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上诉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的上诉权存在实体权限和程序设计上的不足与欠缺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缺席审判制度中现有上诉权的设置难以契合其价值目标及功能需求。通过对缺席审判上诉权进行法理剖析,发现上诉权的价值体现在确保缺席审判实体...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中的上诉权存在实体权限和程序设计上的不足与欠缺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缺席审判制度中现有上诉权的设置难以契合其价值目标及功能需求。通过对缺席审判上诉权进行法理剖析,发现上诉权的价值体现在确保缺席审判实体正义、程序公正及保障人权三个方面,根据此价值预设,上诉权因而具备利益平衡、权利救济及纠正错误裁判三大功能。结合价值哲学和功能理论的实际场域,通过明确不同案件类型之近亲属上诉权的现实权限以及优化缺席审判上诉权的程序设计,以重构缺席审判上诉权的制度设计,从而保证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合理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缺席审判 上诉权 实体权限 程序设计
下载PDF
论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桂仙 《昆明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仍较严重。哲学的发展轨迹和趋势体现着认知和情感统一的呼声;幸福感的两种核心成分即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一段人生经历,因此应该体现幸福感,即要求认知与情感在这...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仍较严重。哲学的发展轨迹和趋势体现着认知和情感统一的呼声;幸福感的两种核心成分即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一段人生经历,因此应该体现幸福感,即要求认知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统一。由于诸多原因,这一理想目标要求我们的社会系统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情感 教师霸权 形式权威 实质权威
下载PDF
对我国刑事庭审人证调查制度的思考——基于交叉询问与职权询问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党晨晖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庭审实质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证调查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人证调查制度属于典型的职权询问制度,但在当事人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也趋向于对抗制模式下交叉询问的复合式发展,引进...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庭审实质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证调查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人证调查制度属于典型的职权询问制度,但在当事人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也趋向于对抗制模式下交叉询问的复合式发展,引进交叉询问制度甚至成为学界的通说。我国奉行传统的审问制,在庭审中法官为主导,控制着庭审的运行,与当事人主义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且我国并未设置传闻证据规则、庭前证据开示规则,也并未区分控方证人和辩方证人,从而无法确立主询问和反询问的顺序,与交叉询问的学理相悖。直接引进交叉询问规则可能会产生排斥情形,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加以完善,强化控辩平衡及诉讼对抗,改善诉讼构造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职权询问 交叉询问 人证调查
下载PDF
价值如何进入法治:形式法治理论的失败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韬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53,共18页
形式法治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合法性"是法治的最基本特质,对法治进行定义无需诉求于实质价值,特别是无需诉求于道德化的实质价值。形式法治理论告诉了我们法治的结构层次如何,却忽略了法治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形式法治理论无法... 形式法治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合法性"是法治的最基本特质,对法治进行定义无需诉求于实质价值,特别是无需诉求于道德化的实质价值。形式法治理论告诉了我们法治的结构层次如何,却忽略了法治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形式法治理论无法解释法治的"实践特征"与"治理特征"。形式法治理论是一个失败的理论,它既不能理解法治是一种权威的道德理念,也不能理解法律的主张如何在实践推理中成为一种权威性理由。实质法治理论面临着实质价值分歧的难题。薄的实质法治理论既能够包容价值分歧,又不会陷入怀疑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治理论 形式法治理论 法律权威
原文传递
我国增强在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振姣 刘雪霞 辛美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81,共7页
北极地区除北极沿岸国的主权区域和管辖权区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公海区域,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其应该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实行全球治理,而非由北极国家共治。作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北极理事会缺少国际法基础,我国不... 北极地区除北极沿岸国的主权区域和管辖权区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公海区域,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其应该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实行全球治理,而非由北极国家共治。作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北极理事会缺少国际法基础,我国不应将加入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成就,更不应将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平台。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是符合国际法要求的合法组织,北极地区的治理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区域制度,而不是某几个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区域性条约或规章。我国应在增强北极地区实质性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调整参与北极事务的工作思路,依托符合国际法的国际组织实现对北极的治理,同时加强对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和理论的研究,倡导全球共治北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实质性存在 北极理事会 国际海底管理局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出庭作证的实然困境及其合理解脱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译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5期12-22,共11页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现行立法确立了"不出庭为原则,出庭为例外"的作证规则。基于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未成年人不出庭作证与法官直接审理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囿于未成年人的"脆弱证人"身份,欠缺"合适成年...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现行立法确立了"不出庭为原则,出庭为例外"的作证规则。基于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未成年人不出庭作证与法官直接审理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囿于未成年人的"脆弱证人"身份,欠缺"合适成年人"在场的法庭证据调查难以实现预期证明效果。从实体权利层面,立法应强化未成年人的出庭作证资格,确立"合适成年人"在场规则,重视作证能力的庭前审查。从程序保障层面,立法应明确未成年人以被害人和关键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的法定情形,并应享有作证豁免权。同时,从优化出庭作证效果视角规范依职权启动的出庭作证模式,为未成年人出庭作证提供辅助手段,并关注未成年人出庭后的心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职权探知主义 直接言词原则 合适成年人 庭前会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