国凯 肖桥平 钟志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453,共9页
为了研究硬质合金基体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对涂层内聚失效抗力(LC1)和膜基结合力(LC2)的协同作用,设计制备了具有硬质相+粘结相两相结构的WC-10Co-0.65Cr_3C_2-0.35VC(10Co)、无金属粘结相WC-6Mo_2C-0.68Cr_3C_2-0.37VC(bWC)和无硬质相85.1... 为了研究硬质合金基体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对涂层内聚失效抗力(LC1)和膜基结合力(LC2)的协同作用,设计制备了具有硬质相+粘结相两相结构的WC-10Co-0.65Cr_3C_2-0.35VC(10Co)、无金属粘结相WC-6Mo_2C-0.68Cr_3C_2-0.37VC(bWC)和无硬质相85.1Co-9.2W-4.7Cr_3C_2–1.0VC(CoW)合金。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上述合金基体表面分别沉积了厚度约5μm的Al0.55Ti0.45N薄膜。通过划痕测试获得的LC1和LC2及其差值,对涂层的失效形式进行了表征。通过划痕测试过程中涂层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研究涂层合金划痕失效形式所对应的形成机理。在此,LC1对应涂层首次被剥离或基体首次被暴露时所对应的载荷,与涂层的内聚失效抗力呈正相关关系;LC2对应涂层被完全从基体剥离时的载荷,表征涂层合金的膜基结合强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WC–Co合金基体中WC晶粒度和Co含量对涂层合金划痕测试过程中涂层中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软质CoW合金基体,涂层的LC1和LC2均为最低;采用硬质bWC合金基体,涂层的LC2最大,但LC1和LC2差值也最大;采用10Co合金基体,涂层的LC1最大,LC1和LC2差值最小。涂层与基体的杨氏模量比和基体硬度是影响LC1和LC2的关键因素。降低硬质合金基体的晶粒度,选择适中的Co含量,均有利于LC1和LC2的同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N涂层 基体材质 划痕测试 有限元分析 涂层失效形式 涂层硬质合金设计
下载PDF
基板划痕对热镀锌及合金化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江社明 袁训华 +2 位作者 李亚东 李远鹏 张启富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3,48,共5页
研究了IF钢表面划痕深度对热镀锌镀层及合金化镀层表面缺陷的影响、划痕部位镀层的生长过程、组织结构及合金化行为。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锌时锌液能够有效填充划痕凹陷,从而降低基板表面的划痕缺陷,但划痕缺陷可以遗传到合金化镀... 研究了IF钢表面划痕深度对热镀锌镀层及合金化镀层表面缺陷的影响、划痕部位镀层的生长过程、组织结构及合金化行为。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锌时锌液能够有效填充划痕凹陷,从而降低基板表面的划痕缺陷,但划痕缺陷可以遗传到合金化镀层表面;在镀层合金化过程中,与正常部位相比缺陷部位的合金化速度快;随着镀层合金化的进行,缺陷部位的Zn-Fe合金与正常部位的锌发生反应并生长,使缺陷部位的Zn-Fe合金的生成量增加,合金化镀层逐渐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板伤痕 热镀锌钢板 组织结构 突起
原文传递
薄膜晶体管显示器基板玻璃表面擦划伤研究
7
作者 舒众众 张晓东 张晓春 《建材世界》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薄膜晶体管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玻璃表面擦划伤是液晶面板表面质量的重要管控项目之一。论文结合高世代基板玻璃浮法工艺特点,选取高世代玻璃基板加工过程中高频出现的不同形态的表面擦划伤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形态和... 薄膜晶体管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玻璃表面擦划伤是液晶面板表面质量的重要管控项目之一。论文结合高世代基板玻璃浮法工艺特点,选取高世代玻璃基板加工过程中高频出现的不同形态的表面擦划伤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形态和表面残留物成分分析产生表面擦划伤的原因,并结合产线实际布局及加工特点进行有效管控生产工艺,促进高世代玻璃基板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世代玻璃基板 浮法工艺 表面擦划伤
下载PDF
Ag-Cu/Ti双金属膜结合强度及应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文贤 石宗利 +1 位作者 王振清 李耀珍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0-43,共4页
用划痕法测试了Ag-Cu/Ti/基体双层膜体系的结合强度;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Ag-Cu/Ti双层膜中Ag-Cu合金薄膜的应力.测试结果表明,结合强度分别随膜厚度、划痕速度和加载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应力随膜厚的增大而增大,且为拉应力.
关键词 Ag-Cu/Ti双层膜 划痕法 结合强度 应力 银铜合金薄膜
下载PDF
LTPS基板玻璃表面擦划伤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国洪 李淼 +4 位作者 王答成 曾召 孔令歆 兰静 郭静 《玻璃》 2019年第12期19-22,共4页
市场对LTPS基板玻璃要求更高的品质,通过分析影响LTPS基板玻璃擦划伤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了不同LTPS基板玻璃料方及生产冷却速度对玻璃的抗擦划伤能力的影响,为其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LTPS基板玻璃 擦划伤 杨氏模量 冷却速度
下载PDF
An estimation method on failure stress of micro thickness Cu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10
作者 WANG XiShu LI Ying MENG XiangK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2210-2215,共6页
The failure of thin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occurs mainly at the thin film or the interface. However, the characterizing and estimating methods of failure stress in thin film are neither uniform nor effective because... The failure of thin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occurs mainly at the thin film or the interface. However, the characterizing and estimating methods of failure stress in thin film are neither uniform nor effective because there are some complex effects of such as size, interface and stress state on the failure behavior of thin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situ in- vestigation on the failure models of the Cu thin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and the nano scratched testing results, the failure stresses in different thicknesses of the Cu film-substrate were characterized, which were compared and confirmed by other methods, such as Stoney formula and other empiric equa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vel estimating method of failure stress in thin film based on the critical wavelength of surface unstable analysis is better than other method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novel estimating method of failure stress in meso thickness film fully considered the effect factors of free surface unstable behavior and elastic anisotropy of thin film. Therefore, the novel estimating method of failure stress assists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ritical interfacial strength and to set up the failure criterion of thin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substrate STRUCTURE FAILURE stress INTERFACIAL strength IN-SITU observation nano scratch te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